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四十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朝民,庄辉明等编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19010974
  • 页数:68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初步发展(1949-1966)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古史研究中的“五朵金花” 16

一、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论争 16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 28

三、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的持续争论 37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长盛不衰 53

五、汉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引人瞩目 67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鸣 84

第三章 史学理论讨论的热点 84

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92

三、历史人物的评价 99

六、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开拓 107

四、几个口号、观点的论争 112

一、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120

第四章 迅猛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128

二、太平天国革命性质的探讨 141

三、如何评价李秀成及其《自述》 147

四、洋务运动史研究中的分歧 158

五、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蓬勃开展 170

第五章 中国史重要著述的大批涌现 196

一、通史著作的相继出版 196

二、断代史、专史著述的成批涌现 200

三、各种论文集的及时刊行 202

四、大型资料丛刊的编撰 204

第六章 史学史研究的兴起与史籍整理 206

一、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讨论 206

二、《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整理标点 214

三、史学史研究的蓬勃开展 218

第七章 世界史研究的开创与初步发展 221

一、世界古代史研究园地的垦辟 222

二、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初具规模 224

三、亚、非、拉美史的研究渐受重视 226

四、西欧近现代史研究日见繁荣 228

五、国际共运史研究的发展与偏差 230

六、苏联现代史研究的兴起与曲折 232

七、美国史研究初奠基础 234

一、对武训的分析、评价和调查研究运动 237

第八章 十七年的史学批判及其失误 237

二、胡适历史观、方法论批判 242

三、史学界的反“右派” 248

四、“拔白旗、插红旗” 253

五、对尚钺“修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256

六、戚本禹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 259

第二编 严峻考验(1966-1926) 265

第一章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与史学界的动乱 265

一、吴晗和《诲瑞罢官》 266

二、姚文元黑文章的炮制 269

三、围绕“海瑞罢官”问题的激烈论战 273

四、对吴晗的“升级”批判和对翦伯赞的非难 281

五、陈伯达、关锋、戚本禹《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的影响 293

第二章 《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炮制 298

一、《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的出笼 298

二、戚文所涉及和歪曲的历史内容 300

三、戚文所造成的恶果 307

第三章 “四人帮”影射史学与纂党梦呓 312

一、反对所谓“右倾回潮”,网罗组织御用写作班子 313

二、借毛泽东提出“批孔”,大批“宰相儒” 317

三、所谓“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和“揪现代大儒” 323

四、江青的当代吕后、武则天之梦 326

五、阴谋“组阁”与所谓“中央法家领导集团” 330

六、借“风庆轮事件”批所谓“投降卖国”的“儒” 334

七、“组阁”阴谋朱败与所谓“怀古、咏史”的发泄 337

八、黄老思想与“以退为进”的策略 342

九、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和“四人帮”的所谓评《水浒》 346

十、女皇梦的破灭,影射史学的衰亡 351

第三编 拔乱反正(1971.10-1979年初) 360

第一章 砸碎枷锁,愤起批判 360

一、驳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与清官问题再评价 360

二、评所谓史学界的“一片黑暗”论和“史学革命” 364

三、对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批判 368

四、对“四人帮”影射史学的批判 374

第二章 真理标准讨论与历史研究 382

一、实践标准与历史研究 382

二、实事求是与历史科学 385

三、冲破“禁区”,解放史学 389

第四编 继往开来(1979-1989) 397

第一章 十七年若干史学问题研究的继续和深入 397

一、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呈现了新特点 397

二、农民战争问题研究再趋活跃 403

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空前热烈 417

四、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再探讨 425

五、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 443

一、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思考 459

第二章 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新探讨 459

二、“史学危机”的讨论 463

三、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和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 465

四、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究竟为何 468

五、谁是历史创造者 472

六、怎样认识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75

七、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 477

八、史学理论自身的学科建设 486

第三章 文化史研究的新热潮 493

一、前三十年的文化研究 493

二、八十年代文化研究的勃兴 495

三、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 501

四、中西文化比较的面面观 509

五、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513

六、对于中国史学的突破和启示 517

第四章 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开拓 522

一、华侨史研究受到重视 522

二、中华民国史研究突飞猛进 525

五、家庭、家族史的研究 530

三、会党史研究的开展 530

四、管理史研究的起步 534

六、法制史研究方兴来艾 544

七、敦煌学的研究绽发新枝 549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555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556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大收获 559

三、夏代文化的探索 562

四、安阳殷墟的新发现 564

五、西周考古的新突破 565

六、侯马盟誓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566

七、填补空白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567

八、曾侯乙墓的礼乐器海内外惊叹 568

九、“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 569

十、睡虎地秦简的出土 570

十二、名噪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571

第六章 甲骨学、商史研究的成就 574

一、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574

二、建国以来甲骨文的新发现 576

三、商代历史的进一步研究 580

四、《甲骨文合集》的著录与《小屯南地甲骨》的问世 587

第七章 方志整理、研究与编纂 592

一、旧志的整理与利用 593

二、方志学的研究 596

三、新方志的编纂 602

第八章 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 606

一、古籍整理的四十年历程 606

二、古籍整理方法的探讨 609

三、古籍整理的理论研究 616

四、古籍整理的人才培养 621

五、民族文字的古籍整理 625

第九章 史学著述的丰硕成果 630

一、历史地理学的划时代著作——《中国历史地图集》 630

二、规模宏大的《中国历史大辞典》 638

三、通史著作的新成就 638

四、断代史和专史著作的竞相推出 638

五、各种论文集和史学丛书的大批涌现 643

六、史学信息工作的加强和资料、工具书的出版 645

第十章 突飞猛进的世界史研究 651

一、世界古代史研究的进展 652

二、世界中世纪史研究成果丰硕 655

三、资产阶级革命史的综合研究 658

四、苏联现代史的研究受到特别的关注 664

五、美国史研究中重大课题的开拓 667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崛起 669

十一、极富历史价值的银雀山汉简 670

第十一章 过去的历程与未来的展望 673

一、富有成就却道路坎坷的四十年 673

二、前景光辉但须努力的新史学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