《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3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0158·675
  • 页数:1374 页
图书介绍:

第六辑 文学作品的体裁 3

一、诗歌 3

毛泽东论旧体诗词 3

毛泽东论格律诗 3

毛泽东论新体诗歌 4

《尚书·尧典》论诗歌特性 5

班固论诗与歌的区别 5

刘勰论诗 5

刘禹锡论诗为文之神妙 5

白居易论诗 6

刘攽论诗以意为主 6

王灼论词的产生 6

陆时雍论诗韵 7

钱木庵论诗以命意为主 7

吴雷发论诗 7

鲁迅论诗歌以抒情为主 8

鲁迅论写诗要用“赋、比、兴” 8

鲁迅论诗宜含蓄 9

鲁迅论诗要易懂、易唱、易记、动听、有韵 9

郭沫若论诗的内在的韵律 11

郭沫若论诗人是感情的宠儿 11

郭沫若论诗的节奏 12

闻一多论新诗的前途 12

闻一多论诗的格律 13

朱自清论新诗 17

臧克家论新诗应精炼、大体整齐、押韵 22

艾青论诗和感情 28

艾青论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32

艾青论自由诗体是新世界的产物 32

艾青论诗的语言、节奏和格律 33

何其芳有论诗的特点 34

郭小川论诗要革命化、典型化、群众化、格律化 40

亚里斯多德论赞美诗和讽刺诗的不同 45

贺拉斯论诗戒平庸 45

歌德论诗人 46

赫士列特论诗与感情、想象 46

雪莱论诗与诗人 47

雨果论诗人要想象也要再现 49

别林斯基论史诗类、抒情类的诗与戏剧类的诗的区别 50

别林斯基论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 64

杜勃罗留波夫论诗的分类 65

杜勃罗留波夫论抒情诗和抒情诗人 66

高尔基论真正的诗是心的歌,是世界的声音 67

高尔基论诗的语言 69

马雅可夫斯基论创作诗歌的必要条件 70

马雅可夫斯基论诗歌创作应有新鲜的东西 71

马雅可夫斯基论诗的韵律 71

二、小说 73

班固论小说起于民间传说 73

王钟麒论中国小说历史和产生的原因 73

王国维论宋代小说 75

鲁迅论中国小说的起源 76

鲁迅论短篇小说繁生的原因 77

鲁迅论中国五四以后的短篇小说 77

鲁迅论历史小说的写作 79

茅盾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区别 79

茅盾论小小说 80

茅盾论现今短篇小说太长的病源 81

老舍论短篇小说最需要技巧 83

沙汀谈短篇小说的特点 83

周立波论小说要以动写静 84

孙犁论中篇小说 84

亚里斯多德论史诗的容量 87

狄德罗论小说家有的是时间和空间 88

狄德罗论家庭小说和戏剧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89

菲尔丁论小说是散文的喜剧性的史诗 89

巴尔扎克论历史小说的创作 90

巴尔扎克论小说不应听命于历史的严格要求 90

雨果论小说是心灵和思想超出舞台比例的戏剧 91

莫泊桑论纯粹分析小说理论和客观小说理论 92

果戈理论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94

别林斯基论小说的特点 95

别林斯基论长篇小说的优点 95

别林斯基论短篇小说的特点 97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小说和戏剧各有优点和特点 98

