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内经》概论 3
1 《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3
1.1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 3
1.1.1 《内经》的成书时代 3
1.1.2 《内经》的作者 5
1.2 《内经》的沿革 6
1.2.1 《内经》的流传 6
1.2.2 《内经》书名的含义 7
1.2.3 《内经》注家与注本 8
2.1.1 阴阳五行 12
2.1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2
2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 12
2.1.2 藏象 14
2.1.3 经络 14
2.1.4 病因病机 15
2.1.5 病证 16
2.1.6 诊法 16
2.1.7 论治 17
2.1.8 养生 18
2.1.9 运气 18
2.2.1 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 19
2.2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19
2.2.2 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 21
2.2.3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25
3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征 32
3.1 《内经》理论体系学术特征形成的背景 32
3.2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征 33
3.2.1 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3
3.2.2 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8
3.2.3 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9
4.1 《内经》天文历法思想 42
4 《内经》的多学科医学思想 42
4.2 《内经》地理医学思想 43
4.3 《内经》气象医学思想 44
4.4 《内经》时间医学思想 45
4.5 《内经》体质医学思想 46
4.6 《内经》心理医学思想 47
4.7 《内经》社会医学思想 48
5 学习《内经》的方法和要求 50
5.1 学习《内经》的意义 50
5.1.1 学习《内经》是发展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50
5.1.2 学习《内经》是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51
5.1.3 学习《内经》是提高中医科研能力的有力措施 52
5.2 学习《内经》的方法和要求 53
5.2.1 读通原文 53
5.2.2 深入理解学术特征和理论体系 53
5.2.3 密切联系临床实践 54
下篇 原文选读 59
6 素问部分 59
6.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节选) 59
6.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选) 67
6.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74
6.4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86
6.5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 107
6.6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节选) 112
6.7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节选) 117
6.8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节选) 122
6.9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节选) 129
6.1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节选) 138
6.1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节选) 144
6.12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48
6.13 热论篇第三十一 154
6.14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2
6.15 咳论篇第三十八 169
6.16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74
6.17 痹论篇第四十三 181
6.18 痿论篇第四十四 190
6.19 厥论篇第四十五(节选) 196
6.20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00
6.21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节选) 215
6.22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220
6.23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231
7 灵枢部分 238
7.1 本神第八 238
7.2 营卫生会第十八(节选) 244
7.3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252
7.4 天年第五十四(节选) 256
7.5 水胀第五十七 258
7.6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263
7.7 邪客第七十一(节选) 270
7.8 大惑论第八十(节选) 273
附篇 277
8 运气学说 277
9 十三方 314
10 《内经》模拟试题 321
附录 本书引用注家及参考书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