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导论 1
1-1 前言 1
1-2 历史 2
1-3 定义和范畴 4
1-4 特征 8
第二章 环境效应 11
2-1 导言 11
宏观环境效应 11
2-2 “合金--环境”组合的特殊性 11
2-3 温度、浓度和杂质的影响 13
2-4 电化学效应 15
2-5 电位对应力腐蚀的重要性 16
2-6 电位--时间关系 17
2-7 破裂电位范围和临界破裂电位 18
2-8 临界破裂电位的测试方法 23
2-9 电位与应力的关系 27
2-10 阴极极化与阳极极化 30
微区环境效应 31
2-11 裂缝尖端状态和闭塞电池腐蚀 31
2-12 闭塞区的试验方法 33
2-13 闭塞区内的化学状态 36
(1)pH 36
(2)氯离子 39
(3)NO?、NO?、I-和SO? 40
(4)金属离子 42
(5)金属离子和H?、Cl?的相互关系 42
2-14 闭塞区内的电化学状态 45
2-15 动力学因素--裂尖区电流密度和氢的扩散 51
3-2 应力--时间关系及临界破裂应力 60
第三章 力学效应 60
3-1 应力的来源和大小 60
3-3 应力的作用 62
3-4 断裂力学在应力腐蚀中的应用 65
3-5 脆性断裂和断裂力学 65
3-6 线弹性裂缝扩展力学--应力强度因子K的导入 66
3-7 用线弹性力学研究应力腐蚀破裂 68
3-8 Kiscc与裂缝临界深度的关系 68
3-9 裂缝扩展速度da/dt与K的关系--υ-K曲线 69
3-10 裂缝扩展速度的测定方法 71
3-11 K和分支现象 72
3-12 冶金因素对Kiscc的影响 74
3-13 热处理对Kiscc的影响 75
3-14 Kic与断裂时间、破裂速度的关系 76
3-16 应变率的作用 77
3-15 环境对Kiscc和破裂速度的影响 77
3-17 临界破裂应变率 80
3-18 临界应力和应变率的关系 81
3-19 不扩展的应力腐蚀裂缝 82
3-20 交变应力的影响--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的相互关系 82
第四章 冶金效应 91
4-1 合金成分 91
4-2 冶金结构和应变的影响 94
4-3 热处理的影响 95
4-4 晶粒大小 97
4-5 裂缝起源和晶格缺陷 98
4-6 裂缝形态及形态转化 99
4-7 裂缝形态转化的因素 102
4-8 裂缝走向和断口分析 105
5-1 前言 115
5-2 活性通路--电化学理论 115
第五章 破裂机理 115
5-3 膜破裂理论 117
5-4 氢脆理论 118
5-5 “化学脆变--脆性破裂”两阶段理论 119
5-6 腐蚀产物楔入理论 121
5-7 隧洞形蚀孔撕裂理论 121
5-8 应力吸附破裂理论 122
5-9 快速溶解理论 123
5-10 环境破裂三阶段理论 125
5-11 对各种机理的评论--对电化学理论的质疑 129
5-12 对各种机理的评论--其它 130
第六章 试验方法 137
6-1 试验目的 137
6-2 固定应变法 137
(1)应力不能定量的试件 138
(2)应力预先定量的试件 140
6-3 固定载荷法 142
6-4 固定应变及固定载荷法的评定标准 143
6-5 用预制裂缝试件的方法 143
6-6 测Kiscc的方法 145
6-7 预制裂缝试件法的限制和评价 146
6-8 慢应变率法(或称恒应变率法) 146
6-9 慢应变率法的试件和设备 147
6-10 应变率的确定 148
6-11 慢应变率法的评定标准 148
6-12 慢应变率法的评价和应用 150
6-13 影响应力腐蚀试验的一些因素 151
第七章 防护措施 154
7-1 前言 154
7-2 降低设计应力 154
7-4 热处理消除应力 156
7-3 改进设计结构和加工工艺 156
7-5 表面产生压应力 157
7-6 控制电位--阴极和阳极保护 157
7-7 镀层或涂层隔离环境 158
7-8 控制和改善环境 159
7-9 加入缓蚀剂 159
7-10 选材 160
7-11 改善冶金结构的处理方法 160
7-12 结束语 161
第二篇 材料分论 163
第八章 碳钢的应力腐蚀 163
8-1 前言 163
冶金效应 163
8-2 碳含量的影响 163
8-3 其它元素(Al、Ti、Cu、Ni、Cr)的影响 165
(2)冷却速度 166
8-4 热处理效应 166
(1)晶力大小 166
(3)回火效应 167
环境效应 168
8-5 介质、浓度和温度 168
8-6 电化学效应 169
8-7 添加剂效应--缓蚀剂和促进剂 170
防护措施 171
8-8 在氢氧化钠中 171
8-9 在硝酸盐溶液中 171
8-10 在无水液氨中 172
8-11 在硫化氢中 172
8-12 其它 172