列夫·托尔斯泰论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特点 99

列夫·托尔斯泰论历史小说的创作 100

契诃夫论短篇小说创作 100

高尔基论小说和戏剧的区别 102

高尔基论中、长篇小说的特点 102

高尔基论短篇小说的写作 103

三、戏剧 105

马克思论悲剧和喜剧问题 105

思格斯论悲剧 108

周恩来论戏剧要敢于写人民内部矛盾 111

周恩来论戏剧冲突 112

王骥德论剧、戏 112

王骥德论制曲须博搜精采 113

李渔论曲文与诗文之词采不同 113

王国维论以歌舞演故事者为戏曲 114

王国维论宋元戏剧 114

鲁迅论悲剧和喜剧 117

鲁迅论剧本要熟于情节,妙于剪裁 117

鲁迅论剧本的对话 117

郭沫若论写历史剧不是写历史 118

茅盾论历史剧既是艺术又不背于历史的真实 119

田汉论戏剧艺术 121

田汉论我们的时代既要喜剧,也还需要悲剧 125

曹禺论戏剧的容量和主题 125

曹禺论剧本的“理”与“情” 127

老舍论矛盾越尖锐才越会有戏 131

老舍论悲剧 132

吴晗论历史剧和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135

焦菊隐论戏剧和小说的区别 136

焦菊隐论剧本的内在生命力 140

焦菊隐论戏剧语言的行动性 142

齐燕铭论历史剧和历史真实性 148

陈荒煤论“戏”就是冲突 153

柏拉图论悲剧和喜剧所产生的痛感和快感的混合 157

亚里斯多德论喜剧 159

亚里斯多德论悲剧艺术 159

亚里斯多德论悲剧的效果怎样产生 163

瓜里尼论悲喜混杂剧 164

高乃依论悲剧和喜剧题材的异同 166

莫里哀论讽刺喜剧的效力 167

波瓦洛论悲剧的要求 167

波瓦洛论喜剧的要求 168

狄德罗论戏剧的主题 169

狄德罗论戏剧的动作描写 169

狄德罗论戏剧的对话描写 170

狄德罗论戏剧台词的性格化 171

狄德罗论戏剧的悬念 171

莱辛论喜剧是通过笑来巩固某一种道德行为 171

巴尔扎克论戏剧表现人、热情和利害关系 172

黑格尔论戏剧特别适宜于表现冲突 173

果戈理论喜剧 173

别林斯基论悲剧 177

别林斯基论喜剧 177

别林斯基论戏剧要避免长篇对话,要让每一个字表现为一种事件 179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悲剧 181

列夫·托尔斯泰论戏剧 187

高尔基论戏剧形式是一种最困难的文学形式 188

高尔基论戏剧的基本要求 188

高尔基论戏剧的语言 190

卢那察尔斯基论戏剧的种类和戏剧创作的任务 194

卢那察尔斯基论戏剧创作的特点 199

四、散文 202

班固论赋的源流 202

曹丕论文本同末异 202

陆机论各类文体的特点 202

刘勰论各类散文的特点 203

鲁迅论杂文 205

鲁迅论小品文 210

鲁迅论散文的体裁可以随便,有破绽也不妨 213

瞿秋白论鲁迅的杂文 213

郭沫若论革命回忆录的意义 219

茅盾论报告文学的特性 220

巴金论“散文”的范围 223

朱自清论散文 224

夏衍论小品文 225

冯雪峰论杂文 227

周立波论散文的特征 232

秦牧论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 233

杨朔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240

马铁丁论散文创作 241

郭小川论报告文学的特点 245

郭小川论报告文学中的景物、感情、思想和议论 247

以群论报告文学 249

徐迟论速写、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区别 251

黄钢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252

柯灵论散文是文学的轻骑队 253

师陀论散文忌“散” 256

萧云儒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257

莱辛论寓言的本质 258

普希金论散文的美 259

别林斯基论寓言是理智的诗 260

高尔基论特写 260

波列伏依论特写及其种类 261

第七辑 文学创作的特点 271

一、形象思维 271

马克思论理论思维以及艺术对世界的掌握 271

列宁论幻想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 272

毛泽东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73

毛泽东论诗要用形象思维 275

《周易》论象和形 276

《周礼》论“六诗” 276

郑众论比兴 276

郑玄论“六诗” 277

陆机论构思谋篇的特点 277

刘勰论神思和比兴 278

钟嵘论酌用赋比兴 279

孔颖达论赋比兴 280

皎然论比兴 280

苏轼论写作的特点 281

李仲蒙论赋比兴 282

朱熹论赋比兴 282

严羽论诗有别材别趣 283

叶燮论诗的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283

李重华论赋比兴 284

刘师培论文艺的特点 285

鲁迅论艺术想象 286

茅盾论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错进行 287

黄药眠论文艺作家的形象思维和科学家形象思维的不同 288

蔡仪从诗歌的比兴论形象思维的逻辑特性 293

毛星论作家没有与众不同的特别的思维 296

李泽厚论形象思维包含有思维因素,但不能等同于思维 304

何洛论形象思维的客观基础与特征 312

郑季翘对形象思维论的批评 324

亚里斯多德论诗人写作时应把情景摆在眼前 326

亚里斯多德论想象本质上是记忆的东西 327

莎士比亚论诗人的想象 327

培根论诗由想象而产生 328

霍布斯论想象 328

狄德罗论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 329

康德论想象和判断 331

歌德论自己的创作不从观念出发 332

歌德论真正的诗是想象和理性的结合 333

维柯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334

巴尔扎克论艺术家的想象力 336

巴尔扎克论艺术家的透视力 339

两果论想象更能自我深化和深入对象 341

福楼拜论艺术直觉 343

福楼拜论创作中的感情 343

泰纳论作家的形象思维状态 343

黑格尔论真正的创造是艺术想象的活动 345

黑格尔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46

别林斯基论形象思维 346

屠格涅夫论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状态 350

冈察洛夫论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状态 351

杜勃罗留波夫论艺术家与思想家思维的不同特点 353

杜勃罗留波夫论艺术家处理的是活的形象 356

高尔基论艺术家用形象来思维 357

高尔基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357

高尔基论形象思维与夸大 358

高尔基论形象思维与文字的运用 359

高尔基论艺术家应使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 359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家的具体形象的思维 359

