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简介 1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 1
一、肾脏的形态及位置 2
二、肾单位 2
三、集合管 5
四、肾小球旁器 5
五、肾间质 6
六、肾脏血管 6
第二节 肾脏血液循环与肾小球滤过功能 7
一、肾脏血液循环及其调节 7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 8
三、肾小球对大分子溶质的选择性滤过作用 11
一、钠离子重吸收 12
第三节 肾小管及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12
二、钾离子的重吸收与分泌 14
三、钙、磷重吸收 15
第四节 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 15
第五节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16
第二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学 18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学分类 18
一、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9
二、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9
三、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9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形态改变 20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病理 20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22
三、急性肾小管坏死损伤修复 25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流动学变化 25
一、缺血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26
二、肾毒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27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 29
一、肾小管损伤学说 30
二、肾血流动力学调节异常学说 31
第三章 肾小管细胞精细结构与缺血性细胞损伤 33
第一节 肾小管细胞的极性上皮特性 33
一、近端小管细胞膜的两极不对称性 34
二、近端小管细胞表面质膜极性的建立与维系 35
三、近端小管细胞表面质膜极化的生理意义 35
第二节 细胞骨架与肾小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6
一、肌动蛋白微丝系统 37
二、微管系统 38
三、中等纤维系统 40
四、肌动蛋白微丝和微管系统的功能 40
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与细胞间连结 41
第三节 肾缺血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42
一、对细胞膜组成极性分布的影响 42
二、缺血对近端小管细胞膜组成极性分布影响机制 43
第四节 细胞内ATP耗竭与缺血性细胞损伤 44
第四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48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分子生物学基础 48
一、肾素 48
二、血管紧张素原 49
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50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51
一、肾内分布 51
二、调节因素 51
三、活化机制 52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生理及病理生理 53
一、肾血流与肾小球滤过率调节 54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与蛋白尿 55
四、肾小球系膜上大分子滤过残余物的清除 55
二、管球反馈 55
五、肾小管物质转运功能 56
六、细胞生长与肥大 56
七、细胞间质合成与肾小球硬化 57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58
一、肾内局部缺血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58
二、输尿管阻塞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59
三、肾毒性血清肾炎 60
四、硝酸铀肾毒性实验模型与其他肾毒性 60
第五章 内皮素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62
一、分子结构 63
二、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 63
第一节 内皮素分子生物学基础 63
三、合成与分泌 64
四、肾内内皮素基因的表达及分泌 65
第二节 内皮素的作用方式及其受体机制 66
一、作用方式 66
二、内皮素受体及其信号跨膜传导 67
三、细胞核内内皮素信号传导 68
四、内皮素拮抗剂 69
五、肾内内皮素受体 69
第三节 内皮素对肾功能的影响调节 70
一、肾血流动力学调节 70
二、内皮素与肾小球滤过率 72
三、内皮素与尿钠排泄 72
四、内皮素与水的重吸收 72
五、内皮素与系膜细胞生物学 73
一、局部缺血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74
第四节 内皮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74
二、肾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76
三、其他类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77
第六章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79
第一节 环氧酶代谢产物 79
一、前列腺素 80
二、血栓恶烷 84
第二节 脂氧酶代谢产物 87
一、肾内脂氧酶代谢产物合成 88
二、脂氧酶代谢产物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89
三、肾内脂氧酶代谢产物的作用 89
四、脂氧酶代谢产物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90
第三节 环加单氧酶代谢产物 91
一、分子结构 93
第一节 心钠素分子生物学基础 93
第七章 心钠素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93
二、生物合成 94
三、分泌调节 95
四、降解清除 96
第二节 心钠素作用机制 97
一、受体 97
二、cGMP 99
三、腺苷酸环化酶 99
四、肌醇磷脂代谢及细胞内钙动员 99
第三节 心钠素与肾脏生理及病理生理 101
一、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1
二、对肾小管水和电解质转运的影响 102
三、对肾内肾素分泌的影响调节 102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 103
四、机体对心钠素的不应性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 103
七、输尿管阻塞 104
第四节 心钠素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 104
六、肾病综合征 104
一、局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05
二、肾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07
三、心钠素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评价 108
第八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及物质代谢紊乱 111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111
一、水潴留与体液过多 111
二、电解质平衡失调 112
第二节 物质代谢紊乱 116
一、蛋白质代谢 116
二、糖代谢 118
四、内分泌系统紊乱 119
三、脂代谢 119
第三节 尿毒症毒素与尿毒症综合征 120
一、尿毒症综合征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20
二、尿毒症毒素 121
三、蛋白质代谢副产物与尿毒症综合征 122
四、细菌代谢产物与尿毒症综合征 123
五、中分子假说 124
