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语言的功能与地位的反思 1
第一章 海德格尔:“大道”与“道说”的遮蔽与澄明 14
第一节 对“存在”的追问:嵌入“无”之中的此在的超越 15
第二节 解蔽(Aletheia)与聚集(Logos):有与无的转化 21
第三节 诗与思:通往“返乡”的表象之路 35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学分析:“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44
第一节 早期的逻辑图像理论 45
第二节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49
第三节 从过度分析回归到基于现象的自然理解 54
第三章 儒、道诗学:“言”与“意”的博弈 61
第一节 儒家诗学:“立言”的传统 62
第二节 “立象以尽意”与“赋、比、兴”的肯定性创建 64
第三节 道家诗学:“贵意”的立场 70
第四节 “道不可言”与“重言”、“寓言”、“卮言”的否定性言说 72
第四章 玄学、禅宗诗学:“忘言忘象”与“佛以意解” 79
第一节 儒道合流:“得意忘象”的玄学之风 79
第二节 禅宗:“不立文字”与“不废语录话头”的悖谬 83
第五章 儒、释、道诗学的合流与创新 94
第一节 “象外之象”、“境外之境”——意境 94
第二节 汉语和汉语思维的特点 100
第三节 汉语文化的诗性传统 106
第六章 中西诗学的对话与交流 116
第一节 跨时空的对话与交融 117
第二节 差异与启示 133
第三节 会通以超胜:象与象思维 142
第七章 文学语言的超越性:有与无的生成转换 155
第一节 语言是原诗 155
第二节 文学语言是创造性的语言 158
第三节 象象生象——文学语言超越性的内在创造机制 162
第四节 境生象外——文学语言超越性的外在生成机制 166
结语 文化与意义的世界 174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