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建置 27
第一章 境域 27
第二章 沿革 28
第三章 区划 29
第四章 乡镇 32
第一节 柏城镇 32
第二节 环城乡 34
第三节 谭店乡 36
第四节 二郎乡 38
第五节 蔡寨回族乡 40
第六节 专探乡 41
第七节 杨庄乡 43
第八节 芦庙乡 45
第九节 酒店乡 46
第十节 出山乡 48
第十一节 吕店乡 50
第十二节 师灵乡 51
第十三节 权寨乡 53
第十四节 宋集乡 54
第十五节 人和乡 56
第十六节 五沟营乡 58
第十七节 重渠乡 60
第十八节 盆尧乡 61
第十九节 焦庄乡 6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5
第一章 地质 65
第一节 地层 65
第二节 构造 66
第三节 地质简史 67
第四节 矿藏 68
第五节 地震 69
第二章 地貌 70
第一节 山丘 70
第二节 缓冈 71
第三节 平原 71
第四节 洼坡 71
第三章 气候 72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2
第二节 日照、太阳辐射和气温 73
第三节 降水 75
第四节 气候灾害 75
第四章 水文 76
第一节 地下水 76
第二节 河流 77
第一节 土壤类型 78
第五章 土壤 78
第二节 土壤分布 80
第三节 土壤养分 82
第六章 自然灾害 82
第一节 水灾 82
第二节 旱灾 85
第三节 其他灾害 86
第三编 人口 92
第一章 历代人口 92
第一节 人口发展 92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7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97
第二节 姓氏 98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01
第四节 职业 104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5
第一节 节育 绝育 105
第二节 晚婚 晚育 106
第三节 政策规定 106
第四编 农业 108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10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8
第二节 个体所有制 10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1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12
第二章 种植业 113
第一节 农业分区 113
第二节 农作物 114
第四节 肥料 119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19
第五节 农业技术 120
第三章 农机具 124
第一节 动力机械 124
第二节 耕作机具 125
第三节 播种机具 126
第四节 排灌机具 126
第五节 植保机具 126
第六节 收割机具 127
第七节 脱粒机具 127
第四章 林业 127
第一节 林木资源 127
第二节 林业育苗 132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33
第四节 林木保护 137
第五章 畜牧 139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39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39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41
第六章 渔业 142
第一节 渔业资源 142
第二节 渔业生产 142
第五编 水利 143
第一章 河道治理 143
第一节 洪河 143
第二节 淤泥河 146
第三节 柳堰河 147
第二章 水库 148
第一节 中型水库 148
第二节 小型水库 149
第三节 水库兴废 152
第三章 老王坡滞洪区 154
第一节 施工 154
第二节 迁赔 156
第三节 管理 157
第四节 运用 157
第四章 农田水利 158
第一节 除涝 158
第二节 灌溉 160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63
第六编 工业 165
第一章 工业体制 165
第一节 国营工业 165
第二节 二轻工业 166
第三节 乡镇工业 167
第一节 电力 169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69
第二节 机械 171
第三节 化工 172
第四节 建材 174
第五节 食品 175
第六节 酿酒 177
第七节 纺织 177
第八节 缝纫 178
第九节 皮革 179
第十节 印刷 179
第十一节 烟草加工 180
第十二节 制药 181
第十三节 其他工业 181
第一节 路线 184
第一章 公路 184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184
第二节 运输 186
第三节 管理 189
第二章 铁路 190
第一节 线路 190
第二节 车站 190
第三节 运输 191
第三章 水路 192
第一节 航道 192
第二节 运输 193
第四章 桥梁 193
第一节 公路桥梁 193
第二节 铁路桥梁 194
第三节 其他桥梁 195
第二节 邮路 196
第一节 邮电局所 196
第五章 邮政 196
第三节 邮务 198
第六章 电信 199
第一节 电报 199
第二节 电话 199
第八编 商业 20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03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03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204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05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06
第二章 粮油经营 206
第一节 购销 206
第二节 储运 209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211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211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212
