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汽车安全性研究概论 1
第一节 汽车安全性研究的国际大趋势 1
一、概述 1
二、汽车安全性与社会环境 1
三、汽车安全法规和标准 1
四、世界汽车安全研究的动向 11
第二节 先进安全汽车(ASV)开发概况 15
一、先进安全汽车 15
二、预防安全技术 15
第三节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概况 17
一、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 17
二、智能交通系统开发的历史 18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及今后发展动向 18
四、车辆/道路、信息技术应用缩略词语 18
第二章 防抱制动系统 20
第一节 防抱制动系统(ABS)概论 20
一、什么是防抱制动系统 20
二、防抱制动系统与车辆的安全性 21
三、防抱制动系统与法规 21
四、防抱制动系统的普及状况及今后发展趋势 22
第二节 防抱制动装置的基本原理 23
一、制动时的车辆运动 23
二、滑移率 26
三、制动与车轮的旋转运动 27
四、理想的制动控制 30
五、影响防抱制动控制技术的要素 31
六、防抱制动系统的控制技术 34
第三节 防抱制动装置的各种构成系统 50
一、系统构成 50
二、对各种形式防抱制动系统的评价 52
三、4轮驱动车用防抱制动系统 55
四、摩托车用防抱制动系统 57
五、后轮控制防抱制动系统 59
六、商用车用防抱制动系统 60
第四节 防抱制动装置的构成部件 66
一、车轮速度传感器 66
二、电子控制装置(ECU) 71
三、防抱制动装置的执行机构 75
四、防抱制动装置的可靠性 89
第五节 防抱制动装置的实车性能评价与存在问题 90
一、ABS的实车性能评价要点 90
二、ABS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5
第六节 防抱制动系统实例分析(三菱4通道4传感器方式) 96
一、开发目标 96
二、系统的构成 97
三、小型轻量化、零部件通用化 98
四、控制特征 98
五、故障自诊断系统与维修保养 102
第三章 新型防抱制动系统——具有横向滑移率控制功能的ABS 118
第一节 丰田后轮控制用VSC的开发及其应用 118
一、怎样进行侧滑控制 118
二、VSC系统控制的构成 119
三、系统的协调控制 120
四、控制方法 120
五、对装有VSC系统的车辆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 121
六、控制系统的应用 123
第二节 三菱主动稳定控制系统(ASC,制动力控制系统)的开发 123
一、AS(主动稳定控制)系统的构成 124
二、主动稳定控制系统(ASC)的控制方法 129
第三节 主动控制形式的防抱制动系统(A-ABS) 132
一、主动控制形式的防抱制动系统的功能 133
二、后轮切换控制 136
三、不同摩擦系数道路的控制比较 136
四、实车性能评价和确认 136
第四章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142
第一节 装有粘滞差动器的防滑控制系统(以日产V-TCS为实例) 142
一、转向行驶时车辆的稳定性 142
二、系统开发的目标 145
三、利用后轮粘滞防滑差速器提高转向性能 145
四、利用防滑控制系统(TCS)的功能提高行驶操纵性 145
五、系统的构成 146
六、TCS的基本控制 148
七、实车性能分析 148
第二节 前置前驱动车辆用粘滞防滑差速器 150
一、前置前驱动车辆用粘滞防滑差速器的性能要求 150
二、前置前驱动车辆用粘滞防滑差速器的构造 151
三、性能选定 152
四、粘滞防滑差速器的质量保证 155
五、粘滞防滑差速器的效果评价 156
第五章 汽车行驶系综合电子控制与主动安全 157
第一节 悬架的功能 157
第二节 减振器减振力控制 159
一、电机驱动方式 159
二、压电阻驱动方式 162
第三节 空气悬架 164
一、气动式缸 164
二、控制逻辑 165
第四节 主动悬架 167
一、系统构成 167
二、油压控制回路 169
三、控制逻辑 170
第五节 车辆综合控制系统 171
第六节 丰田i-Four车辆综合控制系统 174
一、车辆综合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174
二、i-Four综合控制系统的构成 174
三、电子控制常时4轮驱动的构造与功能 175
四、控制算法 179
五、失效保险系统 182
六、车辆综合控制系统的效果 183
第七节 主动悬架与主动4轮转向的综合底盘系统控制 183
一、控制部分 186
二、系统评价 191
第八节 F1ex常时4轮驱动 197
一、F1ex常时4轮驱动系的总体布置 197
二、转子翼片式联轴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97
三、F1ex常时4轮驱动的车辆性能 199
第九节 常时4轮转向装置的电子控制 202
一、舵角比例控制 203
二、横向偏转角比例控制 206
第十节 动力转向装置的电子控制 210
一、系统构成 210
二、控制逻辑 211
第六章 汽车照明系统、信号灯与安全玻璃 212
第一节 汽车前照灯 212
一、前照灯的照明性能要素 212
二、前照灯新技术的应用 213
三、前照灯系统的发展动向 218
第二节 汽车信号灯 220
一、汽车信号灯的分类及其作用 220
二、信号灯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220
第三节 汽车用安全玻璃 221
一、安全性的窗玻璃 222
二、舒适性的窗玻璃 224
三、光透射率控制型窗玻璃 225
第七章 汽车导航系统与通信系统 227
第一节 汽车导航系统概论 227
一、汽车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 227
二、汽车导航系统用方位传感器 229
三、光信标 232
第二节 具有通信功能的车用导航系统 232
一、导航网络通信系统的构成 232
