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通史 两卷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祚民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901067X
  • 页数:472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山东土著居民——东夷 1

第一节山东的位置和地理环境 1

目 录 1

第一章山东土著居民——东夷 1

第一节山东的位置和地理环境 1

一、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 5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山东居民(原始群阶段) 5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山东居民(原始群阶段) 5

一、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 5

二、沂源猿人的社会生活 6

二、沂源猿人的社会生活 6

三、山东已出土的旧石器及其地点 7

三、山东已出土的旧石器及其地点 7

四、中石器时代文化 10

四、中石器时代文化 10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居民(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 11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居民(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 11

一、北辛文化 12

一、北辛文化 12

二、大汶口文化 13

二、大汶口文化 13

三、龙山文化 16

三、龙山文化 16

四、岳石文化 19

四、岳石文化 19

第四节东夷人史前文化及其历史地位 20

第四节东夷人史前文化及其历史地位 20

一、生产工具的制造 21

一、生产工具的制造 21

二、金属的冶炼技术 22

二、金属的冶炼技术 22

三、陶器制造业 23

三、陶器制造业 23

四、纺织业 28

四、纺织业 28

五、酿酒业 30

五、酿酒业 30

六、龟卜、、骨卜 32

六、龟卜、、骨卜 32

七、原始历法 33

七、原始历法 33

八、陶文的发现 36

八、陶文的发现 36

九、东夷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 37

九、东夷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 37

第五节传说中的山东古部落 38

第五节传说中的山东古部落 38

一、大皞 39

一、大皞 39

二、蚩尤 40

二、蚩尤 40

三、少皞 42

三、少皞 42

四、有虞氏舜 44

四、有虞氏舜 44

第一节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 47

第二章齐鲁古国时期的山东 47

第二章齐鲁古国时期的山东 47

第一节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 47

第二节西周春秋时期的齐鲁古国 48

一、周初的分封与齐鲁古国的建立 48

一、周初的分封与齐鲁古国的建立 48

第二节西周春秋时期的齐鲁古国 48

二、齐国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 52

二、齐国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 52

三、鲁国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 60

三、鲁国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 60

四、莱、莒、滕等其他古国 67

四、莱、莒、滕等其他古国 67

第三节战国时期的齐鲁古国 71

一、战国时期山东的政治形势 71

一、战国时期山东的政治形势 71

第三节战国时期的齐鲁古国 71

二、齐国封建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 72

二、齐国封建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 72

三、鲁国封建的经济、政治与国家的衰落 78

三、鲁国封建的经济、政治与国家的衰落 78

四、楚势力侵入山东与南部古国的灭亡 80

四、楚势力侵入山东与南部古国的灭亡 80

五、齐国的衰亡与秦的统一 81

五、齐国的衰亡与秦的统一 81

第四节齐鲁古国的思想与文化 83

第四节齐鲁古国的思想与文化 83

一、孔子、孟子与儒学 83

一、孔子、孟子与儒学 83

二、稷下学 88

二、稷下学 88

三、五行学 89

三、五行学 89

四、管仲 91

四、管仲 91

五、晏婴 93

五、晏婴 93

六、孙武与孙膑 94

六、孙武与孙膑 94

七、文学艺术 97

七、文学艺术 97

八、科学技术 99

八、科学技术 99

一、秦朝在山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102

第一节秦朝的残暴统治与山东农民起义 102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山东 102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山东 102

