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枣产业的重要地位 1
二、枣疯病与植原体 4
第二章 枣疯病的发展和研究史 12
一、枣疯病的发生和发展 12
二、枣疯病的研究史 15
三、今后需重点研究的主要问题 19
第三章 枣疯病的主要症状与病情分级 27
一、枣疯病的主要症状 27
二、枣疯病的症状演变 29
三、枣疯病的病情分级 30
第四章 枣疯病的流行学 37
一、枣疯病的传播途径 37
二、传病昆虫及其生物学 40
三、枣疯病发生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45
第五章 枣疯病的病原及其检测方法 50
一、枣疯病的病原 50
二、枣疯植原体的理化特性 53
三、植原体的检测方法 55
第六章 枣疯植原体的活体培养及其应用 65
一、植原体人工培养现状 65
二、带枣疯病组织培养技术 66
三、带病组培体系的应用 71
第七章 枣疯植原体在树体内的分布和运转规律 80
一、枣疯植原体在树体内的分布特点 81
二、枣疯植原体在树体中的周年消长规律 85
三、枣疯植原体的越冬和运转 86
四、对枣疯病防治的指导意义 88
第八章 枣疯病的病害生理 90
一、枣疯病与激素 91
二、枣疯病与矿质元素 99
三、枣疯病与酶 105
四、枣疯病与酚类和氨基酸 108
五、枣疯病与pH 110
第九章 抗枣疯病种质及其抗病机制 113
一、抗枣疯病种质的筛选评价方法 114
二、抗枣疯病种质的筛选 115
三、抗枣疯病种质星光的抗病机理研究 121
第十章 枣疯病的治疗与康复 137
一、手术治疗 137
二、药物治疗 139
三、高接换头改造法 152
四、枣疯病的综合治理 154
缩写表 160
后记 162
本书研究成果获项目资助资助 163
第一章 1
表1-1 2006年我国主要果树的栽培面积和产量 1
第二章 13
表2-1 20世纪80年代全国部分枣产区枣疯病发生情况 13
表2-2 2003年全国部分枣区枣疯病发生和危害情况 14
表2-3 1951—2007年枣疯病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15
第三章 31
表3-1 枣疯病病原浓度分级表 31
表3-2 枝条水平上枣疯病病情分级 32
表3-3 植株水平上枣疯病病情的分级 34
表3-4 病园水平上枣疯病病情分级 35
表3-5 枣区水平上枣疯病病情分级 36
第五章 54
表5-1 同一病株的病叶和健叶与健株叶片体液pH的比较 54
第六章 67
表6-1 带病组培苗在添加不同激素配比及种类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67
表6-2 带病组培苗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根情况 71
表6-3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药物后病苗的生长情况 73
表6-4 不同品种接穗的微嫁接病原侵染结果 77
第七章 82
表7-1 枣疯病病树不同部位枣疯植原体浓度的周年变化 82
第八章 99
表8-1 不同患病程度枝条叶片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C/A)比较 99
表8-2 不同病情枣树品种及株系PAL酶活性比较 108
表8-3 健株叶片、同一病株的健叶与病叶中体液pH比较 110
第九章 114
表9-1 两种抗性鉴定方法的筛选效果比较 114
表9-2 收集的供试鉴定品种或类型 115
表9-3 1998—1999年抗病种质鉴定结果 117
表9-4 2000—2002年7个抗病单系鉴定结果 118
表9-5 2002—2005年利用骏枣单系进行病树改造试验结果 120
表9-6 星光经济学性状与婆枣和赞皇大枣的比较 121
表9-7 抗病品种星光和感病品种婆枣嫁接到病树上后新生枝粗度的差异 122
表9-8 抗病品种星光和感病品种婆枣接穗新生枝长度的变化 123
第十章 141
表10-1 2001年唐县枣疯病药物滴注防治试验 141
表10-2 2002年唐县军城枣疯病药物滴注防治药物筛选试验 142
表10-3 喹诺酮类药物对枣疯病苗的转健作用 143
表10-4 罗红霉素对枣疯病苗的转健作用 143
表10-5 枣疯病树树干滴注用药量查算(参考)表 146
表10-6 不同试点祛疯1号的防治效果 150
第一章 4
图1-1 患枣疯病的重疯病树 4
图1-2 三叶草变叶病病原植原体生殖循环图 8
第三章 28
图3-1 枣疯病病树不同器官症状表现 28
图3-2 枣疯病病原浓度组织显微水平分级 32
图3-3 枝条水平的病情分级 33
图3-4 植株水平上枣疯病病情分级 35
第四章 40
图4-1 凹缘菱纹叶蝉 40
图4-2 中国拟菱纹叶蝉及其雄性外生殖器 44
第五章 51
图5-1 患枣疯病的婆枣和健康对照茎段韧皮部筛管细胞内病原观察 51
图5-2 基于18种植物植原体16SrDNA片断碱基序列分析的同源进化树状图 52
图5-3 患枣疯病的婆枣和健康对照茎段韧皮部病原荧光观察 57
