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顺求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048·5057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布鲁氏菌病病原学 6

第一节 布氏菌属及分类 6

一、布氏菌的发现 6

二、布氏菌属的分类 6

三、目前布氏菌属分类的研究动态 8

第二节 布氏菌属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8

一、布氏菌属的形态 8

二、布氏菌属的染色特点 9

三、布氏菌属的培养特性 9

第三节 布氏菌属的变异及检查方法 12

一、影响布氏菌属变异的因素 12

二、光滑型和粗糙型布氏菌的区别 13

三、L-型布氏菌 13

四、布氏菌属变异检查方法 15

一、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19

第四节 布氏菌属的抵抗力 19

二、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20

三、在不同环境中的抵抗力 21

四、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1

第五节 布氏菌属的致病力 22

一、不同种型的致病力 22

二、致病力与酶系统活性的关系 22

一、毒力的一般概念 25

二、布氏菌属常用的测毒方法 25

第六节 布氏菌属的毒力及其测定 25

第七节 布氏菌属的抗原结构及内毒素 31

一、抗原结构及内毒素的含义 31

二、布氏菌属的抗原结构 31

三、布氏菌属的内毒素 33

第八节 布氏菌属的细菌素 39

一、双层琼脂法 40

二、单层琼脂法 41

第九节 布氏菌属的种型鉴定方法 41

一、初代分离培养时二氧化碳的需要 42

二、染料抑菌试验 44

三、硫化氢产生量的测定 47

四、单相特异性血清A和M凝集试验 48

五、粗糙型(R)血清凝集反应 49

六、牛种布氏菌Tb噬菌体裂解试验 50

七、氧化代谢试验 51

八、布氏菌属酶活性的检查 54

九、布氏菌属不同种型碱基对(鸟嘌呤“G”+胞嘧啶“C”)克分子百分比的测定 59

十、布氏菌属不同菌株DNA体外杂合试验 61

十一、其它鉴定方法 62

十二、目前布氏菌属国际分类一览表 63

十三、我国布氏菌属的种型 63

第十节 布氏菌属的噬菌体 63

一、噬菌体的来源及分群 63

二、噬菌体的增殖及活性测定 67

三、噬菌体的特性 70

四、噬菌体的保存和应用 75

五、抗噬菌体血清的制备 77

一、各种饲养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78

第一节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78

第三章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78

二、野生动物和节肢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81

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82

第二节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82

一、传播途径 82

二、传播因子 84

第三节 布病流行特点 85

一、分布特征 85

二、不同疫区的流行特点 87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88

第四节 布病的自然疫源性 90

一、概念 90

二、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依据 90

三、布病的自然疫源类型 91

四、布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与根除的关系 92

第五节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93

一、个别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93

二、暴发点调查 94

三、地区流行病学调查 95

四、感染和现患调查 96

五、布病流行病学侦察 97

六、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 97

第六节 常用的统计学指标 104

一、反映病情严重情况的指标 104

二、反映防治效果的指标 106

一、概念和意义 107

二、监测组织 107

第七节 布病监测 107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08

四、监测报告 111

第四章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112

第一节 分离布氏菌 112

一、从可疑病人分离布氏菌的方法 112

二、从牲畜材料中分离布氏菌的方法 114

三、分离布氏菌的几点注意事项 115

三、离子交换层析技术 115

四、评价 11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离 118

一、盐析法(硫酸铵、硫酸钠) 118

二、凝胶过滤技术 119

四、IgG、IgA、IgM的鉴定 127

五、评价 128

第三节 血清学诊断技术 128

一、凝集反应 128

二、抗原吸附介质后的凝集反应 136

三、抗球蛋白试验(Coomb's) 141

四 补体结合试验(CFT) 143

五、琼脂扩散试验(ADT) 152

六、琼脂免疫电泳技术(AIEP) 154

七、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P) 156

八、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158

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62

十、固相放射免疫试验(RSIA) 165

第四节 乳环状试验(MRT) 167

第五节 皮肤过敏试验 169

一、白细胞分离技术 170

第六节 细胞学诊断技术 170

二、检测T淋巴细胞的方法 174

三、检测B淋巴细胞的方法 178

四、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方法 181

五、其他细胞学检查方法 188

第五章 动物布鲁氏菌病 192

第一节 牛布病 192

一、病原学 192

二、流行病学 192

四、病理变化 194

三、临床表现 194

五、诊断 195

六、防制措施 197

第二节 山羊布病 200

一、流行病学 200

二、临床表现 201

三、诊断 201

四、防制措施 204

一、病原学 205

第三节 绵羊布病 205

二、流行病学 206

三、临床表现 207

