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危重病急救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4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今达,王正国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312611
  • 页数:17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编写着重从临床实用出发,对各种各样立即生效的应急抢救技术,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概括了危重病急救医学的现代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

第一篇 危重病的基础知识 2

第一章 氧传输 2

一、氧传输与氧利用的生理 2

二、氧代谢指标的临床意义 5

三、氧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6

第二章 细胞因子及其在危重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0

一、细胞因子概述 10

二、TNF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4

三、白细胞介素-1(IL-1) 17

四、白细胞介素-6(IL-6) 21

五、TNF、IL-1、IL-6在危重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3

第三章 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相关递质 25

第一节 内毒素及其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和地位 25

一、内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测定方法 25

二、内毒素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中的地位和作用 26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内毒素的清除作用 27

四、内毒素的作用机制 28

一、TNF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30

第二节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内毒素的调控作用 30

二、TNF受体 31

三、TNF的生物学活性 33

四、TNF的感染性和创伤性休克中的作用 34

第三节 休克过程中TNF与其他相关递质的关系 35

一、相关细胞因子 35

二、细胞因子连锁反应和细胞因子网络 37

一、拮抗内毒素治疗 38

三、细胞因子合成的调控 38

第四节 抗内毒素、抗细胞因子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 38

二、拮抗细胞因子治疗 40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41

第四章 缺血与再灌注及炎症反应 43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43

一、缺血损伤 43

二、再灌注损伤 45

一、细胞内自由基的生成途径 46

第二节 自由基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46

二、活性氧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地位 47

三、细胞对自由基损伤的防御作用 47

第三节 炎症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48

一、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炎症细胞反应 48

二、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炎症递质 49

三、清除自由基 51

五、抑制花生四酸 51

四、拮抗PAF活性 51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51

一、祛除病因 51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51

六、抑制补体 52

七、阻断粘附分子受体 52

八、抑制细胞因子 52

九、缺血性习服训练 52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54

一、整合素 54

第一节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 54

第五章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与器官损伤 54

三、选择素家族 55

第二节 粘附过程 55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损伤和抗粘附作用 55

一、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在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55

