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交 当代国际金融体系的政治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钢,倪稼民等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11035803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当代国际金融体系作了政治分析,揭示了美元特权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的根源,是美国与日本和欧洲经济矛盾难以协调的主要原因。并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其中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了建议。

1. 欧洲政治家呼吁:重建国际金融体系 1

1.1 构筑霸权体系的金融外交 2

1.2 布雷顿森林会议协定 5

1.3 美元特权和美国霸权 9

1.4 “特里芬悖论”与美元危机 11

1.5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4

1.6 里根经济政策与国际货币体系危机 16

1.7 相互依存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政策 19

1.8 卢浮宫协议与“黑色星期一” 23

1.9 欧洲美元市场、债务及其新兴市场 26

1.10 日本支持美元霸权 30

1.11 全球货币危机的政治审视 35

1.12 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希望 40

2.东京、柏林发现:金融是更有效的外交工具 47

2.1 崛起的“经济巨人” 47

2.2 不再“寄人篱下” 55

2.3 谋求政治大国 64

3.永别了,武器——西方对俄罗斯的财政援助 75

3.1 激进改革——此“乱”绵绵无绝期 75

3.2 金融危机剪不断,理还乱 81

3.3 债务危机——套在俄罗斯脖子上的绞索 89

3.4 巴黎俱乐部对俄罗斯的开价——“侯门”深似海 95

3.5 西方的援助——“医得眼前疮,剜却心中肉” 99

4.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发展模式 107

4.1 危机乍起,风光不再 107

4.2 传染俄罗斯 112

4.3 “桑巴旋风”骤起 114

4.4 东亚模式及其缺陷 115

4.5 亚洲价值观的再审视 123

4.6 国际货币体系该当何罪 125

4.7 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大赢家 128

4.8 东亚锐气大挫 131

4.9 痛定思痛,再铸辉煌 134

5.IMF对金融危机国家的援助 137

5.1 最后的“救命稻草”——IMF的援助功能 138

5.2 历次危机中IMF的援助方案 140

5.3 “头痛医脚”——IMF援助方案的综合效果 150

5.4 “笑里藏刀”——对IMF援助方案的深层透视 156

5.5 路在何方——IMF的改革 164

5.6 “天助者,人自助”——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170

6.南方之声:改变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 173

6.1 国际分工体系与依附理论 174

6.2 IMF为穷国错开“药方” 180

6.3 世界银行援助计划的实质 183

6.4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189

6.5 从石油斗争到金融危机:难逃如来手掌 192

6 改变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 197

7.富国俱乐部的金融交响曲 203

7.1 西方货币政策协调的政治背景 204

7.2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政策竞争与协调 207

7.3 欧洲金融外交家的协调工作 213

7.4 日、美货币关系的协调 219

7.5 富国俱乐部达成“科隆债务倡议” 224

7.6 七国共建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227

8.美利坚金融“三剑客”:格林斯潘、鲁宾和萨默斯 233

8.1 最佳的美联储主席候选人 234

8.2 通向权力之路 237

8.3 格林斯潘时代的来临 241

8.4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245

8.5 华尔街的财神爷 249

8.6 200年来准备最充足的候任财政部长 255

9.金融帝国快枪手 261

9.1 单骑枪挑英格兰银行 263

9.2 “索罗斯旋风”横扫东南亚丛林 265

9.3 惊心动魄的香港金融攻防战 270

9.4 “开放社会”基金折戟俄罗斯 273

9.5 从哲学理念到社会实践 275

9.6 索罗斯的杀手锏:对冲基金剖析 279

9.7 西方国家笑得太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 282

9.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87

10.欧洲不相信美元——欧元启动 290

10.1 欧洲联合图强 291

10.2 怀胎卅载,欧元降临人间 292

10.3 欧元推动欧洲经济政治 295

10.4 暗礁,欧元初创期的内在不稳定因素 301

10.5 欧元能战胜美元吗 306

10.6 欧元启动与中欧经贸关系 316

10.7 欧元启动与全球战略格局 318

11.筑起新的长城——中国金融安全及其对策 325

11.1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 326

11.2 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 331

11.3 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因素 333

11.4 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对策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