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尚明主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28046048
  • 页数:1066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卷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38

第一节 地质概况 38

第二节 地貌 39

第二章 气候 40

第一节 四季气候 40

第二节 光能 41

第三节 温度 42

第四节 降水与蒸发 45

第五节 风 46

第六节 自然物候和气象谚语 47

第七节 气象灾害 49

第三章 水系 53

第一节 地表水 53

〔附〕湖滨景观 55

第二节 地下水 55

第四章 土壤 56

第一节 成土母质 56

第二节 土壤类型 56

第三节 土壤养分 58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60

第一节 野生动物 60

〔附〕大头鱼 61

第二节 野生植物 61

〔附〕焉耆三宝 67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8

第二卷 建置 区划 70

第一章 境域 区划 70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70

第二节 境域变迁 70

第三节 行政区划 71

第二章 建置 71

第一节 秦汉至唐初建置 71

第二节 唐末至明代建置 72

第三节 清代喀喇沙尔 73

第四节 建立县治 74

第三章 镇、乡、场概况 74

第一节 焉耆镇 74

第二节 北大渠乡 76

第三节 五号渠乡 77

第四节 永宁乡 79

第五节 四十里城子乡 80

第六节 包尔海乡 82

第七节 查汗采开乡 83

第八节 七个星乡 84

第九节 苏海良种场 86

第十节 王家庄牧场 87

〔附〕县名考释 88

第三卷 人口 92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92

第一节 人口数量 92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4

第二章 人口变动 95

第一节 自然变动 95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8

第一节 自然构成 98

〔附〕焉耆县长寿老人 99

第二节 社会构成 100

第三节 民族人口构成 107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1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1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10

第三节 人口计划 111

第四节 政策规定 112

第五节 节育措施 113

第六节 晚婚 晚育 113

第七节 优生 优育 114

〔附〕农村近亲结婚典型调查 115

第四卷 民族 118

第一章 回族 118

第一节 沿革 118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19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20

第四节 风俗习惯 120

第二章 维吾尔族 126

第一节 沿革 126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26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26

第四节 风俗习惯 127

第三章 蒙古族 129

第一节 沿革 129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29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30

第四节 风俗习惯 130

〔附〕南路土尔扈特、和硕特在焉耆 134

第四章 汉族 136

第一节 沿革 136

第二节 风俗习惯 137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 138

第六章 民族工作 139

第一节 民族干部 139

第二节 民族政策 139

第三节 民族团结 140

第四节 民族资料收集、整理 141

第五卷 经济综述 144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14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44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144

第三节 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145

第四节 第五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145

第五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146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4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47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49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 151

第四节 商品流通结构 152

第五节 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154

第三章 经济效益 155

第一节 社会生产效益 156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 156

第三节 投资效益 157

第四节 实行承包责任制企业经济效益 158

第四章 经济计划 159

第一节 经济计划组织 159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159

第三节 经济计划种类 160

第四节 计划管理 160

第六卷 农业 164

第一章 土地资源 164

第一节 土地分布 164

第二节 土地利用 165

第三节 耕地面积 165

第四节 土地等级 166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168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168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 168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69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70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73

第三章 农作物 175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7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8

第三节 蔬菜 181

第四节 甜瓜 西瓜 182

第四章 农艺 农技 182

第一节 推广良种 182

第二节 土壤改良 183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85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86