第一节秦朝的残暴统治与山东农民起义 102

一、秦朝在山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102

二、彭越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104

二、彭越等领导的反秦斗争 104

第二节汉初山东的封国 108

第二节汉初山东的封国 108

一、齐国 109

一、齐国 109

二、淄川国 110

三、济南国 110

四、胶东国 110

四、胶东国 110

三、济南国 110

二、淄川国 110

七、东平国 111

五、高密国 111

六、城阳国 111

七、东平国 111

六、城阳国 111

五、高密国 111

八、鲁国 112

一、农业的发展 112

第三节秦汉时期山东封建经济的发展 112

一、农业的发展 112

第三节秦汉时期山东封建经济的发展 112

八、鲁国 112

二、手工业的发展 115

二、手工业的发展 115

三、商业的发展 120

三、商业的发展 120

第四节封建制度的进一步确立与巩固 122

一、汉代的官僚地主、豪族地主和工商业地主 122

第四节封建制度的进一步确立与巩固 122

一、汉代的官僚地主、豪族地主和工商业地主 122

二、土地兼并与封建租佃制的发展 124

二、土地兼并与封建租佃制的发展 124

三、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 125

三、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 125

第五节汉代的农民起义 127

一、徐勃起义 127

第五节汉代的农民起义 127

一、徐勃起义 127

二、山阳铁官徒起义 128

二、山阳铁官徒起义 128

三、吕母起义 130

三、吕母起义 130

四、樊崇领导的赤眉起义 131

四、樊崇领导的赤眉起义 131

五、黄巾起义 132

五、黄巾起义 132

第六节秦汉时期的山东文化 134

一、经学 134

第六节秦汉时期的山东文化 134

一、经学 134

二、文学 137

二、文学 137

三、艺学 139

三、艺学 139

四、思想文化 141

四、思想文化 141

五、农学 144

五、农学 144

六、医学 145

六、医学 145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 148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 148

第一节政区的设置 148

第一节政区的设置 148

第二节经济状况 150

第二节经济状况 150

第三节曹氏势力在兖州的兴起与魏国政权的巩固 156

第三节曹氏势力在兖州的兴起与魏国政权的巩固 156

第四节两晋时期山东的动荡 161

第四节两晋时期山东的动荡 161

一、西晋末年的山东动乱 162

一、西晋末年的山东动乱 162

二、后赵向山东的扩张 164

二、后赵向山东的扩张 164

三、东晋与前燕在山东的争夺 166

三、东晋与前燕在山东的争夺 166

四、东晋与前秦在山东的争夺 167

四、东晋与前秦在山东的争夺 167

六、山东的坞壁与人口流动 168

五、后燕与东晋在山东的争夺 168

六、山东的坞壁与人口流动 168

五、后燕与东晋在山东的争夺 168

第五节南燕政权的兴亡 171

一、南燕政权的建立 171

第五节南燕政权的兴亡 171

一、南燕政权的建立 171

二、南燕在山东的统治 172

二、南燕在山东的统治 172

三、刘裕北伐及南燕的灭亡 176

三、刘裕北伐及南燕的灭亡 176

第六节北朝在山东的经营 177

第六节北朝在山东的经营 177

一、北魏与刘宋在山东的争战 178

一、北魏与刘宋在山东的争战 178

二、北魏攻取山东 180

二、北魏攻取山东 180

三、北魏在山东的统治 182

三、北魏在山东的统治 182

第七节农民起义 186

第七节农民起义 186

一、儒学 192

第八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的文化 192

第八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的文化 192

一、儒学 192

二、文学 194

二、文学 194

三、科学技术 195

三、科学技术 195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 197

第一节政区的设置 197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 197

第一节政区的设置 197

第二节经济状况 198

第二节经济状况 198

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99

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99

二、海上交通 202

二、海上交通 202

第三节隋末山东农民大起义 204

第三节隋末山东农民大起义 204

第四节唐代的淄青镇 208

一、安史之乱与淄青镇的建立 208

第四节唐代的淄青镇 208

一、安史之乱与淄青镇的建立 208

二、淄青镇的割据 210

二、淄青镇的割据 210

三、唐朝收复淄青镇 214

三、唐朝收复淄青镇 214

第五节王仙芝、黄巢起义的爆发与失败 217

一、唐末政局与起义爆发的原因 217

第五节王仙芝、黄巢起义的爆发与失败 217

一、唐末政局与起义爆发的原因 217

二、起义军在山东境内的活动 220

二、起义军在山东境内的活动 220

三、起义军的长期流动及其失败 222

三、起义军的长期流动及其失败 222

一、朱全忠兼并兖、郓二镇 224

第六节唐末五代时期各方势力对山东的争夺 224

一、朱全忠兼并兖、郓二镇 224

第六节唐末五代时期各方势力对山东的争夺 224

二、朱全忠兼并淄青镇 228

二、朱全忠兼并淄青镇 228

三、梁、唐的夹河之战 230

三、梁、唐的夹河之战 230

第七节隋唐五代时期山东的文化 234

第七节隋唐五代时期山东的文化 234

一、行政区划沿革 238

第六章宋金时期的山东 238

一、行政区划沿革 238

第六章宋金时期的山东 238

第一节北宋山东的地方建置 238

第一节北宋山东的地方建置 238

二、地方机构设置 241

二、地方机构设置 241

第二节北宋时期山东的经济 244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244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244

