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西夏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蔚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010024375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李蔚,原名李盛炎,安徽宿松县人。1934年11月生。195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教学和研究工作。会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古代考古室主任,现任教授。发表过《吴玠吴璘抗金史迹述论》、《西夏统治下的河西》、《清乾嘉年间南巴老林地区的经济研究》等论文近50篇,并出版了《西厦史研究》一书。前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在10至13世纪期间,先后与宋、辽、金鼎立,统治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为开发祖国的大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研究西夏史,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去了解、掌握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其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12世纪前后的中国概况 1

二、西夏的国名及其立国长久的原因 9

三、西夏的疆域及其境内民族的分布 15

四、西夏历史发展的段落划分及其社会性质 18

五、西夏的历史特点 27

六、西夏的历史地位 37

第二章 党项拓跋部的兴起与夏州地方政权的割据第一节 党项拓跋部的兴起与内迁 43

一、党项的兴起 43

二、党项的内迁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45

第二节 西夏拓跋氏的族源 49

第三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53

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 53

二、五代时期夏州地方政权的发展 54

第四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中断 59

一、北宋初期的夏州地方政权 59

二、李继捧献地归宋与太宗取消夏州地方政权 61

第五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重建 63

一、李继迁背宋自立及其统一党项羌诸部 63

二、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初步建立蕃汉联合统治 67

三、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宋战争 68

四、发展社会经济 78

五、攻占凉州 79

第六节 西夏立国基础的奠定 81

六、对李继迁的评价 81

一、与宋缔结和约,保境息民 82

二、西攻回鹘,南击吐蕃 85

三、发展社会经济 88

四、大修宫室,营建新都,立元昊为太子 90

五、对李德明的评价 92

第三章 西夏国家的建立 93

第一节 “尚武重法”立国方针的确立 93

一、元昊其人 93

二、“尚武重法”方针的确立 94

第二节 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97

一、改姓立号 97

二、建官制 98

三、定兵制 102

四、其他措施 106

第三节 称帝建国 109

一、西郊称帝 109

二、西夏立国的必然性 111

三、建国后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115

第四节 宋夏战争 119

一、元昊发动对宋战争的原因 119

二、宋夏陕西之战 122

1.三川口之战 122

2.好水川之战 126

3.定川砦之战 130

三、夏胜宋败的原因 137

四、战争的后果和影响 144

五、宋夏战争的性质 147

六、宋夏和约的缔结 149

一、战争的起因 151

第四节 辽夏战争 151

二、战争的经过 154

三、夏胜辽败的原因及其对辽的影响 155

第五节 党项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 157

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的原因 157

二、统治集团内部的四次重大斗争 158

1.同卫慕氏的斗争 158

2.同山遇惟亮的斗争 159

3.同野利兄弟的斗争 160

4.同没藏讹庞等人的斗争 162

三、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实质和影响 163

四、对元昊的评价 165

一、没藏氏专政 167

二、辽夏交兵 167

第四章 西夏国家的巩固 167

第一节 没藏氏擅权与辽夏战争的再起 167

第二节 毅宗谅祚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171

一、改蕃礼为汉礼,提倡汉文化 172

二、增官职,用汉人 172

三、调整监军司 173

四、划地界,复榷场 174

第三节 南侵吐蕃诸部,东掠宋朝边境 174

一、南侵吐蕃诸部 174

二、东掠宋朝边境 176

三、对毅宗谅祚的评价 177