四、诊断 207

五、防制措施 209

第四节 猪布病 210

一、病原学 211

二、临床表现 211

三、诊断 212

四、防制措施 213

第五节 公绵羊附睾丸炎 214

一、病原学 214

二、传染途径 215

三、临床表现 215

四、诊断 216

五、防制措施 216

第六节 狗布病 217

一、临床表现 217

第七节 马布病 218

二、诊断 218

三、防制措施 218

第八节 鹿布病 219

第九节 牦牛布病 219

第十节 水牛布病 220

第十一节 骆驼布病 220

第十二节 实验动物布病 221

一、豚鼠实验性布病 221

二、小鼠实验性布病 225

第十三节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227

第六章 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 230

第一节 布病的发病机理 230

第二节 布病的病理形态学 234

一、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 234

二、病理改变和病程的关系 235

三、各系统病理变化 235

第三节 布病的临床表现 238

一、临床症状 238

二、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 242

三、临床检验所见 246

四、不同菌种致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及现阶段布病临床特点 250

五、病程与预后 251

第四节 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51

一、诊断 251

二、鉴别诊断 252

第五节 布病的临床分期(型) 256

一、我国在1977年制定的分期方法 257

二、鲁德涅夫分期法 257

一、治疗原则 258

第六节 布病的治疗 258

二、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259

三、治疗方法 260

第七章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 277

第一节 布病的免疫特性 277

一、传染免疫及传染后免疫 277

二、布病免疫的特异性 279

三、布病免疫的相对性 281

一、各类抗体的动态 283

第二节 布病的体液免疫 283

二、自然感染与人工免疫鉴别诊断的依据 284

三、体液免疫在机体抗布氏菌感染中的意义 285

第三节 布病的细胞免疫 289

一、吞噬细胞的作用 289

二、T淋巴细胞在布病免疫中的作用 292

第四节 布病超敏反应 294

一、第Ⅰ型超敏反应 294

三、第Ⅲ型超敏反应 295

二、第Ⅱ型超敏反应 295

四、第Ⅳ型超敏反应 296

第八章 布鲁氏菌病免疫制剂 301

第一节 畜用菌苗 301

一、S2菌苗 301

二、M5菌苗 304

三、S19菌苗 306

四、Rev、1菌苗 307

五、45/20菌苗 307

六、H?菌苗 308

第二节 人用菌苗 309

一、BA-19菌苗 309

二、104M菌苗 310

三、组分苗 312

第三节 使用菌苗注意事项 314

一、接种注意事项 314

二、保存和运输注意事项 315

一、表现 316

第四节 接种事故及处理 316

二、起因 318

三、处理 320

第九章 布鲁氏菌病生物制品 322

第一节 各种血清的制备 322

一、标准血清 322

二、诊断血清 327

三、单相特异血清 328

四、抗球蛋白血清 330

一、试管凝集试验抗原 334

第二节 各种抗原的制备 334

二、玻片凝集试验抗原 336

三、补体结合试验抗原 338

四、虎红平板试验抗原 340

五、全乳环状试验抗原 343

六、可溶性抗原 346

第三节 变态反应原 347

一、水解素 347

二、布氏菌素 349

三、其他变应原 350

四、评价 352

第四节 治疗用生物制品 353

一、性质 353

二、种类 353

三、评价 355

第五节 布氏菌浓度的测定 355

一、单位浓度测定 355

二、标准菌数的建立 358

三、我国细菌比浊标准与其他国家比浊标准的比值 359

第十章 布鲁氏菌病防制措施 361

第一节 防制原则和组织措施 361

一、防制原则 361

二、组织措施 362

第二节 家畜检疫 367

一、疫区检疫 367

二、调运牲畜时的检疫 369

四、海关检疫 371

三、牲畜交易市场的检疫 371

第三节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372

一、淘汰 372

二、隔离 373

三、培育健康幼畜 376

第四节 切断传播途径 376

一、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377

二、防止经体表接触感染 378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381

四、个人防护 381

五、对家畜、粪便、水源的管理 382

一、接种对象 384

第五节 人群的预防接种 384

二、接种时间 385

三、接种用菌苗和接种方法 385

四、活菌苗接种的禁忌证 387

五、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387

第六节 家畜的预防接种 388

一、牛种S19菌苗预防接种 388

六、计划免疫 388

二、S2菌苗预防接种 389

三、M5菌苗预防接种 392

四、计划免疫 395

五、淘汰病畜和预防接种方法的合理应用 395

第七节 布病爆发点的处理方法 397

第八节 奶牛场防制布病办法要点 399

第九节 疫情报告 400

二、报告要求 401

三、报告时间 401

一、立法规定 401

四、报告制度 402

五、报告内容 402

第十节 效果考核与巩固 405

一、控制标准 405

二、抽检的数量 406

三、实施考核的要求 406

四、成果的巩固与提高 408

(一)防治布鲁氏菌病暂行办法 411

附件一 411

(二)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和考核方法暂行规定 414

(三)人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 416

附件二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制度 419

附件三 423

(一)布氏菌属常用的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423

(二)布氏菌属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及其染色方法 433

(三)常用溶液的配制 435

附件四 动物实验方法 439

附件五 菌种管理及保存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