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汉语语法研究三议 许威汉 1
2.汉语语法史中几个反复出现的演变方式 梅祖麟 15
3.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一种动态的探讨 左格拉夫(I.T.Zograph) 31
4.中国古代语法分析方法研究与探索 孙良明 40
5.论《春秋公羊传》的语法观 严修 56
6.从《马氏文通》对经生家的批评看语法学与训诂学的区别 方平权 73
7.古汉语语法研究与语料的鉴别 王魁伟 82
8.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郭锡良 88
9.“于(於)”系处所介词的历史演变 赵大明 103
10.介词“于”的未完成用法 杉田泰史 123
11.并列连词“及”“与”在出土文献中的分布及上古汉语方言语法 大西克也 130
12.中山王陵三器铭文中“隹”与“也”的比较 高岛谦一 144
13.论“之”的语法性质 敖镜浩 149
14.先秦汉语副词分类 李佐丰 161
15.否定副词“非”及其否定的结构形式 周生亚 171
16.《孟子》的副词 李杰群 188
17.程度副词“颇”的语义特点 洪成玉 202
18.古代汉语重叠词的内部构造 孙景涛 215
19.《周易》“~若(如)”结构考 裘燮君 230
20.由虚字的用法论周原甲骨断代 朱歧祥 244
21.古代汉语代词的形态 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 264
22.《墨子》称代系统论隅 董琨 271
23.先秦助动词“得”字用法的考察 刘利 283
24.论古汉语记时词语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王海棻 293
25.甲骨刻辞兼类词研究 向光忠 300
26.词类活用和名词“意动用法” 史震己 313
27.上古汉语某些名词活用为动词质疑 陈涛 324
28.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与名词化 宋绍年 331
29.《孟子》动词的活用与兼类 崔立斌 341
30.关于词类活用的两个问题 张联荣 359
31.论汉语实词虚化的机制 洪波 370
32.《吕氏春秋》词类研究概说 殷国光 380
33.古代汉语中的“动”之“名”结构 贝罗贝(Alain Peyraube) 392
34.古汉语“动+之+名”式的结构分析 丁桢蕖 407
35.先秦书面语的双宾语动词类型 廖振佑 417
36.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 刘宋川 431
37.“主·之·谓”结构的“之”在语流中的作用及该结构产生和衰落的原因 黄丽丽 455
38.《左传》中的组合歧义及几种歧义格式 孙力平 470
39.《左传》《史记》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何乐士 487
40.试论先秦汉语补语与动词的类——兼谈“动补句”的句法句型特点 陈克炯 503
41.动词“为”的句法语意双边研究 高斯曼 520
42.“为”字的性质与“为”字式 姚振武 536
43.上古汉语中的工具主语句 谢质彬 555
44.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 刘子瑜 566
45.《左传》假设复句研究 白兆麟 583
46.殷墟甲骨文句类问题研究 张玉金 596
47.唐五代语气词的更迭 孙锡信 609
48.再论助词“着”的用法及其来源 孙朝奋 626
49.后置词“行”考辨 江蓝生 642
50.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王绍新 657
51.《祖堂集》“去”和“去也”方言证 刘勋宁 674
52.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 蒋绍愚 683
53.《九歌》中的声气句读与文法句读 王大年 697
54.韩愈不严守文言语法析 许嘉璐 710
55.上古汉语“哭”“泣”辨 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 723
56.《左传》“军师旅兵”辨 高守纲 735
附录: 753
1.开幕辞(郭锡良) 753
2.闭幕辞(蒋绍愚) 755
3.高思曼教授来函 756
4.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会议议程表 757
5.分组会日程表 759
6.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纪要(孙玉文、杨荣祥) 764
7.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筹备组名单 770
8.大会秘书组名单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