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伟大转折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只开了五天 8
想起了“遵义会议” 14
“中国热”浪潮 20
安阳不适合“两个凡是” 25
第二章 反璞归真 33
“我是实事求是派” 33
撑起“地球”的支点在哪里? 39
什么是社会主义? 44
让“仙境”回落到人间 50
第三章 小康之路 58
皆碑的古都文化 58
农业农村农民 65
“三步走”战略在殷都 75
春风绿了洹水畔 80
第四章 潮涌殷都 87
大潮涌起 87
安阳也有“小岗村” 95
改革否?种种 98
复活的“姜太公” 103
姓“公”乎,姓“私”乎! 108
“三大件”的联想 112
第五章 走向市场 116
毛泽东曾经号召学习外国 116
邓小平打开通向世界之门 123
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 127
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经济 137
不能忽视主观能动作用 142
第六章 锻造新人 149
“两手硬”的哲学 149
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54
“四有”不可或缺 158
“红旗渠”精神 163
干部队伍是关键 166
第七章 擎天大柱 184
立国之本不可丢 184
自由化不可取 197
“柏林墙”倒塌的思考 201
稳定高于一切 212
香港,母亲的骄子 217
第八章 众望金瓯 217
雄师奉命勒马 222
邓小平说“只有实行一国两制” 226
“一国两制”是中国式的 242
第九章 胜利之本 248
毛泽东有句名言 248
谁是真正的英雄 260
让群众说句公道话 269
第十章 开创未来 275
立身以立学为先 275
关键在于党 282
航标灯的启示 293
公生明 廉生威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