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取奇穴的方法 1
第一节 奇穴的定位法 1
一、骨度分寸法 1
二、解剖标志法 1
第二节 手指同身寸法 2
第三节 简便取穴法 2
十王 3
十宣 3
一、上肢常用奇穴 3
第一节 常用奇穴类 3
第二章 奇穴分类 3
四缝 4
小指尖 4
凤眼 5
八邪 5
外劳宫 6
五虎 6
小骨空 6
中魁 7
大骨空 7
三门 8
大指甲根 8
二扇门 8
鬼哭 9
拳尖 9
虎口 9
八会 10
精灵、威灵 10
中泉 11
八关 11
大拇指头 11
凤关 12
小指中节 12
鬼当 12
四横纹 13
旁劳官 13
指根 13
天心 14
手心 14
手掌后白肉际 14
?门 15
研子骨 15
高骨 15
手踝 16
寸平 16
二白 16
内阳池 16
金门 17
?石子头 17
龙玄 17
疔俞 18
剑巨 18
风齿痛 18
夺命 18
泽下 19
手逆注 19
冲阳 20
大肘尖 20
泽前 20
肘俞 21
小儿睡凉 21
斗肘 21
小肘尖 21
头冲 22
龙舌 22
后腋 22
背胛中间 23
银口 23
肩柱骨 23
大泉 24
肩头 24
髃前 24
腋灵 25
琵琶 25
前肩髃 25
食伤名灸 26
前后隐珠 26
独阴 26
二、下肢常用奇穴 26
足心 27
里内庭 27
?趾里横纹 27
足踵 28
女膝 28
小趾尖 28
通里(足) 29
鼠尾 29
外踝前交脉 29
泉生足 30
足大趾横纹 30
阳? 30
足太阳 30
二趾上 31
下昆仑 31
脑根 31
甲根 32
?趾聚毛 32
外踝尖 32
八冲 33
?趾横理三毛 33
足少阳 34
阴阳 34
内太冲 34
华佗 35
然后 35
气端 35
鞋带 36
太阴? 36
足太阴 36
内踝前下 37
营池 37
内昆仑 37
内踝尖 38
外踝上 38
陵后 38
前承山 39
阑尾穴 39
传尸灸 39
胆囊穴 39
少阳维 40
足踝上 40
膝跟 40
内踝上 41
交仪 41
承命 41
膝旁 42
膝外 42
膝眼 42
阴委三 43
成骨 43
五灵 43
头风 43
鹤顶 44
髋骨 44
百虫窝 44
环中 45
五里(泽田) 45
足罗 45
肾系 45
新建 46
臀中 46
后期门 46
维胞 47
膝上二穴 47
三、外阴、腹、胸部常用奇穴 47
脐下六一 47
关门 48
羊矢 48
阁门 48
金门 48
囊底 49
男阴缝 49
玉门 49
势头 49
卒癫 50
下曲骨 50
玉泉 50
横骨 50
龙骨 51
遗道 51
泉阴 51
气门 52
横纹 52
子宫 52
水道 53
肠绕 53
经中 53
食仓 54
肠遗 54
食关 54
长谷 55
小江 55
水分 55
胞门子户 56
遗精 56
魂舍 57
气中 57
三角灸 57
通关 58
丹田 58
卒腹痛 58
关寸 58
脐上下 59
绝孕 59
身交 59
风痱 60
脐中四边 60
脐上下五分 61
烟草点 61
鸠尾骨 61
梅花 62
九曲中府 62
胁堂 62
腋下 63
旁庭 63
?市 63
转谷 64
腋门 64
肩内髃 64
肋罅 65
应突 65
命关 66
饮郄 66
传尸 66
肋头 67
左俞 67
纪门 67
盲募 68
乳下 68
通谷 69
乳上 69
直骨 69
肺募 70
赤穴 70
鬼门 70
小儿龟胸 70
新肋头 71
龙颔 71
胸堂 71
右宜 72
左宜 72
腰眼 73
胛缝 73
四、背腰骶部常用奇穴 73
呃逆 73
精宫 74
巨觉 74
中空 75
腰根 75
痞根 75
郎阴 76
京门(泽田) 76
腰宜 76
二十椎 77
浊浴 77
志室(泽田) 77
气海俞 78
营卫四穴 78
阶段灸 79
关元俞 79
团岗 79
腰目 80
第二十二椎两旁 80
四花患门 80
夹脊 81
四花 81
膵俞 82
热府 82
量眼 83
肩上 83
患门 83
腰部八穴 84
肠风 84
枢边 85
肘椎 85
久痨 85
骑竹马 86
柱侧 86
六华 86
淋泉 87
经六 87
