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代序) 袁仲一 1
辞目释文 1
秦始皇帝陵 1
秦东陵 1
东陵侯 1
丽山 1
凡例 1
郦山 2
骊山 2
丽山园 2
秦始皇陵 2
戏水 6
? 6
露台 6
甬道 7
鱼池建筑遗址 7
阁道 7
牧儿焚陵 7
仁宗庙 7
人祖庙 7
秦始皇祠 7
鱼池 7
防洪堤 8
五岑遗址 8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8
隐宫刑徒 8
大匠文砖瓦 9
骊戎之山 9
骊戎故城 9
修陵人墓 9
地市 10
修陵人 10
刑徒墓 10
虚冢 10
望峰 10
郑庄石料加工场遗址 11
秦陵督造者 11
修陵主持人 12
神道 12
封土 12
地宫 12
穿治丽山 13
宫观百官 13
石椁游棺 13
玄宫 13
树草木以像山 13
机相灌输 14
穿三泉 14
秦陵内外城垣 14
刑徒墓瓦文 15
瓦文墓志铭 15
坟高五十丈 15
秦陵的修建时间 15
暗弩 16
水银成河 16
墓上刻石 16
机弩矢 16
温泉 16
历代保护秦陵 17
守冢 17
金凫雁 17
运石歌 17
陵西甲字型墓 17
佷石 17
盗秦始皇陵 18
赦丽山徒 18
怨碑 18
陵园吏 18
东园主章 19
东园 19
陪葬墓 19
从死者墓 20
杀殉墓 20
寝殿 20
便殿 20
园吏寺舍 21
丽山?官建筑遗址 22
鱼池建筑遗址 23
马厩坑 24
上焦村马厩坑 25
曲尺形马厩坑 25
大厩 25
跽坐俑坑 25
珍禽异兽坑 26
陶窑遗址 26
下和村秦代大墓 26
生埋工匠 27
羡门 27
羡道 27
复土 27
击鼓坪 27
代王阙址 27
旁行三百丈 27
地宫宫墙 28
马厩坑随葬器 28
修陵人墓的屈肢葬式 28
陵园建筑的排水设施 28
夯窝 29
夯层 29
夯土层 29
版筑的夹柱孔 29
渗井 29
圉俑 30
跽坐俑 30
马厩坑陶立俑 30
瓦棺 30
瓦棺葬 31
丽山酋府陶盘 31
陶囷 31
陶罐 31
陶灶门 32
陶盘 32
陶钵 32
陶盆 32
砖 33
陶遮朽 33
陶水管 33
圆形陶水管 33
圆形陶水拐管 33
五角形陶水管 33
云纹瓦当 34
半瓦当 34
瓦当 34
瓦 34
陶井圈 34
筒瓦 35
板瓦 35
脊瓦 35
鸱尾 35
卷云纹瓦当祖范 35
铁器 36
磨石 36
门槛石 36
石水道 36
线雕花纹铺地石 36
铁穿 37
铁斧 37
铁錾 37
铁锛 37
铁凿 37
铁拴板 37
铁钵 37
铁铧 37
铁铳 37
铁锤 38
铁镰 38
铁锄 38
铁铲 38
铁锸 38
铁削 38
铁灯 38
少府银蟾蜍 39
错金银乐府铜编钟 39
丽山园铜缶 39
钳 39
桎 39
丽山园铜钟 39
铜雁足灯残足 40
半两铜钱 40
荣禄铜印 40
阴?铜印 40
北门钥铜钥 40
咸亭当柳昌器 40
门蹲石 41
从死 41
石刻文 41
犬亭 41
夯锤 41
焦亭 41
咸亭芮柳婴器 41
陶釜 42
陶甑 42
陶盒 42
陶鼎 42
陶蒜头壶 42
陶豆 42
好畴工伙 43
鱼纹陶盆 43
美阳工苍 43
宜阳工成 43
铜壶 43
铜盘 43
铜鍪 43
“?”形陶器 43
频阳工处 44
安邑□ 44
栒邑□ 44
乌氏工昌 44
蓝田 44
西道 45
西处 45
汧取 45
下邽 45
杨工颓 45
?阳具 45
芷阳工癸 45
戏工禾 45
丽邑二斗半,八厨 46
丽邑九升 46
丽山?官左 46
丽邑五斗,崔 46
丽邑 46
蒲反 46
丽邑五升 46
丽山?官右 47
一字陶文 47
内城垣 47
外城垣 48
城垣 48
盗洞 48
夯土墙垣 49
秦陵园建筑布局 49
囿人 49
秦陵园的平面布局 50
角楼 50
城门门阙 50
内城城门 51
外城城门 51
地宫墙 51
铁环首刀 51