法捷耶夫论《毁灭》的创作和形象思维 360

阿·托尔斯泰论艺术是从感情上去认识世界 377

阿·托尔斯泰论艺术思维 378

尼古拉耶娃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380

二、典型化 386

毛泽东论文艺的典型化及其意义 386

苏轼论为文当博观而约取 386

苏轼论艺术中的形与神 387

苏轼论创作中的形与理 387

苏轼论成竹于胸,振笔直遂 387

李贽论艺术的形神 388

李渔论戏剧的典型化 388

郑板桥论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 390

无碍居士论通俗演义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 390

鲁迅论典型的塑造 391

何其芳论典型化 394

梁斌论《红旗谱》的创作与典型化 395

王汶石论艺术构思 418

梁信论吴琼花形象的塑造经过 429

黎汝清论从生活到创作的过程 443

狄德罗论自然在什么时候为艺术提供范本 463

狄德罗论艺术的选择 464

莱辛论艺术对自然的选择、提炼和概括 464

歌德论艺术与自然的双重关系 467

歌德论艺术的选择 468

巴尔扎克论综合和概括 469

福楼拜论艺术家应当提高一切 469

福楼拜论作家对现实的装饰、修正和融合 470

福楼拜论回忆是在理想化或者是在选择 470

泰纳论生活不等于艺术 470

泰纳论艺术家对现实的补充、删节和挑选 471

泰纳论巴尔扎克怎样概括生活 473

莫泊桑论艺术的提炼 474

黑格尔论艺术的清洗 475

黑格尔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476

别林斯基论作家从生活的矿苗中洗炼纯金 477

列夫·托尔斯泰论作家为了区分纯金就要筛掉沙粒 479

列夫·托尔斯泰论典型化的困难 479

杜勃罗留波夫论艺术的概括 480

高尔基论典型化 480

高尔基论艺术虚构 485

高尔基论艺术的作用在于抛弃各种琐细的事情 486

马雅可夫斯基论善于创造和组织时间是作诗的一个基本原则 486

阿·托尔斯泰论虚构 488

阿·托尔斯泰论艺术的综合 489

第八辑 文学的创作方法 493

一、现实主义 493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主义 493

白居易论诗文为时为事而作 497

梅圣俞论诗因事所激而作 497

范温论形似之语如镜取形、灯取影 498

李贽论杂剧院本上乘写可喜之人,如化工之于物 498

王国维论元剧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以供史家论世之资 499

瞿秋白论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499

茅盾论现实主义产生的时代 513

茅盾论现实主义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特点 519

何其芳论现实主义 527

朱光潜论欧洲现实主义流派运动 527

蔡仪论欧洲现实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529

莎士比亚论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532

菲尔丁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532

巴尔扎克论形象文学和观念文学 533

巴尔扎克论文学应真实而典型地描绘生活 534

福楼拜论现实主义 537

福楼拜论描写的客观性 539

莫泊桑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539

别林斯基论现实主义 540

赫尔岑论现实主义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溶化 543

普列汉诺夫论法国早期现实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544

高尔基论文学上两个主要潮流 547

高尔基论现实主义的特征 548

高尔基论批判现实主义 549

卢那察尔斯基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552

户那察尔斯基论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 553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现实主义 555

二、古典主义 566

马克思论古典主义 566

茅盾论古典主义及其代表作家 566

朱光潜论古典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574

卡斯特尔维屈罗论三一律 576

高乃依论三一律 576

波瓦洛论三一律 581

席勒论素朴的诗(古典主义)和感伤的诗(浪漫主义) 581

歌德论“古典诗”从客观世界出发 582

雨果论三一律的不合理 583

别林斯基论法国古典主义 585

赫尔岑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587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古典主义 589

三、浪漫主义 594

马克思恩格斯论浪漫主义 594

列宁论幻想 599

庄子论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600

刘勰论屈原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601

杜牧论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 601

范温论激昂之语不可形迹考 602

茅盾论浪漫主义 602

何其芳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别 605

朱光潜论西欧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606

席勒论浪漫主义是以理想代替真实 611

歌德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 612

华兹华斯论浪漫主义与田园生活题材 614

巴尔扎克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特点 615

雨果论浪漫主义 616

雨果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620

雨果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不同点 621

乔治·桑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622

乔治·桑论浪漫主义的特点 622

左拉论浪漫主义 623

莫泊桑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特点 626

别林斯基论浪漫主义诗歌是幻想的诗和理想领域里漫无羁束的迸发 628

别林斯基论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 628

别林斯基论席勒《强盗》的浪漫主义 63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63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浪漫主义 634

