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建置篇 26
第一章 区域 26
第一节 位置 26
第二节 面积 26
第二章 沿革 2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27
第一节 清末行政区划 27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 28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行政区划 28
第四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29
第一节 县城 33
第四章 县城集镇 33
第二节 县辖镇 34
第三节 乡村集镇 37
附录 邻界关系 39
自然环境篇 4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3
第一节 地质 43
第二节 地貌 44
第三节 名山 44
第二章 气候 46
第一节 日照 46
第二节 气温 47
第三节 降水 48
第四节 风 49
第一节 江河 50
第三章 水系 50
第二节 湖泊 53
第四章 土壤、植被 55
第一节 土壤 55
第二节 植被 57
第五章 自然资源 5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8
第二节 水资源 58
第三节 林木资源 59
第四节 野生动物 60
第五节 矿物资源 6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61
第一节 水灾 61
第二节 旱灾 63
第三节 风、雹灾害 64
第四节 冰冻、病、虫灾害 65
第五节 地震、崩灾 66
人口篇 67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67
第一节 人口数量 6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67
第三节 迁移 6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69
第一节 自然构成 69
第二节 社会构成 70
第三节 姓氏 70
第三章 人口素质 71
第一节 文化素质 71
第二节 计划生育 72
第一节 自然生育 72
第二节 人口体质 72
第四章 人口生育 72
农业篇 76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76
第一节 私有制 76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79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83
第二章 种植业 87
第一节 作物分布 87
第二节 生产条件 88
第三节 耕作制度 94
第四节 粮食 96
第五节 棉花 106
第六节 油料 107
第七节 特产作物 109
第三章 林业 116
第一节 主要树种分布 116
第二节 林业生产 118
第三节 森林防护 123
第四节 蓄积与采伐 125
第四章 畜牧业 126
第一节 品种与饲养 126
第二节 饲料与草场 130
第三节 疫病防治与检疫 131
第五章 水产业 134
第一节 资源 134
第二节 鱼苗、鱼种 135
第三节 成鱼生产 137
第四节 水生经济动植物 138
水利篇 141
第一章 堤防工程 141
第一节 长江干堤 141
第二节 支堤 144
第三节 民堤 145
第二章 排灌工程 148
第一节 塘堰 148
第二节 水库 149
第三节 闸 157
第四节 机电排灌站 159
第三章 湖区治理 161
第一节 黄草湖区治理 161
第二节 白潭湖区治理 162
第三节 治理长河 163
附录 抗灾纪实 164
1954年防汛纪实 164
1959年抗旱纪实 164
1978年抗旱纪实 165
工业篇 167
第一章 工业体制 167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6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68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69
第四节 个体工业 170
第二章 纺织工业 171
第一节 丝织 171
第二节 棉织 171
第四节 棉纺 175
第三节 针织 175
第三章 机械工业 176
第一节 农用机械 176
第二节 加工机械 178
第三节 建筑机械 179
第四节 运输机械 180
第五节 其它机械 181
第四章 建材 181
第一节 砖瓦 181
第二节 石料、黄砂 183
第三节 水泥制品、防水材料 184
第五章 化学工业 185
第一节 化肥 185
第二节 制药 186
第一节 火力发电 187
第六章 电力 187
第二节 水力发电 188
第三节 系统供电网建设 189
第七章 轻工业 189
第一节 造纸 189
第二节 印刷 190
第三节 家具 192
第四节 服装 193
第五节 鞋、帽、伞 194
第六节 制陶 194
第七节 工艺美术 195
第八章 食品、饲料工业 196
第一节 粮油加工 196
第三节 酿酒 198
第二节 饲料生产 198
第四节 副食品生产 199
交通·邮电篇 201
第一章 交通 201
第一节 水运 201
第二节 陆运 207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14
第二章 邮电 216
第一节 邮政 217
第二节 电信 220
城乡建设篇 227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27
第一节 街道 227
第二节 公共建筑 230
第三节 供水、排水、供电 233
第四节 房屋租赁、住宅建设 236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38
第一节 集镇 238
第二节 村塆、农房 238
第三节 公共设施 240
第三章 建筑 241
第一节 建筑业 241
第二节 设备、设计、施工 243
第三节 主要工程简介 246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47
第一节 城镇环境卫生 247
第二节 治理污染 248
第二节 合作商业 25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52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52
贸易篇 25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54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56
第二章 生产资料购销 256
第一节 肥料、农药、农机具、塑料薄膜 256
第二节 石油、煤炭 257
第三节 金属材料 259
第四节 机电设备 260
第五节 化工原料 260
第六节 建筑材料 261
第七节 竹木材料 261
第三章 粮、棉、油购销 263
第一节 粮油 263
第二节 棉花 265
第四章 食品、副食品购销 266
第一节 畜禽 266
第二节 鲜鱼 268
第三节 蔬菜 268
第四节 副食杂品 269
第五章 土废、药材购销 271
第一节 土特产品 271
第二节 废品回收 272
第三节 药材、药品 273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274
第一节 纺织品 274
第二节 百货 275
第三节 五金、电器 276
第四节 日用杂品 277
第二节 服务业 278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 278
第一节 饮食业 278
第八章 对外贸易 280
第一节 生产、收购 280
第二节 出口 281
财政税务篇 282
第一章 清末财政 282
第一节 收入 282
第二节 支出 283
第三节 管理 284
第二章 民国财政 284
第一节 收入 284
第二节 支出 286
第三节 管理 28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税收 288
第三章 建国后的财政 289
第一节 收入 290
第二节 支出 292
第三节 管理 293
金融篇 298
第一章 金融业 298
第一节 当铺、钱庄 298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298
第三节 银行 299
第四节 保险公司 300
第二章 货币 300
第一节 金属币 300
第二节 纸币 301
第三节 货币管理 302
第一节 单位存款 304
第三章 存款 304
第二节 城乡储蓄 305
第四章 货款 306
第一节 民间借贷 306
第二节 工商贷款 306
第三节 农业贷款 309
第四节 信托公司贷款 311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贷款 312
第五章 拨款与监督 313
第一节 拨款 313
第二节 监督 314
第六章 结算 314
第一节 会计核算 314
第二节 转帐结算 315
第七章 代理发行公债和国库券 316
第八章 保险业务 317
工商·物价篇 319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31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20
第二节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324
第四节 合同、商会、广告管理 328
第二章 物价 331
第一节 物价演变 331
第二节 差价、比价 335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3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38
第一节 组织发展及其活动 338
政党·群团篇 338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348
第三节 县委历任领导人 349
第四节 党务工作 35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357