六边形铁锄 51
桥纽三台铜印章 52
铜策 52
铜泡 52
铜匜 52
三弦纽铜镜 52
银蟾蜍 52
圆形残青石盖 52
陶拐管 52
双耳铁钵 52
铜标枪头 52
铁铤铜镞 53
石磨 53
铜镞铤 53
骨刀 53
瓦当祖范 53
铜铃 53
铁马衔 53
玉璜 53
金箔条 53
半两钱 54
半两钱范 54
门臼 54
灰陶模盘 54
灰陶罐 54
陶纺轮 54
空心铜斤权 55
丽山□反 55
铜权 55
鸭蛋壶 55
石砚 55
加砂粗绳纹带流器 55
石夯锤 55
石象生 56
石麒麟 56
陶文 56
新城义渠 56
铜钩 57
鎏金铜环 57
两诏铜权 57
铁釜 57
铁剑 57
铁钉 57
铁抬钩 57
临晋翏 57
铜铃 58
铜釜 58
铜甑 58
陶缸 58
陶碗 58
小陶盘 58
陶盘 58
陶盆 58
石柱础 59
陶壶 59
砺石 59
陶罐 59
圆形器盖 59
圆纽陶器盖 59
瓷器盖 59
方石 60
花纹砖 60
菱形套饰卷云纹的圆与S纹花砖 60
菱形与圆和S纹相套的花砖 60
卷云间菱形纹花砖 60
券砖 61
卷云纹券砖 61
菱形纹券砖 61
菱形间回形纹花砖 61
棂形格间素块纹花砖 61
菱形间等腰三角形纹花砖 61
圆形间菱形与卷云纹花砖 61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 62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62
菱形纹花砖 62
细绳纹砖 62
粗绳纹砖 62
方块纹砖 62
条纹间方格纹砖 62
菱形间等腰三角形纹券砖 62
小方块纹砖 62
一号兵马俑坑 64
二号兵马俑坑 65
三号兵马俑坑 66
四号兵马俑坑 67
五花土层 68
淤泥层 68
耕土层 68
夯土层 68
黄土层 68
夯土隔墙 69
土层叠压 69
秦俑坑地层叠压关系 69
俑坑建筑方法 69
地下巷道式土木结构建筑 69
钻探 70
地栿衔接方法 71
地栿 71
二层台 71
开间 71
俑坑封土 71
试掘 71
探方 71
平铺砖地 72
俑坑地面铺砌方法 72
门道 73
门楣 73
自然破坏 74
席纹 74
枋木 74
棚木 74
栓木 74
立柱 74
人为破坏 75
三军 75
十阵 75
鱼丽阵法 75
军事壁垒 76
京师卫队 76
屯卫兵 76
屯卫军 76
侍卫军 76
一号兵马俑坑战车和步兵的排列 77
兵马俑排列、装备的研究 77
二号兵马俑坑军阵 78
弓弩步兵组成的方阵 78
骑兵阵 80
车、步、骑结合的方阵 80
战组成的方阵 81
三号兵马俑坑殳仗队 81
军幕 81
秦俑 81
陶俑 81
陶马 81
Ⅰ式步兵军吏俑 82
Ⅱ式步兵军吏俑 82
中级军吏俑 82
下级军吏俑 82
高级军吏俑 82
Ⅲ式步兵军吏俑 83
Ⅳ式步兵军吏俑 83
Ⅴ式步兵军吏俑 83
锐士 83
步兵俑 85
Ⅳ式步卒袍俑 86
Ⅲ式步卒袍俑 86
Ⅱ式步卒袍俑 86
Ⅰ式步卒袍俑 86
步卒袍俑 86
重装步兵俑 86
轻装步兵俑 86
袍俑 86
步卒介帻甲俑 89
圆髻甲俑 89
扁髻甲俑 89
车兵军吏俑 90
车兵俑 92
御手俑 92
车右俑 92
立射 93
骑兵俑 93
坐姿 93
秦俑手势与所持兵器 94
秦俑上衣 94
单版长冠 94
双版长冠 95
皮弁 95
絮衣 95
马镫 96
缰 96
络头 96
骑兵俑的武器配备 96
骑兵的遴选 96
骑兵俑的防护装备 96
骑兵俑的服饰 96
鞍鞯 97
箭笴 97
矢箙 97
弓 98
弩 98
箭槽 98
铤 98
首 99
镞关 100
弣 100
箫 100
弦 100
含上、下唇 100
耳 100
关 100
弩臂 100
悬刀 101
牙 101
牛 101
郭 101
望山 101
东面开间 102
过洞 102
第一过洞 102
第二过洞 102