拉法格论十九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的反动本质 635

普列汉诺夫论法国浪漫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638

高尔基论浪漫主义是在既定现实的基础上依据假想的逻辑来虚构形象 646

高尔基论革命的浪漫主义 647

高尔基论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浪漫主义 648

卢那察尔斯基论不同的浪漫主义 649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浪漫主义 649

四、自然主义 657

列宁论自然主义的作品 657

周扬论自然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658

何其芳论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661

龚古尔兄弟论自然主义 661

左拉论自然主义 662

莫泊桑论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其创作 666

普列汉诺夫论自然主义用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们的生活 668

高尔基论自然主义描写手法异常无力和没有生气 669

卢那察尔斯基论自然主义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 670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自然主义 670

五、现代主义 673

茅盾论世纪末的象征主义——“现代派”的先驱 673

茅盾论“现代派”诸家——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674

袁可嘉论象征派诗歌、意识流小说和荒诞派戏剧 680

普列汉诺夫论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 693

高尔基论颓废主义是一种有害的反社会的现象 699

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00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00

毛泽东论文艺界应该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上团结起来 700

周恩来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估价问题 700

周恩来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 702

茅盾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包含着革命浪漫主义 703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鼓舞作家前进的力量 705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 707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需要批判 709

秦兆阳论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 709

苏联作家协会章程: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12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要同旧世界的残余和有害影响作斗争 713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从未来伟大目标的高峰来观察现实 715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描写第三种现实 718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社会主义创造实践的真实反映 719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允许夸张 721

卢那察尔斯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21

日丹诺夫论革命浪漫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组成部分 728

法捷耶夫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29

阿·托尔斯泰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730

西蒙诺夫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的缺点 731

七、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732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与理想的结合 732

列宁论大胆预察未来 732

斯大林论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的结合 733

毛泽东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733

周恩来论“浪漫是理想;现实是基础” 734

刘勰论奇与真、华与实的结合 737

刘熙载论“结实”与“空灵”相结合 737

王国维论理想与写实两派之间的关系 737

梁启超论理想派小说和写实派小说 738

郭沫若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738

茅盾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743

周扬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766

何其芳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777

冯雪峰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781

普列汉诺夫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独创的融合 784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文学必须把现实主义和浪漫精神结合起来 787

阿·托尔斯泰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788

八、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791

恩格斯论世界观对创作的决定作用 791

恩格斯论歌德的世界观的矛盾对创作的影响 791

列宁论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 793

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798

韩愈论作家应立行为本,立言为表 799

韩驹论为诗须先正心志 800

张戒论诗人思想与创作的关系 800

叶燮论人之胸襟为诗文之基 800

沈德潜论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 801

薛雪论著作要以人品为先 802

徐增论诗人品格和创作的关系 803

鲁迅论革命人做出的才是革命文学 803

瞿秋白论鲁迅的世界观和创作 804

茅盾论世界观内部的矛盾和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 806

周扬论正确认识世界观和创作的复杂关系 810

何其芳论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813

林默涵论世界观对创作的作用 815

泰纳论作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 818

别林斯基论作家的主观性对创作的影响 819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家的思想对作品的影响 820

杜勃罗留波夫论艺术家的世界观 820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家思想的作用 821

高尔基论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指导文学家观察、研究生活 822

高尔基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的反动与其创作才能之间的矛盾 822

高尔基论作家摆脱本阶级的偏见成为公正的历史学家的问题 823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创作的方法 824