第五节 农业栽培新技术应用 187

第五章 机构 队伍 187

第一节 机构 187

第二节 干部队伍 188

第七卷 林业 192

第一章 天然林 192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 192

第二节 平原天然林 193

第二章 人工造林 194

第一节 人工平原造林 194

第二节 各林种的发展 196

第三节 树种及分布 197

第四节 育苗 198

第五节 城镇绿化及全民义务植树 198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99

第一节 《森林法》的宣传、执行 199

第二节 天然林管理 199

第三节 人工林的管理 200

第四节 林木采伐管理 200

第五节 林木病虫害 201

第四章 林业经营 202

第一节 木材生产 202

第二节 林业投资 202

第五章 林业科技 203

第一节 科技试验 203

第二节 技术推广 204

第六章 林业机构 205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 205

第二节 林业事业机构 205

第八卷 畜牧业 208

第一章 畜禽种类 208

第一节 地方品种 208

第二节 引进品种 214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15

第二章 草场和饲草 218

第一节 草场 218

第二节 草场改良和管理 219

第三节 牧草 饲料 220

第三章 生产关系变革及体制改革 220

第一节 私有制 220

第二节 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221

第三节 体制改革 221

第四章 牧业经营类型 222

第一节 草原畜牧业 222

第二节 农区畜牧业 222

第三节 城郊畜牧业 222

第四节 牧养机构 222

第五章 疫病防治 223

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及防治 223

第二节 畜禽寄生虫病及防治 224

第三节 家畜普通病及防治 226

第六章 机构 队伍 227

第一节 机构 227

第二节 队伍及培训 228

第九卷 水利 230

第一章 水资源 230

第一节 地表水 230

第二节 地下水 231

第二章 灌区及工程 231

第一节 开都河焉耆灌区 231

第二节 渠首及配套工程 233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35

第四节 提水工程 238

第五节 排水工程 239

第六节 防洪工程 241

第三章 防洪 抗旱 242

第一节 防洪 242

第二节 防旱 抗旱 244

第四章 水利管理 2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4

第二节 用水管理 245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 248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49

第十卷 农牧机具第一章 农业机械 252

第一节 拖拉机 252

第二节 耕作机械 253

第三节 播种机械 254

第四节 收获机械和场上作业机械 255

第五节 植物保护机械 256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256

第七节 运输机械 256

第八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257

第二章 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渔业机械 258

第一节 畜牧机械 258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 259

第三节 渔业机械 259

第三章 农机机构、队伍 262

第一节 农机机构 262

第二节 农机队伍 263

第四章 农机经营管理 26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65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区划和规划 266

第三节 农机监理 267

第五章 农机供应 农机修造 267

第一节 农机供应 267

第二节 农机修造 268

第十一卷 屯垦 270

第一章 历代屯垦 270

第一节 汉唐时期屯垦 270

第二节 清代屯垦 270

第三节 民国屯垦 27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272

第一节 开荒造田 272

第二节 水利建设 273

第三节 驻区建设 274

第三章 驻焉耆农二师单位 275

第一节 二十七团场 275

第二节 建筑工程一团 277

第三节 其他工业企业 278

第四节 商贸企业 279

第五节 文教卫生单位 280

第四章 农垦、地方关系 281

第一节 地方支援农垦 281

第二节 农垦支援地方 282

第十二卷 乡镇企业 286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86

第一节 企业经济成分 287

第二节 行业结构 289

第三节 企业劳力 297

第四节 产值构成 298

第二章 经营管理 299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 299

第二节 产品质量管理 301

第三节 生产设备及其改造更新 301

第四节 资金 302

第五节 职工管理 302

第六节 横向联系 304

第七节 市场调节 305

第八节 管理机构 305

第十三卷 工业 308

第一章 工业发展概况 308

第二章 工业体制 310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 310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14

第三节 国营工业 317

第三章 工业管理 3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28

第十四卷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 331

第一节 古路 331

第二节 公路 333

第三节 铁路 335

第四节 航空 335

第五节 桥涵 335

第六节 公路养护 338

第七节 运输 339

第八节 交通运输管理 344

第二章 邮电 345

第一节 机构 345

第二节 邮政 345

第三节 电信 349

第十五卷 商业 353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商业 353

第一节 汉至清初的商贸 353

第二节 清代繁荣的商事 353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 356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 35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公私合营商业 357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商业 35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商业 360

第三章 集市贸易 361

第四章 商品经营 363

第一节 百货购销 363

第二节 纺织品购销 364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品购销 365

第四节 副食品购销 366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367

第六节 蔬菜购销 368

第七节 药材经营 368

第八节 石油经营 370

第九节 茶叶经销 371

第十节 畜产品收购、加工 371

第十一节 土产品购销 372

第十二节 废品回收 373

第十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373

第十四节 日用杂品购销 374

第五章 商业管理 3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74

第二节 经营效益 37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77

第十六卷 粮油 380

第一章 粮油购销 380

第一节 粮食征购 380

第二节 油料征购 382

第三节 粮油销售 382

第四节 议价购销 387

第二章 储运 387

第一节 义仓储存 387

第二节 粮食部门储藏 387

第三节 调运 389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9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粮油加工 39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粮油加工 392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95

第一节 机构 3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96

第三节 价格管理 396

第十七卷 金融 400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00

第一节 清末金融机构 40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 401

〔附〕请会 40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 402

第二章 货币 405

第一节 历代货币 40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货币 40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 406

第三章 金融业务 407

第一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 407

第二节 存储 409

第三节 贷款 413

第四节 代理公债业务 417

第四章 保险业务 418

第一节 保险种类和保险收入 418

第二节 理赔和防灾、防损 419

第五章 信用社的经营 420

第一节 资金来源 420

第二节 存款 420

第三节 贷款 421

第十八卷 财政 税收第一章 财政收入 424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424

第二节 牧业税 426

第三节 工商税收 427

第四节 企业收入 435

第五节 其他收入 435

第二章 财政支出 437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437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438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439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439

