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引言:先行与追赶 1
一、大地没有万里平——沿海与内陆概况 4
(一)长短相依的自然资源 4
1.国土 4
2.自然资源 6
(二)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9
1.人口与城镇 9
2.民族与文化 11
二、历史的启迪与反思——改革开放前沿与内陆的发展 13
(一)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 14
1.摇摆不定的发展目标 14
2.地区发展差距程序的总体测定 15
3.沿海抛离了内陆 18
4.各行业的不同情况 21
5.福利,贡献和效率的选择 25
6.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财政 31
7.小结 33
(二)社会生活的空间特性变迁 34
1.人口再分布的循环 34
2.城镇空间格局的演化 37
3.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探索 39
4.春风不渡农村关 42
5.均衡教育布局的追求 44
(三)社会变迁与经济结构的制约 47
1.历史的遗留 47
2.《论十大关系》及其影响 48
3.农业的不稳定结构 50
4.工业结构的问题 51
5.内在的机制因素 52
三、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沿海与内陆差距继续扩大 54
(一)以GNP为目标的竞争 55
1.总体经济水平的相对起落 55
2.一个矛盾现象的解释 56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化 58
4.“外向型”经济的追求 60
5.停滞的发达区的困境 60
6.325个贫困县的现实 62
1.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扩大化 63
(二)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 63
2.农民消费模式的时空分析 66
3.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及地城特征 71
(三)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判 73
1.人文发展指数 73
2.社会发展总指数所反映的问题 74
3.社会结构的变迁 76
4.文化教育、卫生及体育 77
(四)沿海地区内部的热点与寒极 79
1.发展的梯度特征 79
2.南中国沿海的实况 80
四、不同起点的竞争——沿海与内陆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上) 82
(一)资金资源的倾斜 84
1.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均匀分布 84
2.外资流入的偏向 85
3.地方资金力量的厚薄 87
(二)政策、体制与区位 88
1.政策向沿海倾斜问题 88
2.旧体制的约束 91
3.区位因素作用 96
五、动力与包袱——沿海与内陆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下) 98
(一)人的素质与发展 99
1.PQLI的高低 99
2.人的文化水平 101
3.人口素质与发展 102
4.价值观念问题 107
1.资源与包袱 109
(二)人力资源 109
2.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因素 111
3.人力资源的结构 112
4.人力投资 114
(三)农村劳动力的出路 116
1.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117
2.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民收入 119
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120
六、马太效应与齿轮效应的后果——沿海与内陆差距扩大对社会的影响 124
(一)人口流动与人才流动 125
1.人口再分布的人才流动 126
2.空前的省际人口迁移 128
3.人口流迁状况 132
4.人才外流与智力外流 133
5.山区人口问题 135
(二)新型区域关系的产生 136
1.竞争中的矛盾 136
2.依赖与合作并存 139
3.跨空间的城乡错位 143
七、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沿海与内陆的发展趋势的对策 146
(一)理论的预测 147
1.库兹涅茨的理论 147
2.威廉森的理论 148
3.增长极效应与扩散效应 149
4.累进因果论与临界最小努力 152
5.小结 153
1.对沿海的挑战 154
(二)现实的可能情况 154
2.内陆的机遇与问题 156
3.沿海与内陆差距的可能情况 158
(三)目标的选择与实现 160
1.发展、公平与效率 160
2.可借鉴的经验 161
3.有关政策评价 164
4.艰难的选择 167
结束语:春风得意马蹄疾 170
(一)从先富起来到追赶“四小龙” 170
(二)1992年沿海的腾跃 172
参考文献 175
附表 177
CONTENTS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