卢那察尔斯基论辩证唯物主义不能代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824

法捷耶夫论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 827

阿·托尔斯泰论艺术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得到了“活水” 828

第九辑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833

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 833

马克思论文学风格的意义 834

毛泽东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835

毛泽东论无产阶级报刊的战斗风格 835

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 836

毛泽东论艺术要有流派 836

周恩来论艺术要有独特的风格 837

周恩来论风格的多样性 837

周恩来论流派不同于山头主义 838

孔子论诗歌的风格 839

司马迁论《离骚》的风格 839

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 839

刘勰论风格及其形成和表现 839

鲍照论谢灵运和颜延之诗的风格 841

司空图论诗的风格 841

严羽论风格的独特性 846

敖陶孙论诗家风格 846

陆时雍论诗的风格 847

方孝儒论风格类乎其人 848

姚鼎论两种不同的风格美 850

薛雪论风格如其人 851

袁枚论诗人思想和风格的关系 851

潘德舆论诗人操守与创作的关系 852

刘藻林论诗的风格多样性 852

陈廷焯论诗人气质和所处时代对风格的影响 853

鲁迅论魏晋文章的风格及形成的原因 853

鲁迅论1928年上海文艺刊物出现朦胧这一共通之点的原因 857

鲁迅论不识字作家的风格 857

茅盾论鲁迅作品风格的统一和多样 857

茅盾论诗人的个人风格 859

茅盾论小说家的个人风格 862

茅盾论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 865

茅盾论个人风格必须站在民族化、群众化的基础上 866

茅盾论分析作品风格的着眼点 866

茅盾论创作方法有多少种,文艺流派也有多少种 867

周扬论民族风格 867

周扬论艺术的风格 868

老舍论风格不是字句的堆砌,不能摹仿 869

老舍论风格与局限 870

王朝闻论艺术风格 870

王朝闻论风格的共性与个性 873

孙犁论风格 877

徐迟论风格即其人 878

徐迟论散文作家的风格 879

臧克家论诗歌的流派 881

亚里斯多德论风格的要求 883

亚里斯多德论风格的美和文字的运用 884

亚里斯多德论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884

贺拉斯论风格的一致 885

伏尔泰论欧洲各民族文学的不同风格 886

狄德罗论简朴风格之美 887

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887

雪莱论诗的独创性 888

布封论风格 889

雨果论单纯的风格的美 891

左拉论作家的个性表现 892

莫泊桑论独创性 897

普希金论诗的风格 898

别林斯基论风格是思想的浮雕 899

别林斯基论作品形象的独创性 900

卢那察尔斯基论风格和流派 901

第十辑 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905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化的继承性 905

