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萌芽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3
一 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入 3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3
一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13
二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6
三 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2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运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萌芽 33
一 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3
二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 37
三 对错误及敌对理论的批判 45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57
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57
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 62
三 白区斗争理论的产生 73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78
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78
二 抗日战争战略策略的制定 88
三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93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00
一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广泛开展 100
二 党的建设等理论的丰富发展 106
三 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13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20
一 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20
二 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24
三 政策与策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28
第八章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领域的成功运用及丰硕成果 137
一 哲学领域的运用及成果 137
二 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及成果 145
三 文艺领域的运用及成果 153
第三编 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的继续发展 163
第九章 关于建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理论 163
一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主要内容的建国理论 163
二 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 176
第十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80
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新变化 180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186
三 对农业及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188
第十一章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3
一 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的积极成果 193
二 1957年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204
第十二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努力 208
一 毛泽东探索中的迷误及在某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208
二 党和人民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努力 212
第十三章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领域的发展及挫折 228
一 哲学领域的发展及挫折 228
二 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及挫折 237
三 文艺领域的发展及挫折 242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十四章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初步形成 251
一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51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254
三 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258
第十五章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271
一 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27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76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279
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285
五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新思考 289
第十六章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296
一 对邓小平理论的概括和阐发 296
二 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303
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18
第十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丰富发展 326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326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330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333
第十八章 从科学发展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43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343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346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重大战略思想 351
四 中共十七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结 358
第十九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领域的发展 366
一 哲学领域的发展及丰硕成果 366
二 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及丰硕成果 372
三 文艺领域的发展及丰硕成果 377
结束语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