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序篇 3
1.导言:银行资产重组及其比较体系的建立 3
1.1 银行资产重组问题的提出 4
1.1.1 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触目惊心 4
1.1.2 关注与监控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必要性 11
1.1.3 对本书“银行资产重组”等几个概念的界定 13
1.1.4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条件充分性分析 15
1.1.5 建立银行资产重组理论的充要性分析 16
1.2 引入比较方法研究银行资产重组 19
1.2.1 运用比较方法对经济理论和行为进行研究 20
1.2.2 利用比较方法对银行理论和行为进行研究 21
1.2.3 引入比较方法研究银行资产重组问题 24
1.3 实证分析准备与定性分析:银行不良资产与盈利、风险及通货膨胀的关系 25
1.3.1 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假定前提条件 26
1.3.2 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28
1.3.3 银行不良资产与银行风险、通货膨胀的关系 31
1.4 银行资产重组内涵的分析及比较研究体系的建立 34
1.4.1 银行资产重组的定性分析和总体比较思路 34
1.4.2 重组基础——银行、企业与政府关系分析及相应的比较 35
1.4.3 重组基础——银行资产监控分析及相应的比较 36
1.4.4 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根源与后果综合分析与比较 38
1.4.5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原则和机构分析与比较 39
1.4.6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模式和方法分析与比较 40
第二篇 分论比较篇 45
2.工业化国家的银行资产重组政策与实践 45
2.1 工业化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45
2.1.1 工业化国家完善的经济金融体系和发达的市场 45
2.1.2 银行稳定性受到冲击使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大 47
2.1.3 银行业的资本实力与经营状况 49
2.1.4 银行业资产监控体系发展状况 49
2.1.5 工业化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50
2.2.1 日本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银行处境 51
2.2 日本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教训:放置不会减少 51
2.2.2 以主银行制度为核心的银企关系与企业监督制度 53
2.2.3 日本的银行不良资产监控体系薄弱 55
2.2.4 日本银行业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主观体制性根源 59
2.2.5 日本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的严重影响 61
2.2.6 日本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教训 64
2.2.7 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重组的流量措施:流动性支持 66
2.2.8 采取不良资产存量重组措施的机构和方法 67
2.2.9 日本银行业的根本性改革措施 68
2.2.1 0日本的“过渡银行计划”及其评述 71
2.3 美国银行的不良资产重组 75
2.3.1 美国银行不良资产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 75
2.3.2 美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监控体系 76
2.3.3 美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成因和严重后果 78
2.3.4 美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原则评述 84
2.3.5 美国政府支持银行重组不良资产的措施 86
2.3.6 美国银行在短期内进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法及评价 88
2.4 工业化国家的银行资产重组实践比较 91
2.4.1 工业化国家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 91
2.4.2 工业化国家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比较 92
2.4.3 工业化国家营造银行资产重组的环境 93
2.4.4 工业化国家银行资产重组的方式与方法 95
3.1.1 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差异性、过渡性和不平衡性 101
3.1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101
3.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资产重组政策与实践比较 101
3.1.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趋势和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106
3.1.3 外国银行与国际游资对发展中国家银行的冲击 107
3.1.4 发展中国家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与防范 109
3.1.5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 110
3.2 印度银行业处理不良资产的政策与措施分析 111
3.2.1 印度银行业资产营运的经济环境分析 111
3.2.2 印度“二重金融结构”和“金融浅化” 112
3.2.3 印度国有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115
3.2.4 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与形势分析 117
3.2.5 处理不良资产重点采取的防范与监控政策 120
3.2.6 在加强银行监管的同时适当采取放松管制的政策 121
3.2.7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措施和办法 122
3.3 韩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理问题上的教训 124
3.3.1 韩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金融深化 125
3.3.2 政府主导干预银行与主交易银行制度使银企关系扭曲 126
3.3.3 韩国企业的连续倒闭引起金融机构的严重坏账 130
3.3.4 银行业严重不良资产将韩国拖入金融危机的深渊 133
3.3.5 韩国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观念与政策教训 134
3.3.6 韩国金融业不良资产重组的初步对策 136
3.4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资产重组比较 138
3.4.1 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不良资产状况的认识 138
3.4.2 处理不良资产的基本观念原则:政府参与必不可少 139
3.4.3 较少采用关闭清算政策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140
3.4.4 发展中国家资本重置方式与方法 141
3.4.5 发展中国家对银行采取根本性改革措施 143
4.转轨国家的银行资产重组政策与实践 148