至阳六之灸 87
夹脊 88
玉田 88
下腰 89
尾穷骨 89
回气 89
下椎 90
小儿疳痢 90
灸血病 90
十七椎 90
五处 91
闾上 91
下极俞 92
小儿灸癖 92
竹杖 92
接脊 93
痔疮 93
胃管下俞 93
咳嗽 94
藏输 94
巨阙俞 94
脊背五穴 95
癫痫 95
灸痨 96
中风不语 96
督脊 96
五椎上 97
背胛中间 97
新设 98
凤岩 98
新识 98
五、颈部以上常用奇穴 98
肩背 98
天柱(泽田) 99
喘息 99
百劳四穴 99
百劳 100
玉泉 100
崇骨 101
顶椎 101
背监 101
明堂 102
中接 102
落颈 102
颈臂 103
气堂 103
天瞿旁穴 103
廉泉 103
下关下五分 104
外金津玉液 104
哑穴 104
蛾根 104
机关 105
颏髎 105
鬼床 105
侠承浆 106
中矩 106
地合 106
聚泉 107
金津、玉液 107
颊里 107
唇里 107
悬命 108
舌下穴 109
上腭穴 109
海泉 109
散笑 109
燕口 110
上迎香 110
鼻流 110
内迎香 111
山根 111
鼻交?中 111
当容 112
太阳 112
鱼尾 113
睛中 113
球后 113
内睛明 113
颞颥 114
光明(头) 114
鱼腰 114
耳后发际 115
耳上发际 115
阳维 115
耳上 116
翳明 116
耳门前脉 116
大门 117
耳尖 117
耳孔 117
珠顶 117
神聪 118
灸疟 118
后神聪 118
回发五处 119
前神聪 119
天聪 119
发际 120
额上 120
顶上回毛 120
插花 121
寅门 121
当阳 121
伴星 122
目飞 122
囟中 122
印堂 123
额中 123
前发际 123
督脉 123
第二节 备用奇穴类 124
一、上肢备用奇穴 124
四前 124
大指节横纹 124
二人上马 125
小指爪纹 125
小指节 125
手太阳 125
中指节 126
一扇门 126
五指节 126
老商 127
中商 127
下都 127
老龙 128
大都(手) 128
中都 128
上都 128
鬼信 129
项强 129
旁虎 129
灸癜风 130
四中缝 130
端正 130
六缝 130
靠山 131
五经纹 131
小天心 131
中平 132
注夏 132
地神 132
池泉 133
横纹 133
一窝风 133
手心主 134
河口 134
温溜(泽田) 134
阴池 135
寸桡 135
中桡 135
尺桡 135
上牙痛 136
臂间 136
神门(泽田) 136
神授 136
郄门(泽田) 137
便毒 137
洪池 137
屈阳委 138
外龙舌 138
三池 138
泽中 138
肩内陵 139
内肩髃 139
背缝 139
尿血 139
肩俞 140
喇嘛 140
肩内俞 140
节纹 141
失眠 141
脚后跟 141
内至阴 141
二、下肢备用奇穴 141
遗尿灸 142
蛎兑 142
足大趾端 142
百息 142
曲尺 143
足阳明 143
鬼眼 143
漏阴 143
足厥阴 144
大趾甲下 144
太谿(泽田) 144
踝下 144
巨阳 145
瘰疬灸 145
绝骨(泽田) 145
中平(足) 145
陵后下 146
膝下 146
治转筋 146
鲁根 147
阴委一 147
太阴 147
内龙眼 147
欲断产 147
阴委二 148
四连 148
灵宝 148
内外膝旁 148
髓膏 148
横痃 149
兰门 149
髎髎 149
足明 149
维宫 150
三、外阴、腹、胸部备用奇穴 150
岐伯灸 150
?疝 150
囊下缝 150
阴囊下横纹 151
龙门 151
阴囊缝 151
窃漏 151
泉门 152
育门 152
子肠 152
盲肠 152
慈宫 152
兴隆 153
左右关 153
钱孔 153
四满 153
亭头 154
阑门 154
神府 154
小儿食痫 155
中闸 155
腋气 155
始素 155
右俞 156
石关 156
天灵 156
痰喘 156
期间 157
