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训诂学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小学与训诂学 1
目录 1
第二节 训诂与训诂学 4
第三节 训诂的起因 9
第二章 训诂的体裁与格式 21
第四节 训诂的体裁 21
第五节 训诂的格式 30
第六节 释实词 41
第三章 训诂的内容(上) 41
第七节 释虚词 47
第八节 注音 54
第九节 校勘 57
第十节 发凡起例 69
第四章 训诂的内容(下) 73
第十一节 解释语法现象 73
第十二节 说明修辞手段 79
第十三节 释句 87
第十四节 释典制 92
第十五节 补充事实 104
第十六节 揭明章旨 108
第十七节 解释篇题 110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上) 119
第十八节 形训 120
第十九节 义训 139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中)——声训 148
第二十节 推求事物的命名之意 150
第二十一节 推求同声符字之共训——“右文”说 155
第二十二节 推求转语 173
第二十三节 推求语根 195
第二十四节 推求词族 209
第二十五节 推求同源字 213
第二十六节 推求本字 238
第七章 训诂的方法(下) 244
第二十七节 虚词的解释方法 244
第二十八节 利用词汇学知识求词义 254
第二十九节 利用语法关系求词义 259
第三十节 常用解释术语(上) 266
第八章 训诂常用术语 266
第三十一节 常用解释术语(下) 284
第三十二节 常用注音兼释义术语 303
第三十三节 常用词例术语 311
第三十四节 常用校勘术语 322
第九章 训诂工作必备之知识——古书有关条例 328
第三十五节 有关行文格式例 329
第三十六节 有关用词例 335
第三十七节 有关语法例(上) 338
第三十八节 有关语法例(下) 349
第三十九节 有关虚数例 366
第四十节 有关人称例 372
第四十一节 有关叙事例 384
第四十二节 有关引书例 390
第四十三节 有关错讹例 392
下编 训诂学发展简史 407
第十章 训诂的萌芽时期(先秦) 407
第四十四节 萌芽时期训诂的内容 407
第四十五节 萌芽时期训诂的方法 417
第四十六节 萌芽时期训诂的术语 422
第四十七节 萌芽时期训诂对后世的影响 427
第十一章 两汉的训诂学 431
第四十八节 两汉训诂概况 431
第四十九节 关于《尔雅》 453
第五十节 扬雄和《方言》 475
第五十一节 许慎《说文解字》 489
第五十二节 刘熙和《释名》 509
第五十三节 关于《小尔雅》 521
第五十四节 本阶段训诂概况 525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训诂学 525
第五十五节 本阶段重点专著介绍 539
第十三章 宋元明的训诂学 568
第五十六节 本阶段训诂概况 568
第五十七节 本阶段重点专著介绍 580
第十四章 清代的训诂学 605
第五十八节 本时期训诂概况 605
第五十九节 本时期重点专著介绍 636
附:参考书目 679
后记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