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手册 P.U.P.科技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道衡,徐承和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1031238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直流电路 1

1.1 基本量基本元件 1

1.1.1 量纲 和单位 1

1.12 电荷.电子电荷 2

1 1.3 电流 2

1.1.4 电压和电位 3

1.1.5 欧姆定律 4

1.1.6 电阻的温度效应 4

1.1.7电感 5

1.1.8 电容 6

1.1.9理想电压源 7

1.1 10理想电流源 8

1.1.11电压源与电流源之间转换 8

1.1.12功率和能量 9

1.1.13效率 10

1.1.14功率匹配 10

1.2 基尔霍夫定律 11

1.3.1.1 电阻的串联 12

1.3 基本电路 12

1.3.1 元件的串联 12

1.2.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第二定律) 12

1.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第一定律) 12

1 3 1.2 电导的串联 13

1.3 .2 元件的并联 14

1.3.2.1 电阻的并联 14

1.3.2.2 电导的并联 14

1.3.3 分压器和分流器 15

1.3.3.1 分压器 15

1.3.3.2 分流器 15

1.4.1.1 RC串联电路 17

1.4.1 电压源下RC电路 17

1.4 含有电容或(和)电感的电路中的瞬态过程 17

1.4.1.2 RC并联电路 18

1.4.2 电流源下RC电路 18

1.4.2.1 电流源下RC并联电路 18

1.4.2.2 RC串联电路 19

1.4.3 电压源下RL电路 20

1.4.3.1 RL串联电路 20

1.4.3.2 RL并联电路 21

1.4.4 电流源下RL电路 21

1.4.4.1 RL并联电路 21

1.4.4.2 RL串联电路 22

1.4.5 RC和RL电路中瞬态过程小结 23

1.4.6.1 电压源下RLC串联电路 25

1.4.6 RLC电路的瞬态过程 25

1.5 线性网络的计算方法 29

1.5.1 网络中的支路 29

1.5.2 利用回路和节点规则的网络计算 29

1.5.3 叠加原理 31

1.5.4 环路电流分析法 32

1.5.5 节点电位法 33

1.5.6有源与无源二端网络 33

1.5.7 二端网络处理方法 35

2.1.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37

第二章交流电路 37

2.1 交流电的数学基础 37

2.1.1.1 正弦振动用旋转矢量图表示 38

2.1.1.2 交流量的相加和相减 39

2.1.2 交流量的复数表示 39

2.1.3 复数运算 41

2.1.3.1 复数运算的基本法则 41

2.1.3.2 复数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41

2.1.4 复数的矢量运算(加、减) 42

2.1.5 复数乘法 43

2.1.6复数计算一览表 44

2.1.7 复指数函数 45

2.1.8 交流量的指数函数表示 46

2.1.9 复数辐角的三角函数 47

2.2 正弦变化的交流量 48

2.2.1 正弦交变量的特征量 49

2.2.2 非正弦交变量的特征量 52

2.3 交流电路中阻抗 53

2.3.1 复阻抗 53

2.3.2单一元件的交流阻抗 54

2.3.3复电导 55

2.3.4单一元件的导纳 57

2.3.5 复电阻和电导的基本公式 58

2.4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59

2.4.1 元件的串联 59

2.4.1.1 一般情况 59

2.4.1.2 RL串联电路 60

2.4.1.3 RC串联电路 61

2.4.1.4 RLC串联电路 62

2.4.2 并联电路 63

2.4.2.1 一般情况 63

2.4.2.2 RL并联 64

2.4.2.3 RC并联 65

2.4.2.4 RLC并联网络 66

2.4.3 串联与并联电路阻抗一览表 68

2.5网络置换 70

2.5.1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之间置换 70

2.5.2 T形电路和Ⅱ形电路之间置换 71

2.5.3 对偶电路 74

2.6.1.1 电感和电容的串联 75

2 6.1.2 电感和电容的关联 75

2.6.1 分压器和分流器 75

2.6 简单网络 75

2 6.1.3 复阻抗的分压器与分流器 79

2.6.2 外接负载阻抗的分压器 81

2.6.3 阻抗匹配 82

2.6.4 T形和Ⅱ型电路作匹配网络 85

2.6.5 相移电路 86

2 6.5.1 RC相移器 87

2.6.5.2 其他相移电路 88

2.6.6交流电桥 90

2.7.1.1 电阻上的功率 92

2.7.1.2 电抗上的功率 92

2.7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92

2.7.1瞬时功率 92

2.7.2 平均功率 94

2.7.2.1 有功功率 94

2.7.2.2 无功功率 95

2.7 2.3 表观功率 96

2.7.3 复功率 97

2.7.4 交流功率一览表 98

2.7.5 功率因数校正 99

3.1静电场 101

3.1.1 库仑定律 101

第三章电磁场 101

3.1.2 电场强度 102

3.1.3 电压和电位 104

3.1.4 电通量 105

3.1.5 高斯定理 106

3.1.6介质和导体 107

3.1.7分布电荷的静电场 108

3.1.8 电容的计算 110

