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植物水分关系的基本原理 1
前言 1
A.生物细胞内水的结构 4
Ⅰ.引言 4
Ⅱ.关于有结构边界水层的证据 5
目录 7
Ⅲ.生物组织内的热反常现象 7
Ⅳ.电解质水层的性质 10
Ⅴ.结论 12
B.从理论上考虑水在植物体内的状态 13
Ⅰ.引言 13
Ⅱ.涉及水的许多过程和性状的生理意义 14
Ⅲ.新陈代谢与水分关系 19
Ⅳ.结论 21
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22
Ⅰ.引言 22
Ⅱ.按照环境变数的函数描述膨压 22
Ⅲ.SPAC中的水流是植物与环境间的联结物 23
Ⅳ.无溶质的运输系统 25
Ⅴ.溶质在SPAC中的效应 26
Ⅵ.阻力或势差有变化吗? 27
Ⅶ.结论 28
Ⅰ.引言 29
Ⅱ.常用的总水势及其组分的测定法 29
D.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实验证据 29
Ⅲ.迄今已测得的水势范围和对连续体系适合的极值 32
Ⅳ.调节植物体内总水势的组分势——范围和变化 35
Ⅴ.植物体内的水势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7
Ⅵ.结论 38
第二部分 水分吸收和土壤水分关系 40
前言 40
A.根的伸展和水分吸收 42
Ⅰ.引言 42
Ⅱ.水分通过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的运动:液相内的种种限制 42
Ⅲ.根系在未开拓土层内的伸展及其对水分吸收的好处 43
Ⅳ.根在根区土层内的伸展是一种回避局部根际阻力的情况 44
Ⅴ.结论 56
B.禾谷类植物根内的水流阻力 58
Ⅰ.引言 58
Ⅱ.禾谷类植物根的解剖 58
Ⅲ.吸收水分的区域 59
Ⅳ.水分流动的推动力 60
Ⅴ.液流的阻力 61
Ⅵ.根阻力对提取土壤水分的影响 64
Ⅶ.结论 67
C.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关系和水分交换 68
Ⅰ.引言 68
Ⅱ.水分平衡 69
Ⅲ.基本的方程式和原理 82
Ⅳ.蒸发蒸腾作用与渗漏的模拟 84
Ⅴ.结论 87
前言 89
第三部分 蒸腾作用及其调节 89
A.能量交换和蒸腾作用 91
Ⅰ.引言 91
Ⅱ.气体扩散 91
Ⅲ.能量平衡 92
Ⅳ.蒸腾作用 92
Ⅴ.风速的影响 92
Ⅵ.蒸腾作用对叶温的影响 93
Ⅶ.结论 98
Ⅰ.引言 99
Ⅱ.角质层蒸腾的早期观察和假说 99
B.角质层膜对水分的透性 99
Ⅲ.关于类脂膜上极性通道的概念 100
Ⅳ.结论 105
C.气孔反应的生理基础 107
Ⅰ.引言 107
Ⅱ.导致气孔运动的生物化学过程 108
Ⅲ.结论:机理对说明已知事实的能力 112
D.气孔对环境的常态反应的流行看法 113
Ⅰ.引言 113
Ⅱ.气孔对环境反应的测量 113
Ⅲ.气孔对环境的常态反应 114
Ⅳ.气孔对昼夜环境变化的反应 123
Ⅴ.结论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124
Ⅱ.模型的说明 125
E.针叶植物的水分吸收,贮藏和蒸腾作用:一个生理模型 125
Ⅰ.引言 125
Ⅲ.应用 132
Ⅳ.结论 133
第四部分 直接和间接的水分胁强 135
前言 135
A.水分胁强、超显微结构和酶活性 137
Ⅰ.引言 137
Ⅱ.水分胁强对水解酶活性的效应 137
Ⅲ.水分胁强对细胞超显微结构的效应 141
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代谢改变与超显微结构改变和水解酶去区隔化和活化的关系 145
Ⅴ.结论 147
Ⅰ.引言 149
B.水分胁强和激素的反应 149
Ⅱ.水分胁强引起的内源激素的变化 150
Ⅲ.激素效应的生理意义 154
Ⅳ.激素在植物适应水分胁强中所起作用的假设性模型 159
Ⅴ.结论 159
C.水分胁强下碳和氮的代谢 161
Ⅰ.引言 161
Ⅱ.水分胁强下的碳代谢 161
Ⅲ.水分胁强下的氮代谢 164
Ⅳ.抵抗干燥的生物化学 165
Ⅴ.结论 166
