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崇礼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4331262X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定义和历史 1

—、定义 1

二、历史 1

第二章 流行病学 3

—、发病率及其分布 3

(一)发病率 3

(二)发病率分布 3

二、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及生存率 5

(一)患病率 5

(二)死亡率 5

(三)病死率 5

(四)生存率 5

三、危险因素 5

(一)药物及化学物质 5

(二)电离辐射 5

(三)病毒感染 6

第三章 病因学 7

—、化学物质 7

二、药物 8

(一)氯霉素 9

(二)其他药物 10

三、电离辐射 10

四、生物因素 12

五、其他原因 13

第四章 病理变化 16

一、正常骨髓的构造 16

(一)骨髓的血管系统 16

(二)骨髓的实质细胞 18

(三)骨髓的神经 22

二、骨髓微环境对造血的影响 22

(一)骨皮质对造血的影响 22

(二)骨髓血流对造血的影响 22

(三)网状内皮细胞对造血的影响 23

(四)骨髓细胞外基质对造血的影响 24

(五)骨髓神经对造血的影响 24

二、再障骨髓的病理变化 24

(一)骨髓总体的变化 24

(二)骨髓造血细胞的变化 28

(三)骨髓活检的发现 28

(四)骨髓的脂肪组织 32

(五)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研究 33

四、正常脾脏的结构和功能 46

(一)脾脏的结构 46

(二)脾脏的功能 47

五、再障时脾脏的病理变化 48

六、正常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51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 51

(二)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53

七、再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54

八、再障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与出血 55

九、再障其他脏器的出血 55

十、再障消化道的病变 55

十一、再障其他脏器的病变 57

第五章 血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59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 59

