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理论与方法 1
第一章 农耕的起源与社会组织的变化 13
一、农耕起源中的共同性与多样性 15
二、中国的农业起源与农耕聚落的出现 30
第二章 农耕聚落的扩大 58
第三章 聚落的平等与内聚 74
一、聚落的分布、选址与规划 74
二、房屋的组合及其社会结构 79
三、聚落的内聚与向心布局 88
四、聚落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对外交往 92
五、社会性质与权力结构 100
一、由平等聚落向宗邑的过渡 125
第四章 中心聚落(宗邑)与神庙文化 125
二、宗邑与村邑形态的出现 140
三、神庙与宗教中心 154
四、关于酋邦的问题 167
第五章 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生产 178
一、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 178
二、龙山时代的农牧业生产 188
三、龙山时代的手工业 201
第六章 早期铜器的冶炼 213
一、仰韶时期属于铜石并用时代 214
二、龙山时期属于早期铜器时代 217
一、父权大家族与阶级分化 227
第七章 阶级的产生与财富的积累 227
二、财富积累与集中的程序 246
第八章 都邑文明的形成 254
一、都邑的分散与文明的多中心 255
二、龙山期城邑的建制与职能 261
三、虞夏商周四代的政教合一 267
四、西亚、中美洲的都邑与神权政治中心 284
五、环境·资源与对外贸易 305
六、决定都邑规模的诸因素 318
七、都邑的形成机制 332
第九章 祭祀·战争与国家 345
一、国家产生的几种可能途径 345
二、祭祀与管理和统治 350
三、战争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361
四、王权的三个来源与组成 366
五、余论 372
第十章 文明的道路与区域特征 378
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 379
二、埃及的早期诺姆文明 390
三、中美洲文明的道路与特点 408
四、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426
附录 参考文献与征引书目 446
跋 〔日〕伊藤道治 454
后记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