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设计概述 1
1.1 设计工作 1
1.2设计所需资料 1
1.3材料选择 2
2.内力 3
2.1 概述 3
2.2支承情况 3
2.3支承长度 5
2.4 跨度 5
2.5 确定内力的原则 6
2.6 关键性的内力 10
3.配筋概述 14
3.1 配筋的目的 14
3.2最合理的配筋 14
3.3钢筋的绑扎 15
3.4钢筋直径和间距的选择 15
3.5 密集配筋 16
3.6混凝土保护层 17
3.7配筋的合理化 19
4.钢筋的锚固 21
4.1 锚固区的横向拉力 21
4.2锚固的位置 22
4.3受拉钢筋的锚固 23
4.4受压钢筋的锚固 35
5.1 概述 37
5.2直接接头 37
5.钢筋的接头 37
5.3 受拉钢筋的间接接头 41
5.4 受压钢筋的搭接接头 50
6.由于受拉或受压钢筋方向改变而引起的径向力 51
6.1概述 51
6.2 拐角处的受拉钢筋 51
6.3钢筋的连续弯曲 51
6.4 与混凝土外表面平行的平面内的弯钢筋 53
6.5 弯曲或弯起曲率较大的钢筋 54
6.6 混凝土压力引起的径向力 55
7.1 纵向钢筋的分段切断 56
7.受弯构件的配筋 56
7.2支座上纵筋的锚固 60
7.3 弯曲受拉范围内的粘结力 63
8.板 64
8.1概述 64
8.2单向板 64
8.3双向矩形板 78
8.4 双向矩形板的留孔 93
8.5 中断支承的矩形板 94
8.6三角形板 94
8.7 圆形板和环形板 95
9.2 抗剪配筋的种类和选择 98
9.1概述 98
9.矩形梁和T形梁 98
9.3 高梁腹时的纵向配筋 105
9.4 T形梁配筋的特点 106
9.5 细长单跨梁(1/h≥8) 111
9.6 细长连续梁(1/h≥8) 114
9.7细长悬臂梁 114
9.8 粗短的梁(2≤1/h<8)且荷载作用在支座附近 115
9.9 梁的间接荷载传递或间接支承 117
9.10 悬挂荷载 118
9.11 挑出的支座 120
9.12 梁腹上有孔的梁 123
9.13受扭的梁 125
10.肋形楼盖、格式楼盖和空心板 130
10.1 肋形楼盖 130
10.2格式楼盖 131
10.3空心板 133
10.4其他楼盖形式 134
11.框架拐角 136
11.1 内力分布 136
11.2 负弯矩(外部受拉)时的框架拐角 136
11.3 正弯矩(内部受拉)时的框架拐角 139
12.深梁 150
12.1 直接支承的深梁(上部荷载) 150
12.2 有下悬荷载的深梁 154
12.3 间接支承的深梁 155
12.4 作为深梁考虑的楼板、剪力墙、行车道板 158
12.5楼板和墙板的配筋 160
13.牛腿 162
13.1 直接承受荷载的牛腿 162
13.2 间接承受荷载的牛腿 165
14.受压构件 167
14.1 受压构件的配筋原则 167
14.2钢筋混凝土柱 167
14.3 高层建筑的特殊柱子 171
14.4 柱子钢筋和楼盖钢筋的穿插 173
14.5承重墙 173
14.6 有土压作用的地下室墙 178
15.1原理 179
15.力的传播范围 179
15.2承受横向拉力的合理配筋方式 180
16.基础 183
16.1概述 183
16.2 墙下的条形基础 184
16.3 柱子的单独基础 188
16.4 单独柱的条形基础 198
16.5墙下的基础板 199
16.6 单独柱的基础板 199
16.7 钢柱在混凝土基础中的锚固方式 201
16.8桩帽 202
参考文献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