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1
第一章 税法学的特性与课题 1
一 税法学与各相邻学科的关系 1
二 税法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三 税法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5
四 税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 8
(一)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法学中的税法学 8
(二)作为独立的法学部门的税法学 9
五 现代税法学的课题:法认识论与法实践论 10
(一)法认识论与法实践论的关系 10
(二)现代税法学的课题 11
第二章 法律上的租税概念 15
一 传统的租税概念 15
二 日本国宪法中的租税概念 16
三 租税概念中的法认识论与法实践论 22
四 法律上的租税分类 22
(一)国税与地方税 22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24
(三)内国税与关税 27
(四)人税与物税 27
(五)普通税与目的税 28
(六)从量税与从价税 29
(七)经常税与临时税 30
(八)收得税、财产税、消费税及流通税 30
(九)大型间接税 33
日文版序言 34
(十)目的税与受益者负担金 35
第二版寄语 36
第三版寄语 37
五 租税体系论的法律透析 37
(一)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率问题 37
第四版寄语 38
(二)租税体系的形式 41
第三章 税法的体系 43
一 理论上的税法体系 43
二 实定法典的两种模式 45
三 国税的法典体系 46
四 地方税的法典体系 50
一 日本国宪法中的租税概念和“预算” 52
(一)租税概念与财政议会主义 52
第四章 纳税人的基本权利 52
(二)日本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 53
(三)日本国宪法中的“预算”概念 55
二 纳税人基本权利的构筑 57
第五章 租税法律主义原则 61
一 概述 61
二 宪法中的租税法律主义 61
三 租税法律主义的法理分析 64
四 租税法律主义与地方税 71
五 租税法律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73
(一)租税法律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 73
(二)租税法律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 76
(三)租税法律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 78
第六章 实质课税原则 81
一 概述 81
二 实质课税原则的背景 82
三 实质课税原则和公平税负原则 83
四 实质课税原则的具体分析 85
五 税法解释、适用的基本原理与实质课税原则 92
第七章 应能负担原则 95
一 租税立法的原则 95
二 最低生活费不课税原则 97
三 生存权财产不课税或轻课税原则 102
四 租税的人税化 104
五 量的税负能力和质的税负能力 105
六 租税特别措施 109
七 物价上涨与自动调整物价税制度 111
八 针对人的各种扣除方法:所得扣除与税额扣除 113
第八章 税法与诚实信用原则 114
第九章 租税的立法过程 117
一 现代社会的避税现象 117
二 政府税制调查会的组成 120
三 政府税制调查会的现状 123
四 宪法论、人权论的欠缺 125
第十章 税法的渊源和行政通告 127
一 税法的渊源 127
(一)宪法 127
(二)法律 128
(三)命令 128
(四)告示 129
(五)条例、规则 130
(六)条约、已承认的国际法 131
(七)通告 131
二 行政通告的实际状况 131
(一)通告的种类 131
(三)税务通告的功能 133
(二)通告的性质 133
(四)针对“课税通告”的最高法院判决 136
三 针对通告行政的相应措施 139
四 通告的适用和公平原则 140
第十一章 税务行政机构 141
一 税务行政机构理论的重要性 141
二 内国税行政机构 141
三 关税行政机构 143
四 地方税行政机构 143
第十二章 税法的解释与适用 145
一 税法的解释与适用的基本原理 145
二 法律解释和事实认定的基本构造 147
三 避税行为与假装行为 148
四 具体案件分析(1)——修缮费、交际费等 152
五 具体案件分析(2)——推计课税 154