第二节北宋时期山东的经济 244

二、手工业的兴盛 247

二、手工业的兴盛 247

三、商业的繁荣 252

三、商业的繁荣 252

第三节北宋时期山东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255

第三节北宋时期山东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255

一、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封建剥削的加重 256

一、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封建剥削的加重 256

二、王伦起义和王则暴动 259

二、王伦起义和王则暴动 259

三、梁山泊起义 261

三、梁山泊起义 261

第四节金朝统治下的山东 262

第四节金朝统治下的山东 262

一、金兵入侵与山东人民的抗金斗争 263

一、金兵入侵与山东人民的抗金斗争 263

二、金代山东的行政设置 265

二、金代山东的行政设置 265

三、金代山东的经济状况 268

三、金代山东的经济状况 268

四、金代后期的社会矛盾激化与红袄军起义 270

四、金代后期的社会矛盾激化与红袄军起义 270

一、哲学思想 274

一、哲学思想 274

第五节宋金时期山东的文化 274

第五节宋金时期山东的文化 274

二、文学艺术 276

二、文学艺术 276

三、科学技术 283

三、科学技术 283

一、山东世侯的兴衰 286

第七章元代时期的山东 286

第一节元代山东的地方世侯和行政建置 286

一、山东世侯的兴衰 286

第一节元代山东的地方世侯和行政建置 286

第七章元代时期的山东 286

二、地方行政建置 290

二、地方行政建置 290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93

第二节元代山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93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93

第二节元代山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93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296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296

三、水陆交通的便利与商业的繁荣 299

三、水陆交通的便利与商业的繁荣 299

一、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民族压迫 305

第三节元代山东的社会矛盾与人民反抗斗争 305

一、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残酷的民族压迫 305

第三节元代山东的社会矛盾与人民反抗斗争 305

二、山东各地的反元斗争和农民起义 310

二、山东各地的反元斗争和农民起义 310

三、元末红巾军在山东 312

三、元末红巾军在山东 312

一、哲学和宗教思想 315

第四节元朝时期山东的文化 315

一、哲学和宗教思想 315

第四节元朝时期山东的文化 315

二、文学艺术 317

二、文学艺术 317

三、科学技术 320

三、科学技术 320

第八章明代时期的山东 324

第八章明代时期的山东 324

第一节朱元璋平定山东与明代山东的行政军事建置 324

一、出师北伐.平定山东 324

第一节朱元璋平定山东与明代山东的行政军事建置 324

一、出师北伐.平定山东 324

二、行政机构与行政区划 326

二、行政机构与行政区划 326

三、卫所建置与地方兵备 328

三、卫所建置与地方兵备 328

第二节明代前期的社会政治形势 330

一、洪武时期的社会初步稳定 330

第二节明代前期的社会政治形势 330

一、洪武时期的社会初步稳定 330

二、“靖难”战火与唐赛儿反明起义 332

二、“靖难”战火与唐赛儿反明起义 332

三、平定“高煦之叛”与社会的相对稳定 336

三、平定“高煦之叛”与社会的相对稳定 336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38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38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38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38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44

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44

三、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 351

三、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 351

四、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风气的变化 355

四、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风气的变化 355

第四节 明中后期社会的危机与人民反对封建的斗争 359

一、剧烈的土地兼并与繁重的赋税徭役 359

一、剧烈的土地兼并与繁重的赋税徭役 359

第四节 明中后期社会的危机与人民反对封建的斗争 359

二、贵族地主的残酷剥削与矿监税使的苛政暴敛 365

二、贵族地主的残酷剥削与矿监税使的苛政暴敛 365

三、徐鸿儒反明起义 370

三、徐鸿儒反明起义 370

四、清兵对山东的寇掠与人民的抗击斗争 373

四、清兵对山东的寇掠与人民的抗击斗争 373

五、大顺军在山东的斗争及失败 377

五、大顺军在山东的斗争及失败 377

第五节明代山东的文化 381

一、哲学 381

第五节明代山东的文化 381

一、哲学 381

二、文学 387

二、文学 387

三、科学技术 394

三、科学技术 394

第九章清代前中期的山东 399

一、清朝对山东的“招抚” 399

第九章清代前中期的山东 399

第一节清初的政治形势与清前期山东行政军事建置的变化 399

一、清朝对山东的“招抚” 399

第一节清初的政治形势与清前期山东行政军事建置的变化 399

二、各地人民的武装抗清斗争 401

二、各地人民的武装抗清斗争 401

三、行政机构与行政区划的变更 405

三、行政机构与行政区划的变更 405

四、八旗驻防与绿营分防 408

四、八旗驻防与绿营分防 408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上) 411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上) 411