截疟 157
薜息 157
乳旁 158
里期门 158
德与 158
麦粒肿 159
积聚痞块 159
马蜞癍 159
四、背腰骶部备用奇穴 159
脊缝 159
阴癍 160
气喘 160
督俞 160
大便难 161
八华 161
消疬 161
传尸痨 161
命门(泽田) 162
疔根 162
瘰疬 162
疳湿疮 163
贫血灵 163
耀中 163
腰奇 163
下字灸 164
鸠杞 164
子宫出血 164
七步癍 164
血愁 165
上字灸 165
脾横 165
八椎下 165
灸哮 166
阳瘫 166
无名穴 166
大椎四花 167
背部之五柱 167
阳枢 167
九连环 167
五、颈部以上备用奇穴 168
一噫 168
百种风 168
理想刺点 168
八曜 169
阴穴 169
下百劳 169
全知 169
阳穴 170
衄血 170
东风 170
洪音 170
牙咬 171
吊角 171
白喉穴二 171
白喉穴一 171
面岩 172
舌柱 172
上龈里 172
立命 172
夹鼻 173
鼻柱 173
鼻环 173
鼻穿 173
脑静 174
颧骨 174
年寿 174
鼻准 174
太阳太阴 175
太始太素 175
耳后静脉三条 175
耳后旁光 176
耳壳后 176
聋穴 176
耳垂 176
三阴三阳 176
荨麻疹点 177
三焦点 177
郁中 177
耳中 177
耳屏外三穴 177
鹤顶 178
头缝 178
目明 178
天庭 178
健理三针 179
第三节 附录奇穴类 179
十二井穴 179
手足十指(趾)端 180
强心术 180
回阳九针 180
曲池丁字刺 180
脚气八处灸 181
手三关 181
八髎 181
四关 181
通天针对锋刺 182
中风七穴 182
身八邪 182
面八邪 182
通天针 182
百会十字刺 183
里四灵 183
八字针 183
五柱灸 183
新向尾针 184
表四灵 184
耳门下关丁字刺 184
六之灸 184
治脑纵线要穴 184
手足小指(趾)穴 185
祛痰术 185
手足大指(趾)爪甲穴 185
踝三针 185
鬼哭 185
背三针 186
手足髓孔 186
三才 186
委中丁字刺 186
梅花三针 187
斜差 187
十三鬼穴 187
安眠2 187
新明2 188
新明1 188
聋通 188
新攒竹 188
色光 188
睛光 189
健明 189
后翳明 189
下瘈脉 189
上明 189
咬肌 190
鼻通 190
牵正 190
听敏 190
腮腺 190
扁桃体 191
后项 191
痄灵 191
定喘 191
血压点 191
鼻甲侧 191
红线 192
四强 192
坐骨部 192
承山下 192
血府 192
足中冲 192
足46 192
腹腔 192
腰灵 192
抬腿 193
伏兔上 193
股内收 193
臂中肌运动点 193
跳跃 193
外踝上 193
髂前下 194
矫灵 194
耻骨肌运动点 194
闭孔 194
降压 194
闪电 194
新生 194
新环跳 194
足益聪 195
迈步 195
缝匠肌运动点 195
青亚 195
旁强 195
提托 195
提胃 195
上胃 196
心悸点 196
胃上 196
胆降 196
感冒点 196
通便 196
利尿 196
夜尿 196
胃下垂 196
前头点 197
足跟点 197
横门 197
臂宁 197
咳喘点 197
闪腰 197
扭伤 197
腹泻点 197
孔急 198
小节 198
五椎上 198
背胛中间 198
下篇 199
第一章 治疗总论 199
第一节 针灸准则 199
第二节 针灸处方 200
第一节 穴位注射疗法 202
第二章 常用针灸疗法 202
第二节 皮肤针疗法 203
第三节 皮内针疗法 204
第四节 三梭针疗法 205
第五节 挑治疗法 206
第六节 神经针刺疗法 207
第七节 激光穴位照射 208
第八节 穴位贴敷法 209
第九节 电针疗法 210
第十节 双针速效疗法 212
第十一节 灸法 214
第十二节 拔罐疗法 217
第三章 外、伤、皮肤科疾病 220
破伤风 220
