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p组元素概论 3
12-1 概述 3
一、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 3
二、氧化态 4
14-3 氧化物 5
三、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5
四、电离势、电子亲和势和电负性 7
五、化学键的键型 8
12-2 周期性变化中的一些特征和不规则性 9
一、中间横排元素的不规则性 9
二、第一横排元素的不规则性(及孤对电子键弱化效应) 11
三、非金属原子间的成链作用 14
四、“惰性s-电子对效应” 16
五、对角线相似规则 16
12-3 单质 18
一、非金属单质的分子结构 18
二、单质性质概述和元素的存在状况 21
三、单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24
12-4 氢化物 28
一、氢化物的沸点 29
二、氢化物的稳定性 29
三、氢化物的酸碱性 30
四、氢化物的一般制法 31
12-5 含氧酸 34
一、简单含氧酸 34
二、多酸 36
本章总习题 39
第十三章 p组元素(一)——卤族元素 39
13-1 通性概述 42
13-2 单质 46
一、制备 47
二、物理性质 49
三、化学性质 50
13-3 卤化氢和氢卤酸 55
一、性质 56
二、制备 61
13-4 卤化物 65
一、离子型卤化物的热稳定性 66
二、共价型卤化物的热稳定性 67
13-5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70
一、概述 70
二、次卤酸及其盐 71
三、卤酸及其盐 75
四、高卤酸及其盐 76
五、小结 77
13-6 类卤素、多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简述 79
一、类卤素 79
二、多卤离子与多卤化物 80
三、卤素互化物 81
本章总习题 82
第十四章 p组元素(二)——氧、硫、氮、磷等 82
14-1 氧和硫的单质 85
一、一些同素异形体的稳定性 86
二、臭氧 87
14-2 过氧化氢 91
一、制法 91
二、性质 92
一、氧化物的稳定性 95
二、氧化物的酸碱性 98
三、氧化物的键型与结构类型 99
14-4 硫化物 100
一、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比较 101
二、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 102
三、多硫化物 103
14-5 硫的含氧酸 104
一、亚硫酸系列 105
二、硫酸系列 107
三、连硫酸系列 110
四、过硫酸系列 111
五、含氧酸的酸性强度规律 112
14-6 氮族元素通性概述 115
14-7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19
一、氮和磷的比较 119
二、氮和氢的化合物——氨 121
三、氮的氧化物和含氧酸 125
一、磷的同素异形体 134
14-8 磷及其重要化合物 134
二、磷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136
三、磷的含氧酸 139
14-9 砷分族简述 145
一、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146
二、三、五价态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149
本章总习题 151
第十五章 p组元素(三)——碳、硅、硼、铝等 151
15-1 概述 153
15-2 碳在IVA族中的特殊性质 161
15-3 还原剂碳、硅、铝的应用 166
一、锡(Ⅱ)的还原性和铅(Ⅳ)的氧化性 174
15-4 锡(Ⅱ)的还原性和铅(Ⅳ)的氧化性 174
二、“惰性s-电子对效应”的进一步讨论 176
15-5 硼族元素的缺电子特征及硼在ⅢA族中的特殊性 178
一、硼族元素的缺电子特征 178
二、硼在ⅢA族中的特殊性 183
15-6 硼和硅的相似性 188
本章总习题 193
第十六章 8组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氢 193
16-1 概述 194
16-2 单质 197
一、物理性质 197
二、化学性质 199
三、制备 201
一、氢化物 203
16-3 化合物 203
二、氧化物 205
三、氢氧化物 211
四、盐类 214
16-4 锂和铍的特性 219
16-5 氢的简介 221
一、氢的存在和制备 221
二、氢的性质 223
本章总习题 224
第十七章 ds组元素——铜副族和锌副族 224
17-1 概述 226
一、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29
17-2 单质 229
二、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230
三、元素的存在和单质的分离 234
17-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35
17-4 盐类 237
一、几种常见的盐 237
二、ⅠB、ⅡB族元素的盐类具有显著的共价性 239
三、ⅠB、ⅡB族离子易形成络合物 239
四、Mn+金属离子的氧化性 242
五、铜(Ⅰ)和铜(Ⅱ)的相互转化 243
六、Hg(Ⅰ)离子以及Hg(Ⅰ)与Hg(Ⅱ)的相互转化 246
17-5 镉和汞对环境的污染和处理 250
一、镉的污染和处理 250
二、汞的污染和消除 251
17-6 ⅠB、ⅡB族元素和ⅠA、ⅡA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253
本章总习题 255
第十八章 过渡元素 259
18-1 过渡元素的通性 259
一、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 259
二、过渡元素的金属性 260
三、单质的物理性质 261
四、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264
五、离子半径 266
六、过渡元素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性质 267
七、过渡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价键特征 268
八、过渡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 268
九、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磁性 269
十、过渡元素形成络合物的倾向 271
十一、催化性质 271
十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272
18-2 钛及其化合物 272
一、钛的特性 273
二、钛的重要化合物 273
三、钛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制备 277
18-3 钒及其化合物 279
一、钒的性质及用途 279
二、钒的化合物 279
18-4 铬及其重要化合物 281
一、氧化态为+6的化合物 281
二、氧化态为+3的化合物 285
四、钼、钨 288
三、铬的络合物 288
18-5 锰及其化合物 290
一、锰(Ⅱ)盐 291
二、锰(Ⅳ)的化合物——MnO2 292
三、锰(Ⅶ)的化合物——高锰酸盐 293
18-6 铁、钴、镍 294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96
二、盐类 298
三、铁、钴、镍的络合物 300
本章总习题 303
19-1 稀土概述 305
第十九章 钪副族核反应 305
一、d组稀土 306
二、f组稀土(Ln) 306
19-2 稀土金属 315
一、制备 315
二、性质 317
19-3 稀土化合物 317
一、氧化物 318
二、氢氧化物 318
三、卤化物 319
五、硫酸盐 320
六、草酸盐 320
四、硝酸盐 320
七、络合物 321
19-4 稀土元素的分离 321
一、分级结晶法 322
二、分级沉淀法 323
三、分级分解法 323
四、选择氧化法或选择还原法 324
五、离子交换法 324
19-5 稀土元素的用途 326
19-6 锕系元素概述 328
19-7 核反应的特点 329
一、核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 329
三、原子核的稳定性 331
二、核反应方程式 331
19-8 核反应的类型 333
一、自发核反应——衰变 333
二、人工核反应 337
19-9 质量亏损和质能关系 339
本章总习题 341
第二十章 稀有(惰性)气体 341
20-1 惰性(稀有)气体的发现简史 343
20-2 惰气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44
20-3 惰气的分离和用途 347
20-4 惰气化合物 350
本章总习题 357
习题答案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