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仁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20008805
  • 页数:64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4

县情数据统计 29

第一编 政区建置 41

第一章 沿革 41

第一节 郡县 41

第二节 废县 43

第三节 县名考证 44

第二章 县境、区划 44

第一节 县境 44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6

第三章 县城,区乡 52

第一节 县城 52

第二节 区乡 5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2

第一节 地质构造 63

第一章 地质 63

第二节 地层展布 64

第三节 矿藏 65

第四节 地震 66

第二章 地貌 67

第一节 黄色低丘平坝、平台区 67

第二节 龙泉低山区 67

第三节 红色浅丘、深丘区 68

第一节 气象 69

第三章 气候 69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75

第四章 水文 82

第一节 地表水 82

第二节 地下水 84

第五章 土壤 84

第一节 成土母质 84

第二节 土壤类型 85

第三节 土壤区划 88

第一节 植物 90

第六章 生物 90

第二节 动物 92

第三编 人口 94

第一章 人口发展 95

第一节 解放前的人口发展 95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口发展 9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7

第一节 人口分布 97

第四节 年龄结构 98

第二节 民族构成 98

第三节 性别比例 98

第五节 婚姻状况 100

第六节 文化程度 101

第七节 职业构成 10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02

第三节 技术服务 104

第四节 奖惩政策 105

第四章 人口普查 106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08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10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经济发展 110

第二节 解放后的经济发展 111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1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1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16

第三节 部门类属 117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19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 119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 120

第四章 综合管理 12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21

第二节 物资管理 124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24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126

第五节 标准计划管理 129

第六节 统计管理 130

第七节 审计监督 131

第五编 农业 132

第一章 体制 13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3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33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34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35

第二章 种植业 136

第一节 耕地 136

第二节 作物 137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40

第四节 农技 141

第五节 农机 147

第三章 林业 149

第一节 用材林 149

第二节 经济林 152

第四章 养殖业 154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54

第三节 饲养 155

第二节 饲料 15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58

第五章 管理 159

第一节 机构 159

第二节 经营 159

第三节 效益 161

第六编 水利 164

第一章 蓄水、引水、提水 165

第一节 田、塘、河堰 165

第二节 东风渠四期工程 166

第三节 中、小水库 167

第四节 提灌、喷灌 168

第二章 黑龙滩水库 169

第一节 规划设计 169

第二节 施工 170

第三节 枢纽工程 171

第四节 配套工程 173

第二节 灌溉管理 175

第三章 管理 175

第一节 机构 175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79

第四节 综合开发 180

第七编 工业 183

第一章 经济成分 184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手工业 184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85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86

