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
1.1 什么是教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
1.2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2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4
1.3 教育的产生 4
1.4 教育的发展 5
第三节 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11
1.5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2
1.6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13
17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7
第二章 教师 19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职责 19
2.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智慧的启迪者 19
2.2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20
2.3 实施义务教育法”需要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21
第二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 23
2.4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主导性 23
2.5 用教师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25
2.6 教师的苦与乐 26
第三节 教师的素养 27
2.7 崇高的思想品质 27
2.8 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29
2.9 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灵活的教育艺术 30
2.10 不断探索,努力提高 32
第四节 教师的职业道德 33
2.11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33
2.12 团结互助,建立优秀的教师集体 35
3.1 发展的涵义 37
第三章 学生 37
第一节 教育和发展 37
3.2 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 38
第二节 初中学生的特点 41
3.3 少年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1
3.4 80年代初中学生的特点 44
第三节 初中学生的培养目标 46
3.5 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46
3.6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7
3.7 一切教育都要通过学生的内部动力 49
第四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49
3.8 在教育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0
3.9 初中学生需要理解和信任 51
第四章 教学工作 53
第一节 教学的目的任务 53
4.1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3
4.2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57
4.3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61
4.4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 64
第二节 教学过程 64
4.5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67
第三节 教学原则 69
4.6 什么是教学原则 69
4.7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70
4.8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72
4.9 启发性原则 75
4.10 生动直观的原则 79
4.11 反馈原则 81
4.12 巩固性原则 82
4.13 因材施教原则 85
第四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 87
4.14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88
4.15 教科书 92
4.16 教学方法的选择 94
4.1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97
4.18 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98
第五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103
4.19 课堂教学 103
4.20 课外辅导 107
4.21 参观、调查、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 110
4.22 编制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案 112
第六节 备课和上课 112
4.23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准备 115
4.24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 118
4.25 课外作业的安排和批改 120
4.26 怎样组织实验课 123
第七节 教学检查和评定 126
4.27 教学检查的方式 126
4.28 考试的组织和设计 129
4.29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32
4.30 教学质量的分析 133
第一节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137
5.1 为什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 137
第五章 德育 137
5.2 初中德育的任务 140
第二节 初中德育的内容 143
5.3 爱国主义教育 143
5.4 革命理想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 145
5.5 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 148
5.6 自觉纪律教育与法制教育 151
5.7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154
第三节 德育原则 157
5.8 正面引导的原则 157
5.9 尊重学生的原则 159
5.10 知行统一的原则 162
5.11 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165
5.12 自律性原则 168
5.13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71
第四节 初中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74
5.14 政治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74
5.15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177
5.16 寓德育于校会、班会、课外活动之中 181
5.17 德育的力法 184
5.18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87
5.19 树立良好的校风 190
第一节 体育工作 194
6.1 体育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94
第六章 体育 194
6.2 初中体育的任务 196
6.3 初中体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197
第二节 卫生保健工作 216
6.4 初中卫生保健的内容 216
6.5 对初中学生应进行青春期教育 218
第一节 初中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220
7.1 为什么要在初中重视美育? 220
第七章 美育 220
7.2 初中美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222
第二节 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25
7.3 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美育 225
7.4 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美育 228
7.5 让学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230
第八章 劳动技术教育 233
第一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233
8.1 为什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233
8.2 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 235
8.3 劳动技术课 236
第二节 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和组织 236
8.4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238
8.5 劳动技术教育要注意实践性、经常性、量力性和多样性 240
8.6 劳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242
第九章 课外活动 244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特点和任务 244
9.1 课外活动的意义 244
9.2 课外活动的特点 246
9.3 课外活动的任务 247
9.4 课外活动的内容 248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 248
9.5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249
9.6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257
第十章 少先队和共青团 260
第一节 初中少先队工作特点 260
10.1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少先队工作 260
10.2 把少先队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衔接起来 262
第二节 初中共青团的建团工作 265
10.3 怎样在少先队员中发展第一批团员 265
10.4 加强共青团的组织意识教育 267
11.1 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271
第一节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271
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 271
11.2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74
11.3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77
11.4 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281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84
11.5 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 284
11.6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86
11.7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89
11.8 指导团队工作 292
11.9 对学生进行毕业指导 294
11.10 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 297
第十二章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01
第一节 家庭教育 301
12.1 家庭教育对初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301
12.2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304
12.3 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 307
第二节 社会教育 309
12.4 社会教育对初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309
12.5 发扬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 312
12.6 学校教育要争取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