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 1
一、两宋时期礼法合一思想的发展 1
(一)强化中央集权——由儒家“人治”学说到注重律法与“吏治” 2
(二)“义利之辩——“治簿书当如举子之治本经” 4
二、宋代立法与礼法合一的进一步完善 6
(一)《宋刑统》与编敕——礼法合一的继续 7
(二)例与条法事类的编纂——礼法合一的发展 11
三、皇权的强化与官制法律规范的特点 15
(一)中央“二府”与“三司”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16
(二)地方政权机构及其与中央的关系 18
(三)职官的管理与任用 19
四、“明刑弼教”之具——刑事法律的轻与重 21
(一)两宋刑事法律政策 22
(二)《重法地法》与《盗贼重法》 29
(三)宋代刑罚制度的变化 30
五、两宋的司法制度 33
(一)司法机构的发展变化 33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35
(三)审判监督与理雪制度的特点 37
第一章 两宋传统商业的发达——宋代官商的经济基础 39
一、传统土地制度的变化——“不抑兼并”与土地买卖 39
(一)土地买卖与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化 39
(二)职田法与官吏在土地上的经营 48
(一)可交易商品种类的增加 58
二、传统商业的发达 58
(二)宋代“市”的发展 59
(三)货币形态的发展 60
(四)商业设施和经营方式的发达 63
第二章 传统“义利”观念的变革——宋代官商产生的思想基础 66
一、秦汉以降“重义贱利”思想的转变 66
二、“义利之辩”的背后 72
第三章 两宋的官僚体制与商人地位——宋代官商的政治基础 74
一、宋代的官 74
(一)先秦以降的传统“官”观念 74
(二)西方政治学的解释 77
(三)宋代官僚体制的特点——上下相维、左右制衡 78
营性 80
(四)官、职、差遣结构——政治上的经 80
(五)官俸的少与多——高薪养廉的启示 89
二、宋代的商 92
(一)秦汉以降商人的概念与社会地位 93
(二)“重农抑商”的原因——商人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危害性 98
(三)两宋时期的商人及其社会地位 103
第四章 宋代官商在官僚政治结构中史的考察 112
一、宋代官商的历史渊源 112
(一)五代时期的回图贸易 112
(二)宋初边将的拥兵自重与私营商业 115
二、官商在两宋官僚政治中史的考察 117
(一)“官商”与“士商” 117
(二)京朝官吏私营商业史的考察 118
(三)出使外邦官吏私营商业史的考察 120
(四)纲运官吏私营商业史的考察 123
(五)宋代士人的经商活动 130
第五章 宋代禁榷法律与官商的经营范围 134
一、禁榷与禁榷物 134
(一)两宋禁榷制度概述 134
(二)两宋禁榷物种类 135
二、禁榷法律与官商的经营范围 137
(一)榷盐与官商 137
(二)榷茶与官商 143
(三)榷酤(酒)与官商 146
(四)市舶——舶来品的专卖——海外贸易 151
与官商 151
(五)榷场——边境贸易与官商 158
三、官商在非禁榷物传统商业中的经营 162
(一)官商私营粮食 163
(二)官商私营鱼肉食品 164
(三)官商私营布帛业 164
(四)官商私营木材业 166
(五)官商私营印刷业 169
(六)官商私营房屋、邸店租赁业 169
(七)官商在其他方面的私营 172
四、官商的典型个案分析 173
(一)宰相重臣赵普 173
(二)元老王侯张俊 176
(三)地方大员唐仲友 178
(一)官商中的皇亲国戚 182
一、宋代官商主体的普遍化 182
第六章 宋代官商的特点与社会影响 182
(二)官商中的中央宰辅朝臣 183
(三)官商中的地方封疆大吏 184
(四)官商中的地方衙役与士人 185
二、宋代官商经营手段上的特点 185
(一)利用权力直接以官府的钱款、物资、人力作为营商的资本 185
(二)利用职权的优势,假公济私,作为营商的间接资本 188
(三)官商直接从事一般商人的经营行为 193
三、宋代官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194
(一)官商暴富,导致吏治进一步败坏 194
(二)偷逃官税、损公肥私,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95
(三)“以恶逐良”、商民受害,导致社会不安 196
一、宋初的对策及其法律规范性调整 199
第七章 宋代官商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评价 199
二、传统立法中对官商的规范性调整及其特点 201
(一)从形式上看,刑事、行政律法进一步融合,法律制裁手段更加完备和多样化 201
(二)从内容上看,规范日趋细密,意在强化对官吏的控制 204
(三)从特点上看,重在约束财计官员 208
三、“官商法”在司法实践中的效用 210
跋 “官商”——官本位的历史归宿 215
一、由崇官贱商到官商结合 215
二、由官商结合到官本位向商本位观念的过渡——官在社会观念价值中的衰落 218
三、“官商”文化的现实评价 220
附录一 两宋时期的财产法律规范 222
附录二 两宋时期财计体制及其法律特点 270
主要参考书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