一、恢复农业经济的几项主要措施 411

一、恢复农业经济的几项主要措施 411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417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417

三、农业经济关系中的变化 427

三、农业经济关系中的变化 427

一、几种主要的手工业发展 430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下) 430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下) 430

一、几种主要的手工业发展 430

二、手工业生产部门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434

二、手工业生产部门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434

三、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 437

三、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 437

一、土地的兼并与吏治的废弛 442

第四节清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 442

斗争 442

一、土地的兼并与吏治的废弛 442

第四节清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 442

斗争 442

二、封建盘剥的加重与农民反剥削的斗争 444

二、封建盘剥的加重与农民反剥削的斗争 444

三、王伦领导的清水教反清起义 447

三、王伦领导的清水教反清起义 447

四、蓬勃兴起的民间教会反清斗争 449

四、蓬勃兴起的民间教会反清斗争 449

第五节清代前中期山东的文化 452

一、经学与史学 452

一、经学与史学 452

第五节清代前中期山东的文化 452

二、文学 461

二、文学 461

三、科学技术 469

三、科学技术 469

目 录 473

第十章清代后期的山东 473

目 录 473

第十章清代后期的山东 473

一、战后社会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与社会矛盾的 474

第一节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状况与咸同时期反清斗争 474

一、战后社会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与社会矛盾的 474

进一步加剧 474

第一节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状况与咸同时期反清斗争 474

进一步加剧 474

二、太平军、捻军在山东的斗争 479

二、太平军、捻军在山东的斗争 479

三、山东各地人民的起义抗清斗争 488

三、山东各地人民的起义抗清斗争 488

第二节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与山东近代工业的产生 500

一、烟台的开埠通商 500

一、烟台的开埠通商 500

第二节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与山东近代工业的产生 500

二、烟台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 502

二、烟台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 502

三、外国资本的开矿设厂活动 505

三、外国资本的开矿设厂活动 505

四、西方教会在山东的传播 509

四、西方教会在山东的传播 509

五、山东近代工业的产生 515

五、山东近代工业的产生 515

一、中日甲午威海之战 524

第三节帝国主义对山东军事政治侵略的加剧 524

第三节帝国主义对山东军事政治侵略的加剧 524

一、中日甲午威海之战 524

二、德国侵占胶州湾 532

二、德国侵占胶州湾 532

三、英国强租威海卫与人民的抗英斗争 539

三、英国强租威海卫与人民的抗英斗争 539

一、德国在胶澳租借地的殖民统治与经营 543

第四节帝国主义对山东的经济侵略 543

一、德国在胶澳租借地的殖民统治与经营 543

第四节帝国主义对山东的经济侵略 543

二、德国资本在山东的路矿经营与投资设厂活动 554

二、德国资本在山东的路矿经营与投资设厂活动 554

三、外国洋行对烟台航运与商业贸易的垄断 565

三、外国洋行对烟台航运与商业贸易的垄断 565

第五节 从反洋教斗争到义和力运动 568

一、十九世纪后半期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568

第五节 从反洋教斗争到义和力运动 568

一、十九世纪后半期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568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初期的反帝斗争 578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初期的反帝斗争 578

三、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全面开展 590

三、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全面开展 590

第六节民族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599

第六节民族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599

一、近代山东民族工业的兴起 599

一、近代山东民族工业的兴起 599

二、近代山东手工业结构的变动 611

二、近代山东手工业结构的变动 611

三、商品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620

三、商品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620

四、农业的商品化趋势与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缓慢增长 629

四、农业的商品化趋势与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缓慢增长 629

第七节企图挽救封建统治危亡的山东“新政” 636

第七节企图挽救封建统治危亡的山东“新政” 636

一、裁改制兵防勇.编建新军巡警 637

一、裁改制兵防勇.编建新军巡警 637

二、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640

二、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640

三、振兴农工商务.鼓励发展实业 642

三、振兴农工商务.鼓励发展实业 642

四、加征各种税捐.百计筹措款项 645

四、加征各种税捐.百计筹措款项 645

五、成立省咨议局.筹办地方自治 649

五、成立省咨议局.筹办地方自治 649

第十一章中华民国前期的山东 654

一、辛亥革命在山东 654

第一节山东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654

第十一章中华民国前期的山东 654

一、辛亥革命在山东 654

第一节山东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654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665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665

