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相色谱基础 1
一、概况 1
(一)色谱发展简史 1
(二)色谱法的特点、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三)色谱法的分类 3
二、气相色谱基础知识 3
(一)气相色谱基本流程 5
(二)色谱流出峰和色谱参数 6
三、气相色谱动力学基础 7
(一)平衡色谱理论 7
(二)塔板理论 10
(三)速率理论和范底姆特(vanDeemter)方程 14
(四)偶合效应 20
(五)进样量的影响 21
(六)柱压降的影响 21
(七)色谱流出峰的不对称性 24
四、分离度和色谱分离 26
(一)分离度(Yesolution) 26
(二)分离度R、不纯度η和测量误差△的关系 27
(三)必需理论板数N必需、必需柱长L必需 30
五、气相色谱热力学基础 30
(一)气液平衡常数和亨利定律(HenryLaw) 30
(二)色谱柱的选择性 33
(三)固定液的分类和选择 34
参考文献 38
第二章 联用技术 40
一、概述 40
二、GC/MS方法 41
(一)联用系统和实验条件 41
(二)联机分析的信息 55
(三)应用实例 61
三、GC/FTIR方法 64
(一)联用系统和实验条件 64
(二)联机分析的信息 74
(三)应用实例 81
(一)多机联用技术 83
四、多机联用和多维色谱联用技术 83
(二)多维色谱的联用技术 86
五、超临界流体色谱的联用技术 89
(一)SFC/MS的接口技术 90
(二)SFC/FTIR的接口技术 97
参考文献 105
第三章 多维色谱 109
一、概况 109
(一)多维色谱定义 109
(二)多维色谱分类 110
二、多维色谱基础 117
(一)中心切割式的二次分离作用 119
三、多维色谱技术功能 119
(二)溶剂切割及尾上峰测定 120
(三)反吹操作以保护主柱和缩短分析时间 122
(四)痕量组分的浓缩富集功能 124
(五)多维色谱的多检测器功能 125
四、多维色谱应用实例 126
(一)气体分析 126
(二)复杂混合物样品分析 129
(三)溶剂切割法的应用 134
五、其它方法——LC-GC联用 136
(一)液相色谱预分离和样品转移 136
(二)溶剂蒸发与GC分析 138
参考文献 140
第四章 对映体分离 142
一、对映体及对映体的拆分 142
二、对映体拆分的一般方法 143
(一)机械拆分法 143
(二)晶体接种拆分法 143
(三)生物拆分法 144
(四)化学拆分法 144
(五)色谱拆分法 144
三、气相色谱法拆分对映体及其特点 145
(一)间接法 146
(二)直接法 147
(一)手性固定相 148
四、手性固定相和拆分原理 148
(二)对映体分离机理 156
五、应用 162
(一)对映体标记法测定实际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 162
(二)化石地质年代测定 164
(三)不对称合成产物的光学纯度测定 167
(四)青霉素胺对映体含量的测定 168
(五)昆虫信息素的对映体分析 169
(六)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应用 169
参考文献 179
第五章 气相毛细管色谱 182
一、概况 182
(一)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 184
二、毛细管色谱动力学过程分析 184
(二)动力学方程组的解 186
(三)毛细管色谱柱有关参数分析 193
(四)高效毛细管色谱基础 197
三、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 201
(一)毛细管的柱材料 201
(二)固定液 204
(三)壁涂层毛细管柱的制备 204
(四)固定液的固载化(immobilization) 214
四、柱性能考察 226
参考文献 227
一、概况 231
第六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 231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一般流程 232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保留值变化规律 234
(一)马尔蒂尔的保留值方程 235
(二)高密度时马尔蒂尔方程的修正 236
(三)保留值变化规律 238
四、超临界流体色谱动力学方程分析 242
五、流动相及其改性 245
(一)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和溶解度参数δ 245
(二)改性剂(modifier) 250
(三)程序升压和程序升密度 252
六、色谱柱和固定相 253
七、检测器和检测方法 254
八、超临界抽提(SFE)及其与色谱法联用 256
(一)超临界抽提 256
(二)超临界流体抽提的实验流程 258
(三)超临界抽提和色谱联用 260
九、超临界色谱的应用 262
(一)高碳烃的模拟蒸馏曲线 262
(二)聚合物分离测定 263
(三)甘油脂类分析 264
(四)一些不稳定样品测定 266
(五)对映体分离 267
参考文献 268
(一)基本概念 270
第七章 程序升温色谱 270
一、基本概念和形式 270
(二)程序升温的形式 271
二、保留值的计算 274
(一)引言 274
(二)恒温到程序升温保留值的转换 274
(三)计算方法 278
(四)计算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280
三、程升时多元组分分离优化 294
(一)分离度曲面概念 295
(二)分离度曲面的计算机模拟 300
(三)多元组分分离条件寻优 302
(四)未知组分峰的定性 309
四、应用实例 317
参考文献 331
第八章 样品衍生化方法 335
一、样品衍生化的目的和意义 335
(一)改善样品的挥发性 336
(二)增加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336
(三)减少与色谱材料的相互作用 336
(四)分离结构近似的化合物 337
(五)提高分离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337
(六)提高定性准确度 337
二、衍生方法的选择 338
三、衍生物的制备 339
四、衍生化方法 340
(一)一般实验方法的考虑 340
(二)酯化 340
(三)醚 343
(四)酰化 344
(五)硅烷化 345
(六)肟和腙 348
(七)环状衍生物 349
五、应用实例 351
(一)氨基酸分析 351
(三)糖类分析 353
(二)油脂分析 353
(四)甾酮类分析 356
(五)有机酸类分析 358
参考文献 360
第九章 痕量分析 362
一、概况 362
二、痕量分析基础 363
(一)最小检知量与最小检知浓度 363
(二)检测器 365
(三)痕量分析色谱柱 367
(四)痕量分析实验方法 368
三、痕量分析方法 370
(一)直接分析法 371
(二)浓缩法 374
(一)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80
四、痕量分析检测方法 380
(二)火焰光度检测器 385
(三)热离子化检测器 390
(四)电子捕获检测器 392
(五)惰性气体离子化检测器 399
(六)其它检测器 402
五、痕量分析中标准样制备 402
(一)标准气配制 402
(二)液态标准样配制 406
参考文献 407
二、色谱分离条件中的优化指标 409
第十章 气相色谱优化基础和计算机辅助技术 409
一、前言 409
三、顺序优化法——单纯形寻优 413
四、并行优化法 416
(一)窗口法寻优 416
(二)计算机模拟优化 417
五、气相色谱专家系统 422
(一)气相色谱专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423
(二)气相色谱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426
参考文献 438
附录 440
主题索引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