3.1.9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111

3.1.10不同结构的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场 112

3.1.11静电场中能量 113

3.1.12静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 114

3.1.13静电场小结 115

3.2 稳恒电流场 117

3.2.1 电流与电场 117

3.2.2 电导率与电阻率 118

3.2.3 直流场中电压与电位 119

3.2.4 电流与电流密度 119

3.2.5 电阻与电导 121

3.2.6 基尔霍夫定律 122

3.26.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定律) 122

3.2.6.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 123

3.2.7 直流场的边界条件 124

3.2.8 不同几何形状的导电材料中电场及其电阻 125

3.2.9 稳恒电流场中功率和能量 126

3.2.10稳恒电流场小结 127

3.3 稳恒磁场 128

3.3.1 磁感应强度 128

3.3.2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力 130

3.3.3 安培定律 133

3.3.4 磁导率 134

3.3.5 磁通量 135

3.3.6 安培环路定理 136

3.3.7 磁位 138

3.3.8 介质的磁化 139

3.3.9 铁磁质的磁化 140

3.3 9.1 初始磁化曲线 140

3.3.9.2 磁滞回线 140

3.3.9.3 软磁和硬磁材料 141

3.3.9.4铁磁材料中磁通量 142

3.3.9.5 磁阻 143

3.3.10 磁场边界条件 143

3.3.11 磁回路 144

3.3.12 永磁体的磁回路 146

3.4.1 电磁感应 148

3.4 时变电磁场 148

3.4.2 导线在稳恒磁场中运动 150

3.4.3 电磁感应定律的一般形式 151

3.4.4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152

3.4.5 电感 153

3.4.5.1 自感 153

3.4.5.2 互感 155

3.4.6 变压器原理 156

3.4.7磁场中贮能 157

3.4.7.1 有空气隙的铁磁环中磁能 157

3.4.8 磁场中的力 158

3.4.8.2 分界面上的磁力 159

3.4.8.1 载流导线的磁场力 159

3.4.10位移电流 160

3.4.9 趋肤效应 160

3.4.11麦克斯韦方程组 161

第四章无源滤波电路 163

4.1 线性系统 163

4.1.1 线性系统的性质 163

4.1.2 传递函数 164

4.2滤波器 166

4.2.1 低通滤波器 166

4.2.3 带通滤波器 167

4.2.2 高通滤波器 167

4.2.4 带阻滤波器 168

4.2.5 全通滤波器 169

4.3 简单无源滤波电路 169

4.3.1 简单低通滤波电路 169

4.3.1.1 上升时间 170

4.3.2 频率归一化 171

4.3.2.1 近似幅频特性 172

4.3.3 简单高通滤波电路 172

4.3.4 较高级的滤波电路 174

4.3.3.1 近似幅频特性 174

4.3.5 带通滤波电路 176

4.3.6 带阻滤波电路 178

4.4 LC无耗滤波器 179

4.4.1 LC无耗滤波器的基本性质 180

4.4.2 LC低通滤波器 182

4.4.3 LC高通滤波器 184

4.4.4 LC带通滤波器 185

4.4.5 LC带阻滤波器 188

4.5 滤波电路的实现 190

5.1.1 直流工作点附近的线性化 192

第五章模拟电路 192

5.1 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192

5.1.2 供电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193

5.1.3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194

5.1.3.1 输入阻抗的确定 194

5.1.3.2 有源二端网络的输出阻抗 195

5.1.3.3 有源二端网络的输出功率 195

5.1.4 四端网络方法 196

5.1.4.1 网络方程和参量 196

5.1.4.2 H参量(混合参量) 197

5.1.4.3 Y参量(导纳参量) 198

5.1.5 系统框图 199

5.1.6 波特图 201

5.2 半导体二极管 202

5.3 双极晶体管的小信号放大器 203

5.3.1 晶体管特性参量 204

5.3.1.1 晶体管结构 204

5.3.1.2 输出特性 204

5.3.1.3 转移特性 205

5.3.1.4 输入特性 205

5.3.1.8 晶体管参量的温度特性 206

5.3.1.9微分输入电阻rBE 206

5.3.1.6交流电流增益β 206

5.3.1.7 转移导纳(跨导)S 206

5.3.1.5 静态电流增益β 206

5.3.1.10 微分输出电阻rCB 207

5.3.1.11 反向传输电压比Ar 207

5.3.1.12 晶体管的特征频率fT 207

5.3.2 等效电路 208

5.3.2.1 直流等效电路 208

5.3.2.2 交流等效电路 209

5.3.2.3 混合Ⅱ型等效电路 209

5.3.3 复合晶体管(达林顿管) 210

5.3.5共发射极电路(共E放大电路) 211

5.3.4 双极晶体管的三种基本电路 211

5.3.5.1 共发射极电路的等效参量 212

5.3.5.2共发射极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13