图5-4 P1/P7引物对枣疯病病叶、健树叶片的PCR扩增结果 61
第六章 69
图6-1 在启动培养基中病苗的生长情况 69
图6-2 在启动培养基中病苗的DAPI荧光检测情况 69
图6-3 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病苗的生长情况 69
图6-4 枣疯病组培苗中DAPI荧光检测结果 70
图6-5 在生根培养基中病苗的生根情况 70
图6-6 枣疯病病苗根中DAPI荧光检测结果 70
图6-7 在添加25μg/mL药物的培养基中病苗转化情况 74
图6-8 药物转健苗在无药物培养基中持续继代正常生长情况 75
图6-9 罗红霉素处理后枣疯病苗的转健率 75
图6-10 用铝箔进行微嫁接的情况 78
图6-11 铝箔除去后接口愈合情况 78
第七章 81
图7-1 DAPI荧光法检测重病树不同器官筛管中枣疯植原体的分布情况 81
图7-2 距发病部位不同距离枣疯病病原的DAPI检测结果 84
图7-3 枣疯植原体周年变化趋势 85
图7-4 冬季病枝水培后的病原检测及其组培情况 86
第八章 92
图8-1 健树、疯树和治疗树根中Zeatin的变化 92
图8-2 健树、疯树和治疗树根中IAA的变化 92
图8-3 健树、疯树和治疗树根中GA3的变化 93
图8-4 健树、疯树和治疗树根中ABA的变化 93
图8-5 健叶、疯树健叶与疯叶和治疗树叶中Zeatin的变化 94
图8-6 健叶、疯树健叶与疯叶和治疗树叶中IAA的变化 94
图8-7 健叶、疯树健叶与疯叶和治疗树叶中GA3的变化 95
图8-8 健叶、疯树健叶与疯叶和治疗树叶中ABA的变化 95
图8-9 疯树A疯叶、健叶C/A值比较 96
图8-10 疯树B疯叶、健叶C/A值比较 97
图8-11 疯树C疯叶、健叶C/A值比较 97
图8-12 健叶、疯树健叶与疯叶和治疗树叶的C/A值 98
图8-13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钾元素的变化趋势 100
图8-14 生长期各个处理叶片中钙元素的变化趋势 101
图8-15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镁元素的变化趋势 102
图8-16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铁元素的变化趋势 102
图8-17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锰元素的变化趋势 103
图8-18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锌元素的变化趋势 104
图8-19 生长期各处理叶片中铜元素的变化趋势 104
图8-20 疯树疯叶与健叶、治疗树叶和健树健叶中POD同工酶酶谱示意图 106
图8-21 敏感品种婆枣接种枣疯病病原后PPO同工酶的变化 107
图8-22 敏感品种婆枣接种枣疯病病原后EST同工酶的变化 107
第九章 119
图9-1 抗枣疯病资源筛选情况 119
图9-2 利用骏枣单系高接重病树后当年结果情况 119
图9-3 抗感品种星光和感病品种婆枣接穗新生枝粗度的变化 123
图9-4 抗病品种星光和感病品种婆枣接穗新生枝长度的变化 124
图9-5 感病品种婆枣嫁接侵染病原后的生长表现 125
图9-6 抗病品种星光嫁接侵染病原后正常生长的状况 125
图9-7 嫁接到病树上后婆枣及星光接穗内枣疯植原体PCR检测结果 126
图9-8 星光接穗嫁接侵染后不同时期差异条带所占比例 127
图9-9 不同时期星光和感病对照赞皇大枣接穗的cDNA-AFLP扩增结果(1) 128
图9-10 不同时期星光和感病对照赞皇大枣接穗的cDNA-AFLP扩增结果(2) 128
图9-11 不同时期星光和感病对照赞皇大枣接穗的cDNA-AFLP扩增结果(3) 129
图9-12 不同时期星光和感病对照赞皇大枣接穗的cDNA-AFLP扩增结果(4) 130
图9-1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二次扩增差异片段 130
图9-14 星光嫁接70d双向电泳图谱(健树) 131
图9-15 星光嫁接70d双向电泳图谱(疯树) 131
图9-16 星光嫁接90d双向电泳图谱(健树) 132
图9-17 星光嫁接90d双向电泳图谱(疯树) 132
图9-18 星光嫁接110d双向电泳图谱(健树) 132
图9-19 星光嫁接110d双向电泳图谱(疯树) 133
图9-20 5号抗病相关蛋白斑点的肽指纹图谱 134
图9-21 差异蛋白PMF数据的Mascot检测结果示例 134
第十章 148
图10-1 树干滴注便携可调式专用手摇钻 148
图10-2 树干滴注用多头输液器 149
图10-3 祛疯1号的治疗效果(1) 151
图10-4 祛疯1号的治疗效果(2) 151
图10-5 病树用星光改造后的结果状 153
图10-6 病树改造后当年冬季正常落叶 153
图10-7 病树改造4年多树体健康生长情况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