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背景 1
第二章 分子对称和手性 7
2.1立体异构现象 7
2.2分子对称和手性 11
附录A 集合和群 57
附录B 对称置换群 61
附录C Polya过程 64
第三章 手性及预手性的命名 67
3.1手性分子的命名 67
3.2预手性 75
4.2立体差异反应的定义 83
4.1基本原则 83
第四章 立体差异反应的命名法 83
4.3立体差异性反应的一般性讨论 91
第五章 立体差异反应 98
5.1对映差异化反应 98
5.2非对映差异性反应 152
5.3特殊的立体差异反应 175
第六章 其他各种立体差异反应体系 184
6.1聚合作用中的立体差异反应 184
6.2酶反应中的立体差异作用 189
6.3所谓的绝对不对称合成 191
6.4对映差异消旋作用 203
7.1动力学方法 213
第七章 立体差异反应的机理 213
7.2立体化学模型的应用 219
7.3基于差异作用新观念的实例 241
第八章 立体差异反应的研究方法 252
8.1立体差异反应的实验条件要求 252
8.2立体差异能力的评价 255
第九章 旋光性的基本原理 298
9.1旋光性和光的性质 298
9.2旋光性理论 318
9.3分子的对称性和旋光性 338
附录A 平面波的Maxwell方程 346
附录B 入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关系 350
附录C Fresnel方程 351
附录D 螺旋模型:由交变磁场感生的电矩 353
附录E 螺旋模型:由交变电场感生的磁矩 355
附录F 方程式(9.45)和(9.46)的推导 357
附录G 方程式(9.53)的推导 359
附录H 微扰波动方程 360
附录I 电磁波的向量处理 363
附录J 方程式(9.85)的推导 364
附录K 方程式(9.89)和(9.90)的推导 365
附录L 方程式(9.92)的推导 366
附录M 方程式(9.94)的推导 367
附录N Re{cm*(t)cm(t)}r[式(9.103)]的值 370
著者索引 372
主题索引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