Ⅰ.引言 167
Ⅱ.冻害 167
D.结冰时的水分胁强 167
Ⅲ.抗冻性 170
Ⅳ.结论 176
E.细胞的透性和水分胁强 177
Ⅰ.引言 177
Ⅱ.细胞透性的原理 177
Ⅲ.透性的定量测定 179
Ⅳ.植物水分亏缺引起的透性变化 180
Ⅴ.植物因水分胁强而改变细胞透性的可能机理 183
Ⅵ.结论 185
Ⅰ.引言 186
F.水分胁强和作物的生长动态与产量 186
Ⅱ.水分影响生长和产量的概述 187
Ⅲ.田间观察到的一些行为 192
Ⅳ.结论 202
第五部分 水分关系和二氧化碳固定的类型 203
前言 203
A.景天酸代谢(CAM):CO2和水分经济 206
Ⅰ.引言 206
Ⅱ.CAM植物的碳代谢 206
Ⅲ.CAM植物的气体交换 208
Ⅳ.CAM植物的生态学 210
Ⅴ.结论 211
Ⅰ.引言 212
Ⅱ.对盐浓度的适应 212
B.光合作用的C3和CAM途径间的平衡 212
Ⅲ.光合途径的环境控制 213
Ⅳ.C3和CAM间平衡的调节 216
Ⅴ.生态观 218
C.C4途径和C4与C3代谢间平衡的调节 219
Ⅰ.引言 219
Ⅱ.C4植物的碳代谢 219
Ⅲ.C4植物的一般特征 223
Ⅳ.影响转换的因素 228
Ⅴ.天然的C3—C4中间类型 233
Ⅵ.生态学含意 234
Ⅶ.结论 235
Ⅰ.引言 236
D.C4禾本科植物的生态生理学 236
Ⅱ.环境条件 237
Ⅲ.对环境条件的生理反应 237
Ⅳ.生态学含意 246
Ⅴ.结论:未来的研究 248
第六部分 水分关系和生产力 249
前言 249
A.应用相关模型从降水量与蒸发蒸腾作用预测初级生产力 251
Ⅰ.引言 251
Ⅱ.相关模型与地理模式(地表)的制作 251
Ⅲ.净初级生产力对水分因素的相关模型的一些实例 254
Ⅳ.相关模型的精确度 261
Ⅴ.结论 262
Ⅱ.模型的结构 263
Ⅰ.引言 263
B.模拟模型在干旱地区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263
Ⅲ.“干旱作物”模型的说明 264
Ⅳ.模型的有效性 267
Ⅴ.模型的应用 271
Ⅵ.结论 272
C.灌溉和用水效率 273
Ⅰ.引言 273
Ⅱ.供水的效率 273
Ⅲ.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75
Ⅳ.一些农艺学情况 279
Ⅴ.结论 280
Ⅱ.单叶的水分胁强、反射系数和温度 281
Ⅰ.引言 281
D.遥感估测植物群落的水分状况和生物量 281
Ⅲ.群落的反射系数和生物量 283
Ⅳ.结论 284
E.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植物产量 285
Ⅰ.引言 285
Ⅱ.地球上一些主要植被组合的植物量,年净产量和年相对产量的概况 285
Ⅲ.一些干旱、半干旱植被组合的植物量和产量及其年波动 286
Ⅳ.永久性植物量 290
Ⅴ.潜在的产量 292
Ⅵ.恢复 292
Ⅶ.结论 292
Ⅱ.地衣的生产力 294
Ⅰ.引言 294
F.地衣的含水量和生产力 294
Ⅲ.地衣的水分关系 296
Ⅳ.叶状体的含水量和生理反应 298
Ⅴ.结论:水分关系与生产力的一个综合 303
第七部分 水和植被类型 306
前言 306
A.水分关系和高山树线 308
Ⅰ.引言 308
Ⅱ.树线处乔木的水分关系 310
Ⅲ.树线处乔木冬季脱水的原因 312
Ⅳ.结论:高山树线及其动态的生态生理学分析 318
Ⅰ.引言 321
B.地中海型植被的水分因素和趋同演化 321
Ⅱ.地中海型气候条件下的环境胁强 323
Ⅲ.叶结构的生态意义 325
Ⅳ.光合作用、水分关系和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图式 326
Ⅴ.地中海型环境胁强的演化结果 329
Ⅵ.结论 330
C.撒哈拉沙漠中水分-光合综合征状和植物的地理分布 331
Ⅰ.引言 331
Ⅱ.撒哈拉沙漠的植物区系和群落外貌 331
Ⅲ.北部与南部撒哈拉的水分-光合综合征状 333
Ⅳ.全北极的和古热带的植物区系的构成类型 338
Ⅴ.结论 340
参考文献 342
撰稿者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