马克思恩格斯论批判吸收文化遗产 906

马克思论古为今用 908

马克思论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910

恩格斯论对于遗产不应采取简单否定态度 911

恩格斯论奴隶社会文化的历史意义 911

马克思论希腊艺术和史诗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912

恩格斯论文艺复兴时代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和革新 913

马克思论随着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915

恩格斯论了解外国艺术实践、编选外国艺术文献的重要意义 916

列宁论吸收和改造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 917

列宁论对于遗产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 921

列宁论无产阶级必须挖掉旧社会的老根 922

斯大林论破旧立新 922

斯大林论全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关系 923

毛泽东论不应当割断历史 926

毛泽东论借鉴文学艺术遗产的重要性 927

毛泽东论对于文化遗产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928

毛泽东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929

毛泽东论反对对待遗产的形式主义的错误观点 933

毛泽东论不破不立、推陈出新 934

刘少奇论作家的修养 935

周恩来论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936

周恩来论推陈出新 939

周恩来论“洋为中用,以中为主” 940

周恩来论艺术应从本民族出发 942

孔子论周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944

孟子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44

王充论文应稽合于古,不类前人 944

陆机论创作的继承和革新 945

萧子显论文无新变不能代雄 946

刘勰论文学须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 946

杜甫论诗歌创作应转益多师,熔今铸古 947

皎然论复变之道 948

李德裕论文如日月,常见常新 948

姜夔论作诗与古人的合、异 949

赵秉文论取前人所长自成一家 949

袁宏道论诗须新变不能蹈袭 950

黄图珌论填词毋失古法而不为古法所拘 952

叶燮论诗的源革 952

袁枚论学习古人要善于翻陈出新 957

沈德潜论学古与通变 959

赵翼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959

叶凤占论推陈出新 961

林昌彝论诗应创新 961

鲁迅论保古与创新 961

鲁迅论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养料 965

鲁迅论拿来主义 968

鲁迅论有分析有指导地给青年多读一些作品 青年可以从比较中获得知识,掌握真理 969

瞿秋白论创造性地继承大众文学的遗产 972

瞿秋白论对待文学遗产的正确态度 973

周扬论对遗产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态度 974

周扬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 978

周扬论外国文艺只有适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才能被吸收 983

焦菊隐论继承旧传统创造新程式 984

《人民日报》论关于旧剧的有利、有害与无害三大类的区分 988

贺拉斯论继承与独创 990

钦提奥论诗人应摆脱传统束缚 991

圣·艾弗蒙论古代作品不会永远成为模范 992

波瓦洛论摹仿古典作家 993

伏尔泰论可以赞美古人但不能盲从古人 994

伏尔泰论优秀的艺术属于所有的民族 995

伏尔泰论民族艺术的交流 995

狄德罗论研究古人是为着学会处理自然 995

歌德论学习古人的必要 996

歌德论艺术大师都善于吸取前人的精华 996

歌德论学习古人要面向现实世界 997

歌德论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 997

歌德论在文学上各民族应互相了解 997

雨果论模仿与独创 998

列夫·托尔斯泰论继承前辈遗产 999

海明威论作家应创作前人没有写过的作品 999

普列汉诺夫论文艺发展的继承性 1000

普列汉诺夫论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1004

高尔基论向古典作家学习 1006

高尔基论资产阶级文学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1009

高尔基论在资产阶级文化遗产里,蜜糖和毒药是混合在一起的 1010

卢那察尔斯基论遗产中既有瑰宝也有糟粕 1013

加里宁论必须向古典作家学习 1013

日丹诺夫论无产阶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全部遗产的唯一继承者和革新者 1015

日丹诺夫论学习古典遗产汲取一切精华 1015

阿·托尔斯泰论如何对待古典作品 1018

第十一辑 文学的社会作用 1021

马克思论艺术的审美作用 1021

马克思论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的认识作用 1022

思格斯论古代文学作品与史料同样珍贵 1022

恩格斯论一幅优秀的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 1023

恩格斯论民间故事书既能给人以快乐,又能培养人的道德感 1024

列宁论真正的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 1025

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的认识意义 1025

列宁论《国际歌》团结、教育人民的意义 1026

斯大林论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027

斯大林论《套中人》等作品的认识意义 1027

斯大林论电影的教育作用 1029

毛泽东论文艺是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030

毛泽东论《愚公移山》等寓言的启发教育作用 1030

周恩来论文艺要担负扫除旧社会习惯势力的作用 1032

周恩来论《茶馆》的认识作用 1034

周恩来论教育寓于娱乐之中 1035

《尧典》论文艺的社会作用 1035

管子论文艺能陶冶人的性格 1035

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 1036

墨子论文章的功用 1036

庄子论文艺的功能和作用 1037

荀子论文艺的教化作用 1037

《毛诗序》论诗歌的社会作用 1037

王充论文有益于化、有补于正 1038

曹丕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1039

陆机论文之为用 1039

萧统论文学有助于风教 1040

颜之推论文章施用多途 1040

魏征论文之为用,在于敷德教于下,达情志于上 1040

贾至论诗能移风易俗 1041

李益论诗能知天下之化,达人之穷 1041

白居易论诗歌上可裨教化,下可理情性 1042

吴融论诗歌的作用在于颂善刺恶 1043

皮日休论诗足以观乎功戒乎政 1043

王骥德论戏剧有关世教 1043

汤显祖论戏剧的社会作用 1044

绿天馆主人论小说感人捷且深 1044

无碍居士论通俗演义能触性性通,导情情出 1045

顾炎武论文对社会的损益 1045

黄周星论曲之妙在于能感人 1046

李渔论戏曲为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弥灾之具 1046

周济论词的感染作用 1047

沈祥龙论词能感动人心 1048

梁启超论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力 1048

黄子云论诗须有益于世教人心 1050

鲁迅论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1050

鲁迅论艺术可以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 1050

鲁迅论小说应该“为人生”,成为“改革社会的器械” 1051

鲁迅论艺术能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1051

鲁迅论小品文既是匕首、投枪,又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1053

鲁迅论看电影可以长见识 1053

郭沫若论艺术的社会作用 1053

郭沫若论艺术的感人力量 1054

郭沫若论民间文艺给历史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1055

周扬论文艺的美感教育作用 1055

王朝闻论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关系 1056

柏拉图论艺术快感 1058

柏拉图论艺术应培养人们对于美的爱好 1059

柏拉图论音乐教育的功用 1059

柏拉图论文艺的感染作用 1060

亚里斯多德论音乐的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作用 1060

贺拉斯论寓教于乐 1061

贺拉斯论诗歌的教育、娱乐等作用 1062

郎加纳斯论艺术的感染力 1062

但丁论作品的“善”能引起快感 1063

培根论诗可以使人提高和向上 1063

狄德罗论艺术对人的教育作用 1064

狄德罗论戏剧是移风易俗的有效手段 1065

歌德论文艺对认识生活的作用 1065

歌德论要考虑文艺的社会效果 1068

雪莱论诗的二重功用 1069

巴尔扎克论艺术家起塑造世界的作用 1071

雨果论戏剧的使命和作用 1073

泰纳论优秀的作品是历史的摘要 1074

别林斯基论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1074

别林斯基论诗人是医疗人们疾病的医生 1075

赫尔岑论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到整整一所大学 1075

赫尔岑论舞台是艺术和知识的教堂 1075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在历史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07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对生活的伟大作用 1079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108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的德性影响 1085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热爱生活 1086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是人们互相传达感情的手段 1086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的感染力量 1087

