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天然产物 1
1.2 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7
1.2.1 光合作用 9
1.2.2 葡萄糖代谢和柠檬酸循环 10
1.3 酶和辅酶 14
1.3.1 ATP 15
1.3.2 辅酶A 16
1.3.3 NAD(P)(+)/NAD(P)H 17
1.3.4 一个1-C单元的引进 19
1.4 代谢途径的阐明 20
1.4.1 前体的加入 21
1.4.2 标记代谢物的降解 21
2.由乙酸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脂肪酸和多酮化合物 23
2.1 饱和脂肪酸 23
2.1.1 生物合成作用 26
2.2 不饱和脂肪酸 30
2.2.1 生物合成 31
2.3 多炔类 36
2.3.1 生源 38
2.4 “奇数”脂肪酸 40
2.5 前列腺素 42
2.5.1 生源 44
2.6 直链多酮的环化作用:多酚化合物的形成 46
2.6.1 多酮途径概述 47
2.7 13C-方法 50
2.8 由乙酸产生的多酚化合物 52
2.8.1 4个C2单元 53
2.8.2 芳香族环的氧化性裂解 57
2.8.3 5个C2单元 60
2.8.4 6个C2单元 62
2.8.5 7和8个C2单元 64
2.8.6 9个C2单元 68
2.9 掺入新的起始单元的多酚化合物 72
2.10 大环抗菌素 75
3.由甲瓦龙酸产生的代谢产物:异戊二烯类 84
3.1 C5单元的生物合成 86
3.2 半萜 93
3.3 规则的单萜 94
3.4 不规则的单萜 99
3.5 环烯醚萜化合物 102
3.6 倍半萜 105
3.6.1 链状倍半萜 108
3.6.2 环状倍半萜 111
3.7 天然香料和调味物 116
3.8 二萜 118
3.9 二倍半萜 122
3.10 甾类化合物和三萜类 124
3.11 甾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 132
3.11.1 高等植物、藻类和真菌中甾醇的代谢作用 133
3.11.2 动物中甾醇类的代谢作用 140
3.11.3 维生素D 145
3.12 类胡萝卜素 147
3.12.1 维生素A 152
3.12.2 三孢酸 154
3.12.3 脱落酸 154
4.由莽草酸产生的代谢产物 158
4.1 芳香基(ArC3)代谢产物 161
4.1.1 肉桂酸侧链的还原作用 165
4.1.2 木质素和木聚糖 166
4.2 芳香基C1和芳香基C2代谢产物 168
5.氨基酸的次生代谢作用 175
5.1 产生生物碱的途径 176
5.2 由鸟氨酸和赖氨酸代谢衍生的生物碱 177
5.2.1 吡咯烷类生物碱 183
5.2.2 哌啶类生物碱 184
5.2.3 吡咯双烷类生物碱 189
5.2.4 喹嗪烷类生物碱 191
5.2.5 吡啶类生物碱 191
5.3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产生的生物碱 197
5.3.1 简单的单环化合物 198
5.3.2 异喹啉类化合物 203
5.3.3 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 205
5.3.4 石蒜科生物碱 213
5.4 由色氨酸产生的生物碱 218
5.5 由邻氨基苯甲酸产生的生物碱 223
5.6 由氨基酸产生的其他代谢产物 226
5.7 肽衍生物 230
6.混合生物合成来源的代谢产物 240
6.1 由乙酸和甲瓦龙酸产生的代谢产物 240
6.1.1 类大麻素 245
6.2 由莽草酸和甲羟戊酸产生的代谢产物 245
6.2.1 类异戊二烯醌类 245
6.2.2 呋喃香豆素和呋喃喹啉 251
6.2.3 茜素 251
6.3 由乙酸和莽草酸产生的代谢产物 254
6.3.1 类黄酮 254
6.3.2 呫吨酮、芪和有关的化合物 264
6.4 由色氨酸和甲瓦龙酸产生的代谢产物 265
6.4.1 长春花生物碱 266
6.4.2 香木鳖碱宁、利血平和喜树碱 272
6.4.3 奎宁 274
6.4.4 麦角生物碱 276
7.次生代谢和生态学 282
7.1 植物-草食动物相互作用 284
7.1.1 威慑作用和吸引作用 284
7.1.2 激素效应 288
7.2 昆虫-昆虫相互作用 292
7.2.1 性外激素 292
7.2.2 聚集因子 294
7.2.3 跟踪外激素 296
7.2.4 警告外激素 296
7.2.5 防卫的化合物 298
7.3 植物-植物的相互作用 301
7.4 植物-生物的相互关系 305
7.5 以次生代谢产物作媒介的其他相互作用 305
参考文献 310
译后记 313
索引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