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
一、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1
二、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局限性 13
三、劳动价值论的新的理论概括 27
第二章 价值形成的源泉--对象化劳动 34
一、劳动的质与量 35
二、价值形成的源泉:对象化劳动 41
三、价值形成的传导体:生产工具 51
四、价值形成的载体:劳动对象 58
第三章 价值的决定--劣等条件下的劳动时间(对象化劳动时间) 64
一、劳动时间与对象化劳动时间的区别 64
二、马克思关于价值确定的方法 66
三、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70
四、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77
第四章 剩余价值论--利润量的增长与利润率的提高同时并存 83
一、剩余价值的来源:对象化的剩余劳动 83
二、剩余价值规律的国际作用 93
三、利润与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98
四、现代社会生产力变化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06
第五章 分配论--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增长可以并存 115
一、关于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对立变化的观点 116
二、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变化 122
三、资本主义国家收入的分配 124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变化趋势 126
第六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资本有机构成趋向平均化的结果 137
一、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38
二、垄断、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51
第七章 地租的源泉--对象化的剩余劳动 168
一、马克思对前人地租学说的批判 168
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77
三、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绝对地租形成机制和来源 182
四、关于级差地租问题 190
五、其他各种形式的地租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