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南文化艺术的复兴和繁荣(1949—1957年) 13
第一节 文学创作队伍的形成与文学创作 13
一 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14
二 文学的风格特色 16
三 李准和他的小说 18
四 其他重要作家和作品 23
第二节 戏剧、曲艺的改革和推陈出新 31
一 戏剧和曲艺的春天 31
二 戏曲由恢复到发展 35
三 重大艺术活动对戏剧、曲艺发展的促进 37
四 现代戏创作 39
五 戏剧、曲艺创作的基本倾向 41
六 戏剧作品 43
七 曲艺作品 60
第三节 其他艺术门类的进步与发展 66
一 解放初期的音乐与舞蹈 66
二 解放初期的河南美术 72
三 电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78
第四节 群众文化事业 84
一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84
二 有组织的群众业余创作活动在各地展开 86
三 群众文化事业体系基本形成 87
四 人民政府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支持和组织 98
五 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100
一 本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 10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105
第二章 文化艺术的曲折发展(1958—1965年) 105
二 “大跃进民歌”及诗歌创作 109
三 小说创作及其特色 112
第二节 戏剧和曲艺 118
一 戏剧和曲艺活动 118
二 现代戏的繁荣 120
三 河南省豫剧三团与《朝阳沟》 123
四 戏剧作品 129
五 曲艺作品 144
第三节 其他文艺事业 155
一 绘画与塑雕 155
二 音乐与舞蹈 160
三 电影事业 166
第四节 群众文化事业 169
一 概况 169
二 “大跃进”年代的群众文化 171
三 农村文化工作队 175
四 文化馆、站的发展 178
五 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 178
六 群众文化调查报告 179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河南的文化艺术(1966—1976年) 18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河南文化艺术的基本情况 182
第二节 “三突出”创作原则的影响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革命大批判” 18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创作 187
一 文学创作的全面兴旺 192
第四章 新时期河南的文化艺术(上)(1977—1993年) 192
第一节 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 192
二 文学创作队伍 199
三 河南文学创作的特点 201
四 作家和作品 206
五 文艺理论及当代文学研究 212
第二节 戏剧的繁荣及陷入困境后的拼搏 222
一 古代戏的繁荣及戏剧的潜在危机 222
二 陷入困境后的拼搏及创作思想的活跃 224
三 现代戏的优势 226
四 戏剧理论研究的开展 228
五 戏剧剧目 232
一 曲艺 248
第三节 其他文化艺术事业的全面繁荣 248
二 音乐 262
三 舞蹈 270
四 美术 275
五 杂技 286
六 摄影与书法篆刻 297
七 电影事业 303
第四章 新时期的文化艺术(下)(1977—1993年) 308
第四节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308
一 公共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 309
二 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开展 317
三 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 323
一 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325
第五节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事业 325
二 党政部门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330
三 规模不断扩大的群众文化活动 331
四 群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 333
五 村级文化的发展 336
六 城市营业性舞厅 338
七 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化趋向 339
八 农民画与儿童画 339
第六节 文物、博物馆事业 345
一 改革开放前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概况 345
二 文物机构和队伍 347
三 文物普查和保护 347
四 考古发掘 349
五 重要发现 351
六 陈列展览 352
七 安全保卫 353
八 学术成果 355
第七节 文化艺术领域里的新现象 357
一 文化市场兴起 357
二 理论研究阔步前进 358
三 社会文化活动的综合性发展 361
附录 364
河南省文化厅(局)历属行(局)长名录 364
河南省文联历任正副主席(主任)名录 366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