疔疮 221
丹毒 221
急性乳腺炎 222
急性胆道疾患 223
急性阑尾炎 223
急性腰扭伤 224
直肠脱垂 224
慢性腰背痛 225
肾绞痛 226
尿路感染 226
前列腺炎 227
阳萎 227
阳强 228
早泄 229
遗精 229
不射精 230
尿潴留 2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31
落枕 231
头夹肌疼痛 232
肩胛提肌疼痛 232
斜方肌疼痛 233
冈下肌疼痛 234
冈上肌疼痛 234
三角肌疼痛 235
大圆肌疼痛 235
菱形肌疼痛 236
腰部肌肉疼痛 236
腹外斜肌疼痛 237
下后锯肌疼痛 237
梨状肌疼痛 238
臀中肌疼痛 238
肌后侧肌疼痛 239
股四头肌疼痛 239
股内侧肌疼痛 240
腓肠肌疼痛 240
下颌关节筋伤 240
肩部筋伤 241
肩周炎 241
肘部筋伤 242
腕部筋伤 242
指掌关节筋伤 243
桡骨茎突筋伤 243
指部筋伤 244
膝关节筋伤 244
髌骨下筋伤 245
踝部筋伤 246
颈椎病 246
腰椎骨质增生症 247
增生性膝关节炎 247
足跟痛 248
斑秃 249
寻常疣 250
带状疱疹 250
神经性皮炎 251
荨麻疹 251
湿疹 252
银屑病 252
痤疮 253
急性睾丸炎 253
痔疮 254
脚气 255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56
跟腱炎 256
肋软骨炎 257
肠粘连 258
背肌劳损 258
臂丛神经病 259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259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260
大腿挫伤 261
骨关节炎 261
肌纤维组织炎 262
髋关节骨关节炎 263
臀上皮神经损伤 263
骶髂关节损伤 264
第四章 内、妇、儿科疾病 266
头痛 266
眩晕 267
高血压 267
脑血管意外 268
失眠 269
神经衰弱 270
癫痫 271
癔病 272
精神分裂症 272
震颤性麻痹 273
三叉神经痛 274
面神经麻痹 275
神经性头痛 275
脑震荡后遗症 276
神昏 277
神经官能症 277
昏厥 278
发作性睡病 278
面肌痉挛 279
腋神经痛 280
肋间神经痛 280
膈肌痉挛 281
上呼吸道感染 281
支气管炎 282
支气管哮喘 283
肺炎 284
中暑 285
吐血 285
胸痛 286
心律失常 286
心绞痛 287
心房颤动 288
心脏神经官能症 288
急性呼吸衰竭 289
慢性心力衰竭 290
呕吐 290
腹泻 291
腹痛 291
便秘 292
胃痛 292
胃下垂 293
胃肠神经官能症 294
慢性胃炎 295
急性胃肠炎 295
胆结石 296
胆道蛔虫症 297
急性肠梗阻 298
胰腺炎 299
泌尿系结石 300
肾炎 300
桡神经麻痹 301
末梢神经炎 302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303
周期性麻痹 303
腓神经麻痹 304
一氧化碳中毒 304
肥胖症 305
多汗症 305
乳糜尿 306
白细胞减少症 307
贫血 307
血小板减少症 308
无脉症 309
乳腺增生病 310
重症肌无力 310
痛风 311
风湿性关节炎 312
坐骨神经痛 313
肾下垂 314
糖尿病 314
单纯性甲状腺肿 315
甲状腺机能亢进 316
小儿营养不良 317
小儿斜颈 317
小儿遗尿症 318
小儿夏季热 319
小儿麻痹症 319
小儿急惊风 320
小儿疝气 321
小儿多动症 322
小儿脱肛 322
小儿消化不良 323
小儿流涎症 324
百日咳 324
闭经 325
痛经 326
月经不调 326
带下症 327
子宫脱垂 328
外阴瘙痒 328
盆腔炎 329
不孕症 330
妊娠呕吐 330
胎位不正 331
习惯性流产 332
