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学锋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2829057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学接受 9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滥觞 9

一、乐的应用与传习 10

二、采诗、陈诗与献诗 13

三、赋诗与引诗 17

四、审美娱乐与读书养志 24

第二节 先秦的文学接受思想 29

一、接受活动的功用与价值 29

二、接受原则与方法 33

三、批评模式的雏形 43

第二章 汉代的文学接受 51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文化情境 51

第二节 《诗经》的应用和阐释 56

一、《诗经》在汉代的应用 56

二、诗义的阐释 58

三、背景的探求 60

四、表现手法的概括 63

五、诗人情感的发现 69

第三节 通俗歌曲的传播和接受 71

一、上层社会的享乐需求与新声俗曲的流行 71

二、新声俗曲的流行与文人五言诗 77

三、民谣的采集与应用 82

第四节 辞赋的接受与创作 87

一、散体大赋 87

二、骚体赋 93

三、汉代辞赋的模拟风气 10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接受 10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情境 103

一、文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面貌 104

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接受的自觉 107

第二节 文学接受方式的新变 111

一、娱情悦性 111

二、清赏品评 118

三、文学教育 122

第三节 文集的编纂与应用 128

一、文学总集 128

二、作家别集 139

第四节 艺术典范的确立与更替 145

一、建安正始:生命和激情 146

二、西晋:轻绮典雅 154

三、南朝:翻新求变 157

四、新旧艺术典范及文学史观的对立 163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文学接受 167

第一节 隋唐的历史文化情境 167

一、“三教并用”的文化政策 167

二、唐代艺术的发展和审美风貌 171

三、唐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75

四、诗教观念对唐代文学接受的影响 177

五、诗境说对文学接受理论的贡献 181

一、由崇经而否定文学 184

第二节 从政治教化出发的风骚接受 184

二、对《诗经》的阐释 188

三、对《楚辞》的接受 193

第三节 对六朝文学的接受 196

一、对南朝文风的批判、否定 197

二、对南朝文风的模仿和继承 201

三、合南北之长的文学理想 205

第四节 唐代的科举和《文选》 208

一、唐朝科举活动的特点 208

二、科举活动中的一般文学接受 212

三、科举活动和《文选》的流播 217

第五节 对本朝诗人的接受 220

一、李白与杜甫——唐代诗歌价值的确立 220

二、讽谕和体式的意义——李杜诗歌地位的变迁 225

三、听唱新翻杨柳枝——向着温情的回归 230

四、尚奇、尚怪和尚艳——晚唐人的接受心态 233

第六节 唐代文学的各种传播形式 237

一、唐代民间的文学氛围 238

二、唐代文学在民间的传播 240

三、唐代别集的编定和传播 244

四、唐代文学总集的编定和传播 247

第五章 宋代的文学接受 255

第一节 宋代的历史文化情境 255

一、文化政策和文人的社会地位 256

二、文献整理和文人的学识水平 260

三、文人群体和文学集团 262

四、宋学和汉学 264

第二节 北宋文坛的宗唐和复古 268

一、宋初唱和之风和白居易 269

二、西昆诗人和李商隐 271

三、复古派的散文接受主张 275

四、对盛唐诗人的推崇 278

一、江西诗派的成立:对苏轼的超越 282

第三节 江西诗派对文学的接受 282

二、江西诗派的接受目标:杜甫和法度 285

三、江西诗派的接受方法: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288

四、宋人对江西诗派的接受 290

五、江西诗派和唐宋诗之争 293

第四节 宋人对词体文学的接受 295

一、宋初对五代词的接受 296

二、词在宋初的文化地位 299

三、词的文人化和“别是一家” 302

四、民间对词的接受 307

第五节 宋代的文献整理和文学接受 312

一、宋代的文献整理及其特点 312

二、文学文献的编定、注释和评点 316

第六章 元明的文学接受 321

第一节 元明的历史文化情境 322

一、多民族文化的交流 322

二、南北方文化的变迁 324

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326

第二节 元明的科举教育与文学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征 330

一、元明科举教育制度的特征 330

二、文学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征 338

第三节 元明文学的传播方式与文学接受 347

一、人际传播:书籍的借阅和传抄 348

二、商业传播:书籍的刻印和买卖 354

三、娱乐传播:戏剧演出和说书活动 361

第四节 文学观念引导下的文学接受 369

一、师古复雅与文学接受的复古情调 371

二、师心尚俗与文学接受的率性而为 377

三、调谐雅俗与文学接受的多元选择 386

四、元明时期的文学接受理论 390

第五节 各体文学的创作与文学接受 396

一、诗歌创作与文学接受 399

二、古文创作与文学接受 406

三、戏曲创作与文学接受 413

四、小说创作与文学接受 419

第七章 清代的文学接受 426

第一节 清代的历史文化情境 426

一、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同存并在 426

二、日渐频繁的中外交流 435

三、空前发达的图书文化事业 437

第二节 三大学术文化思潮 440

一、实学思潮与经世致用的文学接受准则 440

二、乾嘉汉学与培养学殖的文学接受要旨 444

三、经今文学与文学接受的功利主义倾向 448

第三节 文学接受方法的总结 452

一、对前代文学接受的反省 452

二、建设系统的接受理论 460

第四节 文学接受中的美学沉思 471

一、诗歌的情、景和意境 472

二、文章的义法和韵味 482

主要参考书目 492

后记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