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胡绳 1
一、先秦:监察的初始 1
1.舆论监督——原始社会的主要监察方式 1
2.商周时期的主要监察手段 2
3.史官、大宰、小宰、御史——拥有监察职权的政府官员 9
二、秦代:御史府与监御史 14
1.秦代的政治制度与御史府 14
2.监御史 16
3.有名无实的秦代言谏官 17
三、汉代:部刺史与《六条问事》 19
1.部刺史 19
2.《六条问事》 25
3.以御史中丞为首的中央监察机构 27
4.御史的职权 29
5.御史府(台)的组成 29
6.京畿监察官——司隶校尉 31
7.尚书权力的扩大及丞相司直的创设 33
四、三国:校事与刺奸 36
1.校事与刺奸——战乱时期的监察官 36
2.冠上插笔,皇帝不识——三国时期的御史台 38
五、晋代:破界、纠公与风闻奏事 42
1.御史台——职分十四曹 监控各要害 42
2.破界与纠公——御史中丞权力的扩大 43
3.尚书左丞——两晋时期的“丞相司直” 45
4.撤并司隶校尉——中央监察机构的初步统一 46
5.风闻弹奏——监察权的滥用 46
6.前盛后衰——门阀制度下艰难发展的晋代监察 47
六、南朝:南台与典签 53
1.南台——机构健全的南朝御史台 53
监察 54
2.从“违旧之愆”到尚书令、仆行 54
3.宪网日弛与执宪直绳 55
4.王侯折节奉典签——南朝的地方监察 59
七、北朝:兰台、候官曹与寺属台案 62
1.兰台与候官曹——封建化进程中的早期北魏监察 62
2.孝文帝改革——除旧布新的中期北魏监察 65
3.李彪与李冲——新旧体制尖锐冲突中的后期北魏监察 67
4.寺署台案——北齐的监察 69
八、隋代:御史台、司隶台与谒者台 72
1.御史台与御史大夫 72
2.司隶台与“巡察六条” 73
3.谒者台与遣使巡察的制度化 75
九、唐代:一台三院与分道监察 77
1.一台三院 77
2.御史台的构成与职责 78
3.台院 80
——纠举百官 审讯案件 80
4.殿院——整肃礼仪 监察仓库 82
5.察院——分察六部 巡按郡县 83
6.从十道巡察使到十五道采访使——唐代的地方监察体制 88
7.御选、相选与台选——唐代监察官的任用 91
8.驳正违失,规谏讽谕——唐代的谏官与谏官组织 93
9.唐代监察官的命运 96
十、宋代:台谏并列与台谏合一 103
1.御史台——减官与兼职 103
2.谏诤、谏劾与封驳——言谏系统的机构与职权 105
3.台谏合一——宋代监察的重要特征 106
4.通判与监司——宋代的地方监察系统 108
5.中旨台谏与月课辱台——宋代对监察官的管理 112
6.正直、博识、经验——宋代监察官的素质要求 116
十一、元代:一台一院与行御史台 121
1.御史台的大变革 122
2.肃政廉访司与行御史台——正规的地方监察机构 126
3.动荡的江陕与广袤的疆域——行台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128
4.奏罢与奏复——围绕地方监察机构存亡的激烈斗争 129
5.御史即言官——真正的台谏合一 134
6.刲肉食禽獭——屡遭弹劾的元代权相 135
7.台长为蒙与台官自选——元代监察官的选任 138
8.不离风宪与升无常期——元代监察官升迁的特点 141
十二、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巡按御史 143
1.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明代的中央监察机构 143
2.监察御史与巡按御史——一身二任 内察外巡的特殊监察官 148
——明代的地方双重监察体制 155
3.按察司与巡按御史 155
4.打击不法 整扬法纪——明代监察实践的积极成果 158
5.劾恶惩凶 荐贤举能——明代监察官的纪律与考核 162
十三、清代:封建时代监察的终结 167
1.倡汉化与承明制——清代前期的政治体制改组 167
2.中央监察系统——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御史处 169
3.地方监察系统——督抚 按察使 道员 173
4.十五道监察御史与五城察院 174
5.专制集权与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终结 177
参考书目 182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书目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