二、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在肺损伤中的作用 57

三、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在心脏损伤中的作用 57

六、软组织损伤 58

五、肾损伤中的粘附分子作用 58

四、肝损伤中白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58

第四节 抗粘附分子治疗的安全性 59

第五节 展望 59

第六章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内毒素休克 61

第一节 PAF的化学结构与代谢 61

一、PAF的化学结构 61

二、PAF的合成 61

一、PAF受体的组织细胞分布 62

三、PAF的代谢 62

第二节 PAF受体 62

二、PAF受体的分子结构 63

三、影响PAF受体调节的因素 64

四、PAF受体的作用机制 65

第三节 PAF与内毒素休克 65

一、内毒素休克的动物模型 65

二、外源性PAF的模拟休克作用 66

三、内毒素休克时的主要递质 67

四、内毒素休克时的PAF的作用意义 69

一、PAF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3

第四节 PAF在内毒素休克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73

二、PAF在肺损伤中的作用 74

三、PAF对消化道的作用 74

四、肾损伤 75

第五节 PAF受体拮抗剂的抗休克作用 75

第七章 胃肠粘膜屏障和细菌移位与MODS 81

第一节 胃肠粘膜屏障 81

一、正常菌群及其定植抗力 81

三、免疫屏障 82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鼾症 82

二、非特异性粘膜屏障 82

第二节 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83

一、引起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条件 83

二、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途径 84

第三节 肠道屏障功能在MODS发病中的意义 84

一、重症疾病时胃肠屏障损伤、肠道细菌移位 84

二、重症疾病时胃肠道局部炎症细胞活化、炎症递质释放 85

三、肠道屏障功能参与MODS的发病过程 85

第四节 肠道屏障的临床意义 86

一、肠道屏障功能的检测手段 86

二、肠道屏障损伤的防治方法 88

第八章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进展 92

一、机械通气技术上的进步 92

二、病理生理学研究促进机械通气的发展 98

三、存在的问题 100

第九章 肺泡上皮屏障功能及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101

一、肺水肿发生的生理学和形态学基础 101

二、肺泡内液体清除的机制 102

三、肺泡腔过量蛋白质的清除机制 103

四、肺泡腔上皮损伤机制 103

五、急性肺损伤后的肺泡上皮屏障功能 104

第十章 一氧化碳的有关问题 107

第一节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 107

一、NO的合成、释放和特性 107

三、NO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机制 108

二、NO参与感染性休克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的证据 108

四、NO抑制剂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 109

五、NO前体物质--L-精氨酸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110

六、NO吸入疗法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111

第二节 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病理作用 111

一、NO的生成及细胞代谢 112

二、NOS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 113

三、NO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114

四、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与NO 117

一、ONOOˉ的生成及细胞代谢 120

第三节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ˉ)的细胞代谢及病理损伤作用 120

二、ONOOˉ的病理损伤作用 122

第一节 急性期反应蛋白(APP) 125

一、APP的主要构成 125

第十一章 急性期反应 125

二、APP的生物学功能 126

第二节 急性期反应的调节 126

一、急性反应介质(APRM)对APP合成的调节作用 127

二、APRM对APP合成的调节机制 127

第三节 测定细胞因子和APP血清浓度的临床意义 128

第十二章 氧化应激反应 130

一、氧化应激的分子反应 130

二、抗氧化醇 131

三、应激反应基因 132

第一节 与饮酒相关的急症 133

四、血红素加氧酶 133

五、细胞因子 134

六、转录调节 135

七、信号传导途径 136

十、展望 137

九、调亡 137

八、肺 137

第十三章 血管的反应性调节 139

一、肺血管反应性的正常调节 139

二、炎症时的血管反应 140

第十四章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143

一、命名 143

二、花生酸系统(eicosanoid)的合成及药理作用 143

三、内毒素血症、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时花生酸系统合成 145

四、临床应用 148

二、接头后膜 150

第十五章 肌肉松弛药在ICU中的应用 150

一、接头前膜 150

第一节 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及兴奋传导 150

三、神经下间隙 151

第二节 肌肉松弛药的作用机制和类型 151

一、非去极化肌松药 151

二、去极化肌松药 151

一、非去极化肌松药 152

三、II相阻滞 152

第三节 常用的肌肉松弛药 152

五、肌松药的其他作用 152

四、再箭毒化 152

二、去极化肌松药 154

第四节 影响肌肉松弛药作用的因素 154

一、低温 155

二、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 155

三、肝功能损害 155

四、疾病 155

五、药物 156

六、肌松药相互影响 156

第五节 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156

一、肌松药无麻醉或镇痛作用 156

二、肌松药呼吸抑制作用显著 156

六、肌松药作用的监测 157

五、肌松药的拮抗问题 157

四、肾功能衰竭病人肌松药的选择 157

三、中枢性呼吸抑制的鉴别 157

第六节 肌肉松弛药在ICU中的使用 158

一、使用目的 158

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59

第十六章 亚低温疗法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160

一、亚低温疗法的作用机制 160

二、亚低温疗法的适应证 161

三、亚低温疗法的禁忌证 161

四、亚低温疗法的方法 161

五、恶低温疗法的注意事项 162

第十七章 细胞凋亡与危重病 163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和研究方法 163

一、生物学意义 163

第二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64

一、凋亡与危重病 164

二、研究方法 164

二、细胞凋亡减弱相关性疾病 166

三、细胞凋亡增强性疾病 173

第十八章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182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与MODS 182