第一节 采煤 187

第二章 行业构成 187

第二节 电力 188

第三节 食品加工 189

第四节 饮料生产 192

第五节 饲料加工 193

第六节 纺织、缝纫 193

第七节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5

第八节 造纸、印刷 197

第九节 化学工业 198

第十节 塑料工业 199

第十一节 机械工业 199

第十二节 制盐 200

第十三节 其它工业 201

第三章 管理 203

第一节 机构 203

第二节 领导体制 204

第三节 管理方式 205

第四节 经营效益 208

第八编 乡镇企业 210

第一章 企业发展 211

第一节 规模 211

第二节 结构 214

第三节 效益 217

第二章 经营管理 218

第一节 机构 218

第二节 体制 219

第三节 职工培训 220

第九编 交通 221

第一章 线路 222

第一节 石板路 222

第二节 航道 222

第三节 公路 223

第二章 运力 227

第一节 人力、畜力 227

第三节 搬运装卸 228

第二节 机动车船 228

第三章 管理 229

第一节 机构 229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30

第三节 交通监理 231

第四节 经营方式 231

第十编 邮电 233

第一章 邮政 233

第一节 邮路 233

第二节 邮务 235

第二章 电信 236

第一节 电话 236

第二节 电报 238

第三章 管理 238

第一节 机构 238

第二节 管理 239

第十一编 商业 24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44

第一章 体制 244

第二节 流通渠道 246

第三节 网点分布 247

第二章 商品购销 248

第一节 粮油 248

第二节 生产资料 252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254

第四节 土特产品及其它 255

第五节 副食品 256

第六节 出品商品 257

第三章 饮食服务 260

第一节 饮食业 260

第二节 茶旅业 260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261

第四章 管理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62

第十二编 财政 266

第一章 收入 267

第一节 农业税 267

第二节 工商税 269

第三节 企业利润 271

第四节 其它收入 272

第二章 支出 273

第一节 经济建设投资 274

第二节 事业费 275

第四节 其它支出 276

第三节 行政费 276

第三章 管理 277

第一节 机构 277

第二节 体制 278

第三节 预决算 278

第四节 财务、监察 280

第十三编 金融 282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货币 283

第一节 解放前的货币 283

第一章 货币 283

第二章 金融活动 285

第一节 信贷 285

第二节 保险 290

第三节 兑售、结算 290

第四节 其它 291

第三章 管理 292

第一节 机构 292

第二节 体制 293

第四节 财务制度 294

第三节 现金 294

第十四编 城建环保 295

第一章 县城 296

第一节 街道房屋 296

第二节 公共设施 298

第三节 名胜古迹 300

第二章 村镇 301

第一节 集镇 301

第二节 村组 304

第三章 建筑业 306

第一节 建筑队 306

第二节 设计 307

第三节 设备 307

第四节 工程 308

第四章 管理 308

第一节 机构 308

第二节 规划 309

第四节 房地产 310

第三节 建设 31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11

第一节 污染 311

第二节 治理 314

第十五编 党群政协 316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仁寿县党部 317

第一节 组织 317

第二节 活动 31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仁寿县组织 319

第一节 中共地下组织 319

第二节 中共仁寿县委员会 322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其它党派 331

第一节 青年党仁寿县党部 331

第二节 民社党仁寿县筹委会 331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仁寿县委员会 332

第一节 机构 332

第二节 活动 33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团体 336

第五章 群众团体 336

第二节 解放后的群众团体 338

第十六编 政权 343

第一章 议会、人民代表大会 344

第一节 议会 34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45

第二章 政府机构 34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机构 349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行政机构 352

第十七编 政事 356

第一章 川政统一前后 356

第一节 军阀割据 356

第二节 修筑碉堡 357

第三节 开展新生活运动 357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 358

第一节 抗日救亡 358

第二节 修筑机场 358

第一节 “二五”减租 359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 359

第三节 清查共产党 359

第二节 扩大地方武装 360

第三节 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 360

第四节 仁寿解放 361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61

第一节 征粮剿匪 361

第二节 减租退押 36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362

第五节 抗美援朝 363

第四节 土地改革 363

第六节 “三反”“五反” 364

第七节 三大改造 364

第八节 机关、企事业肃反 365

第五章 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65

第一节 整风反右 365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66

第三节 “反右倾”和农村“三反” 367

第四节 整风整社 367

第五节 新五反和社教 368

第六节 农业学大寨 369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370

第一节 运动开展和建立县革委 370

第二节 “斗、批、改” 371

第三节 “批林批孔”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372

第七章 历史转折新时期 372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372

第二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73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373

第四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373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74

第六节 党政机构改革 374

第七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375

第十八编 公安司法 377

第一章 机构 378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机构 378

第二节 解放后的机构 379

第一节 侦察 380

第二章 公安 380

第二节 预审 381

第三节 看守 382

第四节 查禁烟赌 383

第五节 治安管理 384

第六节 治安处罚 386

第七节 监改、帮教 386

第八节 消防工作 387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89

第三章 检察 38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8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90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90

第四章 审判 391

第一节 刑事审判 391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9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39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94

第五章 司法行政 394

第四节 申诉复查 394

第二节 公证 395

第三节 律师 395

第四节 调解 396

第十九编 民政与劳动人事 397

第一章 机构 398

第一节 行政 398

第一节 优待抚恤 399

第二章 民政 399

第二节 企业、事业 399

第二节 安置 401

第三节 社会救济 402

第四节 婚姻登记 406

第五节 殡葬改革 407

第六节 收容遣送 407

第三章 劳动人事 408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08

第二节 职工调配 410

第三节 领导干部任免 412

第四节 职工培训 413

第五节 职工奖惩 414

第六节 劳动工资 415

第七节 劳保福利 419

第八节 离休退休 420

第九节 劳动保护 420

第十节 劳动就业 422

第十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23

第十一节 职工精简 423

第二十编 军事 424

第一章 机构 424

第一节 团练局、军事科 424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425

第二章 兵役 427

第一节 国民兵役 427

第三章 武装 428

第一节 团练 428

第二节 人民兵役 428

第二节 地方自卫队 429

第三节 人民武装 430

第四章 驻军及防务 432

第一节 驻军 432

第二节 防务 433

第五章 兵事 433

第一节 僚人起义 433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部激战城厢 434

第三节 张献忠部攻取仁寿 434

第四节 李永和、蓝朝鼎部进军仁寿 434

第五节 红灯教起义 435

第六节 保路同志军起义 435

第七节 仁寿护国军、川南北伐军 436

第八节 二刘之战在仁寿 436

第九节 籍田农民武装起义 437

第十一节 剿匪 438

第十节 解放仁寿 438

第二十一编 教育 440

第一章 基础教育 441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 441

第二节 幼儿园 441

第三节 小学 442

第四节 中学 444

第二章 专业教育 445

第一节 师范学校 445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446

第三节 农职业学校 447

第四节 黑龙滩林业技工学校 447

第五节 其它专业学校 448

第三章 成人教育 448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4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49