4.1 转轨前与转轨中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及其环境 149
4.1.1 转轨国家银行资产营运的经济金融背景 149
4.1.2 转轨前和转轨中银行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50
4.1.3 银行与企业关系状况及其演变 152
4.1.4 转轨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及其影响 154
4.1.5 银行转轨改革及不良资产成因 156
4.2.1 政府实行“本土业务扩展”的重组原则 158
4.2 原民主德国的银行与企业重组 158
4.2.2 托管局成为政府重组银行与企业的专门机构 159
4.2.3 政府为托管局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160
4.2.4 对原民主德国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法 161
4.2.5 托管局重组原民主德国国营企业的方法 163
4.3 波兰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经验 164
4.3.1 总体政策思路:国有企业与银行重组计划 165
4.3.2 营造资产重组的环境:法律框架的完善 167
4.3.3 政府很深入地参与重组计划 168
4.3.4 采取相对分散决策的策略:银行资产负债表重组 169
4.3.5 银行资本重置的实践 170
4.3.6 资本重置中主要采取银行主导调解协议 171
4.3.7 资本重置中的债权转股权、债务出售与其他 173
4.3.8 重组计划运行的效果评述 174
4.4 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政策对策比较 177
4.4.1 转轨国家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政策 177
4.4.2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环境营造情况评述 178
4.4.3 基本思路的比较:转轨国家保障并重置银行资本 179
4.4.4 简单的政府解决或集中解决途径的模式 182
4.4.5 分散解决途径:债权银行主导重组模式与方法 187
4.4.6 评述与展望:重组效果与初步经验、改进方向 190
5.1 国际债务危机发展和债务缓解进展 194
5.国际金融社会国际债务重组的政策与实践 194
5.1.1 国际债务危机发展及重难点评述 196
5.1.2 国际债务危机形成和难以缓解的原因 199
5.1.3 国际债务危机的主要影响 201
5.2 国际金融社会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方案 202
5.2.1 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02
5.2.2 国际金融社会提出各种减债计划和方案 205
5.2.3 营造国际债务重组的环境 206
5.3 国际债务重组内容和最新债务缓解情况 207
5.3.1 处理国际间债务的传统内容、程序与机制 208
5.3.2 巴黎俱乐部重新安排官方债务 209
5.3.3 DDSR重组商业或私人债务的内容与效果 211
5.3.4 债务重新安排的主要措施 216
5.3.5 商业债务重组的主要措施:全球债务资本化 219
5.3.6 DDSR重组债务前景和国际上解决债权债务关系的启示 220
第三篇 总体比较篇 225
6.各类型国家和国际金融社会银行资产重组的综合比较 225
6.1 各类型国家银行资产重组的宏微观环境比较 225
6.1.1 产生和重组银行不良资产的经济金融基础比较 225
6.1.2 银行、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比较 227
6.1.3 对待、认识银行不良资产的态度剖析 229
6.1.4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监控方法异同 231
6.1.5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状况诊断 235
6.1.6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分析 238
6.1.7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定性分析 240
6.1.8 银行不良资产与盈利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242
6.2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观念与政策比较 246
6.2.1 政府参与的基本政策:关闭与清算银行并非良策 247
6.2.2 政府解决问题的暂时政策:放松银行管制 249
6.2.3 主要政策:政府参与下的银行资产重组伴随企业重组 249
6.2.4 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的市场基础分担方式 252
6.2.5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组织机构比较 255
6.2.6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体系比较 257
6.3 各类型国家和国际金融社会银行资产重组的措施比较 259
6.3.1 银行资产重组流量措施 260
6.3.2 银行资产重组存量措施 262
6.3.3 资本重置结合银行根本性改革措施 263
6.3.4 银行资产重组存量措施的不同模式 264
6.3.5 各类型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操作方法比较 267
6.4 各类型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 272
6.4.1 启示之一:治标治本——防范银行不良资产要放在首位 273
6.4.2 启示之二:诊断和摊分银行资产损失缺之不可 274
6.4.3 启示之三:房地产信贷泡沫引起的银行危机须警钟长鸣 275
6.4.5 启示之五:不良资产处理的早晚决定着效果与成本的大小 276
6.4.4 启示之四:金融违法及灰市交易将使银行由固若金汤到损失累累 276
6.4.6 启示之六: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政治意愿至关重要 277
第四篇 借鉴与展望篇 281
7.吸取国际经验教训重组中国转轨时期的银行不良资产 281
7.1 对中国银行业转轨时期不良资产问题的难点认识 281
7.1.1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宏微观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281
7.1.2 中国目前的经济和企业状况分析 285
7.1.3 中国的银行与企业关系问题分析 286
7.1.4 银行不良资产监管问题分析 289
7.1.5 银行形成严重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 290
7.1.6 银行不良资产对中国经济金融的严重影响 294
7.2.1 解决银企债务问题的难点分析 296
7.2 确立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思路 296
7.2.2 确立以政府为主导,在经济改革中配套解决银企债务问题的思路 298
7.2.3 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应坚持的原则 300
7.2.4 银行债权托管与专门重组托管机构的建立 303
7.3 中国转轨时期银行业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选择 307
7.3.1 政府部门充实国企资本、进行企业重组的措施 307
7.3.2 筹措重组企业与进行银行资本重置资金的措施 308
7.3.3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分散方法 311
附录一 上机回归结果打印 317
附录二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320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与参考资料 334