一、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 59

(一)脾结节生成细胞 59

(二)人多向祖细胞 60

(三)粒-巨噬系祖细胞 60

(四)红系祖细胞 61

(五)巨核系祖细胞 62

(六)淋巴系祖细胞 63

(七)高增生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63

(八)长期培养始动细胞 63

(九)鹅卵石区-形成细胞 64

(十)c-kit+,CD34+细胞 64

二、造血微环境 64

(一)造血微环境的存在及其早期的研究 64

(二)骨髓基质细胞 65

(三)造血微环境的细胞外基质 67

第二节 CD34+细胞 72

一、CD34单抗的发现和其在造血细胞及其他细胞的表达 73

二、CD34的功能 74

(一)对造血细胞粘附于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 74

(二)与造血细胞分化的关系 74

(三)作为标志研究细胞的分化 74

三、CD34+细胞的临床应用 75

第三节 集落刺激因子 76

一、髓系生长因子 76

(一)白细胞介素-3 76

(二)粒巨集落刺激因子 79

(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79

(四)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79

(五)髓系生长因子对成熟细胞功能的调节 80

(六)髓系生长因子的受体 80

(七)髓系生长因子间的关系 80

二、红细胞生成素(Epo) 80

(一)Epo的构造 80

(二)Epo生成的部位及调控 81

(三)Epo的作用 82

(四)EPo受体 84

(五)Epo与临床 85

三、血小板生成素(Tpo) 85

(一)Tpo的发现及生成 85

(二)Tpo的作用 86

(三)Tpo在体内的作用 87

第四节 c-kit原癌基因及干细胞因子 88

—、W位点及SL位点的突变 89

二、干细胞因子(SCF) 89

(一)SCF的生成 90

(二)SCF的结构 90

(三)SCF的造血功能 90

三、c-kit受体 95

(一)c-kit受体的结构 95

(二)c-kit受体的细胞分布 95

(三)c-kit受体表达的调控 95

(四)可溶性c-kit受体 96

四、c-kit受体和SCF与血液病的关系 97

(一)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97

(二)与治疗的关系 98

第五节 Flt3及其配体 99

—、Flt3的发现 99

二、Flt3的构造 99

三、Flt3的受体及其配体在染色体的定位 100

四、鼠和人造血组织Flt3及Flt3配体的表达 100

五、SCF和Flt3在体内促进造血的作用 105

(一)小鼠及其他动物 105

(二)人类 106

六、总结 108

第六节 白细胞介素(ILs) 109

一、白细胞介素-1(IL-1) 109

二、白细胞介素-2(IL-2) 110

三、白细胞介素-3(IL-3) 110

四、白细胞介素-4(IL-4) 110

五、白细胞介素-5(IL-5) 111

六、白细胞介素-6(IL-6) 111

七、白细胞介素-7(IL-7) 111

八、白细胞介素-8(IL-8) 112

九、白细胞介素-9(IL-9) 112

十、白细胞介素-10(IL-10) 112

十一、白细胞介素-11(IL-11) 113

(一)IL-11的造血作用 113

(二)IL-11对非造血组织的作用 114

(三)临床前研究 116

十二、白细胞介素-12(IL12) 118

十三、白细胞介素-13(IL13) 118

十四、白细胞介素-14(IL14) 119

十五、白细胞介素-15(IL15) 119

十六、白细胞介素-16(IL16) 119

十七、白细胞介素-17(IL17) 119

十八、白细胞介素-18(IL18) 120

第七节 雄激素与造血 122

一、雄激素刺激造血的机制 122

(一)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122

(二)对粒细胞生成的作用 122

(三)对巨核细胞生成的作用 122

二、雄激素的代谢 122

(一)5a-双氢睾丸酮(5a-DHT)的生成及作用 122

(二)5β-双氢睾丸酮(5p-DHT)的生成及作用 122

三、多种雄激素刺激造血的作用及其区别 122

四、雄激素的受体 124

五、雄激素的作用与受体的关系 125

六、5β-DHT的临床应用 125

第八节 造血的负调节 126

一、造血负调节因子 126

(一)铁蛋白类 126

(二)干扰素 126

(三)肿瘤坏死因子 127

(四)转化生长因子 128

(五)其他负调节因子 128

二、细胞的凋亡 129

(一)凋亡与坏死 129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130

第六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异常 132

—、干/祖细胞与再障 132

(一)CFU-GM的改变 132

(二)CFU-E及BFU-E的改变 133

(三)CFU-S及CFU-mix的改变 134

(四)CD34+细胞及长期骨髓细胞培养始动细胞的改变 134

(五)鹅卵石区形成细胞(CAFC)的改变 134

二、造血微环境与再障 136

(一)形态学的改变 136

(二)CFU-F的改变 137

(三)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法研究干/祖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 138

三、造血调节因子与再障 140

(—)集落刺激因子 140

(二)红细胞生成素 142

(三)混合集落刺激活性 142

(四)血小板生成素 143

(五)干细胞因子与c-kit原癌基因 144

(六)FLt3配体及Flt3受体 144

四、再障的负调节 147

(一)再障细胞凋节作用的异常 147

(二)血清负调节因子的异常 149

(三)骨髓细胞的凋亡与再障 150

五、再障造血功能的其他异常 152

(一)造血功能的改变 152

(二)造血调节因子的改变 155

(三)免疫功能的改变 156

第七章 免疫学基础 162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 162

一、人类免疫系统由无数的淋巴细胞组成 162

二、B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负责细胞免疫 162

三、淋巴细胞在初级淋巴器官中发育,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与外来抗原反应 163