第三过洞 102
第四过洞 103
第五过洞 103
第六过洞 103
第七过洞 103
第十一过洞 104
边廊 104
第八过洞 104
第十过洞 104
第九过洞 104
车栏 105
战车 105
指挥车 105
佐车 106
车之五兵 106
戎车、轻车、阙车 106
釭 107
苹车、广车 107
带柄铜环 108
蜚棱铜管 108
筒形铜饰件 108
锏 108
铜枢 109
铜衔 109
环形节约 109
Ⅰ、Ⅱ式铜络饰管 109
铜环 109
项饰铜管 110
亚腰形铜带扣 111
铜方策 111
鸭嘴铜钩 112
方形铜管 112
曲形铜饰件 112
残铜饰件 113
铜丝链条 113
长方形石络饰管 113
石缰饰管 113
铁錾 114
圆饼形皮饰件 114
木镳 114
片形骨钩 114
骨管 114
木橛 114
铁钩 115
铁削 115
铜珠 115
圆形铜饰片 115
陶楔 115
陶笄 115
鹿角遗迹 115
金文“丙” 116
物勒工名 116
金文“中” 116
金文“人” 116
金文“申” 116
金文“四”、“五”、“九”、“十四” 116
金文“乙”、“乙二”、“四十”、“五一”、“六一” 116
金文“二” 116
陶文 117
宫字类陶文 117
宫嬇 118
颇 118
宫欬 118
宫朝 118
大? 118
系 118
宫臧 118
宫 118
得 118
宫彊 118
臧 118
安邑□ 119
工名、地名类陶文 119
小篆 119
?阳重 119
临晋? 119
咸阳衣 119
杏 120
越悁 120
刻文 120
印文 120
七 121
六 121
五 121
三 121
四 121
一 121
数字书写法 121
数字类陶文 121
二 121
三十 122
剑 122
一一三 122
四一 122
四十 122
三五 122
三四 122
三二 122
二五 122
二十 122
十三 122
十二 122
十一 122
十 122
九 122
八 122
金钩 123
戈 123
铜铍 123
一号车 124
矛 124
戟 124
二号车 126
三号车 126
四号车 127
五号车 128
六号车 128
七号车 128
八号车 129
一号坑战车车舆 130
二号坑战车车舆 130
三号坑战车车舆 131
鞁具 132
衡 132
胁驱 133
觼軜 133
木镳 133
木橛 134
一号坑战车轭 134
一号坑战车马衔 134
一号坑战车马辔 134
一号坑战车靷 134
战车马络头 135
二号坑马缰 135
鞍马辔 135
鞍马络头 136
铜络饰管 136
三通铜管 136
铜络饰项圈 136
鞍垫 136
卯榫 136
Ⅲ式上衣 137
Ⅳ式上衣 137
Ⅴ式上衣 137
汗衣 139
长襦 139
Ⅵ式上衣 139
内衣 139
短襦 140
短褐 140
褶服 140
外衣衣领 140
内衣衣领 140
短裤 141
长裤 141
衽 141
壅颈 141
衣缘 141
行滕 142
邪幅 142
护腿 142
Ⅰ式护腿 143
Ⅱ式护腿 143
腰带 143
Ⅰ式腰带 143
Ⅳ式腰带 144
Ⅱ式腰带 144
Ⅲ式腰带 144
Ⅴ式腰带 145
Ⅵ式腰带 145
Ⅶ式腰带 145
Ⅷ式腰带 146
Ⅸ式腰带 146
带钩 146
Ⅰ式带钩 146
Ⅳ式带钩 147
Ⅴ式带钩 147
Ⅲ式带钩 147
Ⅱ式带钩 147
Ⅵ式带钩 148
Ⅶ式带钩 148
Ⅷ式带钩 149
Ⅸ式带钩 149
Ⅹ式带钩 149
ⅩⅣ式带钩 150
ⅩⅢ式带钩 150
Ⅻ式带钩 150
Ⅺ式带钩 150
ⅩⅤ式带钩 151
ⅩⅥ式带钩 151
靴 151
Ⅰ式靴 151
Ⅱ式靴 152
Ⅲ式靴 152
Ⅳ式靴 152
履 153
綦带 153
方口齐头履 153
绦带 153
靿 153
紃 153
方口圆头履 154
方口齐头翘尖履 154
一型Ⅰ式履 154
一型Ⅱ式履 154