三、民国初期山东的社会经济 674

三、民国初期山东的社会经济 674

一、五四运动在山东 684

一、五四运动在山东 684

第二节 山东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新阶段的到来 684

第二节 山东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新阶段的到来 684

二、山东工农运动的初步发展 696

二、山东工农运动的初步发展 696

一、韩复榘统治的建立 710

第三节韩复榘统治时期的山东 710

一、韩复榘统治的建立 710

第三节韩复榘统治时期的山东 710

二、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社会经济 720

二、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社会经济 720

三、山东人民革命运动的复苏与发展 729

三、山东人民革命运动的复苏与发展 729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 740

一、韩复榘的态度与第三集团军的抗战 740

第一节 国民党在山东的初期抗战与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740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 740

第一节 国民党在山东的初期抗战与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740

一、韩复榘的态度与第三集团军的抗战 740

二、台儿庄大捷 741

二、台儿庄大捷 741

三、风起云涌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746

三、风起云涌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746

四、共产党与范筑先合作抗战 756

四、共产党与范筑先合作抗战 756

第二节一一五师入鲁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760

一、一一五师入鲁后的抗日斗争 760

一、一一五师入鲁后的抗日斗争 760

第二节一一五师入鲁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760

二、山东抗战初期统一战线中的联合与斗争 766

二、山东抗战初期统一战线中的联合与斗争 766

三、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769

三、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769

第三节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两年 776

一、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 776

第三节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两年 776

一、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 776

二、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与山东四年工作总结 785

二、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与山东四年工作总结 785

三、山东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战胜困难的措施 789

三、山东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战胜困难的措施 789

第四节 山东抗日斗争形势的好转 797

第四节 山东抗日斗争形势的好转 797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 797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 797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的好转 804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的好转 804

三、1943年冬季对敌斗争的新胜利 810

三、1943年冬季对敌斗争的新胜利 810

第五节 山东根据地的大发展 816

一、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816

一、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816

第五节 山东根据地的大发展 816

二、工商管理工作的巨大成绩 822

二、工商管理工作的巨大成绩 822

三、拥军优抗、拥政爱民运动 827

三、拥军优抗、拥政爱民运动 827

四、文教战邮政权建设 831

四、文教战邮政权建设 831

第六节从局部反攻到抗战胜利 836

一、1944年的局部反攻和人民武装的抗日斗争 836

第六节从局部反攻到抗战胜利 836

一、1944年的局部反攻和人民武装的抗日斗争 836

二、1945年春夏的斗争 841

二、1945年春夏的斗争 841

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847

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847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战略调整 853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斗争 853

第十三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 853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战略调整 853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斗争 853

第十三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 853

二、山东军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854

二、山东军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854

三、解放区的反奸诉苦和双减增资运动 856

三、解放区的反奸诉苦和双减增资运动 856

四、对敌经济斗争 858

四、对敌经济斗争 858

第二节粉碎国民党的战略进攻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862

第二节粉碎国民党的战略进攻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862

一、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862

一、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862

二、粉碎国民党的重要进攻 868

二、粉碎国民党的重要进攻 868

三、支援前线和参军参战运动 874

三、支援前线和参军参战运动 874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878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878

五、生产救灾运动 886

五、生产救灾运动 886

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国统区人民的和平民主运动 889

第三节山东军民的战略反攻 889

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国统区人民的和平民主运动 889

第三节山东军民的战略反攻 889

二、战略反攻与山东全境解放 892

二、战略反攻与山东全境解放 892

三、山东人民在战略反攻和夺取全国胜利时期的 901

支前工作 901

支前工作 901

三、山东人民在战略反攻和夺取全国胜利时期的 901

第四节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905

一、城市的接管与经营 905

一、城市的接管与经营 905

第四节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905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908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908

三、工业交通的恢复和发展 911

三、工业交通的恢复和发展 911

四、山东的财政金融建设 915

四、山东的财政金融建设 915

五、山东解放区的文化 918

五、山东解放区的文化 918

后记 924

后记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