宫缩无力 332
乳汁不足症 333
功能性子宫出血 334
宫颈炎 335
更年期综合征 335
子宫肌瘤 336
第五章 传染性疾病 338
流行性感冒 338
流行性腮腺炎 338
细菌性痢疾 339
疟疾 340
肺结核 341
颈淋巴结核 342
病毒性肝炎 342
细菌性食物中毒 343
第六章 眼、耳鼻咽喉科疾病 345
麦粒肿 345
眼睑下垂 346
眼肌麻痹 346
视神经萎缩 347
假性近视 347
色弱、色盲症 348
角膜炎 348
泪腺分泌功能亢进 349
青光眼 350
老年性白内障 351
酒渣鼻 351
鼻出血 352
鼻窦炎 353
过敏性鼻炎 353
嗅觉障碍 354
急、慢性咽炎 354
声音嘶哑 355
急、慢性喉炎 355
急性扁桃体炎 356
耳鸣、耳聋 357
聋哑 358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58
口腔炎 359
牙痛 360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361
脑贫血 362
昏迷 362
头风 362
中风不语 362
眩晕 362
癫痫 362
面风游风 362
偏头痛 362
后头痛 362
太阳头痛 362
头痛 362
一、简易奇穴治疗选穴参考 362
附篇 362
两眉角痛 362
神经衰弱 363
结合膜炎 363
眼睑缘炎 363
霰粒肿 363
泪腺炎 363
麦粒肿 363
额神经痛 363
中风口 363
风惊 363
癫呆症 363
惊痫 363
卒死 363
高热神昏 363
癫狂 363
狂言乱语 363
精神病 363
癔病 363
卒癫 363
目痒 364
目胀痛 364
目赤烂 364
目偏视 364
视物不清 364
目生云翳 364
眼皮跳 364
目睁不合 364
鼻塞不通 364
夜盲 364
白内障 364
目干涩 364
视神经炎 364
视神经萎缩 364
视网膜出血 364
眼肌麻痹 364
角膜溃疡 364
眼球充血 364
视力下降 364
急性扁桃体炎 365
额窦炎 365
嗅觉减退 365
急慢性喉炎 365
鼻窦炎 365
咽炎 365
咽喉肿痛闭塞 365
口干舌燥 365
舌肌麻痹 365
鼻臭 365
酒渣鼻 365
鼻干 365
鼻衄 365
鼻疖 365
肥大性鼻炎 365
萎缩性鼻炎 365
过敏性鼻炎 365
急性鼻炎 365
鼻流清涕 365
口眼歪斜 366
面肌痉挛 366
口角流涎 366
牙龈腐烂 366
牙龈萎缩 366
三叉神经痛 366
腮腺炎 366
颜面疖肿 366
舌肌痉挛 366
冠周炎 366
上牙痛 366
下牙痛 366
牙痛 366
牙龈炎 366
口臭 366
口中生疮 366
口裂诸肌痉挛 366
舌肿难言 366
急性牙髓炎 366
呃逆 367
吐血 367
呕吐 367
吐泻 367
吞酸多唾 367
干呕 367
嗳腐痞满 367
噎膈反胃 367
伤食 367
耳鸣 367
耳聋 367
外耳道炎 367
后天性聋哑 367
先天性聋哑 367
中耳炎 367
咀嚼肌痉挛 367
咀嚼困难 367
面神经痛 367
舌体发炎 367
胃出血 368
霍乱 368
肠炎 368
肠鸣 368
食道狭窄 368
慢性肠炎 368
泻痢 368
肠结核 368
肠出血 368
胀气食不下 368
食道痉挛 368
善食易饥 368
胃寒冷痛 368
急、慢性胃炎 368
食欲不振 368
胃脘痛 368
胃扩张 368
胃痉挛 368
胸胁胀满 369
贫血 369
休克 369
心动过速 369
真心痛 369
胸胁痛 369
短气不语 369
盗汗 369
肺气肿 369
肋膜炎 369
腹中包块 369
肝硬变 369
黄疸 369
胆囊疾患 369
腹中胀满 369
习惯性便秘 369
便血 369
大便艰难 369
大便秘结 369
大便失禁 369
膀胱麻痹 370
膀胱炎 370
小便不通 370
肾炎 370
角弓反张 370
淋病 370
小便不利 370
阴缩 370
茎中痛痒 370
高血压 370