第九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6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26
一、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26
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29
三、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30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方法 136
一、病历和体格检查 137
二、非创伤性实验室检查 140
三、创伤性实验室检查 148
四、肾脏影像学检查 149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 150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的确立 150
二、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 150
三、区分肾前性、肾后性和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50
第十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营养疗法 153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及代谢状况 153
一、营养代谢状况 153
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营养素耗废的原因 154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营养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155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营养治疗的历史回顾 155
二、营养疗法对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157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营养疗法的疗效评价 158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营养治疗方案 159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氮质营养物及能量的需求 160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供给 162
三、小结 167
第十一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 169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指征 170
一、绝对指征 170
二、相对指征 174
三、透析治疗的时机与充分性 175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技术 176
一、血液透析 177
二、血液滤过 178
三、腹膜透析 179
四、三种透析技术的临床选择与比较 179
一、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 180
第三节 透析技术的工程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180
二、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与透析 190
三、透析中的血液抗凝 192
四、腹膜透析 194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及腹腔导管植入 195
一、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195
二、血液滤过的血管通路 196
三、腹膜透析管植入 196
第五节 透析并发症 197
一、血液透析 197
二、血液滤过 199
三、腹膜透析 199
第六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的中止 200
第二节 血管活性药 202
一、多巴胺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第十二章 急性肾衰的药物治疗 202
二、钙通道拮抗剂 203
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药物 204
四、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 205
五、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05
六、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06
七、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剂 206
八、激肽 206
九、前列腺素 207
十、心钠素 207
十一、内皮素抗体和内皮素拮抗剂 209
十二、腺苷受体拮抗剂 211
第三节 利尿剂 211
二、速尿和利尿酸 212
一、甘露醇 212
第四节 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 213
第五节 恢复细胞能量供应制剂 214
一、ATP-MgCl2混合液 214
二、甲状腺素 215
第六节 肾毒物的螫合剂、清除剂和抑制剂 215
一、螯合剂 215
二、抑制剂和清除剂 216
第七节 其他药物 217
一、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G抑制剂 217
二、抗凝药 217
三、生长因子 218
四、碱性药物 218
第八节 小结 218
一、预防性措施 219
第九节 ARF的预防和治疗 219
二、ARF各期的药物治疗 221
第十三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和恢复 224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 224
一、基础疾病对急性肾衰预后的影响 224
二、并发症对急性肾衰预后的影响 225
三、年龄对ARF预后的影响 228
四、尿量对ARF预后的影响 228
第二节 急性肾衰的病程变异 229
一、尿成分变化参数 229
二、急性肾衰时尿形成的机制 230
三、缺血性急性肾衰的临床类型 230
四、可逆性急性肾衰的概念 231
一、肾功能恢复的模式 232
第三节 急性肾衰后肾功能的恢复 232
二、启动肾功能恢复的因素 233
三、肾单位的恢复 234
四、肾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234
五、对继发性损害的抵抗 234
第四节 急性肾衰的后遗缺陷 235
一、功能后遗缺陷 235
二、结构后遗缺陷 236
第五节 急性肾衰后肾功能的退化 237
一、肾对抗平衡现象 237
二、代偿性肥大 240
三、三肾模型 241
第六节 急性肾衰修复的分子水平调控 242
一、影响肾生长和再生的因素 243
二、细胞培养、核酸合成、基因表达与急性肾衰 246
第十四章 急性肾衰与心衰及血容量不足 248
第一节 控制心肾功能的容量调节机制 248
一、心肺低压容量感受器与心钠素 248
二、高压力动脉容量感受器 249
三、肝肾容量感受器 249
第二节 调控肾小球滤过率及钠排泄的肾内机制 250
一、自身调节与管-球反馈 250
二、肾内生理因素 251
三、神经体液机制 251
第三节 心衰及血容量不足时的容量调节机制与肾内效应 252
第四节 心衰及低血容量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254
一、心衰的临床诊断 254
二、低血容量血症的临床诊断 254
一、心衰相关性肾衰的治疗 255
第五节 伴有心衰及低血容量血症之肾衰的治疗 255
三、继发于心衰及低血容量血症之肾衰的实验室特征 255
二、低血容量血症相关性肾衰的治疗 256
三、休克所致肾衰的治疗 256
第十五章 急性肾小管坏死 258
第一节 病因 258
一、肾缺血 258
二、肾中毒 259
三、肾缺血与肾中毒协同对肾小管的损害 260
第二节 发病机制 261
一、肾脏对缺血敏感性 261
二、肾脏防御缺血损伤的机制 262
三、血液动力学变化 262
六、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形态学变化 263
五、肾小管损伤的恢复、再生与修补 263
四、肾小管功能异常 263
七、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 264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64
一、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264
二、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266