第三节 建筑材料 214
第四节 废品回收 216
第四章 生活资料购销 217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217
第二节 农副产品 220
第三节 中西药品 221
第五章 对外贸易 221
第一节 出口 221
第二节 进口 223
第六章 贸易市场 224
第一节 集市 224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224
第三节 专业市场 225
第一节 饮食业 226
第七章 饮食 服务 226
第二节 服务业 227
第九篇 财税 230
第一章 财政 230
第一节 收入 230
第二节 支出 232
第二章 税务 234
第一节 农业税 235
第二节 工商各税 237
第十编 金融 240
第一章 机构 240
第一节 钱庄 240
第二节 信用社 240
第三节 银行 241
第四节 保险公司 241
第一节 货币 242
第二章 货币 债券 242
第二节 债券 243
第三章 信贷 244
第一节 存款 244
第二节 贷款 245
第四章 保险 248
第一节 保费 248
第二节 理赔 248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24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49
第一节 城垣 县署 249
第二节 房屋建设 250
第三节 道路 252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25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54
第五节 绿化 254
第二章 乡镇建设 254
第二节 农村建房 25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256
第一节 房产管理 256
第二节 土地管理 257
第四章 建筑施工 25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57
第二节 建筑设备 25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58
第一节 污染 258
第二节 治理 259
第一节 长期计划 260
第二节 中期计划 260
第一章 计划经济管理 260
第十二编 经济监督管理 260
第三节 年度计划 261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262
第一节 企业登记 262
第二节 合同 商标 263
第三节 市场管理 264
第三章 物价管理 265
第一节 物价变化 266
第二节 物价检查 272
第四章 计量 273
第一节 计量单位及量具 273
第二节 计量管理 275
第三节 量制改革 276
第五章 统计 审计 276
第一节 统计 276
第二节 审计 277
第一章 农民生活 278
第一节 解放前生活状况 278
第十三编 人民生活 278
第二节 解放后生活状况 280
第二章 职工生活 285
第三章 市民生活 286
第十四编 政党 289
第一章 共产党 289
第一节 党员 289
第二节 党的组织 292
第三节 党的活动 299
第二章 国民党 310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12
第一节 选举 312
第十五编 政权 政协 312
第二节 历届会议 314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318
第二章 人民政府 321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321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325
第三节 信访 326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28
第一节 委员会议 328
第二节 重要活动 329
第四章 民国政府及参议会 331
第一节 县政府 331
第二节 县参议会 33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 332
第一节 组织 333
第一章 工会 333
第十六编 群众团体 333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334
第三节 重要活动 335
第四节 经费 337
第二章 共青团 338
第一节 组织 338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339
第三节 团员 340
第四节 团的活动 341
第五节 少先队 342
第三章 妇联会 343
第一节 组织 343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344
第三节 妇女工作 345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 347
第十七编 政法 348
第一章 公安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治安 349
第三节 侦破 351
第四节 劳动改造 352
第五节 武装警察 352
第六节 消防 352
第二章 检察 354
第一节 机构 35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5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35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3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56
第一节 机构 357
第三章 审判 35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5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5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59
第五节 申诉复查 35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6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60