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183

三、MOD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展望 185

第十九章 超氧化物歧化酶 187

一、SOD的生物学意义 188

二、SOD的种类和来源 190

三、SOD活力的测定方法 191

四、SOD的提取 192

五、SOD可能应用的领域 193

第二十章 SIRS/MODS的诱发病因 196

一、促凝及抗凝血机能的平衡 196

二、血管紧张度的调节 197

三、血管通诱性调节的改变 197

四、抗PMNs在EC表面的粘附 197

第二十一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200

一、各种因子的产生及生物作用 200

二、其他血管性物质和生物因子 201

二、BLS的顺序 204

第二篇 危重病的抢救技术 204

第一章 心肺复苏技术(CPR) 204

第一节 基础生命支持(BLS) 204

一、BLS的适应证 204

三、特殊地点 215

四、复苏出现的错误和并发症 215

第二节 进一步心脏生命支持(ACLS) 216

二、氧合、勇气和气道控制的附属设备 217

一、BLS和早期除颤 217

三、用于人工循环的附件 221

四、心脏监测与心律失常的识别 222

五、除颤 222

六、药物治疗 224

第二章 喉科抢救技术 235

第一节 气导的置放 235

一、口咽气导的置入 235

二、鼻咽气导的置放 235

三、口对口吸法 236

四、口鼻呼吸法 236

五、有体位帮助呼吸 236

第二节 气管插管术 237

一、直达喉境下气管插管法 237

四、食管闭塞插管通气法 240

三、鼻气管插管术 240

二、反向气管插管 240

五、气管插管盲插术 241

六、在纤维喉镜引导下插管 243

七、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内高频通气 243

第三节 环甲膜穿刺和切开术 243

一、环甲膜穿刺 243

二、环甲膜切开 243

第四节 咽食管异物取出 245

一、咽部异物 245

二、食管异物 245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急救技术 249

一、囱门穿刺 249

第一节 脑室外引流 249

二、颅骨锥孔引流 250

四、效果观察 251

第二节 颅内血肿腔穿刺引流术 251

三、操作方法 251

二、设备 251

一、适应证 251

第三节 颈椎损伤的急救牵引 252

一、适应证 252

二、设备 252

三、操作方法 252

四、效果观察 253

第四章 血流导向球囊起搏导管的临床应用 254

一、血流导向球囊起搏导管的结构 254

二、经静脉插入起搏导管的操作方法 254

三、如何根据心腔内心电图确定血流导向起搏管顶端的位置 255

四、需要临时人工起搏的适应证 257

第五章 心脏除颤和心脏同步转复术 260

一、胸外除颤 260

二、埋藏式心内自动除颤器 264

第六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268

一、LABC的适应证 268

二、LABC的禁忌证 269

三、设备材料 269

四、材料的准备 269

五、操作方法 269

六、并发症 271

第七章 心包穿刺术 273

一、心包穿刺术的可靠性 273

二、疑心包填塞症时的最初治疗 274

三、心包开窗术 275

四、开胸术 275

第八章 急诊胃镜 279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 279

二、上消化道异物 285

三、急性上消化道梗阻 287

四、上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狭窄 289

五、经内镜引导留置鼻-肠、鼻-胃导管的临床应用 289

七、经内镜治疗急性胃扭转 290

六、经皮胃造瘘 290

第九章 洗胃术 292

一、目的 292

二、用物 292

三、适应证 292

四、禁忌证 292

五、操作步骤 292

六、常用的洗胃器和洗胃方法 293

七、灌洗液 296

一、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97

第十章 机械通气的急救应用 297

二、呼吸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98

三、呼吸机的类型及通气模式 299

四、呼吸机有关参数的调节 300

五、呼吸机的脱离 302

六、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302

三、方法及管理 304

第十一章 体外膜肺氧合 304

二、禁忌证 304

一、适应证 304

第十二章 胸腹腔减压及引流术 306

第一节 胸腔减压及引流术 306

一、适应证 306

二、操作常规 306

三、注意事项 306

第二节 鼻胃管插管术 307

一、适应证 307

二、操作常规 307

三、注意事项 307

第三节 三腔管插管术 307

一、适应证 307

二、操作常规 308

三、注意事项 308

第四节 腹腔引流术 308

一、适应证 308

二、操作常规 309

三、注意事项 309

第一节 导尿术 311

一、适应证 311

二、禁忌证 311

三、术前准备 311

四、操作步骤 311

第十三章 导尿术及膀胱造瘘术 311

五、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312

第二节 膀胱造瘘术 313

一、适应证 313

二、术前准备 313

三、手术步骤 313

四、术后注意事项 313

一、术前准备 314

二、手术操作 314

第三节 膀胱穿刺造瘘术 314

三、注意事项 315

第十四章 血液透析及其他血液净化治疗 317

第一节 血液透析 317

一、原理 317

二、适应证 317

三、禁忌证 318

四、设备及准备工作 318

五、抗凝疗法 320

六、监测指标及并发症的处理 321

七、透析的周期和时间 322

第二节 血液滤过 322

一、装置、操作方法及置换液 322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23

五、血液透析滤过 324

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324

四、疗效评价 324

三、适应证和并发症 325

第三节 血液灌流 325

二、装置及方法 325

一、原理 325

第四节 血浆置换 326

一、原理 326

二、方法 327

三、适应证和并发证 327

第三篇 血管穿刺及插管技术 332

第一章 静脉穿刺及插管技术 332

一、静脉内插管 332

二、静脉内插管治疗的一般原则 334

第二章 动脉穿刺及插管技术 334

一、适应证 334

三、外周静脉 335

四、股静脉 337

五、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 338

二、动脉内压力监测的原理 344

三、直接和间接测动脉压容易发生的误差 344

五、插管部位 346

六、动脉插管的并发症 346

四、应用多普勒仪进行血压监护 346

七、动脉插管术 348

第四篇 危重病的监测技术 358

第一章 血气分析的监测 358

一、pH 358

二、动脉氧分压(PaO2)及其他有关参数 359

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其他有关参数 364

四、标准碳酸盐(SB)与实际碳酸盐(AB) 366

五、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367

六、缓冲液 367

七、碱剩余(BD)或碱丢失(KD) 367

八、主要酸碱平衡失调的血气分析特点 367

二、酸碱平衡 369

第二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测 369

一、临床表现 369

三、呼吸功能 370

第三章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375

一、球囊血流导向漂浮导管的特点和类型 375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需用的基本设备 375

