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光贻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1026456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方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在古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至今流传的方志约有一万种。这些方志不仅反映了我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社会实际情况,而且对各个地区的气候、天象、地貌、山川、城镇、道里、矿产、动植物等分布情况也有所记载。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部分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它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服务。整理旧方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种长期的事业。目前正在掀起纂修新地方史志的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整理旧志,为编修新志提供借鉴,尤为重要。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方志学,正待我们去研究。

第一部分 方志学议论 3

第一篇 方志的定名、性质与起源 3

一、方志的定名 3

二、方志的性质 5

三、方志起源诸说 6

第二篇 地方史与地方志的区别 10

第三篇 历代疆域区划制度和方志种类 14

一、历代疆域区划概述 14

二、方志种类 19

第四篇 方志纂撰体裁 28

一、纪传体 29

二、编年体 30

三、纪事本末体 31

四、杂记体 32

五、传记体 32

六、辑录体 33

七、术数体 33

八、辞赋体 34

九、骈俪体 35

十、歌诗体 35

第五篇 方志的图表 37

一、地方志中的图 38

二、地方志中的表 43

第六篇 方志和史书体例的同异 47

一、编年体例的渊源和特点 48

二、纪传体例的渊源及其篇目组织 51

三、纪事本末体例的渊源和发展 57

附一 读薛子衡《辑志私言》书后 60

附二 论黎锦熙《方志今议》 66

第一篇 古方志渊源演变考 73

第二部分 方志渊源与发展 73

第二篇 宋元方志的演变 80

第三篇 明清方志的演变 86

附 读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书后 93

第三部分 列代主要方志 101

一、汉、晋 101

《越绝书》(汉·袁康) 101

《华阳国志》(晋·常璩) 102

二、唐、宋、元 103

《沙州图经》(唐) 103

《临安志》(宋·周淙) 103

《三山志》(宋·梁克家) 104

《四明图经》(宋·张津) 104

《会稽志》(宋·施宿) 105

《剡录》(宋·高似孙) 105

《景定(严州)续志》(宋·郑瑶 方仁荣) 106

《赤城志》(宋·陈耆卿) 106

《宝庆四明志》(宋·罗濬) 107

《澉水志》(宋·常棠) 107

《毗陵志》(宋·史能之) 108

《临安志》(宋·潜说友) 108

《延祐四明志》(元·袁桷) 109

《至元嘉禾志》(元·徐硕) 109

《昌国州图志》(元·冯复京) 109

《齐乘》(元·于钦) 110

《至大金陵新志》(元·张铉) 111

三、明 111

《山西通志》(胡谧) 111

《中都志》(柳瑛) 112

《姑苏志》(王鏊) 112

《贵州图经新志》(沈庠) 113

《松江府志》(顾清) 113

《武功县志》(康海) 114

《雍大记》(何景明) 114

《彰德府志》(崔铣) 115

《莆阳文献》(郑岳) 115

《朝邑县志》(韩邦靖) 116

《金山卫志》(夏有文) 116

《随志》(颜木) 117

《广东通志初稿》(戴璟) 117

《山海关志》(詹荣) 118

《王官谷集》(张舜) 118

《惠志略》(杨载鸣) 119

《四镇三关志》(刘效祖) 119

《兴都志》(方远宜) 119

《括苍汇纪》(何镗) 120

《湖广总志》(徐学谟) 120

《凤书》(柯仲炯) 121

《太仓州志》(张采) 121

《海昌外志》(谈迁) 122

《晋疆纪事》(马天■) 122

四、清 123

《鼎修常德府志》(贺奇) 123

《日下旧闻》(朱彝尊) 123

《杞纪》(张贞) 124

《常州府志》(陈玉璂) 124

《天全六番稿》(张韬) 125

《台湾府志》(蒋毓英) 125

《云南黑盐井志》(杨璿) 126

《鄢署杂抄》(汪为熹) 126

《临朐编年录》 126

《畿辅通志》(陈仪) 127

《宁国府志》(钱人麟) 127

《口北三厅志》(金志章) 128

《鸡泽县志》(王光燮) 128

《阳湖县志》(董潮) 129

《历城县志》(李文藻) 129

《常州赋》(褚邦庆) 130

《震泽县志》(沈彤) 130

《富顺县志》(段玉裁) 131

《新疆赋》(徐松) 131

《吴兴合璧》(陈文煜) 132

《白山司志》(朱锦) 132

《道光云南志钞》(王崧) 133

《昌国典咏》(朱绪曾) 133

《陇西分县武阳志》(杨学震) 133

《蒙古地志》(王宗炎) 134

《黑龙江乡土志》(林传甲) 134

《康藏宝鉴》(刘赞廷) 135

《续修浙江通志稿》(沈曾植) 135

五、民国 135

《丙辰天津竹枝词》(冯文洵) 135

第四部分 列代著名方志学家 139

一、晋、南朝 139

裴秀 139

山谦之 139

顾野王 140

二、唐 141

贾耽 141

李吉甫 141

宋敏求 142

三、宋 142

朱文长 143

范成大 144

罗愿 145

周应合 145

四、明 146

黄仲昭 146

朱昱 147

莫旦 148

杨循吉 149

唐锦 150

林廷■ 150

顾应祥 151

吕柟 152

黄佐 152

任洛 153

伍余福 154

唐枢 154

闻人铨 155

王世贞 156

薛应旂 156

郭棐 157

郭子章 158

张元忭 159

谢肇淛 159

陈继儒 160

五、清 161

胡渭 161

章学诚 162

戴震 171

钱大昕 174

武亿 175

汪中 176

孙星衍 177

洪亮吉 179

李兆洛 181

方履篯 183

汤成烈 185

冯登府 185

钱泰吉 185

俞樾 186

王棻 187

蒋湘南 187

缪荃孙 188

王树柟 189

张謇 190

吴廷燮 190

张维 191

余绍宋 192

附论 197

怎样编地方志目录 197

怎样整理地方志资料 201

方志的版本、收藏与方志目录 208

阅读方志应注意的问题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