咳嗽 370
咳血 370
呼吸困难 370
支气管哮喘 370
痰喘 370
支气管炎 370
肺炎 370
半身不遂 370
痛经 371
月经不调 371
闭经 371
月经过多 371
阴冷 371
血崩 371
不孕 371
难产 371
产后周身痛 371
产后腹胀水肿 371
早泄 371
精液清冷 371
不射精 371
健忘 371
心神不安 371
失眠 371
滑精 371
遗精 371
阳强不衰 371
小便疼痛 371
小腹绞痛 372
交接出血 372
胞衣不下 372
妊娠恶阻 372
外阴痈肿 372
消渴 372
水肿 372
项强 372
颈肌痉挛 372
项背肌疼痛 372
乳汁不行 372
赤白带 372
产后腿痛 372
卵巢炎 372
子宫下垂 372
子宫血肿 372
子宫痉挛 372
附件炎 372
子宫出血 372
阴痒 372
足趾及下肢麻痹 373
腓肠肌痉挛 373
手指痉挛 373
下肢痉挛 373
腹直肌痉挛 373
脚酸不能久立 373
肛周肌肉痉挛 373
手足肌肉萎缩 373
上下肢麻痹 373
手痛不举 373
胸大肌痉挛 373
腰背肌痉挛 373
指掌麻木 373
肘臂肌肉痉挛 373
前臂麻痹 373
前臂肌肉萎缩 373
三角肌麻痹 373
肩臂风湿痛 373
肩胛风湿痛 373
背腰神经痛 374
腰及骶骨神经痛 374
全身骨关节痛 374
脚底及趾骨节痛 374
胸腹痛 374
臀部及腿痛 374
十指疼痛 374
小腹绞痛 374
脐周痛 374
下肢及胫骨疼痛 374
胸胁痛 374
背脊神经痛 374
上肢神经痛 374
腓跖神经痛 374
下肢神经痛 374
肋间神经痛 374
股及股外侧皮神经痛 374
全身神经痛 374
坐骨神经痛 374
肘关节疼痛 375
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 375
足背肿痛 375
手背肿痛 375
五指不能屈伸 375
腋臭 375
睾丸炎 375
附睾炎 375
急性胆囊炎 375
发热 375
膝关节炎 375
双足跗关节炎 375
脚气 375
多汗症 375
寒热往来 375
肩关节痛 375
痧暑急症 375
胸痹痛引背 375
阴囊湿疹 376
小腿慢性湿疹 376
荨麻疹 376
脱肛 376
痔疮出血 376
丹毒 376
乳腺炎 376
小儿癫痫 376
小儿疳积 376
小儿惊风 376
肠疝痛 376
淋巴结肿大 376
瘰疬 376
梅毒 376
慢性阑尾炎 376
急性阑尾炎 376
腹膜炎 376
慢性胆囊炎 376
痔疮 376
不寐 377
烦躁 377
嗜睡 377
多梦 377
痤疮 377
头皮麻木 377
头面红肿 377
手颤 377
足颤 377
颜面抽搐 377
头皮脱屑 377
皮肤赘疣 377
小儿大小便不通 377
小儿囟门不合 377
小儿遗尿 377
小儿脱肛 377
小儿消化不良 377
小儿赤白痢 377
脱发 377
头汗 378
腋汗 378
心胸汗出 378
手足汗出 378
夜间多尿 378
二、针灸文献选录 378
一、关于经络实质问题的研究 379
第一节 关于经络研究的进展情况 379
二、关于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 381
三、经穴与电现象的研究 382
四、能证明经络存在的其他生物物理学指标的研究 383
五、对经络研究的展望 384
六、有关经络研究的存在问题 384
第二节 关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概况 385
一、有关针灸作用的研究 385
二、有关针刺作用途径的研究 388
三、有关针刺作用规律的研究 390
第三节 关于针灸临床的研究进展 392
一、有关针法的研究 392
二、有关新疗法的研究 393
三、有关针刺对各系统疾病调整作用的研究 393
四、有关腧穴特异作用的研究 397
编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