二型Ⅰ式履 154
二型Ⅱ式履 155
三型Ⅱ式履 156
帻 156
三型Ⅰ式履 156
二型Ⅲ式履 156
冠 157
长冠 158
鹊尾冠 158
一型冠 159
二型冠 159
三型冠 160
鹖冠 160
纽扣 161
头盔 161
络带 161
甲片 161
前身甲 162
甲片的编缀方法 162
披膊 162
甲钉 162
联甲带 162
背甲 163
上旅 163
下旅 163
活动甲片 163
固定甲片 163
花结 163
发绳 164
初胎 164
圆髻 164
笄 164
发带 164
发卡 164
秦俑体型塑造 165
秦俑体型一型 165
秦俑体型二型 165
秦俑体型七型 166
秦俑体型六型 166
秦俑体型八型 166
秦俑体型四型 166
秦俑体型三型 166
秦俑体型五型 166
秦俑体型九型 167
秦俑造型 167
秦俑面型 167
行七坐五盘三半 168
一肩挑三头,怀揣两个脸 168
横五眼,竖三停(庭) 168
头脚一样大 168
陶俑制造工艺 168
陶马的造型 168
手的制法 169
俑头的塑造方法 169
臂与躯干粘接方法 170
足履作法Ⅰ 170
足履作法Ⅱ 170
腿、脚交接面 170
空心腿 170
实心腿 171
躯干底盘 171
躯干塑造法 171
陶马制造工艺 171
马头的塑造方法 171
马四肢的制造方法 172
马躯干的塑造方法 172
马颈的塑造方法 172
马尾的制造方法 173
透气孔 173
工作孔 173
秦俑的施彩特征 173
陶马身上的颜色 174
陶俑的颜色 174
焙烧温度 174
陶俑、陶马的焙烧温度 174
陶色 174
陶俑、陶马的陶色 174
二型足踏板 175
秦俑服色特征 175
三型足踏板 175
陶俑、陶马的陶质 175
一型足踏板 175
足踏板 175
陶质 175
秦俑冠饰上的图案纹样 176
腰带上的装饰图案 176
手与臂的套接方法 177
陶俑曲形臂的制造方法 177
陶俑直形臂的制造方法 177
马体外表的修饰 177
甲衣上的图案花纹 177
陶马各部件的组合 177
秦俑甲衣 178
高级军吏俑甲衣 178
中级军吏俑甲衣 179
下级军吏俑甲衣 179
御手俑甲衣 179
步兵俑甲衣 180
骑兵俑甲衣 180
秦俑髭须 180
三台圆髻 181
扁髻 181
络腮大胡 181
双台圆髻 181
单台圆髻 181
铜殳 182
金文丙、左、戊六 182
十五年寺工?工窎 182
金文十六、子 182
十六年寺工?造工黑 182
金文?、? 183
金文四工□ 183
十八年寺工?工窎 183
子壬五 183
十七年寺工?造工窎 183
金文五戊三、左 183
金文三□ 183
金文子五九 183
金文左、八 184
剑身 184
寺工、午 184
寺工、左 184
金文卅八 184
金文子、六二 184
金文八十七 184
子乙六 184
金文六 184
十九年寺工邦工目 184
五三 184
子五丁十 184
剑茎 185
剑格 185
剑脊 185
剑纵 185
剑锷 185
剑基 185
剑首 186
铜璏 186
骹 186
剑腊 186
剑鞘 186
剑锋 186
铜琕 186
风槽 187
铜戟 187
金文一 188
十五年寺工?造工黑 188
金文壬 188
金文八十八 188
金文五 188
金文二 188
金文七十七 188
金文五八 188
金文六 188
金文□十八 188
镞翼 188
韬 188
三年相邦吕不韦戟 189
四年相邦吕不韦戟 189
三年相邦吕□□戈 190
七年相邦吕不韦戟 190
五年相邦吕不韦戟 190
秦俑坑兵器 191
秦俑坑兵器配置 191
兵器加工工艺 192
兵器合金成分 192
柲 193
内 194
青铜铍刻铭 194
穿 194
胡 194
阑 194
援 194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195
