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代制约吐蕃地方行政的三股势力 8
第一节 分封与出镇的宗王 8
一 阔端对吐蕃的经略 8
二 “供施”关系的实质是领属 12
三 诸王分封制的实施时间 14
四 诸王份地的划分 15
五 忽必烈改变分封制的努力 21
六 西平王出镇吐蕃 23
七 镇西武靖王 25
八 西平王、镇西武靖王王府 28
九 西平王、镇西武靖王在吐蕃的地位 30
第二节 八思巴及历任帝师的统领权 32
一 八思巴与元世祖的关系 32
二 八思巴行政权力之分析 39
三 八思巴的侍从机构及其职能 40
四 八思巴与帝师制度的建立 42
五 历任帝师 43
六 历任帝师颁布的藏文法旨 53
第三节 恰那朵儿只与白兰王 55
一 白兰王恰那朵儿只及其行政权力之分析 56
二 恰那之后的几任白兰王 58
第二章 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中央机构 64
第一节 总制院 64
一 总制院的建立背景 65
二 总制院的职掌 67
三 总制院的历任院使 71
四 总制院的地位 73
第二节 都功德使司 74
一 都功德使司的职能 74
二 都功德使司的建立背景 75
三 都功德使司的沿革 77
四 都功德使司的历任长使、官员 79
五 都功德使司与总制院及宣政院的关系 80
第三节 宣政院 81
一 改名时间 81
二 宣政院职掌 82
三 宣政院的职官体制与办事机构 87
四 宣政院的下辖机构 90
五 宣政院历任院使、副使 97
第三章 元代的乌思藏宣慰司 113
第一节 有关乌思藏宣慰司的几个问题 115
一 乌思藏宣慰司释名 115
二 乌思藏宣慰司与萨斯迦本钦的关系 117
三 帝师颁给乌思藏宣慰司的藏文法旨 122
四 乌思藏宣慰司的治地与管辖范围 125
一 乌思藏宣慰司下辖的职官系统 126
第二节 乌思藏宣慰司的下属机构 126
二 纳里速的行政建置 130
三 乌思藏的都元帅府、招讨司与转运司 134
第三节 元代乌思藏地区的十三万户 137
一 十三万户建立的背景 138
二 十三万户建立的时间 140
三 乌思藏十三万户的组成 145
第四节 乌思藏十三万户的变化 170
一 乌思藏各万户势力的消长 171
二 伯木古鲁万户的崛起 174
第四章 元代的吐蕃等处宣慰司 179
第一节 有关吐蕃等处宣慰司的几个问题 179
一 吐蕃等处宣慰司释名 179
二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建立年代 184
三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治所 185
四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辖区范围 188
五 吐蕃等处宣慰司与萨斯迦地方势力的关系问题 192
六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职官设置 193
第二节 吐蕃等处宣慰司的下辖机构 197
一 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 197
二 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 198
三 洮州元帅府 200
四 十八族元帅府 200
五 积石州元帅府 201
六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 202
七 吐蕃等处招讨使司 205
八 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 210
第五章 元代的吐蕃等路宣慰司 214
第一节 与吐蕃等路宣慰司有关的几个问题 214
一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建立年代 214
二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治所 217
三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辖区 219
四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长使 220
五 皇帝、帝师颁给吐蕃等路宣慰司的圣旨和法旨 220
第二节 吐蕃等路宣慰司的下辖机构 223
一 朵甘思田地里管民都元帅府 223
二 剌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 224
三 奔不田地里招讨使 225
四 奔不儿亦思刚百姓 226
五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司 226
六 六番招讨使司 228
七 天全招讨使司 230
八 长河西里管军招讨使司 235
九 朵甘思招讨使司 235
第六章 元代的吐蕃与周边诸地的关系 239
第一节 北庭都元帅府 239
一 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241
第二节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241
二 西宁州 243
第三节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244
一 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陕西行省的关系 244
二 临洮府 247
三 巩昌府 249
四 蒙古军都万户府 252
第四节 四川行省与云南行省 255
一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255
二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 257
结语 259
附录一论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础 266
附录二答失蛮其人及其经略吐蕃考实 281
附录三Stod-Hor考辨 290
附录四Chol-Kha考述 302
附录五释“萨斯迦本钦” 311
人名地名索引 317
附录六释“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 321
附表 332
一 蒙元大汗、皇帝年表 332
二 藏史记载中的蒙元大汗、皇帝年表 333
三 藏汉职官、机构译名对照表 334
四 元代藏语中的蒙古语借词 338
五 大事纪年表 339
参考文献与征引论著目录 355
一 汉文部分 355
二 藏文部分 365
三 西文部分 369
四 俄文部分 373
五 日文部分 374
后记 376
英文目录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