高尔基论艺术家是自己阶级及时代的客观的历史家 1087

高尔基论文学要为认识生活这个事业服务 1087

高尔基论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了解没有见过和不知道的事物 1088

高尔基论作家应提高读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088

高尔基论文学是文化教育最强有力的手段 1089

高尔基论文学是影响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有力工具 1090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可以帮助新人的培养 1090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的“教诲性” 1090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作品作用于人们的感情和想象 1091

阿·托尔斯泰论文学的职能 1091

阿·托尔斯泰论创作要为读者着想 1095

第十二辑 文学的鉴赏和批评 1099

一、文学的鉴赏 1099

马克思论艺术享受的条件 1099

马克思论艺术对象创造欣赏艺术的大众 1099

马克思论剥削社会对人的艺术享受的剥夺 1100

恩格斯论鉴赏文艺作品 1101

列宁论艺术的继承和欣赏 1102

葛洪论鉴赏的能力和不良倾向 1103

刘勰论文学鉴赏 1105

欧阳修论知己赏音之难 1106

惠洪论诗的欣赏随人意趣 1107

朱熹论诵诗须玩味义理,咀嚼滋味 1107

严羽论诗的欣赏 1107

王世贞论实境读诗哀乐百倍 1108

沈德潜论欣赏诗须静气按节,密咏恬吟 1108

薛雪论看诗须如贾胡辨宝 1108

黄子云论学诗在臭味 1109

况周颐论词的欣赏要入乎其中而涵咏玩索 1110

鲁迅论鉴赏文艺的起码条件 1110

鲁迅论艺术鉴赏与鉴赏者所处环境的关系 1110

鲁迅论文学作品给人的印象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 1111

鲁迅论文艺并非只有少数人能鉴赏 1111

鲁迅论群众鉴赏对发展艺术的作用 1112

郭沫若论鉴赏者的感受性与教养程度 1112

茅盾论欣赏决定于生活 1112

茅盾论欣赏力和表现力的关系 1114

朱光潜论欣赏中的移情作用 1115

黄药眠论艺术欣赏的忘我现象 1118

王朝闻论艺术欣赏 1119

贺拉斯论悲剧应适合欣赏者的需要 1128

贺拉斯论诗应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 1130

郎加纳斯论崇高会操纵一切读者 1130

郎加纳斯论作品应使欣赏者的灵魂适合崇高的思想 1131

郎加纳斯论音乐可以控制听众的心灵 1131

波瓦洛论人们长久不断的赞赏是作品价值的证据 1132

伏尔泰论各民族有共同的鉴赏趣味 1133

狄德罗论艺术欣赏力 1134

康德论鉴赏判断是审美的无利害关系的 1136

歌德论欣赏和研究作品的重要性 1138

歌德论通过观赏最好的作品培养鉴赏力 1138

歌德论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 1139

泰纳论要了解作家、作品必须要了解有关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1139

莫泊桑论读者对作品的要求 1141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 1141

克罗齐论鉴赏力与艺术的再造 1142

厨川白村论艺术鉴赏 1145

鲍山葵论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1147

鲍山葵论审美静观 1150

普列汉诺夫论美的欣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直接性 1153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欣赏的倾向性 1155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欣赏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157

高尔基论想象在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意义 1160

高尔基论文学家应尊重读者 1161

高尔基论文学家的经验和读者的经验的结合才有艺术的真实 1161

二、文学的批评 1163

马克思论理论批评工作的意义 1163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民群众是最有权威的批评家 1164

恩格斯论文学批评应实事求是,反对阿谀奉承 1165

马克思恩格斯论评论作品的好坏首先看它的客观效果 1165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批评的标准 1166