5.3.5.3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入电阻 214

5.3.5.4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出电阻 215

5.3.5.5 共发射极电路的交流电压增益 216

5.3.5.6 工作点和直流偏置电路元件值的确定 218

5.3.5.7 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 219

5.3.5.8 负载线 221

5.3.6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222

5.3.5.9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 222

5.3.6.1 共集电极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24

5.3.6.2共集电极电路的输入电阻 224

5.3.6.3共集电极电路的输出电阻 224

5.3.6.4 共集电极电路的交流电流增益 225

5.3.6.5 共集电极电路的高频特性 225

5.3.7共基极电路(共B放大电路) 225

5.3.7.1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226

5.3.7.2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 226

5.3.7.3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交流电压增益Au 226

5.3.8 双极晶体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特性的比较 227

5.3.7.4 共基极电路的高频特性 227

5.3.9 双极晶体管的电流源电路 228

5.3.10双极晶体管差分放大电路 229

5.3.10.1 差模增益的计算 232

5.3.10.2 共模增益的计算 233

5.3.10.3 共模抑制比CMRR 233

5.3.10.6 输入失调电压Uis 234

5.3.10.7 输入失调电流Iis 234

5.3.10.8 失调电压温漂和失调电流温漂 234

5.3.10.5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输出阻抗)ro 234

5.3.10.4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入阻抗)rd和rco 234

5.3.10.9 电源电压抑制比SVR 235

5.3.10.10差分放大电路的例子 235

5.3.11 镜像电流源电路 236

5.4 场效应晶体管小信号放大电路 237

5.4.1 场效应管的特征参量 237

5.4.1.1 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分类 237

5.4.1.2 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 239

5.4.1.3 MOS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漏极输出特性 240

5.4.1.4 低频跨导 240

5.4.1.7 场效应管的极限参数 241

5.4.1.5 交流输出电阻 241

5.4.1.6 输入电阻 241

5.4.2 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 242

5.4.2.1 低频等效电路 242

5.4.2.2 高频交流等效电路 242

5.4.3 场效应管的三种基本电路 243

5.4.4 共源极放大电路 243

5.4.4.1 结型场效应管的共源电路 243

5.4.4.2 MOS场效应管的共源极电路 244

5.4.4.3 共源放大电路的等效参量 244

5.4.4.4 交流等效电路 245

5.4.4.5 共源极电路的输入电阻ri 246

5.4.4.6 共源极电路的输出电阻ro 246

5.4.4.7 交流电压增益Au 246

5.4.4.8 直流工作点及偏流电阻的选择 247

5.4.5 共漏极放大电路 248

5.4.5.1 源极跟随器的交流等效电路 249

5.4.5.2 源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 249

5.4.5.3 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o 249

5.4.6.1 共栅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250

5.4.6.2 共栅电路的输出电阻ro 250

5.4.6 共栅极放大电路 250

5.4.5.4 源极跟随器的交流电压增益 250

5.4.6.3 共栅电路的电压增益Aμ 251

5.4.7 场效应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性能比较 251

5.4.8 用场效应管作电流源 251

5.4.9 场效应管差分放大电路 252

5.4.9.1 差模增益 253

5.4.9.2 共模增益 253

5.4.9.3 共模抑制比CMRR 253

5.4.10 场效应管用作可控电阻 254

5.4.9.5 输出电阻 254

5.4.9.4 输入阻抗 254

5.5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255

5.5.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 256

5.5.1.1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257

5.5.1.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258