一、梁氏母党集团的形成及其倒行逆施 179

第四节 母党梁氏专政及其倒行逆施 179

二、发动对宋战争 180

第五节 梁氏幽禁秉常与宋朝五路伐夏 181

一、梁氏幽禁秉常 181

二、宋朝五路伐夏 182

1.战争的起因及简要经过 182

2.夏胜宋败的原因 184

3.战争的性质及其对宋夏的影响 186

第六节 宋夏永乐之战与秉常复位 188

一、永乐之战 188

二、秉常复位 190

第一节 母党梁氏擅权和对宋战争的继续 192

一、梁氏擅权 192

第五章 西夏国家的繁荣 192

二、对宋沿边诸州的攻掠 193

三、梁氏的败亡 195

第二节 乾顺立国方针的转变及其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197

一、立国方针的转变 197

二、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200

1.依附辽朝,与宋和解 201

2.实行分封,巩固皇权 202

3.建立国学,用人以资格进 204

第三节 以法治军,颁行《贞观玉镜统》 205

一、乾顺时期颁行《贞观玉镜统》的原因 206

二、《贞观玉镜统》的主要内容 206

1.关于军政制度 207

2.关于军律 210

三、《贞观玉镜统》的特点和实用价值 216

一、抵御宋朝的侵扰 218

第四节 抗宋援金与疆域的扩大 218

二、援辽抗金 223

三、依附金朝,扩大疆域 225

四、对乾顺的评价 228

第五节 仁孝时期的番部起义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228

一、哆讹领导的番部起义 228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230

第六节 进一步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 234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封建御用人才 234

1.大兴汉学 234

4.继续购买儒家典籍 235

5.阐释儒家经典 235

3.树立儒学偶像 235

2.发展科举制度 235

二、完善中央和地方机构 236

三、厘定法律与改革礼乐 238

四、提倡直言纳谏,崇尚节俭 240

第七节 任得敬分裂夏国 241

一、任得敬窃取夏国军政大权 241

二、任得敬分裂夏国及其失败 243

三、任得敬分裂夏国的原因及其与没藏氏、梁氏专权的异同 243

四、对仁孝的评价 245

第六章 西夏国家的衰亡 246

第一节 纯祐被废与蒙古入侵 246

一、纯祐被废与安全自立 246

二、蒙古的兴起及其对西夏的入侵 247

第二节 夏金战争 249

一、夏金关系的破裂 249

二、遵顼即位与夏金战争 250

1.遵顼附蒙侵金 250

2.夏金战争的严重后果 254

第三节 蒙古的进攻与西夏的灭亡 255

一、献宗联金抗蒙 255

二、蒙古的进攻与西夏的灭亡 256

三、夏蒙战争的特点与西夏灭亡的原因 258

第四节 西夏遗民 261

一、投元为官 261

二、留居西夏本土 262

1.迁至四川木雅地区 263

四、迁徙 263

三、投金 263

2.迁至山西居庸关与河北保定 264

第七章 西夏的社会经济 265

第一节 西夏的畜牧业与狩猎业 265

一、畜牧业 265

二、狩猎业 267

第二节 西夏的农业 267

一、农业发展的段落划分及主要农产品 267

二、农业发展的概况 270

1.采用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 270

2.牛耕的普遍使用及牛品种的改良 271

3.发展水利灌溉,建立比较广泛的水利网 271

4.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274

5.公私粮窖储存了较多的粮食 276

一、手工业发展概况 278

1.毛织业 278

第三节 西夏的手工业 278

2.兵器制造业 279

3.采盐业 281

4.印刷业 282

5.陶瓷业 283

6.砖瓦业 283

7.玉器加工业 283

8.金银制造业 284

二、手工业生产者的身份 284

一、国内商业 285

1.城市商业 285

第四节 西夏的商业 285

2.高利贷与典当业 286

二、对外贸易 289

1.夏宋贸易 289

2.夏辽贸易 298

3.夏金贸易 299

4.转手贸易与掠夺贡使商旅 302

三、西夏的货币 303

第八章 西夏的文化 305

第一节 西夏文化与河陇文化 305

第二节 西夏的儒学 308

一、儒学兴盛的原因 308

二、西夏儒学发展的段落划分及其简要概况 311

三、儒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314

一、建国前党项人的宗教信仰 317

第三节 西夏的宗教 317

二、西夏佛教 320

1.佛教兴盛的原因 320

2.佛教发展的概况 322

3.佛教对西夏的作用与影响 328

三、其他宗教 328

第四节 西夏文字 330

一、西夏文字的创制 330

二、西夏文字的结构 331

三、西夏字与汉字的异同 334

四、西夏文字的应用和流传 336

第五节 西夏的科学 338

一、天文与历法 338

二、法律 341

三、史学与地理学 343

四、医药学 344

第六节 西夏文学艺术 346

一、文学 346

二、音乐 348

三、绘画与书法 351

四、雕塑与铸造 354

第七节 西夏的社会风俗 356

一、尚武与复仇 356

二、居所与服饰 358

三、婚姻与丧葬 361

附录一:西夏拓跋氏世系表 366

附录二:西夏大事纪年简表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