三、高分解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26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67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270
一、预防 270
二、治疗 271
第十六章 肝肾综合征 27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75
一、体液因素 275
二、有效血浆容量改变 277
四、肾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 278
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278
五、腹压和肾静脉压增加 279
第二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 279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80
一、临床表现 280
二、临床分期 281
第四节 辅助检查 281
一、血常规 281
二、尿常规 281
三、肝功能 281
四、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 281
一、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 282
第六节 鉴别诊断 282
二、次要条件 282
一、基本条件 282
第五节 诊断 282
五、超声显像 282
二、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 283
三、与肝硬化并发慢性肾病的鉴别 283
四、与假性肝肾综合征鉴别 283
五、与肾源性肝功能异常综合征的鉴别 284
第七节 治疗 284
一、一般治疗 285
二、遏制诱发因素 285
三、扩容治疗 285
四、改善肾血流量的血管活性药物 286
五、利尿及适量排放腹水 287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 287
九、手术治疗 288
八、透析疗法 288
七、抗内毒素 288
十、肝脏移植术 289
第十七章 肾血管疾病和血管炎所致的急性肾衰 290
第一节 肾动脉、小动脉或肾静脉栓塞所致急性肾衰 290
一、肾动脉血栓及栓塞 290
二、粥样栓塞性肾病 291
三、肾静脉血栓 292
第二节 栓塞性微血管病引起的急性肾衰 293
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293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95
第三节 放射性肾炎致急性肾衰 297
第四节 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 298
一、镜下多动脉炎 299
二、韦格纳肉芽肿病 300
三、经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301
四、过敏性肉芽肿病 302
第十八章 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 304
第一节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 304
一、病因 304
二、病理变化 305
三、临床表现 305
四、实验室检查 305
五、治疗 306
六、预后 306
第二节 非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 306
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 307
二、分流性肾炎 307
三、内脏脓肿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308
第三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 308
二、诊断 309
一、病因 309
四、预后 310
第四节 特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10
一、病因 310
二、病理变化 310
三、治疗 310
三、临床表现 311
四、实验室检查 311
五、治疗 311
一、病理变化 312
二、临床表现 312
第五节 膜增生性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 312
六、预后 312
三、实验室检查 313
四、治疗 313
五、预后 313
第六节 IgA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 313
一、病因 313
二、病理变化 313
三、临床表现 314
四、实验室检查 314
五、治疗 314
六、预后 314
第七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衰 314
四、非甾体类消炎药 315
三、急性肾静脉血栓 315
五、肾间质水肿 315
一、血容量减少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 315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 315
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316
七、肾综迅速进展或转化成其他疾病 316
第八节 狼疮性肾炎引起的急性肾衰 316
一、病理分型 316
二、病理改变 317
三、临床表现 317
四、血清学检查 318
五、治疗 318
六、预后 319
第九节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319
一、病因 319
二、病理变化 31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20
三、临床表现 320
四、实验室检查 320
六、治疗 321
七、预后 321
第十九章 肾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322
第一节 概述 322
一、肾毒性肾损伤的部位 322
二、肾毒性损害的细胞损伤机制 323
三、肾毒性肾损害的病理类型 325
四、肾毒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326
第二节 抗生素诱发的肾病 326
一、抗生素 326
二、抗真菌药 329
三、抗病毒药 329
四、抗原虫药 329
一、顺铂和碳铂 330
第三节 肿瘤化疗药物肾毒性 330
二、丝裂霉素 331
三、氮甲蝶呤 332
四、其他化疗药 332
五、肿瘤溶解综合征 333
第四节 造影剂相关肾病 333
一、危险因素 333
二、诊断和预防 334
第五节 非甾体类抗炎药 334
第六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335
一、环孢素 335
二、FK506 337
三、白细胞介素-2及其他生物制剂 337
第八节 利尿剂 338
第七节 重金属 338
第九节 其他 339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39
二、二磷酸盐 339
三、阿朴吗啡 339
四、去铁敏 339
五、6-氨基己酸 340
六、低分子右旋糖酐 340
七、降血脂药 340
八、三环类抗抑郁剂 340
九、毒蕈 340
十、钙拮抗剂 340
十一、乙二醇 340
十三、甲氰咪胍 341
十四、毒品 341
十二、别嘌呤醇 341
第二十章 尿路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342
第一节 分类 342
第二节 病因 343
一、引起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 343
二、引起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的病因 344
第三节 梗阻性急性肾衰的病理生理 345
一、单侧尿路梗阻 345
二、双侧尿路梗阻 348
第四节 临床诊断与治疗 350
一、临床表现 350
二、辅助检查 35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353
四、治疗 354
一、肾脏和尿路形态学改变 357
二、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增加 357
第二十一章 妊娠中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57
第一节 正常妊娠中肾脏和体液容量的改变 357
三、血管反应性降低 358
四、血压下降 358
五、钠水潴留 358
六、生理性高凝状态 359
七、Shwartzman反应 359
第二节 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359
一、脓毒败血症性流产和脓毒败血症性休克 359
二、先兆子痫-子痫 361
三、严重感染 362
四、出血和脱水 362
五、肾皮质坏死 362
六、与妊娠有特殊关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