四、细胞表面标志可区别及分离T及B细胞 163

五、免疫系统按克隆选择学说而工作 163

六、绝大多数抗原刺激许多不同的淋巴细胞克隆 164

七、绝大多数淋巴细胞继续循环 164

八、免疫记忆是由克隆膨胀及成熟 165

九、对于自身抗原不反应是由于获得了免疫耐受性 166

第二节 参与免疫反应的成员 168

一、免疫细胞概况 168

二、免疫细胞 168

(一)单核/巨噬细胞概论 168

(二)树突状细胞 170

(三)B淋巴细胞 174

(四)T淋巴细胞 184

(五)裸淋巴细胞 202

三、免疫分子 206

(一)免疫球蛋白 206

(二)补体 211

(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219

四、细胞因子 224

第八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 227

一、再障的免疫抑制治疗提示异常免疫参与了再障发病 227

二、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的变化 227

(一)再障动物模型的建立 227

(二)淋巴细胞增多及T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常 227

(三)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 228

(四)T淋巴细胞的直接造血抑制作用 228

(五)细胞因子与再障 228

(六)致敏T淋巴细胞克隆与再障的关系 228

三、再障T淋巴细胞与造血细胞凋亡 229

(一)T淋巴细胞与造血细胞凋亡的关系 229

(二)T淋巴细胞的凋亡 230

四、其他免疫细胞与再障 230

第九章 正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止血功能 234

—、正常的凝血与止血 234

(—)血浆凝血因子和血液凝固 234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235

(三)凝血与纤溶的抑制物 236

(四)血小板 237

(五)血管内皮细胞 240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止血功能 241

(一)再障的止血功能异常 241

(二)再障的血栓形成并发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43

第十章 临床表现 245

一、症状及体征 245

(—)急性型 245

(二)慢性型 246

二、血象及骨髓象 247

(一)急性型 247

(二)慢性型 247

三、两型再障的特点和分型的意义 24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50

(一)诊断标准 250

(二)关于再障诊断的几点补充说明 252

(三)鉴别诊断 252

第十一章 治疗 256

第一节 药物、免疫抑制剂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的治疗 256

一、总则 256

(一)疗效标准 256

(二)治疗原则 256

二、治疗方法 257

(—)支持治疗 257

(二)雄激素 260

(三)免疫抑制剂 267

(四)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73

(五)中医中药 276

(六)神经兴奋剂 279

(七)微量元素 281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 284

—、骨髓移植 284

(一)历史 284

(二)供髓者来源、骨髓的采集及输注 285

(三)预处理 286

(四)骨髓移植成功的标志 286

(五)骨髓移植对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287

(六)骨髓移植治疗Fanconi贫血的疗效 290

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291

三、脐血移植 291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防治 292

(一)移植物抗宿主病 292

(二)移植物排斥 294

(三)感染 294

(四)出血 295

(五)其他 295

第三节 其他治疗 299

一、胎肝造血细胞输注及移植 299

(一)胎肝细胞输注 299

(二)胎肝细胞移植 300

二、脐血输注 301

三、脾切除 301

(一)疗效 301

(二)适应证 302

(三)手术时机 302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302

五、其他 303

(一)植物血凝素 303

(二)左旋咪唑 303

(三)心得安 304

第四节 预后 304

第十二章 预防 306

第十三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演变的问题 307

第十四章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的一些疾病 315

第一节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特点 315

—、分类与病因学 315

(一)按先天与后天分类 315

(二)根据病程和临床症状分类 315

二、临床特点 316

(一)发病 316

(二)临床表现 316

(三)血象 316

(四)骨髓象 317

(五)骨髓活检 318

三、诊断 318

四、治疗 318

第二节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贫血) 319

一、临床特征 319

(一)骨髓衰竭表现 319

(二)多合并显著的多发性先天性畸形 320

(三)有发生MDS或AML的倾向 320

(四)细胞遗传学特点 320

二、基因的确定、结构及功能 320

(一)FAC 320

(二)FAA 321

(三)PA(D) 321

三、FA的发病机制 321

(一)DNA交联修复缺陷 321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 322

(三)凋亡反应异常 322

(四)FA造血和p53基因间的关系 322

(五)FA造血和细胞生长因子 323

四、治疗 323

(一)雄激素和皮质激素 323

(二)细胞因子 323

(三)骨髓移植 323

(四)基因治疗 324

(五)其他 324

五、预后 324

第三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26

一、慢性获得性PRCA 3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26

(二)临床表现 327

(三)诊断 327

(四)治疗 327

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32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28

(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28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330

(四)治疗 330

三、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kfan贫血 330

(一)临床特征 331

(二)发病机制 33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32

(四)治疗 333

(五)预后 333

四、其他 334

(一)粒细胞再生障碍 334

(二)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 335

第四节 骨髓病性贫血 338

一、病因 339

(一)原发性血液系疾病 339

(二)转移癌 339

(三)代谢异常和感染 339

(四)骨髓纤维化 339

(五)其他 339

二、发病机制 339

(一)骨髓正常造血组织受异常细胞的侵袭 339

(二)瘤细胞产生毒素 339

(三)瘤细胞干扰造血因子的正常利用 339

(四)红细胞破坏增加 339

(五)脾功能亢进 339

三、临床表现 339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339

(二)实验室特征 340

四、诊断 340

五、鉴别诊断 340

六、治疗及预后 341

第五节 先天性病态红细胞性贫血(CDA) 341

—、CDA分类及其特征 342

(一)CDAⅠ型 342

(二)CDAⅡ型 343

(三)CDAⅢ型 345

(四)其他类型的CDA 346

二、诊断 347

(一)CDA的诊断 347

(二)怀疑CDA时应做的检查 347

三、治疗 347

(一)支持疗法 347

(二)切脾 347

(三)a-IFN治疗 347

(四)骨髓移植 348

第十五章 展望 353

索引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