5.5.1.3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258

5.5.1.4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259

5.5.2 反馈的一般表示方法 260

5.5.2.1 方框图表示法 260

5.5.2.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260

5.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 261

5.5.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其他性能的影响 262

5.5.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消除办法 263

5.6 运算放大器 264

5.6.1 集成运放电路的性能参量 266

5.6.1.1 直流参量 266

5.6.1.2 交流动态参量(低频小信号交流参量) 267

5.6.1.3 大信号极限参量 267

5.6.2 基本运算电路 268

5.6.2.1 比例电路 268

5.6.1.2 加减运算电路 269

5.6.3 电压控制电流源电路 272

5.6.4 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 273

5.6.5.1 对数运算电路 275

5.6.5 对数运算电路和指数运算电路 275

5.6.5.2 指数运算电路 277

5.6.6 乘法运算电路和除法运算电路 278

5.6.6.1 乘法运算电路 278

5.6.6.2 除法运算电路 280

5.7 有源滤波器 282

5.7.1 低通滤波器(LPF) 282

5.7.2 不同类型的低通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 285

5.7.3 高通滤波器(HPF) 289

5.7.4 带通滤波器(BPF) 290

5.7.5 带阻滤波器(BEF) 295

5.7.7 梳状滤波器 297

5.7.6 全通滤波器(APF) 297

5.7.8 多用途滤波器 299

5.7.9 开关电容滤波器 299

5.8 电压比较器 300

5.8.1 过零电压比较器 300

5.8.2 比较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01

5.8.3 滞回比较器 302

5.8.4 窗口比较器 303

5.8.5 三态比较器 304

5.9 简谐振荡器 306

5.8.6 专用集成比较器 306

5.91 RC振荡器 307

5.9.1.1 相移振荡器 307

5.9.1.2 文氏桥振荡器 308

5.9.1.3 双T桥振荡器 310

5.92 LC振荡器 311

5.9.2.1 互感反馈式振荡器 311

5.9.2.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312

5.9.2.3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314

5.9.2.4晶体振荡器 315

5.10 非简谐振荡器 319

5.10.1 方波发生器 320

5.10.2 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 321

5.10.3 三角波发生器 322

5.10.4 锯齿波发生器 323

5.10.5 负阻振荡电路 324

5.10.5.1 两种典型的负阻特性 324

5.10.5.2 张弛振荡电路 325

5.10.5.3 电压控制频率的负阻脉冲振荡器 326

5.10.5.4 产生锯齿波的负阻振荡器 326

5.11 功率放大器 327

5.11.1 功率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327

5.11.2 乙类推挽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328

5.11.3 OTL功放电路 330

5.11.4 BTL功放电路 331

5.11.5 变压器耦合功放电路 332

5.11.6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333

5.11.7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334

5.12 直流电源 335

5.12.1 直流电压源的参量 335

5.12.2 整流滤波电路 336

5.12.3 倍压整流电路 338

5.12.4 稳压管稳压电源 339

5.12.6 具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 340

5.12.5 基本调整管稳压电源 340

5.12.7 集成稳压电源 341

5.13 一些新的模拟器件特性参数简介 342

5.13.1 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管 342

5.13.2 集成放大器 342

5.13.3 各类集成滤波器 343

5.13.4 直流电压变换器 343

5.13.5 模拟FPGA 344

第六章数字电路 345

6.1 逻辑代数 345

6.1.2 逻辑运算与逻辑符号 346

6.1.1 逻辑变量 346

6.1.2.1 非逻辑运算及非门逻辑符号 347

6.1.2.2 与运算及与门逻辑符号 347

6.1.2.3或运算及或门逻辑符号 347

6.1.2.4 与非运算及与非门逻辑符号 348

6.1.2.5 或非运算及或非门逻辑符号 348

6.1.2.6 与或非运算及其逻辑符号 348

6.1.2.7 异或运算及异或门逻辑符号 349

6.1.2.8 同或运算及同或门罗辑符号 349

6.1.3 逻辑代数基础 350

