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穴位敷贴疗法的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来源 1
第二节 中医学对穴位敷贴疗法作用机理的认识 2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穴位敷贴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 3
第四节 适用范围 5
第五节 使用方法 5
第六节 注意事项 6
第二章 穴位敷贴疗法的临床应用 8
第一节 内科病证 8
一、感冒 8
二、头痛 11
三、咳嗽 13
四、高热 16
五、胃痛 17
六、便秘 20
七、呃逆 22
八、呕吐 23
九、泄泻 25
十、失眠 26
十一、阳痿 28
十二、遗精 30
十三、遗尿 31
十四、癃闭 34
十五、眩晕 36
十六、咯血 37
十七、汗证 38
十八、耳鸣 40
十九、痫证 40
二十、痹证 42
二十一、胃下垂 42
二十二、直肠脱垂 45
二十三、支气管炎 46
二十四、支气管哮喘 50
二十五、高血压 57
二十六、冠心病 59
二十七、心绞痛 60
二十八、面神经麻痹 62
二十九、三叉神经痛 67
三十、病毒性肝炎 68
三十一、肝硬化 70
三十二、肝癌疼痛 71
第二节 儿科及妇科病证 73
一、鹅口疮 73
二、小儿呼吸道感染 74
三、小儿鼻塞 75
四、小儿神经性尿频 75
五、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 76
六、小儿肺炎 77
七、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 79
八、小儿荨麻疹 80
九、小儿脘腹痛 81
十、小儿发热 82
十一、小儿流涎 83
十二、小儿夜啼 84
十三、流行性腮腺炎 86
十四、小儿口疮 86
十五、小儿消化不良 87
十六、小儿腹泻 88
十七、小儿疳积 91
十八、小儿厌食症 92
十九、小儿急性肾炎 94
二十、小儿急惊风 95
二十一、乳腺增生 95
二十二、习惯性流产 97
二十三、痛经 98
二十四、慢性盆腔炎 100
二十五、妊娠呕吐 102
二十六、月经不调 103
二十七、闭经 104
二十八、带下病 105
第三节 五官科及外科病证 106
一、颈淋巴结核 106
二、急性结膜炎 107
三、过敏性鼻炎 108
四、复发性口疮 110
五、近视 111
六、副鼻窦炎 112
七、口腔溃疡 113
八、急性扁桃体炎 114
十、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116
九、鼻衄 116
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17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 118
十三、前列腺炎 119
十四、前列腺增生症 120
十五、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20
第三章 穴位敷贴疗法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2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3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4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4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4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5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6
第九节 手阙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6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7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7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8
第十三节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8
第十四节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129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的定位取穴 130
一、头面部常用腧穴 130
二、背部常用腧穴 130
三、上、下肢常用腧穴 130
第十六节 常用耳穴的定位 130
参考文献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