第一节 组织 35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58
第三章 民主党派 358
第四章 群众团体 359
第一节 工人团体 359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62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364
第四节 妇女团体 367
第六节 商会及工商业联合会 369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369
第五章 其他党团 370
第一节 民社党 370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70
政权·政协篇 371
第一章 晚清时期政权 371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权 372
第一节 县政府及其基层政权 372
第二节 县参议会 373
第三节 法院和检察院 375
第四节 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府 375
第三章 人民政权 377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77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386
第三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96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397
第四章 政治协商委员会 397
第二节 政协工作 398
政法篇 402
第一章 建国前政法概况 402
第一节 社会治安 402
第二节 案件受理 403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政法工作 405
第二章 人民公安 406
第一节 侦查预审 406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08
第三节 监所管理 413
第四节 消防 413
第三章 人民检察 41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14
第二节 法纪检察 415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16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1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417
第四章 人民法院 41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18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2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23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24
第一节 律师工作 424
第二节 公证 425
第三节 调解 425
第四节 法制宣传教育 425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426
第一节 清末、民初地方武装 426
第一章 地方武装 426
军事篇 426
第三节 人民武装 427
第二章 驻军 428
第一节 清末驻军 4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428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429
第三章 兵役 430
第一节 募兵制与抽丁制 430
第二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役制 430
第三节 预备役 431
第四章 民兵 43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31
第三节 主要事迹 432
第二节 军事训练 432
第四节 人民防空 433
第五章 战事 434
第一节 光复黄州 434
第二节 黄冈农民暴动 434
第三节 红二十八军游击黄冈 434
第四节 抗日战争 434
第五节 摩擦与反摩擦 435
第六节 解放战争 435
附:日军罪行录 436
民政篇 438
第一章 优抚与安置 438
第一节 优抚 438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441
第一节 扶贫扶苏 442
第二章 社会救济 442
第二节 其它救济 443
第三节 灾害救济 444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46
第一节 义仓、善堂 446
第二节 老人福利 446
第三节 儿童福利 447
第四节 福利工厂 448
第四章 土地征用 448
第五章 婚姻登记 449
第六章 推行火葬 449
第七章 支前、支边、移民 450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52
第一章 劳动 452
劳动·人事篇 452
第二节 劳动调配 453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55
第二章 人事 457
第一节 清末县衙人事 457
第二节 民国县府人事 458
第三节 建国后县内人事 459
教育篇 466
第一章 县学、书院、义学、私塾 466
第一节 县学、书院 466
第二节 义学、私塾 466
第二章 普通教育 467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6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6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73
第三章 专业教育 478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 478
第二节 职业学校 47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80
第一节 扫盲学校 480
第二节 干部业余学校 481
第三节 职工业余学校 481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482
第五章 民国时期共产党人创办的学校 483
第六章 教师 486
第一节 队伍 486
第二节 待遇 487
第三节 培训 488
第一节 经费 489
第七章 经费、设备 489
第二节 设备 491
科学技术篇 493
第一章 科技队伍及科研机构 493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9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94
第二章 科技工作及科研成果 495
第一节 科技工作 495
第二节 科技成果 498
文化篇 505
第一章 群众文化事业 505
第一节 县文化馆 505
第二节 乡村文化站、室 506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0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07
第二节 戏剧 508
第三节 民间艺术 510
第四节 书画摄影 513
第五节 古今诗词选 514
第三章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 520
第一节 报纸 520
第二节 广播 521
第三节 电影 523
第四节 电视 523
第四章 图书、档案、修志 524
第一节 图书 524
第二节 档案 526
第三节 修志 527
第五章 文物胜迹 529
第一节 文物古迹 529
第二节 风景名胜 532
卫生、体育篇 538
第一章 医疗 538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38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41
第三节 医疗活动 542
第四节 医疗制度 544
第二章 卫生防疫 546
第一节 建国前卫生防疫概况 546
第二节 建国后疫病防治 54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51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552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54
第一节 新法接生 554
第二节 妇科病防治 554
第四章 药政药检 555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55
第五章 体育 556
第一节 传统体育 556
第二节 农民体育 557
第三节 职工体育 558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59
社会篇 564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6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64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65
第三节 生活差异 565
第二章 民俗 566
第一节 生产 566
第二节 生活 566
第三节 岁时 568
第四节 礼仪 570
第五节 信仰 571
第六节 家庭 573
第七节 交际 574
第八节 优良风尚 574
第三章 方言 575
第一节 语音 575
第二节 词汇 578
第三节 语法 584
第四节 谚语、俗语、歇后语 585
人物篇 587
一、人物传 587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645
三、辛亥革命志士表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