第九章 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175
9-1 前言 175
9-2 介质和浓度 176
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176
环境效应 176
9-3 酸性介绍 177
9-4 温度 178
9-5 电化学效应 178
9-6 pH的影响 181
9-7 缓蚀剂 182
冶金效应 183
9-8 合金成分的影响 183
9-9 结构的影响 186
力学效应 186
9-10 应力的作用和临界破裂应力 186
9-11 破裂速度--应力强度曲线和Kiscc 186
9-12 冷加工效应 188
9-13 裂缝路线和形态 189
(2)裂缝发生期 190
9-14 破裂机理 190
(1)孕育期 190
(3)裂缝扩展期 191
9-15 防护措施 191
(1)选用代材 191
(2)改变环境 191
(3)电化学保护 192
(4)消除应力 192
(5)表面产生压应力 192
马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192
9-16 环境效应 192
9-17 冶金效应 192
9-18 防护措施 193
(1)电化学效应 197
10-2 环境效应 197
10-1 前言 197
第十章 高强钢的应力腐蚀 197
(2)缓蚀剂和温度效应 198
10-3 冶金效应(合金成分和晶粒大小) 198
10-4 力学效应 199
10-5 破裂形态 199
10-6 破裂机理 200
10-7 防护措施 200
第十一章 铁合金的应力腐蚀 202
11-1 前言 202
环境效应 202
11-2 水分的影响 202
11-3 阴离子的影响 205
11-4 阳离子的影响 206
11-5 pH的影响 206
11-6 电化学效应 207
11-7 温度效应 209
11-8 粘度效应 210
11-9 液态金属合金化(液态金属脆化LME) 211
冶金效应 212
11-10 合金元素的影响 212
11-11 热处理和沉淀硬化效应 213
11-12 无沉淀区 215
11-13 位错的作用 215
力学效应 216
11-14 前言 216
11-15 应力腐蚀的方向性 216
11-16 应力对裂缝扩展速度的作用 217
11-17 破裂机理 218
11-18 防护措施 219
12-3 成膜溶液与不成膜溶液 222
12-2 敏感环境 222
12-1 前言 222
第十二章 铜和铜合金的应力腐蚀 222
环境效应 222
12-4 成膜和铜临界浓度 223
12-5 未成膜时的溶解反应 224
12-6 成膜过程 225
12-7 环境对成膜过程的影响 226
12-8 膜的结构和成分 226
冶金效应 227
12-9 纯铜 227
12-10 合金元素的影响 228
12-11 破裂形态 229
力学效应 229
12-12 力的来源和效应 229
12-14 成膜溶液中的破裂机理 230
12-13 内应力的测定 230
破裂机理 230
12-15 不成膜溶液中的破裂机理 232
防护措施 234
12-16 消除应力 234
12-17 调整环境,加入缓蚀剂及其它 234
第十三章 钛和钛合金的应力腐蚀 238
13-1 前言 238
环境效应 238
13-2 水溶液中的环境效应 238
13-3 介质和浓度的影响 239
13-4 pH效应 240
13-5 电化学效应--电位的影响 242
13-6 温度效应 243
13-8 有机液体--甲醇及其它 245
13-7 粘度效应 245
13-9 红发烟硝酸和N2O4 246
13-10 热盐、熔盐和氢 246
13-11 液态金属--应力合金化 247
冶金效应 247
13-12 前言 247
13-13 α相合金 248
13-14 (α+β)相合金[10] 250
13-15 β相合金[10] 252
13-16 热盐环境 253
力学效应 254
13-17 水溶液中的力学效应 254
13-18 对应力集中的要求 254
13-19 厚度效应 254
13-20 试件取向 255
13-22 有机液体中 256
13-21 应变率效应 256
破裂机理 257
13-23 水溶液中的破裂机理 257
13-24 裂缝尖端状态 257
13-25 裂缝中的破坏性物质 259
13-26 裂尖反应和控制因素 260
13-27 在热盐中的破裂机理 261
13-28 防护措施 262
第十四章 镁和镁合金的应力腐蚀 265
14-1 前言 265
14-2 环境效应 265
14-3 冶金效应 265
14-4 力学效应 266
14-5 破裂机理 266
14-6 防护措施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