二号铜车门扉图案 195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 195
弓榑脊制造技术 196
压力切离法 197
铜车马残破程度 197
铜车造型 197
铜车马结构材料原子吸收法分析 197
铜车马主体材料化学成分 198
菱花纹图案 198
铜马铸造 198
二号铜车车舆后室四周图案 199
金银项圈制造技术 199
铜车马结构材料光谱全分析 199
铜车马结构材料滴定法化学分析 200
齿 200
二号铜车车窗图案 200
二号铜车车舆前室图案 200
御官俑彩绘 200
五时副车 201
御官俑铸造 201
二号铜车车篷图案 201
铜马彩绘 201
朱斑轮 201
子母扣连接 202
铜车马整体迁移 202
铜车马彩绘 202
双金属结构 202
铜车马焊接工艺 203
嵌铸法 203
夔纹图案 203
铜车马转轴 203
陵西车马陪葬坑 203
几何纹边饰 204
夔龙夔凤纹 204
辐毂红套连接 205
铜车马连接技术 205
文茵 205
双夔盘结纹 205
蒯缑 205
卤簿 205
铜车马布氏硬度测定 206
铜车马白色涂层 206
销钉连接 206
锥度配合连接 206
镶嵌法 206
华蚤 207
金根车 207
耕根车 207
蹋猎车 207
幨车 207
属车 207
戎车 207
辒辌车 207
秦陵二号铜车马 208
参乘 210
奉车郎 210
立式铜御官俑 210
跽坐式铜御官俑 210
纛 211
騑 211
铜繁缨 211
靷 212
单靷 212
双靷 212
阴靷 212
剪鬃 213
? 213
靷环盖板 213
靷环 213
续靷 213
文髦 214
立鬃 214
二号铜车门 214
铜俑佩剑 214
铜绥 214
韅 215
铜车马靷 215
铜辔 215
金银络头 216
银泡 217
金泡 217
银? 217
铜缰索 217
银环 218
金银管 218
金当卢 218
金银错 218
铜方策 219
银方策 219
鞅 219
铜车马辔 219
铜车马络头 220
铜车马缰 220
铜车马轭 221
辀 222
衡任 222
颈靼 222
镝 222
铜车马衔 223
铜橛 223
银镳 223
圆饼形铜片 223
缨络 224
策 224
衔环 224
圆饼形皮饰件 224
金银项圈 224
铜鞙 225
枘 225
? 225
一号铜车车盖 225
二号铜车车盖 226
盖弓 226
盖弓帽 226
脊头 227
镝衔 227
青铜 227
出沿式盖板 227
脊中 227
弓橑 227
鞇 228
桄 228
车轸 228
任正 228
铜带 229
秦陵一号铜车马车舆 229
横条 229
秦陵二号铜车马车舆 230
车篷盖 231
车? 231
车轼 232
车门 232
育 233
榑 234
轮 234
辐 234
轑 234
车窗 234
毂 235
三十辐共一毂 235
轴 236
輨 236
菑 236
蚤 236
轵 236
贤 236
辖 237
? 237
牙 237
股 237
骹 237
轭肢衬垫 238
轭肢铜柱 238
六辔在手 238
? 239
道 239
胁驱 239
铜活铰 239
轫 240
觼軜 240
错金银弩机 241
铜车撑 241
银质承弓器 241
铜弩 242
铜盾 242
铜矢匣 242
铜矢箙 242
铜方壶 243
四折铜页 243
铜绥 243
角柱 243
焊接 244
弯钉连接 244
堆焊式 244
键连接 244
纽环扣接 244
银曲柄活栓 244
子母扣 244
钎焊 245
古代铸焊 245
铸补 245
白色块状固体 245
一号铜车鞁具上的文字 245
二号铜车鞁具上的文字 245
盾箙 246
铜盾 246
踵 246
隧 246
铜矢 247
历史人物 247
秦始皇帝 247
赢政 247
胡亥 248
秦二世 248
吕不韦 248
李斯 248