二、通信功能 234
第八章 车距控制系统与车速控制技术 235
第一节 车距控制系统 235
一、车距控制装置的构成 235
二、对先行车识别及位置测定 236
三、控制模式 239
四、操作规格 240
五、显示规格 241
六、失效保险装置 241
七、应用效果 241
八、故障排除与车上检查 242
第二节 激光雷达 251
一、防止超车相撞用激光雷达 251
二、激光雷达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51
三、防止追尾撞车的报警装置 254
第三节 轮胎气压报警装置 255
一、报警装置的检测方法 255
二、主要零部件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258
三、使用注意事项 258
第九章 汽车教育与安全活动 259
第一节 国外汽车教育的现状 259
一、美国纽约州的现状 259
二、日本的汽车教育现状 260
三、汽车教育的重要性 260
第二节 日本汽车安全活动概述 260
一、日本汽车产业界的安全活动 260
二、日本汽车销售界的安全活动 261
三、日本运输界的安全活动 261
第三节 普及汽车安全运动的驾驶学校 263
第十章 汽车座椅安全带与SRS安全气囊 265
第一节 汽车座椅安全带的构造与材料 265
一、汽车座椅安全带的构造 265
二、汽车座椅安全带的材料 265
第二节 座椅安全带预紧器的构造 266
一、预紧器的基本构造 266
二、安全带收紧机构 269
三、防止倒转机构 269
四、诊断装置 271
五、预紧器检查整备要点 271
六、安装方法 273
七、钣金涂装修理上的注意事项 274
八、报废零部件的处理办法 275
九、拆卸工具的功能检查 277
第三节 安全气囊应用历史与存在的问题 277
一、安全气囊发展概况 277
二、国外安全气囊的应用历史 277
三、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评价 278
第四节 安全气囊的构造与原理 278
一、机械式安全气囊 278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 279
三、安全气囊用半导体型式加速度传感器 283
四、安全气囊的材料 284
五、安全气囊今后的技术发展动向 287
第五节 安全气囊撞车判定算法程序 287
一、碰撞判定算法 288
二、力学模型的模拟方法 289
第六节 日本西马牌高级轿车双侧向安全气囊 290
第十一章 汽车防盗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292
第一节 汽车防盗装置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动向 292
一、有关防盗装置的技术标准 292
二、有关防盗装置的法规 292
三、保险公司的动向 292
四、IEC/ISO标准提案的概况 293
第二节 防盗装置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 294
一、报警调置/解除装置 294
二、检测器/传感器 294
三、阻止被盗车辆启动装置(阻行器) 294
第三节 车用门锁遥控开关 297
一、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298
二、发射机的构造 299
三、接收机的构造 301
四、防止接收机误动作的对策 305
五、性能评价结果 305
六、遥控车门控制器的开发 307
第十二章 汽车阻燃内饰材料与冲击能量吸收型内饰材料 310
第一节 汽车阻燃内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310
一、车辆阻燃性法规与标准 310
二、阻燃性内饰材料的试验方法 311
第二节 冲击能量吸收型内饰材料的试验方法 312
一、测试方法与设备 312
二、试验结果评价 313
第十三章 汽车构造的安全性设计与实车碰撞试验 317
第一节 现代汽车构造安全性设计和试验分析 317
一、汽车安全性设计与标准、法规 317
二、车辆碰撞的安全性设计 317
三、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试验 322
四、通过世界级安全性评价验证(GOA)的安全技术 323
五、CAE在车辆碰撞安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29
六、车辆碰撞模拟——提高车身强度的方法 333
第二节 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安全性设计的实例分析 339
一、交通事故调查数据与信息的公布 339
二、对车辆偏置碰撞的安全措施 340
三、对侧面碰撞的安全措施 341
四、对车辆倾翻的安全措施 343
五、安全气囊 343
六、座椅安全带 345
七、适应乘员体格的安全保护系统 346
八、车辆碰撞时如何减轻转向盘和车厢凸起物对乘员的伤害 346
九、车辆碰撞时如何减轻发动机室部件对车厢的冲撞 347
十、如何防止侧门横梁对乘员的伤害 348
十一、车内座椅的安全构造 348
十二、如何保护乘员脚部安全 349
十三、车辆碰撞时如何防止燃油泄漏 349
十四、车辆碰撞与车门开启设计 351
十五、车头与前照灯材质与外形的改进可减轻对行人的冲撞 351
十六、享有制造安全车盛誉的奔驰汽车公司 352
第三节 日产公司西马牌高级轿车的安全车身构造 353
第十四章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诊断系统与电磁环境 355
第一节 汽车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 355
一、汽车电子装置诊断技术的现状 355
二、汽车电子装置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357
第二节 汽车安全系统与电磁环境 359
一、抗干扰试验 360
二、电磁兼容性试验及测定装置 364
附录:参考文献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