第二节 律师 361
第三节 公证 362
第四节 民事调解 363
第十八编 民政 364
第一章 拥军优属 364
第一节 支前慰问 364
第二节 优待补助 365
第四节 复员返乡军人安置 366
第三节 抚恤 366
第二章 社会救济 367
第一节 救灾 367
第二节 扶贫 371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72
第三章 移民 支边 374
第一节 移民 374
第二节 支边 374
第十九编 人事劳动 375
第一章 干部 375
第一节 干部队伍 37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377
第二章 工人 377
第一节 工人队伍 377
第二节 工人管理 378
第二节 城镇青年安置 379
第三章 就业 379
第一节 招工 379
第四章 劳保 福利 381
第一节 劳动保护 381
第二节 福利 381
第五章 工资 奖惩 382
第一节 工资 382
第二节 奖惩 383
第六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384
第一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384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 384
第二十编 军事 385
第一章 机构 385
第一节 募兵 征兵 386
第二章 兵役 386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38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387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88
第三节 人民武装 390
第四章 民兵 390
第一节 建制 390
第二节 训练 391
第三节 活动 392
第五章 驻军 393
第六章 重要战事纪略 393
第一节 唐至清 393
第二节 民国至解放 395
第一章 幼儿教育 400
第一节 城镇幼儿园 400
第二十一编 教育 400
第二节 农村幼儿班 402
第二章 初等教育 402
第一节 私塾 402
第二节 小学 403
第三章 中等教育 408
第一节 普通中学 408
第二节 师范学校 411
第三节 职业学校 41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13
第一节 扫除文盲 413
第二节 农民教育 414
第三节 职工教育 415
第一节 师资结构 417
第五章 教师队伍 417
第二节 师资培训 41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19
第六章 学校建设 421
第一节 校舍 421
第二节 设备 422
第七章 教育经费 423
第八章 勤工俭学 424
第二十二编 科技 426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26
第一节 科研单位 426
第二节 农村科技网 427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27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428
第四节 科技情报 430
第三节 学术交流 430
第一节 科技宣传 430
第二节 科技培训 430
第二章 科技普及 430
第三章 科技研究 431
第一节 专业科研 431
第二节 群众科研 432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32
第二十三编 卫生 体育 436
第一章 卫生组织 436
第一节 医务单位 436
第二节 医务人员 437
第二章 防疫 保健 439
第一节 公共卫生 439
第二节 疾病防治 440
第四节 干部保健 446
第三节 妇幼保健 446
第三章 医疗 药材 447
第一节 西医 447
第二节 中医 449
第三节 药材 450
第四章 体育 452
第一节 群众体育 45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53
第三节 体育比赛 454
第四节 体育设施 456
第二十四编 文化 458
第一章 文化艺术 458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58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杂技 467
第三节 电影 470
第一节 广播 电视 471
第二章 新闻 471
第二节 报纸 472
第三节 通讯 472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473
第一节 图书 473
第二节 档案 474
第四章 文物 475
第一节 文化遗址 475
第二节 墓葬 陵园 476
第三节 古建筑 477
第四节 石刻 477
第五节 馆藏文物 478
第一节 民族构成 479
第二节 少数民族 479
第二十五编 民族 宗教 479
第一章 民族 479
第二章 宗教 480
第一节 伊斯兰教 480
第二节 基督教 480
第三节 天主教 481
第四节 道教 482
第五节 佛教 482
第一节 声母 韵母 484
第二十六编 方言 484
第一章 语音 484
第二节 声调 486
第三节 音节和声韵配合规律 487
第四节 变调 轻声 儿化 494
第五节 音变字 496
第六节 例外字 497
第一节 词汇 499
第二章 词语 499
第二节 谚语 507
第三节 歇后语 510
第二十七编 习俗 512
第一章 经济习俗 512
第一节 农业习俗 512
第二节 交易习俗 513
第三节 运输习俗 514
第二章 生活习俗 515
第一节 服饰 515
第二节 饮食 516
第三节 房舍 517
第四节 车舆 518
第五节 用具 518
第一节 婚姻 519
第三章 婚姻家庭习俗 519
第二节 家庭 520
第四章 礼仪 节日 520
第一节 礼仪 520
第二节 节日 522
第五章 游艺习俗 524
第一节 铜器会 524
第二节 庙会 524
第二十八编 人物 527
第一章 人物传记 527
第二章 人物名录 552
第三章 人物表 577
附录 590
一、西平县历代修志纪略及旧志序文 590
二、“75·8”洪灾纪略 594
三、1986--1988年大事补记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