章邯 249
公子高 249
赵高 249
冯去疾 250
王绾 250
隗状 250
昌平君 250
周文 250
周章 250
英布 250
黥布 250
修秦陵工人 250
宫水陶工 251
翏 251
无地名陶工 251
都船陶工 251
秦陵陶工 251
寺水陶工 251
右司空陶工 251
左司空陶工 251
兵器制造者 251
昌 252
处 252
状 252
成 252
沽 252
道 252
南 252
伙 252
章 252
邦 252
义渠 252
杜? 252
杜建 252
苍 252
昌 253
义 253
我 253
詟 253
东 253
崔 253
如步 253
乌 253
利 253
禾 253
癸 253
具 253
颓 253
目 254
窎 254
黑 254
荣禄 254
阴? 254
周 254
可 254
竞 254
邦 254
? 254
成 254
睢 255
富 255
大教 255
余 255
去疾 255
宿契 255
距 255
所? 255
庆忌 255
? 255
罗 255
婴 255
越 256
已 256
悁 256
越悁 256
其 256
冉 256
驿 256
姜 256
牙 256
得 256
滕 256
契必 256
畣 257
不 257
安 257
次遫 257
小遫 257
臿 257
尚 257
由 257
丙 257
年 257
文 257
午 257
辰 257
屈 257
捍 257
甲 257
? 257
高 257
申 257
田 257
少 257
杏 257
山 257
中 258
项羽 258
西楚霸王 258
项籍 258
刘邦 258
汉高祖 258
刘季 258
沛公 258
司马迁 258
卫宏 259
卫敬仲 259
贾山 259
张善 259
石季龙 259
班孟坚 259
刘更生 259
刘向 259
班固 259
刘子政 259
王子年 260
皇甫湜 260
黄巢 260
郦道元 260
郦善长 260
王嘉 260
张茂先 260
张华 260
石虎 260
韦述 261
宋敏求 261
都穆 261
史传远 261
毕沅 261
张澍 261
奥德丽·托平 261
秦俑坑兵器刻辞 262
典章制度 262
秦兵器刻辞 262
三年相邦吕不韦戟 263
四年相邦吕不韦戟 263
工师 263
丞 263
工 263
大驾 263
法驾 263
安车 263
公士 264
乐府 264
不更 264
上造 264
立车 264
秦二十等爵 264
甸人 264
高车 264
左司空 265
寺工 265
茜府 265
将作大匠 265
少府 265
右司空 266
寺水 266
宫水 266
北司 266
都船 266
大水 266
左水 266
右水 267
大匠 267
章程 267
相邦 267
丞相 267
六齐 267
园寝之制 268
墓祭 268
冢墓 268
六辔 268
陵邑 268
六博 269
尚右 269
右衽 269
丽山徒 269
刑徒 269
鱼丽 270
车右 270
居阵 270
方阵 270
幕府 270
隐官 270
隐宫 270
刑人隶徒 270
车左 271
圉人 271
居赀 271
腰斩 271
戮 271
矺 271
大厩 272
小厩 272
秦厩苑 272
中厩 272
宫厩 272
御者 272
小驾 272
供厨 272
?官 272
东园主章 272
左厩 273
重要事件 273
始皇帝东巡 273
张良椎秦 273
周文至戏 274
秦兵马俑的发现 274
秦兵马俑的焚毁与破坏 275
项羽掘始皇帝冢 275
项羽火烧始皇陵 275
牧童火烧秦陵地宫 275
秦俑坑中近代墓 276
秦俑坑中汉墓 276
宋太祖护秦陵 276
清代立碑 276
刘镇华盗掘始皇陵 276
黄巢盗掘始皇陵 276
石季龙盗掘始皇陵 276