6.1.3.1 基本公式 350

6.1.3.2 若干常用公式 351

6.1.3.3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352

6.1.4 逻辑函数 352

6.1.4.1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352

6.1.4.2 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353

6.1.4.3 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354

6.1.5 逻辑函数的化简 357

6.1.5.1 逻辑函数的最简形式 357

6.1.5.2 公式化简法 358

6.1.5.3 卡诺图化简法 359

6.2 门电路 363

6.2.1 分立元件门电路 364

6.2.2 TTL门电路 366

6.2.3 CMOS门电路 368

6.2.4 ECL门电路 368

6.2.5 门电路的主要性能参数 370

6.2.6 特殊功能的门电路 371

6.2.6.1 集电极开路的TTL电路 371

6.2.6.2 TTL二态输出门电路 372

6.2.6.3 带扩展端的TTL门电路 374

6.2.6.4 带缓冲级的CMOS门电路 375

6.2.6.5 CMOS传输门和双向模拟开关 376

6.2.6.7 三态输出的CMOS门电路 377

6.2.6.6 漏极开路的CMOS门电路 377

6.3 组合逻辑电路 379

6.3.1 组合逻辑电路的表示和设计方法简介 379

6.3.2 编码器 380

6.3.3 译码器 383

6.3.4 数据选择器 386

6.3.5 加法器 388

6.3.5.1 一位加法器 388

6.3.5.2 多位加法器 389

6.3.6 数值比较器 391

6.3.7竞争-冒险现象的消除 391

6.4 触发器 392

6.4.1 基本RS触发器 393

6.4.2 同步RS触发器 394

6.4.3 主从JK触发器 395

6.4.4 维持阻塞(结构)D触发器 396

6.4.5 T触发器 396

6.4.6 用D触发器转换为其他触发器 397

6.4.7 用JK触发器转换为其他触发器 398

6.4.8 集成触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99

6.4.8.1 TTL双D触发器的性能参数 399

6.5.1 单拍工作方式寄存器 400

6.5 寄存器 400

6.4.8.2 CMOS JK触发器主要性能参数 400

6.5.2 移位寄存器 401

6.5.3 双向移位寄存器 403

6.6存储器 403

6.6.1 只读存储器(ROM) 404

6.6.1.1 固定ROM 404

6.6.1.2 可编程ROM(PROM) 405

6.6.1.3 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 406

6.6.2.1 RAM的结构 407

6.6.2 随机存储器(RAM) 407

6.6.1.5 快速存储器 407

6.6.1.4 可电擦除可编程ROM(EEPROM) 407

6.6.2.2 RAM的存储单元 408

6.6.2.3 RAM的扩展 408

6.6.3 顺序存取存储器(SAM) 409

6.6.3.1 先进先出型SAM 409

6.6.3.2 先进后出型SAM 410

6.6.3.3 SAM中的MOS动态移位寄存单元 411

6.7计数器 411

6.7.1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算器 411

6.72异步三位二进制减法计算器 412

6.73 异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414

6.74 异步任意进制计数器 415

6.75 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416

6.7.6 同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417

6.7.7 单时钟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417

6.7.8 双时钟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417

6.7.9 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418

6.7.10同步十进制减法计数器 419

6.7.11同步卜进制可逆计数器 419

6.8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一般步骤 420

6.9.2 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 421

6.9.1 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 421

6.9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 421

6.9.3 权电流型D/A转换器 422

6.9.4模-数转换器原理 423

6.9.5 并联比较型A/D转换器 423

6.9.6 反馈比较型A/D转换器 425

6.9.7 U-T变换型A/D转换器 426

6.9.8U-F变换型A/D转换器 427

6.10 专用集成电路 427

6.10.1 ASIC的概念 427

6.10.2.3 半定制特殊用户集成电路 428

6.10.2.2 全定制特殊用户集成电路 428

6.10.2.1 多用户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 428

6.10.2 ASIC的分类 428

6.10.3 几种半定制ASIC芯片 429