第五节 其他支出 440

第三章 机构 442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42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42

第十九卷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 444

第一节 城乡建设机构 444

第二节 历代城镇 445

第三节 城镇建设 446

〔附〕优美的开都河畔 450

第四节 乡村建设 451

第五节 城乡规划 453

第六节 城镇房地产 454

第七节 施工管理 459

第二章 环境保护 460

第一节 环保机构 460

第二节 环境污染 460

第三节 污染治理 461

第二十卷 经济管理 464

第一章 统计 464

第一节 统计项目 464

第二节 专项统计调查 464

第三节 统计服务 465

第四节 统计管理 466

第二章 物价管理 467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 467

第二节 畜产品价格 470

第三节 土特产品价格 473

第四节 工业产品销售价格 474

第五节 第三产业价格 479

第六节 物价监督管理 480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482

第一节 计量制度 482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82

第三节 标准管理 483

第四节 计量机构 484

第四章 审计 485

第一节 审计管理 485

第二节 机构 队伍 48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6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486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489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91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492

第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 493

第六节 机构 494

第六章 土地管理 495

第一节 农村土地规划 495

第二节 土地开发 495

第三节 地政管理 496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498

第二十一卷 政党 50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焉耆县地方组织 50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01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13

第三节 宣传工作 516

第四节 统一战线工作 519

第五节 纪律检查 522

第二章 国民党焉耆县地方组织 523

第一节 建立机构 523

第二节 党务活动 526

第三节 特务活动 526

第三章 重大政事 526

第一节 民主建政 526

第二节 抗美援朝 527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527

第四节 减租反霸 527

第五节 土地改革 528

第六节 “三反”、“五反” 528

第七节 “三大”改造 528

第八节 1950年和1954年整党 529

第九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530

第十节 “大跃进” 530

第十一节 “反右倾”与甄别 531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31

第十三节 农业学大寨 533

第十四节 “文化大革命” 533

第十五节 1977年基本路线教育 535

第十六节 平反冤假错案 535

第十七节 1985年整党 537

第十八节 体制改革 537

第二十二卷 群众团体第一章 工人团体 540

第一节 县总工会 540

第二节 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42

第三节 工会的主要工作与活动 543

第二章 农民团体 544

第一节 县农会 544

第二节 县农民协会 545

第三节 县贫下中农、贫苦牧民协会 547

第三章 商业团体 549

第一节 县商会 县商务会 县工商会 549

第二节 县工商联合会 549

第三节 焉耆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552

第四节 焉耆县消费者协会 552

第四章 妇女团体 553

第一节 县妇女会 妇运会 553

第二节 县妇女联合会 554

第五章 青少年团体 559

第一节 共青团焉耆县组织 559

〔附〕红卫兵组织 565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565

〔附一〕红小兵 567

〔附二〕童子军 567

第六章 其他群众团体 567

第一节 焉耆反帝会 567

第二节 各民族文化促进会 569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 572

第四节 新疆民主同盟会焉耆分会 572

第五节 同乡会 572

〔附〕焉耆哥老会 572

第二十三卷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清及清以前地方政权 576

第一节 历代政权体制 576

第二节 历代职官 576

〔附〕礼仪 578

第二章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581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 581

第二节 基层政权 583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584

第一节 沿革 584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87

第三节 主要政务活动 589

第四节 日常工作 591

第五节 基层政权 594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 59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9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9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601

〔附〕民国时期的参议会 607

第六章 政治协商会议焉耆县委员会 6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07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608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11

第二十四卷 龙氏王朝第一章 龙氏王朝沿革 618

第一节 焉耆国与龙氏王朝 618

第二节 国王与职官设置 618

第二章 龙氏王朝与中原政权的关系 620

第三章 经济 621

第一节 农牧业 621

第二节 商贸 622

第四章 民族 风习 622

第一节 民族 622

第二节 风习 623

第三节 宗教信仰 623

第五章 文化 624

第一节 语言文字 624

第二节 文化遗址 624

〔附〕焉耆国古都 625

第二十五卷 军事 628

第一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628

第一节 古代驻军 6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和地方武装 62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和地方武装 632

第二章 军事机构 兵役 633

第一节 军事机构 633

第二节 兵役制度 635

第三章 民兵 636

第一节 组建和发展 63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37

第三节 民兵的社会活动 639

第四章 重大兵事 640

第一节 汉、晋、唐兵事 640

第二节 五代十国至清代兵事 64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兵事 64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事 645