三、放置导管前的准备及进管部位的选择 376

四、放置导管的操作技术 376

五、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386

第四章 无创性心功能监测 387

第一节 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的概念 387

一、心功能 387

二、心力衰竭 387

第二节 心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388

一、前负荷 388

二、心腔内压和心室容量 389

一、心输出量和心指数 389

三、心肌收缩力 389

四、心率 389

二、后负荷 389

第三节 心动能监测的主要指标 389

三、射血分数、心肌缩短速率和室壁运动 390

第四节 心功能的检查方法 390

一、超声心动图 390

二、多普勒血流测定 392

三、心缩间期的测定 394

一、心脏的电活动 399

第五章 急症心电图监测 399

二、心电图 402

三、监护系统 404

四、在高级心脏急救中心律失常的识别 407

第六章 晶体及胶体渗透压的监测 432

第一节 毫渗量(晶体渗透压)的监测 432

一、血清毫渗量异常的病因 432

二、计算值 434

一、直接测定 434

二、尿液毫渗量异常的病因 434

三、血中味知的溶 434

第二节 胶体毫渗透压的监测 434

三、临床意义 435

第七章 阴离子间隙的监测 436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AG分型 436

三、AG监测的临床应用 436

一、概念 436

第八章 胃粘膜内的pH监测 439

一、张力测量法和pHi的测定 439

二、pHi的确认 439

三、监护pHi的潜在重要性 439

四、pHi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441

五、测量pHi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442

六、pHi测量的前途 443

一、肝衰竭的肝功能试验 446

二、肝衰竭的凝血试验 446

第九章 急性肝衰竭的监测 446

三、血浆氨基酸测定 447

第十章 肾功能监测 449

四、高氮质血症 449

二、尿钠排泄分数(FFNa)及肾衰指数(REI) 449

三、自由水清除率(CH2O) 449

一、尿液监测 449

第十一章 脑血循环的监测 451

一、脑功能监测的目的 451

二、脑缺血 451

三、脑监测的一般认识 451

四、特异性脑功能监测仪 452

第十二章 脑外伤的电生理监测 455

一、脑电图 455

二、感觉诱发反应 456

三、SEP对脑外伤病人的实用性 457

四、SEP评估脑外伤的后果 457

第十三章 出凝血机制的监测 459

一、凝血的生理学 459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464

二、抗凝血系统 464

一、人体测量 467

二、血生化测定 467

三、尿生化测定 467

第十四章 营养的监测 467

四、免疫功能 468

五、人体组成 468

第五篇 感染及多脏器功能的失常综合征 472

第一章 危重病人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治疗 472

一、感染的促发因素 472

三、诊断 473

二、感染的临床和诊断特点 473

三、感染严重程序的评估 475

四、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478

五、危重病人的几种感染 480

第二章 脓毒病 484

一、流行病学 484

二、脓毒病、重症脓毒病及脓毒病休克的诊断 484

三、病理生理 487

四、治疗及其展望 488

第三章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491

第二节 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492

第一节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关系 492

一、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及递质 493

二、缺血再灌活损伤与微循环障碍 494

第三节 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95

三、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495

一、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496

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498

第四节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治疗 498

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增减临时医嘱 498

二、多脏衰的治疗 498

三、清除内毒素血症的三大来源 499

四、治疗的新理论--细菌、内毒素、炎性递质并治 502

第四章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502

二、MODS组织缺氧的病理生理学 503

一、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 503

三、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机制与后果 504

四、MODS营养及消化道内选择性净化 505

五、SIRS的基本概念 506

六、SIRS与MODS 506

八、诱发SIRS与MODS的高危险性因素与MODS的预后 507

七、内毒素血症与MODS 507

第五章 手术伤害加重败血症(脓毒病)的严重程度--细胞因子的作用 510

九、SIRS与MODS治疗与展望 510

一、发炎递质 510

二、肿瘤坏死因子 511

四、肿瘤坏死因子对人体的好处 512

五、白介素-6 512

三、肿瘤坏死因子对各器官系统之影响 512

七、外伤与败血症对白介素-6的影响 513

六、外伤合并败血症对肿瘤坏死因子之影响 513

九、如何终止肿瘤坏死因子对身体之伤害 514

八、为何败血症及外伤有加成的作用 514

第六章 抗生素治疗Cˉ细菌感染与内毒素释放的关系及重症脓毒病治疗的新对策 517

一、抗生素治疗Cˉ菌感染引发的内毒素释放 517

二、轻症与重症E.Coli脓毒病小鼠单用抗生素治疗及抗生素与血必净并用治疗的实验研究 521

第七章 流行性出血热 521

一、病因 521

二、流行病学 522

三、病理及发病机制 522

四、临床表现 526

五、诊断 527

六、治疗 532

第一节 概论 532

第八章 厌氧菌感染 532

二、其他厌氧菌感染 533

一、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533

三、混合性细菌感染(复数菌感染) 534

四、非梭状芽胞杆菌性气性蜂窝织炎 534

五、协同性坏疽 534

六、腹膜炎和腹腔脓肿 535

第二节 破伤风 535

一、病因 535

二、发病机制 536

三、病理 536

四、临床表现 536

五、并发症 536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537

七、预防 537

八、治疗 539

第八篇 鼻喉急症 542

第一章 鼻出血 542

一、病因 542

二、检查与诊断 543

三、治疗 544

一、病因 550

二、症状 550

三、诊断 550

第二章 急性会厌炎 550

四、治疗 551

第三章 咽后壁脓肿 553

一、解剖 553

二、病因 553

三、症状 553

四、诊断 553

五、治疗 554

一、病因 555

三、诊断 555

四、治疗 555

二、症状 555

第四章 喉痉挛 555

第五章 急性喉炎 557

一、病因和临床表现 557

二、诊断 557

三、治疗 557

第六章 急性喉水肿 559

一、病因 559

二、症状 559

三、诊断 559

四、治疗 560

第七章 喉外伤 561

二、病因 561

一、解剖 561

三、症状 561

四、诊断 561

五、治疗 562

一、神经解剖和发病的关系 564

第八章 喉麻痹(声带麻痹) 564

二、喉麻痹的分类 565

三、病因 565

四、喉返神经麻痹后声带停留的位置 566

五、一侧喉返神经麻痹 567

六、两侧喉返神经麻痹 570

八、双侧喉上神经麻痹 572

七、一侧喉上神经麻痹 572

九、单侧混合性麻痹 573

十、双侧混合性麻痹 573

第九章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 576

一、病因 576

二、症状和体征 577

三、并发症 577

四、诊断 577

五、治疗 578

六、治愈标准 580

七、预后 580

第十章 气管切开 581

二、适应证 581

一、简史 581

四、紧急气管切开 584

三、术前准备 584

五、手术步骤 585

六、术后护理 585

七、术后合并症 586

八、拔管 587

第七篇 循环系统急病 590

第一章 休克 590

第一节 心源性休克 590

一、定义 590

二、代偿机制 591

三、对抗休克综合征代偿的作用机制 592

五、心源性休克的流行病学 593

四、休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593

六、引起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593

七、诊断 595

八、处理 596

第二节 低血容量休克 599

一、病理生理 599

四、监测 601

二、血液成分丢失的分类 601

五、治疗 603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 607

一、诊断 607

二、治疗 608

第二章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611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 611

二、心律失常的生理学和电生理学基础 612

三、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基本规律 615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620

五、常见的心律失常 622

第三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51

一、病理和病生理 651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652

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658

四、心脏缺血性猝死(CISD) 681

第四章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685

一、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685

二、冠状动脉造影 687

三、冠状动脉造影的X线病理分析 690

四、冠状动脉造影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691

五、经皮导管内冠状动脉溶栓术 691

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694

七、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699

第五章 急性尽力衰竭 704

一、左心衰的病因 704

二、冠状动脉病心衰的特殊问题 706

三、右心衰的病因 706

四、左心衰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708

五、急性左心衰的即刻处理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710

第六章 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剂治疗 715

一、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的生理学机制 715

二、充血性心衰的病理生理 718

三、血管扩张药的机制 719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分级与药物的治疗 719

五、心脏机械性缺欠的药物治疗 720

六、常用血管扩张药的效用 721

七、适应证 724

第七章 急性和慢性危及生命的心脏瓣膜病 726

一、心脏瓣膜病的基本病因与临床分类 726

二、危及生命的常见心脏瓣膜病 726

三、心脏瓣膜病的一般预后和转归 732

第八章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急性并发症 734

一、心肌炎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诊断 734

二、心肌病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735

三、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急性并发症 736

一、病理生理学 741

第九章 心包填塞 741

二、病史和病原学 742

四、治疗 745

第十章 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装置 748

一、起搏器方式和功能 748

二、临时起搏 748

三、永久起搏 750

四、起搏器类型 752

五、起搏器综合征 756

六、频率-应答起搏器 756

七、起搏方式的选择 757

八、抗心动过速装置 757

第十一章 高血压危象 759

一、发病机制 759

二、诊断与分类 760

三、治疗原则 760

四、药物的选择 761

五、并发症的治疗 763

第十二章 猝死 767

一、病因 767

三、临床表现 768

二、病理生理 768

四、治疗 769

五、预防 771

第八篇 心脏和大血管创伤急症处理 774

第一章 心脏创伤 774

第一节 闭合性心脏创伤 774

一、心肌挫伤 774

二、心脏破裂 775

三、外伤性室间隔破裂 777

四、外伤性心脏瓣膜、腱索和乳头肌损伤 777

第二节 开放性心脏创伤 778

一、主动脉破裂 779

二、主动脉破裂的紧急处理 779

第一节 闭合性胸腔内大血管创伤 779

第二章 胸内大血管创伤 779

第二节 开放性胸内大血管创伤 781

一、主动脉破裂 781

二、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破裂 781

三、胸内大静脉破裂 782

第三章 心包积血 784

一、心包穿刺放液术 784

二、心包切开或/和心脏、大血管破裂伤口缝合术 785

第九篇 呼吸系统急症 788

第一章 急性呼吸衰竭 788

一、急性呼吸衰竭分类与病原 788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I型呼吸衰竭的处理 789

