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的思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中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328548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关于经济改革 1

1.关于资产人格化的思考 3

2.改革:对经济理论的挑战与突破 7

3.要不要建第二个“宝钢” 14

4.托马斯·罗斯基的告诫——研究中国经济要弱化思维的极端性 19

5.愿中国出现真正的TQC 22

6.魏萼先生中华经济“国富论”的启迪——错误的政策危害是极大的 24

7.体制不改变,电梯不平安 27

8.同行业的联合行为是公平交易的大敌 29

附:同业公会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兼与肖宁同志商榷 31

9.企业走向市场需具备的充分条件 34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在深入 40

11.四通“二次创业”符合时代潮流 51

12.资产经营:现代企业发展新概念——关于企业经营发展新趋向的刘活 54

13.冷静看待“12亿”现象 61

14.从资产组合选择看中国企业改革 63

15.应重视研究经济增长中的五个问题 70

16.论名牌产品对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 73

17.眼光放远些:要搞跨世纪战略 78

18.下一步改革怎么走 81

19.培育机制,深耕细作——王振中纵论“软着陆”后的经济改革 84

20.改革开放发生的十大结构变化 87

第二部分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91

21.自由港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最佳选择 93

22.走出“三明治”困境 102

23.52个和1个 107

24.“夏威夷之梦”并不简单 112

附:三亚:“东方夏威夷”不是梦 115

2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政策选择(上)——警惕: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扩大 118

26.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政策选择(下)——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122

27.社会保险:珲春制度创新有实效 126

28.“第一代”启示和“第二代”的发展 132

29.我国经济特区论争中存在理论盲点 136

30.发挥新作用,要有新政策 140

31.日本开发北海道的经验及对我国开发西部的启示 143

32.上海:如何定位支柱产业 149

33.广西警惕重复投资 153

第三部分 关于经济国际化 157

34.制定合理的产业保护政策 159

35.扩大内需:亚洲经济增长新模式,抓住机遇:中国追起世纪末班车 161

36.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中国还应做些什么? 163

37.经济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167

38.关税减让既不是简单降税,也不是一步到位 169

39.外贸: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71

40.来自周边的挑战不容忽视 174

41.面对600亿,别激动 176

4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济学家的警告 179

第四部分 关于外商投资 197

43.台企的资产重估 199

44.总部迁港“八佰件”引全球热眼,“阿信”访华三构想拓未来市场 202

45.一个新的挑战:外资银行来了 204

46.BOT式融资:广东沙角B电厂的崭新尝试 208

47.吸引外资三议(1)就业思考:引进高技术与社会利益 211

48.吸引外资三议(2)创汇思考:扩大出口与开放市场 213

49.吸引外资三议(3)工资思考:收入水平与刺激机制 215

50.严格筛选外商非现金投资 217

51.商业零售:对外开禁话得失 221

52.利用外资系列谈(1)现有企业:宣传投资环境的载体 224

53.利用外资系列谈(2)国内市场:逐步开放势在必行 227

54.利用外资系列谈(3)服务业: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 230

55.利用外资系列谈(4)国民待遇:鼓励外商投资的惟一解 233

56.利用外资系列谈(5)人力质量:成功吸引外资的保证 236

57.利用外资系列谈(6)土地开发:可以大有作为 239

58.市场控制是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 242

59.竞相优惠在淡化效益 247

60.怪哉:长期“亏损”还“合作愉快” 249

61.应盯紧工业区的不实广告 251

62.哪里效率低,哪里就有市场 253

63.中国改善投资环境何为优先目标 255

61.受理海外专利也有学问 258

65.南通探查:三资企业何以高效发展 260

66.让市场再开大些 263

67.市场:有序有节的开放 266

58.外商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观念的冲击 269

59.外商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企业制度变革的示范效应 272

70.外商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弥合工业竞争力的缺口 275

71.外商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走向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78

7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现状不容盲目乐观 281

73.中国“三资企业”的工资收入及人力资源配置 285

74.“三资企业”办社会:不寻常的信号 289

75.技术创新的基点是自主创新 291

76.三资工业的自身成长与对外拓展 293

77.我国“三资”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01

78.如何“与狼共舞”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