6.10.3.1 美国ATEMEL公司的EPLD器件 429

6.10.3.2 美国Xilinx公司的FPGA器件 429

6.10.3.3 美国LATTICE公司的产品 430

6.10.3.4 美国CROSSPOINT公司的产品 430

6.10.4 ASIC的设计方法 430

6.10.4.1 ASIC的正向设计 430

6.10.4.2 ASIC的反向设计 430

6.10.6 ASIC的验证 431

6.10.5 ASIC的设计步骤和制造步骤 431

6.10.7 ASIC的制造 432

6.10.8 第三代EDA技术 432

6.11 CPU型微处理器 433

6.11.1 CPU型微处理器的特点 433

6.11.2 8位CPU的基本结构 434

6.11.3 Z-80的状态控制信号 435

6.11.4 汇编语言的指令 436

6.11.4.1 机器指令的组成 436

6.11.4.3 CPU的基本指令 437

6.11.4.2 导址方式 437

6.11.5 程序的组成与执行 438

6.11.5.1 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438

6.11.5.2 子程序调用 438

6.11.5.3 中断 439

6.11.6 几种常用的CPU微处理器 439

6.11.6.1 8085型微处理器 439

6.11.6.2 6800型微处理器 440

6.11.6.3 8086型16位CPU 440

6.12.1.1 无条件传送方式 442

6.12.1 并行输入-输出(I/O)工工作方式 442

6.12 接口电路 442

6.12.1.2 异步查询传送方式 443

6.12.1.3 程序中断传送方式 443

6.12.1.4 通用的并行接口 444

6.12.2 中断控制电路 445

6.12.2.1 用链式排队电路实现中断控制电路 445

6.12.2.2 8214型中断控制单元 446

6.1 2.2.3 8214的级联 447

6.12.3 可编程并行接口 447

6.12.3.2 Z80-PIQ可编程并行I/O接口 448

6.12.3.1 8255型可编程并行接口 448

6.12.4 可编程串行接口 449

6.12.4.1 8251型串行接口电路框图 449

6.12.4.2 8251作为串行接口 449

6.12.5 存储器直接存取控制器(DMAC) 450

6.13微处理器系统 450

6.13.1 TP-801A单板机 450

6.13.2 MCS-48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 452

6.13.2.1 MCS-48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452

6.13.2.2 MCS-48系列的扩展 453

6.13.3 系统的总线 454

6.13.4 MCS-51系列单片机 455

6.13.5 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 455

6.14 一些新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特性参数简介 456

6.14.1 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或ADC) 456

6.14.2 可编程门阵列电路 457

6.14.3 微处理器芯片 457

第七章信号与系统 458

7.1 信号 458

7.1.1 信号的分类 458

7.1.1.1 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 458

7.1.1.2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458

7.1.1.3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459

7.1.1.5 能量有限信号与能量无限信号 460

7.1.1.4 对称信号与非对称信号 460

7.1.2一些典型的信号 461

7.1.2.1 正弦信号 461

7.1.2.2 指数信号 461

7.1.2.3 抽样信号(取样信号) 462

7.1.2.4 单位样值信号(离散信号) 463

7.1.2.5 单位阶跃取样序列(离散信号) 463

7.1.2.6 正弦取样序列(离散信号) 463

7.1.2.7 斜变信号 463

7.1.2.9 单位冲激信号δ(t) 464

7.1.2.8单位阶跃信号μ(t) 464

7.2 傅氏级数 466

7.2.1 三角函数形式的傅氏级数 466

7.2.2 复数形式的傅氏级数 467

7.2.3 指数形式的傅氏级数 467

7.2.4 周期信号的频谱 468

7.2.5 常用的周期信号的傅氏级数表 469

7.2.6 傅氏级数的应用 471

7.3 傅氏变换 473

7.3.1 傅氏变换的定义 473

7.3.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 474

7.3.3 傅氏变换的基本性质表 475

7.3.4 常用信号的傅氏变换表 476

7.4拉氏变换 479

7.4.1 拉氏变换的定义 479

7.4.2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表 480

7.4.3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表 481

7.5 卷积 482

7.5.1 连续信号卷积的定义 482

7.5.2 离散信号的卷积和 482

7.5.3 卷积与卷积的运算规则 482

7.5.4 常用连续信号的卷积表 483

7.5.5 常用离散信号的卷积表 484

7.6 离散信号的Z变换 485

7.6.1 Z变换的定义 485

7.6.2 一些典型序列的单边Z变换表 485

7.6.3 单边Z变换的性质表 487

7.7系统概述 488

7.7.1 系统的分类 488