第四章 教育教学 450

第一节 学制、课程 450

第二节 教学工作 451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452

第四节 体育、卫生 454

第五节 招生考试 456

第六节 勤工俭学 457

第五章 教师 458

第一节 任用 458

第二节 待遇 459

第三节 培训 462

第六章 管理 464

第一节 机构 464

第二节 体制 465

第三节 经费 466

第四节 设备 468

第二十二编 科技 469

第一章 机构 4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469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470

第一节 研究项目 471

第二章 科技研究 471

第二节 获省奖项目 474

第三章 科技管理 474

第一节 科技服务 474

第二节 人员管理 476

第二十三编 文化 479

第一章 机构 480

第一节 文化局 480

第四节 党史办公室 481

第五节 县志办公室 481

第三节 档案局 481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 481

第二章 文化艺术 482

第一节 戏曲 482

第二节 电影 484

第三节 歌舞 485

第四节 书画、摄影 486

第五节 文学创作 487

第六节 民间文学 488

第一节 发行 491

第三章 图书 491

第二节 阅览 492

第四章 文物 494

第一节 地面文物 494

第二节 馆藏文物 496

第五章 广播、电视、报刊通讯 497

第一节 广播 497

第二节 电视 498

第三节 通讯、报刊 499

第六章 档案 499

第一节 管理 499

第二节 利用 501

第七章 史料征集、县志编修 501

第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 501

第二节 县志编修 502

第一节 体育运运委员会 503

第一章 机构 503

第二十四编 体育 503

第二节 各类协会 504

第二章 运动场地 504

第三章 群众体育 505

第一节 学校 505

第二节 机关、厂矿 506

第四章 培训 507

第一节 体育教师训练班 507

第三节 乡村 507

第二节 武术训练班 508

第三节 业余体校 508

第五章 竞赛 508

第一节 地、市以上运动会 508

第二节 自办、代办运动会 509

第三节 县际交往 510

第二十五编 医药卫生 51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12

第二节 县属单位 512

第一章 机构与管理 512

第三节 区乡单位 514

第四节 管理 515

第二章 卫生防疫 516

第一节 公共卫生 516

第二节 劳动卫生 518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519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521

第一节 中医 522

第三章 医疗 522

第二节 西医 52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523

第四章 保健 524

第一节 妇幼保健 524

第二节 医疗保健制度 526

第五章 药品 527

第一节 中草药 527

第二节 西药 528

第三节 经营 529

第二十六编 社会风俗 531

第一章 家庭、宗族 532

第一节 家庭 532

第二节 宗族 532

第二章 会馆、行会、帮会 533

第一节 会馆 533

第二节 行会 533

第三节 帮会 534

第二节 道教 536

第三章 宗教 536

第一节 佛教 536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37

第四节 基督教 537

第五节 天主教 538

第四章 会道门、庙会、迷信活动 538

第一节 会道门 538

第二节 庙会 539

第三节 迷信活动 540

第一节 衣着、饮食 541

第五章 民俗 541

第二节 民间节日 543

第三节 礼仪习俗 544

第四节 恶风劣习 547

第五节 文明美德 548

第六章 方言、谣谚 549

第一节 语音 550

第三节 语词 551

第二节 方音区 551

第四节 谣谚 553

第五节 歇后语 554

第二十七编 人物 556

一、传记 556

孙光宪 556

韩驹 557

何栗 557

虞允文 558

毛澂 561

熊青禾 563

张邦杰 563

梁津 564

唐式遵 565

陈万仞 567

潘文华 567

向传义 569

杨栋材 570

黄勤生 573

刘光烈 574

冷开泰 575

谢宗农 576

董宋珩 578

夏正寅、夏仲寅 579

阳选堂 581

吴晋航 582

周瑞麟 583

潘昌猷 584

阮松庭 584

毛燮均 586

王俊贤 587

刘紫桂 588

曾光前 588

彭位中 589

杨嘉良 590

伍世英 591

王翠芳 592

丁地平 593

夏良才 594

刘秋凤 594

高力生 595

季河青 596

何兴盛 597

苏世沛 597

石鲁 599

王孟凡 602

萧光宇 603

李志远 603

徐世璜 605

廖正江 605

黄世荣 606

刘文君 607

余松林 607

辜茂芝 608

阳廷安 610

赵以军 610

二、英名录 611

三、人物表 619

附录 622

一、科技辑要 622

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录 629

三、出席全国和省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及政协委员会委员名录 641

四、寿民录 642

五、县志编纂、送审决议与批复 643

六、部门志名录 645

七、后记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