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党八十周年图片观览 1
第一篇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斗 1
一、党组织的建立 1
二、革命统一战线在安徽的破裂 7
(一)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 7
(二)芜湖“四·一八”反革命事件 9
三、皖西北苏区的土地革命和反“围剿” 12
四、宣城的抗日烽火 20
五、孙叔平与萧县抗战 24
六、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青阳县特种工作团 30
七、一支游击小分队的组建和发展 37
八、皖南三年敌后游击战争综述 44
(一)皖西党组织和敌后游击武装的建立 44
(二)皖西敌后反66清剿斗争 47
(三)皖西游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49
九、桐庐地区的游击战争和支援大军渡江 52
(一)扫清桐庐残敌 52
(二)解放纵阳镇的战斗 54
(三)桐庐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前活动 55
(四)运送20万大军突破长江天堑 57
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59
第二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探索 59
(一)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战胜灾荒、恢复生产 62
(二)开展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 63
(三)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城市经济 64
(四)实行土地改革 64
(五)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村政权 65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方针的贯彻 67
(一)农业方面 69
(二)工业方面 71
(三)商贸、物资方面 72
(四)社会事业方面 75
三、淮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 76
四、“大跃进”和经济调整 84
(一)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农业 89
(二)压缩重工业战线,调整工业布局 90
(三)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91
(四)加强财政金融统一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91
五、60年代初安徽推行责任田始末 92
六、红卫兵运动和“一·二六”夺权 99
七、安徽人民抵制“文化大革命”和反对林彪、江青集团的斗争 107
第三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2
一、中共中央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和揭批“四人帮”的决定性胜利 112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116
三、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123
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的兴起,揭开中国改革的序幕 132
五、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 144
(一)石仁祥案平反昭雪 145
(二)灵壁县“特务网”假案平反 147
(三)宿县地区石油案平反 148
(四)马鞍山第十七冶金公司“11.13纵火案”平反 149
(五)芜湖市“3.29特大反标”案平反 150
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和开放逐步展开 153
七、教育科技战线拨乱反正取得显著成绩 158
(一)“开发皖江”的重大决策 163
第四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164
一、从“开发皖江”到“两点一线” 164
(二)“两点一线”的对外开放格局 167
(三)皖江开发开放的新阶段 170
二、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171
(一)特大汛情与灾情 172
(二)全省人民奋力抗洪抢险 174
(三)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180
三、改革的整体推进与攻坚创新 184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184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攻坚 187
四、乡镇企业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提高 194
(一)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1235”工程 194
(二)乡镇企业的转变提高 200
五、绿色之城绚丽的文明之花——合肥文明城市创建 203
(一)从外学到内强,合肥两年迈出三大步 203
(二)从“看不惯、忍不住、放不下”到“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上下齐动形成创建的巨大合力 206
(三)从“城在垃圾中,垃圾在城中”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211
六、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 212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统一思想 213
(二)有关部门大力协作 214
(三)坚决实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15
(四)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明价销售政策,开拓市场,搞活流通 218
(五)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步伐,确保粮食安全 219
(六)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220
七、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安徽农村的税费改革 222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萌动 222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224
(三)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227
附录一:中共安徽省委党组织历任主要负责人 232
附录二:建国以来安徽GDP增长表 236
附录三:优秀表彰名单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