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概论 1
第一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的技术和设备 1
第二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记录和心脏电刺激技术 10
第二章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 25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 25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离子活动变化与膜电位 27
第三节 单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及方法 30
第四节 电压钳制与膜片钳制技术 32
第五节 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及其应用 33
第三章 利用动物模型对心律失常的研究 36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的建立方法 36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犬2至24小时心律失常的观察与研究 40
第三节 犬冠状动脉闭塞后3至5天心肌梗死心脏的折返性心律失常 45
第四节 心肌梗死晚期发生的心律失常 51
第五节 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电药理学实验研究 53
第四章 窦房结功能检查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6
第一节 窦房结功能异常的病因分类 56
第二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58
第三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63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临床检查 64
第五节 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66
第六节 窦房结电图的应用及其意义 75
第七节 窦房结不应期的测定 76
第八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 77
第五章 心脏传导阻滞 79
第一节 心脏传导阻滞的病因学 79
第二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 80
第三节 房室传导阻滞或传导延迟 81
第四节 室内传导阻滞和希氏束下阻滞 92
第五节 房室传导及其意义 98
第六节 与心脏传导有关的几种现象 99
第七节 电生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与治疗对策 103
第六章 心房扑动与颤动 108
第一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 108
第二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观察 111
第三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电生理学观察 115
第四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一般治疗原则 123
第七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 133
第一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 133
第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机制与分类 134
第三节 窦房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35
第四节 心房内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37
第五节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40
第六节 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42
第七节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152
第八章 预激综合征 155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与临床观察 156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旁路或附加纤维束的电生理学特征与概念 161
第三节 显性房室附加旁路 162
第四节 隐匿性旁路——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182
第五节 房结旁路和房束旁路的电生理学 186
第六节 结室或束室旁路的电生理学 188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189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 191
第九章 室性心动过速 193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 193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 195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电生理学检查 198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刺激方案 208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 211
第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 216
第十章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21
第一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图特征 221
第二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学研究 225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检查 228
第四节 特殊心电图表现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30
第五节 来自右心室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35
第六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随访观察和预后 235
第十一章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37
第一节 对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 237
第二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机制 238
第三节 长QT综合征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243
第四节 多形性和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249
第五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252
第十二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与处理 260
第一节 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几种可能 260
第二节 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的形态对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意义 262
第三节 房室分离和室性融合波在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中的价值 268
第四节 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判别中的价值 269
第五节 临床表现及病史在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起源部位中的意义 272
第六节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 273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与晚电位和后电位 275
第一节 晚电位的概念 275
第二节 心室晚电位检查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278
第三节 触发激动与心律失常 281
第四节 触发激动在临床心律失常发生中的意义和作用 285
第十四章 缺血性心脏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288
第一节 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 288
第二节 缺血对钾离子流的影响 292
第三节 缺血的电生理学效应 292
第四节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之后的室性心律失常 293
第五节 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 295
第六节 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296
第七节 结构异常的功能调整 301
第八节 心肌梗塞细胞肥厚的可能作用 306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总论 309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09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各论 313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药物的合理应用 334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335
第十六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复律与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 341
第一节 电除颤与除颤阈值的概念 341
第二节 影响电除颤阈值的因素 342
第三节 电除颤的安全性、对心肌的损伤和除颤后心律失常 345
第四节 电除颤和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的发展概述 349
第五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复律治疗 350
第六节 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基本性能 351
第七节 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的应用指征、反指征和更换指征 352
第八节 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353
第九节 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与抗心律失常药和心脏起搏器的相互作用 355
第十节 自动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的现在研究 355
第一节 射频能的物理特性及其与直流电的区别 362
第十七章 心动过速的异管消融治疗 362
第二节 射频消融术的一般指征 364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365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375
第五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的消融 377
第六节 预激综合征的消融 385
第七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409
第八节 消融治疗的危险性、并发症及随访 420
第十八章 人工心脏起搏学 424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的工程学 425
第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的性能特点 430
第三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和人工起搏的指征 433
第四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方法 439
第五节 起搏参数的程控 446
第六节 起搏心电图及故障判断 447
第七节 心脏起搏的并发症及处理 453
第八节 起搏器病人的随访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