第二十六卷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650

第一节 机构 650

第二节 治安管理 651

第三节 刑事侦察 657

第四节 户籍管理 659

第五节 交通管理 661

第六节 消防 663

第七节 看守所管理 664

第二章 检察 665

第一节 机构 665

第二节 检察业务 666

〔附〕清朝与民国时期政府腐败劣迹 674

第三章 审判 675

第一节 机构 675

第二节 审判制度 676

第三节 审判业务 67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83

第一节 机构 683

第二节 司法业务 684

第二十七卷 民政 690

第一章 优待 抚恤 690

第一节 优待 690

第二节 抚恤 691

第二章 社会救济 693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93

第二节 供养 695

〔附〕七个星敬老院 696

第三章 扶贫 698

第四章 安置 699

第一节 移民安置 699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700

第三节 复员军人安置 700

第四节 精简下放人员安置 701

第五节 下放、疏散城镇居民安置 701

第六节 知识青年安置 702

第七节 自流人员安置与遣送 702

第五章 婚姻、殡葬管理 703

第一节 婚姻管理 703

第二节 殡葬改革 705

第六章 民政管理 705

第一节 机构 705

第二节 经费管理 706

第二十八卷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 70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708

第二节 劳动管理 711

第三节 劳动安全 714

第二章 干部 715

第一节 干部录用 715

第二节 干部结构 716

第三节 人事管理 720

第三章 薪金 工资 7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薪金 72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工工资 725

第三节 补贴 津贴 729

第四章 职工保险福利 730

第一节 职工保险 730

第二节 职工福利 730

第三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731

第二十九卷 教育 734

第一章 幼儿教育 73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34

第二节 师资 教学 735

第二章 小学教育 7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36

第二节 小学教师 742

第三节 普及初等教育 746

第四节 学制 课程 教材 750

第三章 中学教育 751

第一节 中学校 751

第二节 教师 学生 753

第三节 课程 教材 学制 758

第四章 专业技术教育 759

第一节 初等、中等师范教育 759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761

第五章 成人教育 761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 761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762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63

第六章 勤工俭学 763

第七章 机构 经费 设施 76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64

第二节 教育经费 765

第三节 教学设施、设备 766

第三十卷 科学技术 770

第一章 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 770

第一节 科研活动 770

第二节 科技成果 774

第二章 科技推广和科技普及 780

第一节 农机推广 780

第二节 牧业技术推广 781

第三节 科技普及 781

第三章 机构 队伍 经费 782

第一节 科技机构 782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84

第三节 科研经费 784

第三十一卷 文化 788

第一章 民间文艺 788

第一节 回民花儿和弹唱 788

第二节 维吾尔族麦西莱甫和弹唱 788

第三节 蒙古族民歌和弹唱 789

第四节 汉族社火、灯会 790

第二章 文化艺术 790

第一节 业余文艺演出 791

第二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791

第三节 文学创作 791

〔附〕《弥勒会见记》 792

第四节 展览 摄影 792

第五节 书法 美术 793

第六节 戏剧 794

第七节 幻灯 舞会 796

第八节 电影 797

第九节 文化机构 文化管理 799

第三章 文物 古迹 800

第一节 古遗址 800

第二节 古墓葬 802

第三节 文物管理 804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史志 805

第一节 图书 805

第二节 档案 807

第三节 史志工作 808

第三十二卷 焉耆回民花儿第一章 花儿简述 810

第一节 花儿类型 810

第二节 花儿的句式 811

第三节 花儿的押韵形式 812

第四节 焉耆花儿的衬字、衬词、衬句 813

第五节 花儿的演唱 813

第二章 焉耆花儿的特色 816

第一节 焉耆花儿的地方特点 816

第二节 焉耆花儿的时代特点 816

第三节 焉耆花儿跌宕起伏的情感 817

第四节 焉耆花儿粗犷豪放的个性 818

第五节 焉耆花儿中缠绵悲怆、忧郁的感情 818

第六节 焉耆花儿高亢悠扬的情调 819

第三章 焉耆花儿的分类与发展 820

第一节 爱情花儿 820

第二节 生活、生产劳动等类花儿 824

第三节 花儿的发展变化 826

第三十三卷 回族方言、谚语第一章 焉耆回民汉语方言 829

第一节 语音 829

第二节 词汇 838

第三节 焉耆回民方言与普通话构词形式差异 843

第二章 谚语 847

第一节 时政类 847

第二节 事理类 847

第三节 修养类 849

第四节 社交类 849

第五节 生活类 851

第六节 自然类 853

第七节 生产类 853

第三章 俚语 854

第一节 儿歌 854

第二节 催眠曲 858

第三节 村言俚语 858

第四节 歇后语 861

第三十四卷 卫生 86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8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64