三、重症哮喘致命性呼吸衰竭的处理 793

四、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处理 797

五、机械通气的营养 798

六、呼吸机的并发症 798

一、概述 803

第二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03

二、病因 803

三、发病机制 804

五、病理生理 810

四、病理 810

六、临床表现 81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812

八、治疗 813

第三章 呼吸肌疲劳 81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818

二、临床表现 819

三、检查方法 819

四、治疗 822

第四章 肺栓塞 825

一、流行病学 82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825

三、病理 826

四、病理生理 826

五、临床表现 827

六、诊断 828

七、鉴别诊断 829

八、治疗 830

九、预后 832

十、预防 832

第五章 重症哮喘 834

一、诱发因素 834

二、发展为重症哮喘的因素 834

三、致死性哮喘的病理生理 835

四、气道严重阻塞的心跳骤停可能发生的指征 835

五、严重程度的判定 835

六、治疗 836

二、发病机制 841

第六章 吸入性肺损伤 841

一、病因 841

三、临床表现 842

六、治疗 843

五、诊断 843

四、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843

第七章 烟雾吸入性肺损伤 845

一、病因 845

二、发病机制 845

三、全身反应 846

四、诊断与治疗 846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形成机制 850

第八章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50

二、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组织结构的改变 851

三、气道内压与潮气量 852

四、临床意义 852

第九章 大咯血 855

一、定义 855

二、常见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855

三、诊断 856

四、鉴别诊断 856

五、治疗 856

第十章 非心源性肺水肿 859

一、定义 859

二、病因 859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861

四、临床表现 862

五、常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 862

六、诊断与临别诊断 866

七、治疗 867

第十一章 重症监护病人肺感染的问题 869

一、ICU病人感染途径及菌群分析 869

三、诊断 870

二、易感因素 870

四、治疗 872

五、预防 874

四、营养状态的评估 875

二、营养不良和呼吸衰竭的倾向 875

三、营养不良和长期的呼吸衰竭 875

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875

第十二章 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问题 875

五、营养支持的开始 877

六、营养支持的途径 878

七、呼吸衰竭病人高营养液的成分 880

八、脱机困难患者的营养 880

九、高营养在呼吸衰竭时的潜在危险 881

一、研究简史 882

二、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883

三、临床表现 883

四、诊断 885

五、鉴别诊断 885

六、治疗 885

七、预后 887

一、气管内插管 890

第一章 胸部外伤急病 890

第一节 气道梗阻 890

第十篇 胸部外伤及非外伤急症 890

二、气管镜检查 891

第二节 胸腔内占位蓄积 891

一、胸腔穿刺 891

二、导管胸腔引流术 893

第三节 胸壁机械不稳定及伴随情况 893

第四节 胸部损伤 893

一、概述 893

二、肋骨骨折 894

三、胸骨骨折 897

五、血胸 898

四、胸锁关节脱位 898

六、气胸 901

七、创伤性窒息 903

八、肺爆震伤 903

第五节 肺吸入胃内容物 904

一、病因 904

二、胃内容肺吸入后的治疗 905

三、食入腐蚀剂后损伤治疗 905

第二章 胸部非外伤急症 906

第一节 呼吸道 906

一、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 906

二、非肿瘤性气管狭窄 906

五、大咯血 907

四、上腔静脉阻塞 907

三、异物所致气管阻塞 907

六、胸膜腔 908

第二节 食管 909

一、食管阻塞 909

二、食管穿孔 909

三、食管出血 910

四、急性食管炎 910

五、食管痉挛 911

第三节 膈疝 911

第十一篇 消化系统急病 914

第一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914

一、病因学特点和出血机制分类 914

二、诊断 914

三、治疗 918

一、概念 929

第二章 急性肝衰竭 929

二、病因 929

三、发病机制 930

四、临床表现 931

五、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933

六、治疗 934

第三章 急性重型胰腺炎诊断与治疗 938

一、概述 938

二、诊断 938

三、分期 938

四、并发症 938

五、治疗 939

一、临床表现 941

第四章 胃肠道功能衰竭 941

二、发病机制探讨 942

三、治疗 942

第五章 自发性食管破裂 944

一、病因 944

二、病理 944

四、诊断 945

五、治疗 945

三、临床表现 945

第十二篇 急腹症 948

第一章 概论 948

一、急腹症的定义和范畴 948

二、急腹症医师应具备的条件 949

三、急腹症的诊断 949

四、急腹症的治疗 952

一、非炎症性穿孔 954

第二章 急腹症各论 954

二、炎症引起的急腹症 955

三、梗阻 957

四、肠道缺血性疾病 958

五、腹膜后病变 959

六、非腹部器官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 960

七、胃肠道出血 960

八、腹部创伤 962

九、术后急腹症 964

第十三篇 肾脏病急症 970

第一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970

一、定义 970

二、分类及病因 970

三、分型 975

四、临床表现 976

五、诊断 978

六、肾性ARF的治疗 980

第二章 蛋白尿的病原学诊断 983

一、蛋白尿的概念 983

二、蛋白尿生成的原理 983

三、蛋白尿的分类 984

四、蛋白尿的病理诊断 986

第三章 急性尿潴留病原学诊断及处理 989

一、病因 989

二、诊断 990

三、处理 991

三、血尿的诊断 993

一、血尿定义 993

二、血尿的类别 993

第四章 泌尿系统出血的诊断 993

四、血尿的定位诊断 995

五、血尿原发病的诊断 995

六、血尿时选用的器械检查 996

七、不明原因的尿血诊断 997

第五章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999

一、病因 999

二、发病机制与分型 999

三、病理 1000

四、临床表现 1001

六、实验室检查 1001

七、肾脏影像检查 1001

八、治疗 1002

九、预后 1003

一、流行病学调查 1005

二、病因 1005

第六章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1005

三、发病机制 1006

四、临床表现 100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07

六、治疗 1008

七、预后 1008

第七章 急性肾小管坏死 1010

一、病因 1010

二、发病机制 1011

三、病理 1012

四、病生理与临床表现 1013

五、实验室检查 101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016

七、防治 1017

八、预后 1021

第八章 急性双侧肾皮质坏死 1022

一、病因 1022

二、发病机制 1022

三、病理 1023

四、临床表现 102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024

六、治疗 1024

七、预后 1024

第九章 肌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026

一、肌红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026

二、血红蛋白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027

三、病生理 1028

四、预防 1028

第十章 抗生素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1030