六 税法的解释和适用与诉讼标的、举证责任 156
第十三章 租税法律关系的性质 158
一 概述 158
二 租税权力关系说与租税债务关系说 158
三 两种观点的倾向性特征 159
四 租税债务关系说的实践性意义 162
五 租税法律关系的性质:法认识论与法实践论 162
六 对通说的反省 164
七 租税债务关系说和税法解释上的各种问题 165
第十四章 纳税义务的成立 168
一 租税要件 168
二 纳税义务的成立 169
(一)所得税 169
(三)继承税 170
(二)法人税 170
(四)赠与税 171
(五)消费税 等 171
(六)飞机燃料税 171
(七)电源开发促进税 171
(八)有价证券税 171
(九)交易所税 171
(十)汽车重量税 172
(十一)印花税 172
(十二)牌照登记税 172
(十三)加算税 172
第十五章 纳税义务的确定 174
一 概述 174
(一)申报纳税方式 175
二 确定纳税义务的方式 175
(二)赋课征收方式 176
(三)无需特别程序的确定方式 176
三 依申报纳税方式确定纳税义务 176
(一)纳税申报的意义和性质 176
(二)纳税申报的种类 177
(三)期限内申报 178
(四)期限后申报 179
(五)修正申报 180
(六)纳税申报书的受理方 182
(七)申报义务的承继 183
(八)违法所得与纳税申报 184
(九)纳税申报与错误 185
(十)更正请求 186
(十一)更正、决定的意义和法律性质 188
(十二)更正、决定的程序 189
(十三)更正、决定的效力 191
四 依赋课征收方式确定纳税义务 193
五 无需特别程序的确定 195
六 课税处分的期间限制 196
第十六章 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 198
一 第二次纳税义务的宗旨和性质 198
二 附属性和补充性 199
三 主纳税主义的瑕疵与第二次纳税义务 200
四 第二次纳税义务缴纳通知处理及期间限制 203
第十七章 税务行政处分瑕疵理论 205
一 税法学与瑕疵理论形态的联系 205
二 有关行政处分无效事由的最新见解 206
三 税务行政处分的瑕疵理论 210
第十八章 物纳、延纳和纳期延长等的法律性质 212
一 物纳的法律性质 212
二 延纳、纳期延长及缓纳的差异 216
第十九章 税源征收制度 218
一 概述 218
二 税源征收制度的利弊 219
三 税源征收法律关系:其二元性构造 220
四 税源征收制度中的不公正问题 222
五 税源征收关系中的权利救济 225
第二十章 地方财政权 230
一 地方自治与地方财政权 230
二 有关自治权根据的各种学说 232
三 大牟田诉讼案判决 234
四 固有财政权理论 237
五 新固有权说的倡导 238
六 本来的租税条例主义论 241
七 地方税的不均衡课税 243
八 地方财政制度的变革 245
第二十一章 税务调查权 249
一 税务调查权的种类 249
二 实体税法调查权的性质 250
三 解释实体税法调查权的法理基础 252
四 实体税法调查权的法律范围 254
(一)事前调查 254
(二)调查的事前通知 257
(三)调查的合理必要性和理由开示 258
(四)忍受义务人(1) 262
(五)忍受义务人(2) 265
(六)妨碍检查罪的性质 266
(七)对特定组织的调查 267
(八)反面调查和询问纳税人 268
(九)见证人 269
(十)物品检查的范围 270
(十一)其它问题 271
五 滥用实体税法调查权的法律后果 273
六 国犯法调查权的法律性质 275
七 国犯法调查权的法律范围 284
第二十二章 税务人员的保密义务 292
一 概述 292
二 税法上的保密义务 293
三 公务员法上的保密义务 295
四 申报额开示制度 299
一 概述 300
第二十三章 税务争讼制度 300
二 不服行政申请前置主义 301
三 国税不服审判所制度 305
四 税务诉讼中的诉讼标的和举证责任 307
五 税理士制度 312
(一)税务争讼制度和税理士制度 312
(二)税理士制度的理念 312
(三)日本税理士联合会 318
第二十四章 税务制裁制度 320
一 概述 320
二 加算税制度 321
三 通告处分制度 325
四 税务追诉程序 326
五 租税罪的种类 329
(一)伪装及其它的不当行为 334
六 偷税罪构成要件之研究 334
(二)偷漏所得金额、税额 336
(三)故意 339
(四)实行行为等 340
七 不纳付税源所得税罪的特征 341
八 两罚规定 344
九 租税制裁论 345
附录 349
1.北野弘久教授主要书著一览表 349
2.纳税者权利宣言 352
3.宪法论、法社会学意义上的税法学的诞生 365
4.税理士业务和税理士的责任 381
5.5%消费税问题之症结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