第二节 医疗机构 865

第三节 卫生人员培训 872

第二章 医疗 874

第一节 医疗水平 874

第二节 医疗研究 877

第三节 医疗制度 878

第四节 医疗管理 879

第三章 防疫 881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881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883

第三节 重点疾病调查 884

第四节 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885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887

第一节 除“四害” 讲卫生 887

第二节 农村“两管”、“五改” 887

第三节 城镇治脏 888

第四节 食品卫生 889

第五章 保健 89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9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93

第三节 职工保健 895

第六章 药政管理 896

第一节 药政工作 896

第二节 药品检验 896

第三节 药品管理 897

第三十五卷 体育 901

第一章 群众体育 901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 90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904

第三节 职工体育 906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 906

第五节 中老年人体育 907

第二章 竞技体育 908

第一节 田径比赛 908

第二节 各种运动会 916

第三节 球类比赛 917

第四节 棋类比赛 920

第五节 射击比赛 921

第三章 体育管理 9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925

第二节 体育队伍 926

第三节 体育设施 929

第三十六卷 广播 电视第一章 广播 932

第一节 广播站网 932

第二节 播音设备 933

第三节 线路 935

第四节 采编 播音 936

第五节 广播技术 938

第二章 电视 939

第一节 电视播映 939

第二节 录像放映与管理 940

〔附〕广播电视企业 940

第三章 机构 队伍 94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941

第二节 职工队伍 941

第三十七卷 宗教 945

第一章 宗教种类 945

第一节 原始宗教 萨满教 袄教 摩尼教 景教 945

第二节 佛教 946

第三节 道教 948

第四节 伊斯兰教 950

第二章 宗教工作 958

第一节 宗教机构 958

第二节 工作简述 958

第三节 对宗教人士的教育管理 961

卷三十八卷 人民生活第一章 民国时期人民生活 96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64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965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 96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6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971

第三十九卷 社会风尚第一章 旧社会的恶风陋习 976

第一节 坑、诈、拐、骗、偷 976

第二节 嫖娼卖淫 977

第三节 吸毒 977

第四节 赌博 978

第五节 吃喝 979

第二章 移风易俗 980

第一节 靖乱反正 980

第二节 解放妇女 男女平等 980

第三节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980

第三章 抓思想 治根本 981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981

第二节 民族团结 982

第四章 树立新风 990

第一节 学习毛主席著作 990

第二节 学雷锋 9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92

第四十卷 轶事 逸闻 传说第一章 轶事 逸闻 996

刘嘉德轶事三则 996

张铣轶事 998

王汝翼与新街 999

王“少爷”轶事 999

驴骨头上帝 1000

第二章 传说 1000

铁门关的传说 1000

木哈买与沙枣树 1001

焉耆没有蛇的传说 1003

关于乌鸦的传说 1003

焉耆马的传说 1004

法拉弟娶焉耆姑娘为妻的传说 1004

第四十一卷 人物 1008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008

庞特勤 1008

圣月 1008

哈拉亦哈赤北鲁 1008

江遇璞 1009

陕文清 1009

李兆星 1011

韩永庆 1012

徐克明 1012

曹克屈 1013

马鸿祖 1014

牙生 1015

司马义·色来 1015

董永胜 1016

马秀芬 1017

古丽拜尔·阿木提 1017

于振业 1018

吕如甫 1018

王希庆 1019

木沙·巴依 1020

马英俊 1020

当得尔 1021

巴拉提·艾沙 1021

张秉贵 1022

热依木·纳斯尔 1023

马明福 1023

王永瑞 1024

马占山 1025

哈斯木·托乎提 1026

魏增祥 1026

吕永祥 1028

纪凤楼 1029

第二章 人物表 1030

焉耆县烈士英名表 1030

焉耆县受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表 1031

焉耆县获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表 1034

焉耆县籍获硕士学位人员表 1036

焉耆县离休干部表 1036

焉耆籍在外地任县团以上职务和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干部表 1039

附录 1044

一、古诗文选 1044

(一)有关焉耆的古诗选 1044

(二)有关焉耆的散文选 1046

(三)林则徐日记(选录) 1047

二、地方文选辑存 1048

(一)地方文选 1048

(二)修志文件选录 1049

修志始末 1055

编后记 1060

《焉耆回族自治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