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血气刚猛之义 3
第一话 史进为什么会与草寇搅在一起? 3
一 史进义释草寇 3
二 该说“不”时就说“不” 5
第二话 鲁达三拳的代价是多少? 14
一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14
二 该罢手时要罢手 15
第三话 石秀捉奸为哪般? 22
一 石秀为杨雄捉奸 22
二 凡事不必小题大做 23
第四话 为人捉鬼还是为人捉奸? 32
一 四柳村李逵捉奸 32
二 不要用“捉鬼”的斧头捉奸 34
一 李逵打死殷天锡 40
第五话 李逵为柴进出气了吗? 40
二 该出气时再出气 42
第六话 是赴汤蹈火还是灯蛾扑火? 47
一 鲁智深只身救史进 47
二 知其不可不要为 49
第二篇 豪侠诚信之义 59
第七话 林冲为什么要火并王伦? 59
一 林冲水寨大火并 59
二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61
第八话 这十两银子到底有多重? 71
一 李逵江州遇宋江 71
二 君子之交义为重 73
第九话 武松靠什么让蒋门神求饶? 80
一 武松醉打蒋门神 80
二 既要有行侠的义气,也要有行侠的本事 82
一 武松血洗鸳鸯楼 90
第十话 武松为什么要血洗鸳鸯楼? 90
二 杀尽天下仇和怨 92
第十一话 石秀为什么要管这样的闲事? 99
一 石秀当街助杨雄 99
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01
第十二话 李逵为什么要与宋大哥翻脸? 108
一 李逵砍倒杏黄旗 108
二 大义胜过私情 110
第十三话 李俊是怎样对待朋友的? 118
一 李俊太湖小结义 118
二 相逢何必曾相识 120
第十四话 燕青有哪些优秀品质? 127
一 燕青不忘旧主人 127
二 知信义勇,四德俱全 129
一 野猪林鲁达救林冲 141
第三篇 理智通达之义 141
第十五话 鲁智深为什么要护送林冲? 141
二 粗中有细 救人救活 142
第十六话 为什么说武松杀嫂是真善美的表现? 150
一 武松杀嫂祭兄 150
二 情真意善行为完美 152
第十七话 救李逵就一定要害李云吗? 158
一 麻翻李云救李逵 158
二 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160
第十八话 鲁提辖为什么要去当和尚? 166
一 赵员外剃度鲁提辖 166
二 谢恩酬义的万全之策 168
第十九话 王进私走延安府是逃避现实吗? 175
一 王进躲避高太尉 175
二 好汉不吃眼前亏 177
第二十话 杨志为什么“插柳成荫”却“栽花不开”? 185
一 杨志倒运 步步有灾 185
第四篇 失美失智之义 185
二 “无意插柳”与“有心栽花” 187
第二十一话 是宋江害了花荣还是花荣害了宋江? 195
一 清风寨花荣救宋江 195
二 没有智谋的义气也会害人 196
第二十二话 是谁害死了武大郎? 206
一 郓哥帮武大捉奸 206
二 郓哥也要为武大的死负责 207
第二十三话 谢金为何变成了催命钱? 216
一 百两谢金惹出杀人大案 216
二 有时好心也会害人 218
一 李应悔盟救时迁 225
第二十四话 为了一个哥们就该舍弃两个盟友吗? 225
二 还是应该舍鱼而取熊掌 227
第二十五话 自缢而死算是哪路好汉? 234
一 吴用、花荣蓼儿洼自缢 234
二 如此之死,轻于鸿毛 236
第二十六话 怎能轻易相信“鬼”话? 243
一 李逵错放李鬼 243
二 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245
第二十七话 这一掌到底打在谁的身上? 253
一 唐牛儿解脱宋押司 253
二 福祸无门,惟人自招 255
第二十八话 宋江赏薛永银子的目的是什么? 262
一 宋江揭阳赏薛永 262
二 沽名钓誉,害人害己 264
一 徐宁讨甲上梁山 271
第二十九话 徐宁为什么也会上山入伙? 271
二 为物所累,必有大患 273
第五篇 失德褊狭之义 283
第三十话 谁是奸杀案的祸首? 283
一 王婆贪贿说风情 283
二 见利忘义,害人害己 284
第三十一话 为朋友插刀插到谁的肋上? 294
一 朱仝、雷横私放晁盖宋江 294
二 他们将“刀”插在了国法上 296
第三十二话 是行了大义还是犯了大罪? 303
一 宋江私放晁保正 303
二 此等“侠”义,原是“狭”义 305
第三十三话 以不义对不义是否仗义? 311
一 鲁智深拐人金银酒器 311
二 “蹊田夺牛”也是错 313
一 刘唐欲夺回十两银子 320
第三十四话 十两银子与十万富贵哪个重? 320
二 小不忍则乱大谋 322
第三十五话 血光之灾哪里而来? 329
一 吴用骗卢俊义上山 329
二 害人之心不可有 331
第三十六话 害人妻小岂是“义士”所为? 340
一 宋江逼秦明入伙 340
二 借刀杀人太狠毒 342
第三十七话 怎忍心对无辜小儿下此毒手? 350
一 李逵斧劈小衙内 350
二 目的情有可原,手段实在残忍 352
第三十八话 毒死李逵为哪般? 360
一 宋江亲手毒死李逵 360
二 拿别人的性命保自己的“清名” 362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