马克思论批评方法 1167

列宁论理论批评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168

列宁论文学批评要同党的工作联系起来 1169

列宁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 1169

列宁对《母亲》的评价 1174

列宁对《开会迷》的评价 1175

斯大林论评价作品应看其总的倾向 1175

斯大林论《射击》等作品的基本思想 1175

斯大林论作家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思想 1176

毛泽东论文艺批评的意义 1177

毛泽东论文艺批评的标准和要求 1178

毛泽东论戏演得好坏应由观众评定 1181

毛泽东论文艺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1181

刘少奇论关于党、政府和负责同志对作品的批评以及作家怎样对待这些批评 1184

周恩来论文学评论工作的重要性 1185

周恩来论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1187

周恩来论艺术要由人民批准 1193

周恩来论文艺作品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 1195

孔子论评诗的标准 1196

孟子论评诗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196

曹丕论文学批评的错误态度 1197

曹植论文学批评的必要和批评者须有创作修养 1197

刘勰论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批评家的态度和修养 1198

陆时雍论评诗标准 1199

孙?论评论传奇的十要 1200

王骥德论评曲当看其全体 1200

俞弁论评诗标准为言关世教,义存比兴 1201

陈爰立论评诗以意思神韵为主 1201

袁枚论音律风趣动人者即为佳诗 1202

李沂论作诗应先问是非 1202

尚镕论文学批评中的恶习和良风 1202

尚镕论文学批评非以一二人私意为定评 1203

鲁迅论文艺批评的意义 1203

鲁迅论批评家的立场和尺度 1204

鲁迅论批评家的职务——剪除恶草、灌溉佳花 1206

鲁迅论文学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 1208

鲁迅论论文必须顾及全篇全人 1211

鲁迅论批评家要有一点常识 1213

鲁迅对《孩儿塔》的评价 1214

瞿秋白论文学评论的对象和用处 1214

郭沫若论文艺批评家的职务 1215

茅盾论怎样正确评价《青春之歌》 1216

周扬论文艺理论批评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225

周扬论文艺批评要费工夫,花气力 1227

周扬论三种不同的文艺理论批评 1227

周扬论文艺批评中的不良倾向 1228

周扬论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 1230

夏衍论作者对批评的要求 1231

柏拉图论要用政治标准来衡量文艺 1233

柏拉图论政治标准比艺术标准更重要 1234

亚里斯多德论批评要注意分清艺术本身的错误和科学知识上的错误 1235

贺拉斯论文艺批评的作用和功能 1236

狄德罗论作者和批评家 1237

莱辛论真正的批评是根据事物本身所要求的法则来构成自己的艺术见解 1239

莱辛论艺术创造和批评问题 1239

莱辛论美是古希腊造形艺术的最高法律 1241

莱辛论从批评中学习 1242

菜辛论如何对待批评 1243

福楼拜论精确、适当是艺术完美的特征 1244

莫泊桑论批评家的基本特征 1244

普希金论批评是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1245

果戈理论观众是剧作者的审判官 1246

别林斯基论批评是现实的意识,应当对批评的现象作全面的判断 1246

别林斯基论文学批评应当具有历史的和美学的特点 1249

别林斯基论批评不要陶醉于局部应该对作品整体进行剖析、评价 1250

别林斯基论批评必须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和艺术贡献 1251

别林斯基论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 1252

别林斯基论批评家的修养 125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应在文学中起重要的作用 125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应严格认真 125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应一视同仁 1257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批评家不能为少数人而写 1258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的使命在于表达优秀读者的意见 1258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大多数读者的口味 126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批评不可能包容比文学作品所给予的更多的东西 126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要置身到创造作品的时代和文化里去才能理解作品 126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会有缺点,不必求全责备 126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艺术性是标志杰出作家的作品所固有的全部特质的总名称 1264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的感染程度是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 1266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家 1269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的任务 1272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为了说明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 1274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是为了使读者理解作品的特色和意义 1274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应象镜子一样能照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 1275

杜勃罗留波夫论衡量作家才能的尺度 1277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批评不是按理论家的教本去套 1277

杜勃罗留波夫论现实主义的批评原则 1278

杜勃罗留波夫论从事实出发的现实的批评才有意义 1282

杜勃罗留波夫论怎样观察一个艺术家 1285

普列汉诺夫论唯物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 1286

普列汉诺夫论文艺批评应当分析作品的历史特征 1288

普列汉诺夫论科学的文学批评的特点 1292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的思想性 1295

普列汉诺夫论美的标准是变化的 1297

普列汉诺夫论批评家应该既是美学家又是思想家 1299

高尔基论批评家的任务和修养 1300

高尔基论文学批评要教导别人去实践 1305

马雅可夫斯基论批评不要伤了自己人 1305

卢那察尔斯基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 1306

阿·托尔斯泰论人民是艺术的法官 1321

阿·托尔斯泰论批评家应该是艺术的朋友 1323

第十三辑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329

斯大林论竞赛才能形成无产阶级文学 1329

斯大林论没有争论任何科学都不能发展和进步 1330

毛泽东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31

毛泽东论只能放,不能收 1336

毛泽东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合乎辩证法的 1339

毛泽东论戏剧形式要多样化 1343

刘少奇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无产阶级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 1344

周恩来论文艺工作的方针问题 1347

周恩来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出了我国科学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 1347

周恩来论地方戏的百花齐放 1348

周恩来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正是思想斗争的过程 1349

周恩来论要允许批评 1349

周恩来论通过竞赛、斗争,才能产生好的作品 1350

邓小平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以社会主义为前提 1350

陆定一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几个政策问题 1351

周扬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57

《文艺报》特约评论员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艺术民主 1365

编后记 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