一、肾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 1030

二、抗生素造成肾损害的原因和方式 1030

三、易引起急性肾衰的抗生素 1031

四、常用抗生素对肾脏损害的特点 1031

五、肾衰时药物的应用 1032

六、抗肿瘤药物与急性肾衰 1035

一、病因 1038

第十一章 肾移植急性肾功能衰竭 1038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039

三、治疗 1040

第十二章 急性危重病人的多尿综合征 1042

一、病因 1042

二、鉴别诊断 1043

三、治疗 1045

三、流行病学 1047

五、临床表现和病生理 1047

四、病理 1047

二、病原 1047

第十三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 1047

一、定义 1047

六、治疗和预后 1048

七、预防 1048

第一章 泌尿生殖系损伤 1050

第一节 肾损伤 1050

一、病因 1050

二、病理分类 1050

第十四篇 泌尿外科急病 1050

三、临床表现 1051

四、诊断 1051

二、临床表现 1052

三、诊断 1052

一、病因 1052

第二节 输尿管损伤 1052

五、治疗 1052

四、治疗 1053

第三节 膀胱损伤 1053

一、病因 1053

二、病理 1053

三、临床表现 1053

四、诊断 1053

五、治疗 1054

第四节 尿道损伤 1054

一、病因 1054

二、病理 1054

三、临床表现 1054

五、治疗 1055

四、诊断 1055

一、阴茎创伤性坏疽 1056

二、阴茎阴囊皮肤损伤 1056

三、阴茎折断 1056

第五节 外生殖器损伤 1056

四、睾丸破裂 1057

五、外伤性睾丸脱位 1057

第二章 非损伤性急症 1058

第一节 肾绞痛 1058

一、病因 1058

二、临床表现 1058

三、诊断 1058

二、诊断与治疗 1059

第二节 非绞痛性胁痛 1059

一、病因 1059

四、治疗 1059

第三节 血尿 1060

一、病因、分类及部位 1060

二、诊断 1061

三、治疗 1062

第四节 下尿路刺激征 1062

一、膀胱炎 1063

二、膀胱结石 1064

三、急性前列腺炎 1064

四、急性尿道炎 1065

五、尿道周围脓肿 1066

第五节 急性尿潴留 1066

二、病因与诊断 1067

一、病史 1067

三、治疗 1068

第六节 阴茎肿胀 1069

一、阴茎头包皮炎 1069

二、包茎 1070

三、嵌顿包茎 1070

四、淋巴水肿 1070

五、阴茎异常勃起 1070

第七节 阴囊肿物 1071

一、鞘膜积液 1071

二、睾丸肿瘤 1071

三、睾丸扭转 1072

四、附睾炎 1072

六、精索静脉曲张 1073

五、睾丸炎 1073

第十五篇 血液系统急症 1076

第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076

第一节 DIC的基础实验 1076

第二节 DIC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 1077

一、DIC的发病机制 1077

二、DIC的病理生理过程 1079

第三节 DIC的防护和代偿机能 1080

第四节 DIC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081

一、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1081

二、实验室检查 1083

第五节 DIC的诊断与治疗 1084

一、诊断 1084

二、治疗 1085

第二章 抗凝血与抗纤溶治疗 1088

一、抗凝血治疗 1088

二、抗纤溶治疗 1094

第三章 急性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病 1097

第一节 急性血小板减少 1097

一、血小板生成减少 1097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98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99

四、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1100

五、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01

第二节 血小板病 1102

六、输血后紫癜 1102

一、血小板无力症 1103

二、巨血小板综合征 1104

第四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临床应用 1106

第一节 全血输注 1106

一、全血及其特性 1106

二、全血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107

三、输血治疗 1107

第二节 红细胞输注 1111

一、定义及特性 1111

二、红细胞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111

三、洗涤红细胞 1112

五、巨细胞病毒阴性的红细胞 1113

四、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1113

一、浓缩血小板的定义和特性 1114

六、照射红细胞 1114

七、冻融去甘油红细胞 1114

第三节 血小板输注 1114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115

三、输注方法与剂量 1117

第四节 粒细胞输注 1117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1117

一、粒细胞的定义及特性 1117

四、输注不良反应 1118

第五节 新鲜冰冻血浆 1118

一、定义及特性 1118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1118

第六节 冷沉淀 1119

一、定义及特性 1119

四、输注不良反应 1119

三、输注方法及剂量 1119

三、输注剂量及使用方法 1120

第七节 血浆蛋白制剂的临床应用 1120

一、白蛋白制剂及临床应用 1120

二、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120

二、免疫球蛋白制剂及临床应用 1121

三、纤维蛋白原 1123

四、凝血因子VIII 1123

五、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纯化因子IX浓缩剂 1125

六、纤维结合蛋白 1125

一、概念 1126

第八节 新一代的成分输血 1126

八、a1抗胰酶 1126

九、补体Cl抑制剂 1126

十、血浆蛋白C 1126

七、抗凝血酶III 1126

二、内容 1127

三、研究方向 1127

第五章 输血反应 1129

一、发热反应 1129

二、过敏反应 1129

三、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 1130

四、溶血性输血反应 1131

五、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1134

六、输血的疾病传递 1136

第十六篇 水盐代谢 1138

第一章 水盐平衡与渗透压概念 1138

一、体液的分布与组成 1138

二、水、电解质代谢及调节 1139

三、体液的渗透压 1139

四、体液渗透压变化的原因 1140

五、体液渗透压和容量障碍的类型 1141

第二章 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1147

一、水及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1147

二、提示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线索 1148

三、常见的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1149

一、与急性低钠血症有关的生理生化基础 1151

第三章 急性低钠血症 1151

二、急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分类 1153

三、临床表现 115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154

五、治疗 1155

第一节 钾的正常代谢 1157

一、含量与分布 1157

二、钾代谢 1157

第四章 钾的代谢与失衡 1157

三、钾代谢与肾脏的关系 1158

四、钾代谢与心脏的关系 1159

五、钾代谢与肝脏的关系 1159

六、钾代谢与激素的关系 1160

七、钾的生理作用 1160

一、概念 1162

二、病因 1162

第二节 低钾血症 1162

三、临床表现 1163

四、实验室检查 1164

五、治疗 1164

第三节 高钾血症 1165

一、病因 1165

二、临床表现 1166

三、治疗 1167

第五章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11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69

