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文艺新学科的元科学研究 1
第一节 文艺新学科的时代意义 1
一 科学热情和理性精神 7
二 经验综合和体系建构 12
三 人文价值和主体倾向 17
第二节 文艺新学科的初创性表征 22
第三节 文艺新学科的元科学研究 26
第一章 文艺新学科属性论 41
第一节 动态思维的基本原则 41
第二节 多重属性的基本内涵 45
一 多样组合的新知识系统 45
二 多种逻辑结构的认识工具 58
三 多学科研究者的协作活动 67
第二章 文艺新学科发生论 76
第一节 否证——确认的科学进步观 77
第二节 注重信息交合的思维导向 93
第三节 长于体系设计的研究者素质 117
第三章 文艺新学科模型论 129
第一节 模型的作用和层次 129
第二节 核心模型 132
第三节 结晶模型 141
第四节 衍化模型 149
第五节 横断模型 157
第六节 N1、2、3 模型 164
一 还原对象世界的整体性 175
第四章 文艺新学科交叉论 175
第一节 学科交叉的内涵 175
二 增强思想创造的活跃度 187
三 提高理论构架的科学性 198
第二节 学科交叉的优化设计 204
一 学科交叉的对象 205
二 学科交叉的主次 218
三 学科交叉的层面 224
第五章 文艺新学科方法论 238
第一节 方法更新的两大前提 238
一 方法作为思维方式 241
二 方法作为理论范畴 248
一 作为理论成份的方法移植 252
第二节 方法移植的两大形式 252
二 作为认识手段的方法移植 256
第三节 方法应用的三大趋势 268
一 在多元方法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268
二 加强理论探索的中介 280
三 创造和检验方法的结合 283
第六章 文艺新学科发展论 290
第一节 加速度发展的特征 290
第二节 内在机制:综合进化过程 307
第三节 外在突破:应力集中过程 314
第四节 深层发育:模式演化过程 325
第五节 社会效应:逐层扩散过程 336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