7.7.1.1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488

7.7.1.2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488

7.7.1.6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489

7.7.1.5 即时系统与动态系统 489

7.7.1.4 集总参数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 489

7.7.1.3 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 489

7.7.1.7 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 490

7.7.2 系统分析方法 490

7.7.2.1 输入-输出分析法和状态变量分析法 490

7.7.2.2 时域分析法和变换域分析法 490

7.8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491

7.8.1 系统的微分方程及其经典解 491

7.8.1.1 系统的微分方程 491

7.8.1.2 系统微分方程的经典解 491

7.8.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493

7.9 系统的传递函数、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494

7.9.1 系统的传递函数 494

7.9.2 系统的冲激响应 495

7.9.3 系统的阶跃响应 496

7.10 连续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497

7.10.1 概述 497

7.10.2 状态方程的建立 497

7.10.2.1 由微分方程建立状态方程 497

7.10.2.2 根据电路图直接建立状态方程 498

7.10.2.3 由系统传递函数建立状态方程 500

7.10.3.1 时域解法 501

7.10.3 状态方程的求解 501

7.10.3.2 用矩阵函数法求cAt 502

7.11 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503

7.11.1 系统函数 503

7.11.2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时域特性的关系 504

7.11.3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 507

7.12 系统的稳定性 509

7.12.1 系统稳定性的定义 509

7.12.2 用系统冲激响应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509

7.12.4 用系统函数H(s)分子分母多项式判定系统稳定性 510

7.12.5 用系统函数H(s)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判定系统稳定性 510

7.12.3 用系统函数H(s)的极点分布判定系统稳定性 510

7.12.6 罗斯-霍尔维茨稳定性条件判据 511

附 录 513

A数学 513

A.1 三角函数 513

A.1.1 三角函数的定义 513

A.1.2不同象限内的三角函数 513

A.1.3不同三角?转换 514

A.1.4 辐角的和差公式 514

A.1.5 倍角与半角公式 515

A.1.8 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516

A.1.7 三角函数的幂 516

A.1.6 三角函数相乘 516

A.2 反三角函数 517

A.3 双曲函数 518

A.4 自变量为复数的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 519

A.5 微分运算 519

A.5.1 微分规则 519

A.5.2 简单函数的导数 520

A.6 积分运算 520

A.6.1 积分与微分 520

A.6.3 一些简单函数的积分公式 522

A.6.2 积分规则 522

A.6.4含三角函数的积分 523

A.6.5含指数函数的积分 526

A.6.6 含反三角函数的积分 527

A.6.7 电子学中有用的定积分 527

B 国际单位制及常用常数 530

B.1 国际单位制 530

B.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及其定义 530

B.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530

B.1.3 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 531

B.1.5 物理学中常用常数(国际单位制) 532

B.1.4 十进制词冠 532

B.1.6 希腊字母表 533

B.2 一些英、美采用的单位 533

B.3 其他一些单位 534

C 列表(电子技术方面) 536

C.1充电、放电曲线和数表 536

C.2 IEC标准系列 537

C.3 电阻上的色码标记 538

C.4 电阻的并联使用 539

C.5 电平记录 540

C.5.1 绝对电平 541

C.5.2相对电平 542

D 列表(计算机技术方面) 544

D.1 二进位制与十六进位制 544

D.2 ASCII码 545

D.3 十六进制数(二的补码) 546

D.4 模拟-数字转换器中的分解与编码 548

D.5 三种接口标准 549

E 化学元素表 550

主要符号 554

主要参考书目 556

常用电子学英文缩语索引 557

名词索引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