汉置守冢 276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7
地理沿革 277
临潼 277
咸阳 277
丽亭 278
东武 278
平阳 278
丽山 278
丽邑 278
咸原 278
博昌 279
兰陵 279
赣榆 279
邹 279
杨民 280
频阳 280
美阳 280
高阳 280
好畴 280
新城 280
芷阳 281
焦 281
杜 281
杜亭 281
栎市 281
栎阳 281
临晋 281
安邑 282
杨 282
觜(訾) 282
蓝田 282
蒲反 282
延陵 282
栒邑 283
下邽 283
乌氏 283
平阴 283
宜阳 283
犬亭 283
犬 283
西 284
? 284
武德 284
用里 284
便里 284
东间 284
六 285
甘泉山 285
? 285
芮柳 285
戏 285
当柳 285
北游 285
渭水 286
平(市) 286
沙丘 286
文物保护 287
铬盐氧化处理 287
汞 287
秦俑彩绘成分 287
秦俑彩绘保护 288
秦俑彩绘工艺 288
秦俑坑土遗址保护 289
秦俑防震保护 289
烧成温度 290
体积密度 290
吸水率 290
孔隙率 290
抗弯强度 291
抗压强度 291
硬度 291
热膨胀 291
文物环境保护 291
降尘 292
紫外线 292
小气候 293
相对湿度 293
霉菌 293
学术研究 293
秦俑主题 293
秦俑坑的性质 294
秦俑三号坑的性质 294
秦俑四号坑 294
秦俑军阵 294
秦俑研究第二届学术讨论会 295
秦俑艺术 295
秦俑研究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295
秦俑研究第三届学术讨论会 296
秦俑学研究会 296
秦文化研究会 29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296
主要著述 297
《甘泉之歌》 297
《史记》 297
《汉书》 297
《拾遗记》 298
《三辅黄图》 298
《博物志》 298
《汉旧仪》 298
《罢昌陵疏》 298
《至言》 298
《水经注》 298
《两京新记》 299
《佷石铭》 299
熙宁《长安志》 299
《骊山记》 299
《二西堂丛书》 299
《关中胜迹图志》 299
《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 300
《秦代陶文》 300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 300
《关中丛书》 300
新编《临潼县志》 300
乾隆《临潼县志》 300
《秦始皇帝陵》 301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文选》 301
《秦俑研究文集》 301
《秦俑·秦文化丛书》 301
《秦文字类编》 301
《秦建筑文化》 302
《秦陵传说轶事》 302
《被埋藏的一代文化——秦始皇帝陵》 302
《秦刑罚概述》 302
《秦史人物论》 302
《咏秦诗》 302
《秦代车马文化》 303
《秦代成语典故》 303
《秦文化论丛》 303
《秦陵之谜新探》 303
《秦皇陵园纵横谈》 303
《秦俑纵横谈》 303
《秦陵探微》 303
《文物》 304
《考古与文物》 304
《文博》 304
《近十五年(1978-1992)秦史论著要目》 304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关系试论》 304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年鉴》 304
《秦俑著述分类目录》 304
《秦陵秦俑研究动态》 305
《国家地理》 305
中外文化交流 305