二、临床表现 1169

三、鉴别诊断 1170

四、治疗 1170

二、海特森方程式 1174

三、重要原则I 1174

第十七篇 酸碱失衡 1174

第一章 基本原理 1174

一、评价血浆酸碱状态的指标 1174

四、重要原则II 1175

五、重要原则III 1176

六、THUMB原则I 1176

七、pH值变时换算H+浓度的方法 1176

八、THUMB原则II 1176

九、阴离子间隙 1176

十一、估计尿液中NH?浓度的方法 1177

十、血浆渗透间隙 1177

第二章 酸碱失衡的识别 1179

二、酸碱失衡的生理反应 1179

三、如何识别混合性酸碱失衡 1179

一、基本酸碱失衡 1179

第三章 代谢性酸中毒 1181

一、概述 1181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1181

三、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反应 1182

四、诊断步骤 1182

五、治疗 1183

六、K+与代谢性酸中毒 1185

七、酮症酸中毒 1186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188

九、L-乳酸酸中毒 1189

第四章 代谢性碱中毒 1191

一、病因 1191

二、临床表现 1191

三、实验室检查 1192

四、治疗与预防 1192

第五章 呼吸性酸中毒 1194

一、病因 1194

二、临床表现 1194

三、实验室检查 1195

四、治疗和预防 1195

二、临床表现 1197

一、病因 1197

第六章 呼吸性碱中毒 1197

三、实验室检查 1198

四、治疗与预防 1198

第十八篇 常见的内分泌病急病 1202

第一章 垂体卒中和垂体前叶机能减退危象 1202

一、病因和诱因 1202

二、发病机制 1202

三、临床表现 1203

四、实验室检查 1203

五、鉴别诊断 1204

六、治疗 1205

二、发病机制 1207

三、临床表现 1207

第二章 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 1207

一、病因和诱因 1207

四、临床分期 1208

五、实验室检查 1208

六、鉴别诊断 1208

七、治疗 1209

第三章 甲状腺机能减退危象 1211

一、病因和诱因 1211

二、发病机制 1211

三、临床表现 1211

四、实验室检查 1212

五、鉴别诊断 1212

六、治疗 1213

三、临床表现 1214

一、病因和诱因 1214

二、发病机制 1214

第四章 肾上腺危象 1214

四、实验室检查 1215

五、鉴别诊断 1215

六、治疗 1216

第五章 嗜铬细胞瘤危象 1217

一、病因和诱因 1217

二、发病机制 1217

三、临床表现 1217

四、实验室检查 1218

五、鉴别诊断 1219

六、治疗 1220

三、临床表现 1222

一、病因 1222

二、发病机制 1222

第六章 高钙血症危象 1222

六、治疗 1223

四、实验室检查 1223

五、鉴别诊断 1223

第七章 低钙血症危象 1225

一、病因 1225

二、发病机制 1225

三、临床表现 1225

四、实验室检查 1226

五、鉴别诊断 1226

六、治疗 1226

第八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28

一、病因和诱因 1228

二、发病机制 1228

三、临床表现 1229

四、实验室检查 1229

五、并发症 1229

六、鉴别诊断 1229

七、治疗 1230

第九章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1233

一、病因和诱因 1233

二、发病机制 1233

三、临床表现 1233

六、治疗 1234

四、实验室检查 1234

五、鉴别诊断 1234

第十章 低血糖危象 1236

一、病因分类 1236

二、发病机制 1236

三、临床表现 1237

四、实验室检查 1237

五、鉴别诊断 1237

六、治疗 1237

第十九篇 中枢神经系统急病 1240

第一章 昏迷 1240

第一节 昏迷病理生理学基础 1240

第二节 昏迷诊断程序 1241

一、病史采集 1242

第三节 昏迷的检查重点 1242

二、是否为中枢神经疾病所致昏迷 1242

二、物理检查 1243

第四节 昏迷的分类及相关的疾病 1244

一、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 1244

二、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有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或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1244

三、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脊液有/无异常改变 1244

第五节 昏迷的治疗 1244

一、病因治疗 1244

二、一般治疗 1244

第二章 癫?发作 1247

第一节 癫?发作的分类 1247

四、继发于部分性发作的全身性发作 1248

三、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1248

二、单纯性部分性发作 1248

一、部分性发作 1248

五、原发性全身性发作 1249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 1250

第三节 癫?的病因 1251

第四节 癫?发作病人的评价 1252

第五节 癫?的鉴别诊断 1253

一、晕厥与EP 1253

二、TIA和偏头痛 1254

三、癫?与癔病 1254

第六节 癫?的治疗 1254

一、药物治疗 1255

二、药物适应证 1255

三、外科治疗 1257

四、单一发作的治疗 1257

五、停药问题 1258

第七节 癫?与妊娠 1258

第八节 癫?的社会及教育问题 1258

第三章 脑血管疾病 1260

第一节 脑卒中 1260

一、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1260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综合征 1260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261

