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什么是哲学 1
〔注释1〕关于把本体论、认识论、概念论并列作为哲学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有关问题 3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8
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9
第一章 本体论(上) 世界统一于物质 11
一 世界的物质性 11
〔注释2〕关于存在范畴的若干含义 14
二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6
三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9
第二章 认识论(上)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客观认识 21
一 客观认识的本质 21
二 实践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 22
三 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辩证过程 24
〔注释3〕把人的认识封闭在感性认识阶段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29
〔注释4〕把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划分开来的若干意义 31
第三章 概念论(上) 思维形式 34
一 概念 34
〔注释5〕黑格尔论未经思维规定的自在之物 37
〔注释6〕哲学史上关于一般和个别、共相和殊相关系的若干观点 38
〔注释7〕对维持根斯坦的“家庭相似”和“直指定义”的批评 40
二 判断 44
〔注释8〕区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及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的重大贡献 47
三 推理 51
〔注释9〕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 53
四 思辨逻辑与实证逻辑 59
五 思辨科学与实证科学 60
〔注释10〕思辨科学与实证科学方法区别一例 61
一 思辩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62
第四章 概念论(中) 思辩逻辑基本规律 62
〔注释11〕把思维规定和事物规定区分开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65
二 思辨辩证逻辑基本规律 67
〔注释12〕关于康德的二律背反 73
〔注释13〕关于抽象概念 75
〔注释14〕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76
三 思辨逻辑基本规律的先验性 77
〔注释15〕关于纯概念 77
一 和谐与矛盾 规定性与非规定性和谐规律与矛盾规律 79
第五章 本体论(中) 个体性范畴与规律 79
〔注释16〕对矛盾范畴的规定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 85
〔注释17〕要正确理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88
〔注释18〕要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和谐范畴与矛盾范畴 91
二 质与量 质量互变规律与质量单变规律 92
三 肯定与否定 物极必反规律与物极必合规律 96
第六章 概念论(下) 实证逻辑基本规律 100
一 实证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100
二 实证辩证逻辑基本规律 102
〔注释19〕关于质变 104
〔注释20〕关于两个上升 105
〔注释21〕关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鉴别问题 107
〔注释22〕关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和辩证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问题 108
三 实证逻辑基本规律的经验性 111
〔注释23〕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 111
第七章 本体论(下) 本质性范畴 115
一 本质和现象 115
二 内容和形式 118
三 原因和结果 120
四 必然和偶然 122
一 纯粹认识的本质 125
第八章 认识论(中) 对认识自身的认识--纯粹认识 125
二 认识规律的先验性和认识论的超验性 129
〔注释24〕关于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 130
第九章 认识论(下) 真理 132
一 真理是人的思维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 132
二 真理的发展 135
〔注释25〕相对真理之中不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137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39
第十章 历史哲学提纲(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139
〔注释26〕人的“自我性”不等于自私性 146
〔注释27〕不能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考察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合理 147
〔注释28〕生产力与人的自我性 148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9
〔注释29〕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作的经典表述的若干理解 153
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57
四 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 162
〔注释30〕关于“自由”的两种不同含义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