中国秦兵马俑国外展览 305
秦兵马俑在威尼斯 305
秦兵马俑在斯德哥尔摩 306
秦兵马俑在日本 306
秦兵马俑在马尼拉 306
秦兵马俑在墨尔本 306
秦兵马俑在奥斯陆 307
秦兵马俑在维也纳 307
秦兵马俑在爱丁堡 307
秦兵马俑在都柏林 308
秦兵马俑在明尼苏达州 308
秦兵马俑在洛杉矶 308
秦兵马俑在香港 308
秦兵马俑在惠灵顿 309
秦兵马俑在北海道岩见泽市 309
秦兵马俑在奥克兰 309
秦兵马俑在克赖斯特切奇 309
秦兵马俑在蒙特利尔 309
秦兵马俑在费城 310
秦兵马俑在柏林 310
秦兵马俑在伦敦 310
秦兵马俑在布达佩斯 310
秦兵马俑在多特蒙德 311
秦兵马俑在北九州 311
秦兵马俑在澳门 311
秦兵马俑在富山 311
秦兵马俑在奈良 311
秦兵马俑在雅典 311
秦兵马俑在梅斯 312
秦兵马俑在中国台北 312
秦兵马俑在安特卫普 313
秦兵马俑国内巡展 313
兵马俑在哈尔滨 313
兵马俑在石家庄 314
兵马俑在郑州 314
兵马俑在呼和浩特 314
兵马俑在太原 314
兵马俑在天津 314
兵马俑在沈阳 314
兵马俑在长春 314
兵马俑在开封 315
兵马俑在长沙 315
兵马俑在广州 315
兵马俑在中山 315
兵马俑在南昌 315
兵马俑在杭州 315
兵马俑在南京 315
世界七大奇迹 316
世界七大奇观 316
名人评价 316
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316
兵马俑在苏州 316
兵马俑在马鞍山 316
兵马俑在芜湖 316
兵马俑在无锡 316
兵马俑在合肥 316
获奥纳两斯奖 317
“世界的奇迹” 317
“第八大奇迹” 317
“百闻不如一见” 318
“古老文明的精华” 318
“学问很深” 318
“与金字塔一样伟大” 318
“振奋人心” 318
“非凡的水平” 318
“千姿百态” 318
“独一无二” 318
“了不起的奇迹” 319
“艺术文明的楷模” 319
“人类的财富” 319
“但愿再能来一次” 319
“属于全世界” 319
“到了神的地步” 319
“古迹之冠” 319
“最有意义的旅行” 319
“不看别的也值得” 319
“雕塑艺术的顶峰” 320
“一棵古树两朵花” 320
“不仅是中国的骄傲” 320
“一次有意义的经历” 320
“中国历史文化的心脏” 320
“有意义的一小时” 320
“神奇的历史记载” 321
“精美的艺术品” 321
“亚洲文明的代表” 321
“我完全被感动了” 321
“神秘的地方” 321
“稀世珍宝” 321
“世界军队像兵马俑” 321
“艺术珍宝” 321
“深受感动” 321
“伟大贡献” 322
“未来的财富” 322
“我们感到很渺小” 322
“中华民族的智慧” 322
“对世界未来具有影响力” 322
“智慧的象征” 322
“引人入胜” 322
“永恒的精品” 322
“引以为傲” 322
“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323
“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贡献” 323
“博大精深” 323
“只有兵马俑可以媲美” 323
“无价的宝地” 323
“难忘的经历” 323
“伟大的军事博物馆” 324
“伟大的考古发现” 324
“历史见证” 324
“难忘的世界奇迹” 324
“辉映万世” 324
“只有惊叹” 324
附录: 325
1.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索引 325
2.秦始皇帝陵记事 335
3.秦始皇帝陵区文物分布示意图 337
编后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