第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1262

一、总论 1262

二、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化血栓性疾病 1263

三、实验室检查 1269

四、治疗 1270

一、大脑后动脉 1273

第三节 椎基底-大脑后动脉系统血栓病 1273

二、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 1275

三、基地动脉 1277

四、小脑上动脉 1279

五、小脑前下动脉 1279

第四节 腔隙疾病 1282

一、病理生理学 1282

二、临床表现 1282

三、实验室评估 1283

四、治疗 1283

第五节 脑梗死的其他疾病 1283

一、病理生理学 1285

第六节 脑栓塞 1285

二、临床表现 1286

三、实验室评估 1287

四、治疗 1287

第七节 颅内出血 1288

一、高血压脑内出血 1288

二、脑叶出血 1289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囊内动脉瘤 1290

四、其他原因的颅内出血 1293

五、高血压脑病 1294

第四章 颅内压增高 1297

一、正常颅内压及其调节 1297

二、颅腔容积与ICP的关系 1297

四、脑水肿 1298

三、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1298

七、脑疝 1299

五、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299

六、影响颅内压增高病程的因素 1299

九、颅内压监护 1300

八、临床表现及诊断 1300

十、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1301

第五章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304

第六章 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处理 1305

第七章 运动神经元疾病 1307

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1307

二、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1307

五、实验室检查 1308

六、治疗 1308

四、进行性痉挛性球麻痹 1308

三、进行性球麻痹 1308

第八章 脑死亡 1310

一、问题的起源 1310

二、脑死亡的分类 1310

三、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1310

附:植物人的概念 1311

第二十篇 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急病 1314

第一章 概述 1314

一、精神科急诊的任务 1314

二、精神科急诊的接待技巧 1315

三、急诊中精神检查 1317

四、精神科急诊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1318

第二章 常见急性精神病状态 1320

一、谵忘状态 1320

二、兴奋状态 1321

三、木僵状态 1322

四、抑郁状态 1322

五、急性幻觉状态 1323

六、急性妄想状态 1324

七、焦虚状态 1324

八、暴力行为 1325

九、老人、儿童虐待 1326

第三章、常见精神疾病的急诊 1327

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327

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328

三、精神分裂症 1328

四、情感性精神障碍 1329

五、心因性精神障碍 1330

六、神经症 1331

第四章 与饮酒和吸毒相关的急症 1333

一、急性酒精中毒 1333

二、慢性酒精中毒综合征亚急性发作 1334

三、酒精依赖和戒断综合征 1334

第二节 与吸毒相关的急症 1335

一、临床表现 1335

二、诊断 1336

三、治疗 1336

二、自杀的原因与鉴别 1338

一、自杀行为概述 1338

第一节 自杀行为 1338

第五章 精神病人常见的危急情况 1338

三、自杀的处理 1339

第二节 自伤行为 1340

一、自伤行为概述 1340

二、自伤的原因与鉴别 1341

三、自伤病人的处理 1341

第三节 自缢的解救 1341

一、自缢的致死机制和原因 1341

二、自缢的解救原则 1342

第四节 吞食异物 1342

二、症状与诊断 1343

一、水中毒发生的原因 1343

第五节 急性水中毒 1343

三、处理原则 1344

第六节 精神药物急性中毒解救原则 1344

一、中毒的原因和特点 1344

二、中毒的临床分级 1344

三、一般处理原则及措施 1345

四、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解救原则 1345

五、三环抗抑郁剂急性中毒解救原则 1345

六、锂盐中毒解救原则 1346

七、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解救原则 1346

一、临床表现 1347

二、病理生理 1347

第七章 与精神药物治疗相关的危急状态 1347

第一节 急性肌张力障碍 1347

三、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因素 1348

四、治疗措施 1348

第二节 噎食窒息 1348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1348

二、治疗 1349

第三节 恶性综合征 1349

一、病理和促发因素 134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350

三、鉴别诊断 1350

四、治疗 1350

二、机制和促发因素 1351

三、治疗 1351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351

第四节 粒细胞缺乏症 1351

第五节 急性抗胆碱能药物中毒反应 1352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352

二、治疗 1352

第七章 危机干预 1352

第一节 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和特点 1353

一、心理危机的过程 1353

二、心理危机的特点 1353

第二节 心理危机的表现与评定 1354

一、心理危机的表现 1354

二、危机的评定 1354

第三节 危机干预的目的与适应证 1354

第五节 危机干预的注意问题 1355

一、危机干预工作人员的守则 1355

第四节 危机干预的技术 1355

二、危机干预中应注意的问题 1356

第六节 危机干预的方式 1356

第七节 心理急诊中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 1356

一、亲人死亡的沮丧(悲伤)反应 1357

二、破产或严重经济损失 1357

三、失恋 1357

四、婚姻关系破裂 1357

五、重要考试失败 1358

六、晋升失败 1358

第一章 蛇伤急救的基础与临床 1360

一、我国的毒蛇概述 1360

第二十一篇 毒蛇咬伤及急性中毒 1360

二、毒蛇的毒理 1365

三、毒蛇咬伤诊断要点 1367

四、辅助检查 1368

五、鉴别诊断 1368

六、常见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 1369

七、治疗基础 1371

八、治疗 1371

第二章 急性中毒 1379

一、正确诊断要点 1379

二、生物材料检测的应用 1382

三、内科治疗原则 1382

四、毒物的排泄 1389

一、抗精神病药 1393

第一节 抗精神失常药 1393

第三章 特定中毒 1393

二、抗扰郁药 1394

三、抗狂躁药 1394

四、抗焦虑药 1394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 1395

一、有机磷杀虫药分类 1395

二、毒理 1395

三、诊断 1396

四、鉴别诊断 1397

五、治疗 1397

第三节 止痛药 1400

一、镇痛药 1400

二、解热镇痛药 1400

一、铅中毒 1402

第四节 金属类药物 1402

二、砷中毒 1403

第五节 乙醇中毒 1404

一、毒理 1404

二、诊断 1404

三、治疗 1405

第六节 心血管系统药 1405

一、洋地黄类强心甙 1405

二、抗心律失常药 1406

三、降压药 1407

四、抗休克药 1407

第七节 药物依赖 1407

二、产生依赖的药物 1408

一、概念 1408

四、几种常见药的依赖 1409

三、药物依赖的防控 1409

第二十二篇 病理产科急症 1412

第一章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412

一、诊断和治疗 1412

二、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1422

三、特殊类型的诊断和治疗 1431

第二章 羊水栓塞 1438

一、发病率 1438

二、病因 1438

三、病理生理 1439

四、临床表现 1441

五、诊断 1441

七、预防 1443

六、鉴别诊断 1443

八、治疗 1444

九、预后 1448

第三章 产褥感染 1450

一、定义 1450

二、病因 1450

三、病理生理 1452

四、临床表现 1453

五、诊断 1454

六、鉴别诊断 1454

七、治疗 1455

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460

一、概念 1460

第一章 多发性损伤 1460

第二十三篇 创伤 1460

三、早期临床诊断与处理 1462

四、创伤后凝血系统及补体活化 1466

第二章 头部损伤 1469

一、初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1469

二、严重头部损伤的一般处理 1470

第三章 急性脊髓损伤 1492

一、解剖和生理特点 1492

二、损伤的分类及其机制 1494

三、损伤的病生理 1495

四、损伤的临床表现 1496

五、损伤的治疗 1503

第四章 腹部损伤 1512

一、临床表现 1513

二、诊断失误的原因 1515

三、诊断 1515

四、治疗 1518

第二十四篇 烧伤 1528

第一章 最初伤情评估与急救 1528

第一节 最初伤情评估 1528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1528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1529

三、估计烧伤浓度的注意事项 1530

四、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1531

五、伤情判断与预后的关系 1531

一、现场急救 1532

第二节 院前急救 1532

二、送院与转院 1533

第二章 吸入性损伤 1535

第一节 致伤因素和致病机制 1535

一、势力损伤 1535

二、烟雾损伤 1535

第二节 病理和病生理特点 1536

一、病理 1536

二、病理生理 1536

第三节 临床分类和病程分期 1538

一、临床分类 1538

二、病程分期 1538

一、临床表现 1539

第四节 吸人性损伤的诊断 1539

二、胸部X线表现 1540

三、特殊检查表现 1540

四、肺功能 1541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1541

一、保健气道通畅防止气道梗阻 1541

二、氧气治疗 1542

三、机械通气 1542

四、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及灌洗 1543

五、补液治疗 1543

六、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应用 1544

七、加强护理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